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作者:李明子,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狭窄的街道上,一帮身着蓝色短袖工服的骑手从远处走来,至少百人,另一帮身着黄色工服的骑手从街的另一侧步步逼近,头盔、口罩佩戴齐备,不少人身上还斜跨着黑色外卖保温箱。蓝黄两大阵营“狭路相逢”,即将发生的,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为了同一件事:核酸检测。
6月20日下午1点,饿了么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蓝骑士全员检测已安排。美团点评也在微博官宣,“给所有北京骑手安排了核酸检测”。京东在同一天也宣布,已经为超过2000名北京快递员、货车司机和生鲜仓储人员完成了免费核酸检测,其余员工也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批次完成检测。
北京的这场规模空前的核酸检测,从密接者开始,扩展到整个新发地工作人员、全市各大菜市场从业人员、确诊患者所在单位与小区,直至餐饮、外卖、快递等职业人群。与武汉疫情早期试剂盒产能不足、很多疑似病人迟迟做不了核酸检测而无法确诊和治疗的局面相比,由于检测能力的提高,核酸检测已经成为眼下北京最重要的防疫手段,在“应检尽检”的原则之下,检测范围不断扩大。
截至6月20日6时,在短短7天里,北京市已累计采样229.7万人。
6月18日,北展核酸检测点突降暴雨,人们在雨中排队等待取样。图/本刊记者 李明子 摄
队伍至少100米长
6月13日凌晨四点,家住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豆芽生活区的安华在睡梦中被看门大爷叫醒,“赶快,准备准备,一块儿走,先去做检测。”安华当时人还懵着,急忙塞了几件换洗衣服,挎着包赶出门。
一个小时前,新发地批发市场接到紧急通知,暂时休市,进行全面的卫生整治和环境消杀。等安华赶到新发地邮政所广场的检测点时,那里已经空无一人。他的肉铺6月11日起没再进货,12日市场封锁后,他一直居家,没想到会检测到自己头上,更没想到新发地会成为这次北京新冠疫情的聚集地。
同样被叫醒的还有另外十几个商户,大家在晨风中面面相觑,不知道检测人员什么时候再来,也不敢回家,在广场上蹲守到天亮。
一直等到中午最热的时候,终于传来消息,预计下午4点开始检测,当时,广场上已经来了一千多等待检测的人。安华回忆说,当时来了二三十名医护人员,每两三人一组,大概组成8~10个采样点,待检人员纷纷从树荫底下出来,排成两队,两个队伍都足足有一两百米长。现场工作人员给他们发了水,“那天真的太热了!”安华说。检测完,所有人又在现场等了6个多小时,到晚上10点多,市场调来四五辆公交车,有人被送到昌平,有人去朝阳,安华则被送到了丰台区六里桥的一家酒店集中隔离。
同日下午4点,丰台区副区长张婕在发布会上通报,已采集新发地人员咽拭子样本8186件,并计划对市场周边小区4.6万名居民全部进行核酸检测。
6月16日,北京市要求对过去14天到过新发地、玉泉东、天陶红莲市场等重点区域人员及密接者检测全覆盖,并扩大检测范围。
对“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从发现第一例疫情时就已同步开始。6月11日晚7时许,在官方通报北京首例本土确诊病例为52岁的西城居民唐某某的3小时后,唐某某所在的西便门社区330名居民就开始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排队进行免费的核酸检测。
6月12日,北京再增两例确诊患者,根据流调,上述三名患者的行动轨迹共同点都是新发地。这意味着,不仅新发地全体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检测,从第一例病人“西城大爷”发病前的14天算起,所有去过新发地的人员也都需要接受排查。鉴于新发地是亚洲最大菜市场,去过新发地的北京市民数量相当可观,一场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在北京多个区同时开始了。
为避免感染,检测多在露天空旷地带进行。6月13日晚10点30分,宣武体育场灯火通明,室外足球场地上,曾去过新发地的居民以街道为单位排队,连夜接受采样,很多人间隔不到一米。检测人员穿着不透气的白色防护服,头戴护目镜、口罩、面罩。
人群中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一手拿着流程单,一手拿着喇叭对着人群喊:“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之前,居家隔离;结果出来之后,也要居家隔离14天,寸步不能离开家,等待下一步通知。”
6月的北京,天气已进入“烧烤模式”,普通人戴口罩都十分憋闷,更难以想象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在露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丰台区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日派出了二十余名医护人员,总采样量达2800份。当天最高气温38℃,轮换下来的医务人员,防护服里的衣服已经湿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医生孙浩林16日凌晨1点在微博分享了一张照片,七八名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就地躺在操场上,枕着医疗垃圾袋休息。
自6月11日至19日,北京累计确诊本土新增病例205例,其中至少20名人为餐饮从业人员。由于疫情起于新发地,餐饮业已经成为继农产品流通领域之后的第二大高危区。餐饮行业人员的核酸检测持续进行。18日早上8点多,朝阳区三里屯的网红烧鹅店在微信朋友圈广而告之,“各位客官,今日不营业,我们全员去做核酸检测。”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6月18日上午到大兴区检查检疫检测工作时表示,要统筹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扩大检测范围。按照“应检尽检”要求,该区还对辖区内公交、出租企业全部从业人员陆续进行核酸检测。截至20日,已有1471人完成核酸检测。
6月18日晚,丰台区新村街道万芳园二区居民在附近广场排队等待接受检测。图/本刊记者 李明子 摄
大数据时代,人过留痕
家住北六环昌平区天通苑的金泽早就做好了被大数据“盯上”的心理准备。6月11日通报首例患者前一周,他曾顺路载一位朋友到新发地附近办事,因驾驶疲劳,在车内休息,顺便刷了会儿微信。“15日晚10点半接到市疾控电话问询时,我并不意外。”金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第二天上午,金泽接到社区街道办电话,要求到指定地点集中进行核酸检测。金泽解释了当天行程细节,强调未曾下车,并询问如果只是路过是否需要测,以及和其他去过新发地的人一起测核酸是否会有交叉感染的风险。
街道工作人员表示理解,回复说需请示上级。不料20分钟后,他接到父母打来的“劝解”电话,原来,社区以为他拒绝核酸检测,让其家人来做思想工作,并要求他当天下午1点在小区外集合,一同前往检测点。
“我当时就打电话给社区,他们说办事人员理解错了,我虽然挺郁闷,但还是配合他们的工作去了检测点。”金泽说,为避免交叉感染,16日那天,他坚持自驾,跟随社区的车辆到了居住小区2公里外的检测点。到了那里,周围马路上“乌央乌央”地挤满了人,队伍差不多排了一百多米,社区工作人员看到后都吓了一跳,通知他和其他人暂缓这次检查,先行回家,等待通知。
实际上,在北京,张开嘴巴去接受一次咽拭子取样,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次艰辛的“旅程”,金泽也是如此。其间,他甚至有一次在凌晨12点半按要求去15公里外一个偏远的检测点去取样,到那里却因为检测点关门而未果。
金泽也知道,社区工作人员这段时间深夜都在加班,也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他们甚至带着央求的语气说:“大哥,拜托了,您去一趟吧。”
在经历了种种折腾和与工作人员之间的误解后,金泽在社区的安排下,最终还是在17日重回到第一个检测点完成了检测。
在微博搜索“路过新发地”“检测”两个关键词,能搜到共11页约200条信息。田雨也是被大数据标记的“路人”之一。她16日开车走四环辅路时路过新发地,17日按社区要求,在签署承诺书或进行核酸检测中二选一,田雨选择了签承诺书。没一会儿,社区再次打电话要求田雨“必须做核酸检测”,需自费180元。
当时,田雨所在的大兴区清源街道还处于低风险,她认为自己不是北京市规定的六类“应检尽检”人群,因此拒绝了社区的强制要求。田雨至今未去检测,还在等社区最新通知,清源街道已在19日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但田雨恐怕最终难以逃过这场核酸检测。按照北京市的最新要求,中高风险地区常驻居民将进行全员检测。
“各位亲朋好友,我是安全的,见面可放心。”6月18日,郑宇民特意去做了核酸检测,当天等到阴性结果后,马上拍了照片发朋友圈。他是9天前离京出差的,途径山东、重庆等地,看到北京疫情越来越严重,索性回到江苏老家,等疫情缓解后再回京。“主要是让大家放心。”郑宇民说,虽然当地并未要求他做检测或隔离。
陆羽15日去做检测则是出于好奇,结果显示阴性,自己也安心了。不成想几天后通知他月底出差,刚好检测结果过期,他只能再次预约,采样工作人员看到又是他,问询缘由后感叹道,核酸检测现在成了“日常消费品”。
北京一家IT公司则发通知称,22日将有检测人员来公司对全体员工做核酸检测。“这是员工福利吗?”收到群通知的一名员工惊讶地说。他们公司所在街道尚无疫情,属低风险地区。
6月16日,北京市将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上调至二级,同时规定中高风险街乡、新发地市场相关人员禁止离京,其他人员“非必要不出京”,确需离京需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北京疫情出现后,各地陆续出台政策,针对来自北京疫情集中地区人员,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张芹6月8日来北京探亲,因为疫情,收到老家辽宁省兴城市发来的社区通知,从北京回去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集中隔离14天后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才能解除隔离。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4省公布了针对来自北京高风险地区旅客的要求明细,最严格的当属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需4次核酸检测,黑龙江还要求加1次血清抗体检测。
预约检测已经排到7月中旬
截至6月20日,北京市核酸检测机构从原来的98所扩至124所,日最大检测能力从10万份扩增到23万份以上。124所机构中,疾病控制中心有20所,二三级医院有 73所,医学检验实验室有31个。如采用5:1混检,每日可检测近100万人。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6月18日按照检测机构名单拨打电话,大部分电话占线或无人接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只开放一周号源的医院大多已约满。记者又以个人名义通过114电话预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垂杨柳医院最近可预约的检测时间已经排到7月22日,据接线员称,该医院开放了未来13周的号源,民航总医院也开放了未来6周的号源,最早可排到7月11日。
北京佑安医院主要面向北京市政府规定的六类必检人员和来院就诊的发热患者进行检测。6月12日,北京市本土新增首例确诊患者通报的第二天,佑安医院夜晚筛查门诊的筛查量就逼近500人次,13日总检测量达到近2000人次。
正规机构一号难求,还催生出核酸检测假证生意。一位北京市民有个朋友着急出京办事,找他帮忙。他问了一圈,竟有人给了一个可以办核酸检测阴性假证的电话号码。他打过去询问,对方要价500元。考虑到作假可能要承担法律风险,他放弃了。“目前检测报告不能联网检索,从技术上来说,想作假很简单。”
北京进行核酸检测的人数激增,实验室里堆积的待检样品越来越多。截至6月20日6时,北京已经累计采样229.7万,日均采样量由40万增至50万,但实验室的日均检测量只有9万。
据媒体报道,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测量从6月14日开始骤增。实验室在14日当天完成检测样本500多个,15日完成600多个,16日完成检测量翻了一倍,有1200个样本。
国家卫健委于6月15日发文,要求北京切实落实病例2小时网络直报,12小时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24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然而,随着检测量的急剧增加,检测结果由12小时延长到24小时,甚至2天~3天。
6月16日,98家机构之一的迪安诊断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致客户的一封信》,表示尽管已经增加设备且实验室24小时不停运转,因样本量仍在快速增加,出具报告的时间暂由原来的24小时延迟为3天。同时各采样点均已爆满,暂停北京地区的线上预约检测服务。
北京美因医学检验实验室也是北京市卫健委公布的98家机构之一,截至6月15日,共收集了30000余份咽拭子样本。6月17日,美因官方公众号发文称,新冠核酸检测电子报告出具时间暂由24小时调整为48小时。
在核酸检测成为疫情防控的核心手段时,好像没人再提核酸检测假阴性的问题。根据研究,新冠患者在感染期间至少有20%的几率得到核酸检测假阴性结果。
6月18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报告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一名急诊科男性护士。该病例曾在6月17日参加医院针对在岗职工普遍开展的核酸检测,当时结果为阴性。17日晚,该护士接到昌平区CDC通知,因与海淀区之前的确诊病例存在关联,按昌平区CDC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再次检测时,发现为阳性,18日确诊。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在19日下午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进行核酸检测仍是北京市精准防控的有效手段,北京将加强统筹高度,迅速提升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切实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努力跑在疫情前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安华、金泽、田雨、郑宇民、陆羽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作者:李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