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7-28 10:02

“化粪池警告”,年度第一烂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叶橙子,头图来自:《隐秘的角落》剧照截图


“杭州女子失踪案”终于告一段落,民间推理与小道谣言纷纷扬扬,其中传播最广泛的遇害猜想,无疑是“绞肉机分尸”“两吨水冲洗”“冲进化粪池”的版本。


虽然其中唯一被警方证实的细节,只有“7月5日凌晨在家中趁妻子熟睡之际,将其杀害并分尸扔至化粪池内”这一项。


但这并不妨碍绞肉机版猜测凭借着猎奇越传越广,平添毛骨悚然的气息。甚至,随着讨论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猜测凌驾于沉重案情之上,引发了玩梗的狂潮。


一、“再不听话?两吨水警告”


前段时间悬疑剧《隐秘的角落》热播时,大家拿杀人犯的语录玩梗,更多还是表达对剧集与人物塑造的认可。


因为剧中人物在爬山时将受害者推落悬崖,网友由此衍生出“爬山警告”的段子,并衍生出一系列表情包。



可这两天,杭州女子失踪案竟然也成了部分网友口中的段子——“两吨水警告”“绞肉机警告”“化粪池警告”。


并开始了恐吓形式的玩梗。某音一个妻子跳舞、丈夫做家务的视频评论中,有人指点视频中的丈夫,要“给她一点好看”。


并以得意洋洋的语气进行点评:


“两吨水解决一切问题。”“过几年老了直接化粪池。”



有人在绞肉机网购链接下“抖机灵”地提问是不是同款,而商家则借着由头往下聊,宣传绞肉机质量。



更有蹭着话题已经下单绞肉机的网友,用“效果应该不错”随意调侃。



有的小情侣把这些遇害猜想当成了打情骂俏的话头,一方发出“两吨水警告”,另一方配合地回复“害怕”。




“感谢老公不杀之恩”一度成为了相关玩梗视频下、乃至新闻通报视频下的高赞评论,大多是揶揄戏弄的语气。



与此相对应的,是有网友用上欢呼雀跃的微表情,来“庆祝杀妻案让老婆变乖巧了”。



“化粪池警告后媳妇乖巧做家务”的类似视频,同样被投机取巧地迅速制作出来,加入了杭州杀妻案之后的玩梗大潮。



以及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某位网友意外蒙对案件发展走向的微博之下,甚至聚集了一批“许愿大军”,在线祈福祈愿。


就像看见“罕见白鹿!快许愿”“百年一见的天象!快许愿”的类似好运帖一样,把严肃案件中的一次意外“预言”视为难得的运气。



在嘲谑大军里,仿佛没有人在意这是一桩牵动全国关注、手法残忍可怖、令人背脊生凉的恶性案件,调侃者表现得像是刚读完一篇厕所文学,评论得轻描淡写。


而面对“人命不是玩笑”的指责,“玩不玩得起”的搅混水言论再度出山。



只是谁也想不通,杭州杀妻案是个可以争论“玩不玩得起”的段子吗?


这到底希望谁能玩得起?是案件中飞来横祸的受害者,警方通报后在化粪池旁崩溃痛哭的亲属,还是为此悲愤不已的网友呢?


二、当所有新闻都成了“瓜”


在“绞肉机警告”“两吨水警告”逐渐引起热议后,最先引起网友们不适的,是这类调侃中的威胁语气。


模仿罪犯的语气恐吓他人生命,怎么还能说得如此得意洋洋?



以及这样一件值得警惕反思的案件,怎么沦为了一场同理心缺失的喧闹?网友们在这次的玩梗大潮中自然地分为了两派,且无法互相理解。


一方认为这是对人命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没什么好论证或解释的。



而另一方则把这一事件归类成了又一次日常冲浪吃瓜,直言嘲讽说没多少人真心关系案件,大家不过都在吃瓜。



对比下来可以发现,当双方各执一词无法说服彼此,无非是都把自身的观点,视作了一种人人应当默认的常识,由此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无法沟通。


这次事件中,反对调侃者所秉持的常识,是尊重生命尊重死者。


而对于调侃者来说,他们未必从心底漠视生命,但“万物不过是瓜”这条互联网“真言”,无疑在蚕食一些关乎生命与道德的基本判断。


其实早在案件侦破之前,围观者的态度就有着潜在的区分。


比如案件被报道后,同样是一句“等待案件最新进展”,有人可能只是在追问“下回分解”,把严肃的案件进展通报演绎成说书摊子——“期待,什么瓜?”



又比如案件侦破后,追问案件细节的网友不在少数。7月25日杭州警方召开媒体通气会公布最新的调查进展后,嫌“警方通报不够细致”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些声音看似在责怪警方“又说一些官方套话”,其实背后还是无谓的吃瓜之心在蠢蠢欲动:


“办案细节怎么不告诉我?他怎么分的尸干嘛不讲清楚?”



这些吃瓜式思维看似只是部分网友的“多嘴”“多管闲事”,无伤大雅。可直到一群人把“化粪池警告”做成了搞笑视频,一场悲剧也会被当成段子来传颂。


才让人猛然发现,原来已经有人把吃瓜调侃的思维扩散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连社会案件也不放过。



在这样的语境下,警方办案如何、真相如何都不再重要,没向吃瓜群众及时通报才是最值得指责的大事。


当网友过分放大自己的“吃瓜权”,公众讨论中的一切似乎都成为了可自由采摘的瓜棚。


在“吃瓜群众”一词诞生之初,瓜棚的规矩是“只吃瓜不说话”。对应的是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友们选择只围观不发言。


但在2017年李雨桐薛之谦的分手事件中,“雷神”李雨桐针对网友关心质疑的一一回应,“求锤得锤”。



在“大锤八十小锤四十”的欢乐呼声中,瓜棚的规矩逐渐变成了“可吃瓜、可追问、可调侃”。


而当吃瓜一词的指代逐渐泛化,所有关注行为都被描述成为吃瓜后,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开始反过来影响被关注的事件。


这一词语自带的娱乐性质,就这样延伸到杭州杀妻案上——了解案件通报叫做吃瓜,拿人命与案情编段子叫做开玩笑。


三、别习惯用段子消解悲剧


在互联网上,瓜棚中的类似争议其实一直存在:对于同一个社会事件,有人觉得事情严肃不该调侃;也有人觉得过于上纲上线过度严肃。


在普通的社会争议中,这样的争议往往有来有回,各自有理,比如《隐秘的角落》里的爬山梗该不该玩、要是有人模仿作案怎么办。



只是这次“两吨水警告”的梗,过于残忍,也过于不通人情。所以在玩梗狂欢刚刚发酵一两天后,便被众多网友呼吁截停,部分相关的段子视频也被举报下架。


大家从虚无的叫好与盲从中,直观体会到当段子的主体是逝去的人命时,这种吃瓜思维有多么不合适。



可回顾那些被吃瓜的社会事件时你会发现,有些应当严肃处之的悲剧,早已被造成了梗。如今经常被用于反讽或戏谑的“气抖冷”,原本出自江西南昌红谷滩无差别杀人事件的评论。



那时这段描述愤怒心境的言论被反复转发。案件中,光天化日几个女孩好好地走在闹区,突然被冲出的陌生犯罪者结束性命,谁也不能理解。


而这段话在彼时被大量认同转发,还有一个深沉的社会背景:


在红谷滩案件发生前的一年内,陆续发生了多起引起热议的女性被害案件:滴滴空姐被害事件,温州顺风车事件,合肥钢琴老师被害事件,重庆外卖服男子当街持刀刺妻事件……


关于“女孩要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众多网友开始集体发声,这段“气抖冷”的表述才被广泛传播。


但在这之后,网红“春秋两不沾”杜撰被男子骚扰骗取同情关注的事件,让被高频转发的“气抖冷”看似成了笑话。



这段话逐渐被用于性别对立话题下的骂战中,并慢慢地被夸张演绎,成了嘲讽玩梗,彻底变味。


“气抖冷”语境的转变看似有因有果,最终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性别对立“梗”。但它最初诞生时所对应的社会问题,多项恶性事件催生出的激烈社会讨论,就这样在玩梗的嘲讽中,不了了之。


就像这次的“两吨水警告”一样,个体的苦痛,乃至社会问题引发的阵痛,都在或搞笑或嘲讽性质的段子里,不了了之。


某个科普博主曾发布一篇科普生育伤害的帖子,原意是通过科普传递“选择怀孕要谨慎”的观点,引发了不少女孩“做母亲真的太难了”的共情。


但这份共情再一次地滑向了玩梗的结局,部分网友造出了“生孩子警告”。


强奸未成年少女会获得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死刑的这项法律条文,则被演绎成了“三年血赚死刑不亏”的段子,来表达对萝莉型少女的偏爱。


火神山医院建造直播时,部分网友创的新梗是“欧泥酱”、“蓝忘机”。的确,许多人在化用这些梗时,可能不带恶意、只是觉得在开玩笑。


“气抖冷”一词放到如今,有人觉得是无伤大雅的普通用语,有人惦念着它曾代表的激烈情绪。“这件事能不能玩梗”,是个永远也下不了定论的疑思,无论是过度消解还是过度严肃,都会无形地削减正当讨论的空间。


只是现在,通过杭州杀妻案的“化粪池警告”“两吨水警告”,我们看到了严肃事件被无限“瓜化”“梗化”的趋势。


没人能铁板钉钉地立下玩梗的边界,因为公众讨论是团流动的迷雾。


人们唯一能做的,或许只是提醒自己:


“不要习惯。”


不要习惯于用段子和梗消解严肃,漠视事件中个人的苦楚与社会的阵痛,哪怕它们与你无关。不要习惯于盲从戏谑与轻松、然后麻木地鼓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叶橙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