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6-25 09:09

从低脂到生酮饮食,脂肪不是肥胖真凶

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尝试与脂肪真正和解。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编译:Aurora Cai,(本文编译自牛津大学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Allied Sciences,作者Ann F. La Berge,GymSquare有所编辑),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为了与肥胖做斗争,减肥饮食风潮穿越几代人,但依然没有达成对“脂肪”的统一看法。


比如从低油不沾的“低脂饮食”,到如今高油高脂的“生酮饮食”,两种潮流减肥法的变化,对脂肪的态度迥异,最后发现:脂肪可能并不是肥胖真凶。


这种当下看似轻松的总结,在近百年来经历过不短的演变周期。人们对脂肪等的看法,是一部靠食物减肥的演进史。


鸡鸭鱼肉存在脂肪,过去被认为是导致肥胖的危险食物。无论1980年的一份脂肪致病假说,还是美联邦政府到世界卫生组织的低脂倡议,脂肪都是肥胖和冠心病的头号元凶。


但是,低脂饮食风潮却挡不住更多人逐渐圆润。因为在低脂高碳饮食概念下,大量的精致碳水化合物蕴藏了大量糖分,间接促进数亿人肥胖。


减肥者开始与食物内的脂肪和解,更多人肥胖并非由于脂肪。


■ 欧阳娜娜的“低碳炒饭”来源:微博


但与脂肪和解的同时,碳水化物化合物又成为众矢之的。人们从极端“无脂”走向极端“全脂”。


流行的生酮饮食,通过占比低至5%的碳水化物,和超过80%的脂肪,构成了“吃肉不胖”的低碳饮食法。相比尚未被证实的健康减脂作用,却被证明可导致恶心呕吐、女性闭经等。


饮食并没有“吃不胖”的神奇秘诀。至少就目前人类对饮食的了解来看,肥胖根源是热量过剩,不只在于特定营养素的摄入过量。均衡膳食,控制适度的热量摄入,或许才能与任何营养素和解。


女性的卡路里焦虑,催生低脂饮食法


低脂饮食的起源,是美国女性对瘦的追求。


随着女性对身材的要求愈发苛刻,卡路里计算逐渐流行。面对每克9大卡的脂肪相比,每克4大卡的碳水和蛋白质更受欢迎。低脂等于低卡的饮食观念,逐渐于减肥者心中孵化出雏形。


紧接者,开始有科学研究为低脂饮食站台。


■ 1940年女性追求瘦身


1940年,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刊登了一篇关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指出脂肪的摄入可能是疾病元凶的假说。


甚至在1955 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突发心脏病。心脏病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政府和科学界密切关注的健康公敌。两年后,美国心脏协会首次提出减少食物中脂肪摄入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


低脂饮食概念,正式出现在大众眼前。


美国政府人类营养委员会,the U.S. Senate's Select Committee on Nutrition and Human Needs, 将脂肪导致心脏病假说放入美国国家饮食指南中。美国政府首次建议人们多吃蔬果谷物和肉类,少吃高脂肪食物,并喝脱脂奶,而不是全脂牛奶。


随后,有实验人员对这篇心血管进行了跟踪调查,提出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单独因素之一,而低脂饮食不但可以降低疾病风险,也降低了肥胖症几率。


自此,食物中的脂肪成为全美人民的饮食公敌。


■ 食物中的脂肪成为公敌


1980年一位名叫 Ancel Keys的生理学家发表的“七国研究”项目,似乎验证了脂肪摄入是心脏疾病罪魁祸首的假说,低脂减肥的思想开始被普及。


然而,这份影响深远的研究,在统计实验数据时,人为筛选出了日本、芬兰、意大利等符合脂肪导致疾病假说的国家的数据,并偏向性地避开了瑞士、法国、德国、挪威、瑞典等脂肪摄入量很高,但心脏病发病率却很低的国家。


■ 脂肪摄入是心脏疾病罪魁祸首的假说来源:Seven Countries Study


同时,实验数据中发病率高的人群也平均摄入了更多糖分,这一重要相关因素却被实验者所忽略。


尽管相关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