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2-02 14:25

“银发经济”会带来哪些商业蓝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人黄海 (ID:haivcconsumer),作者:投资人黄海,题图来源:《住宅区的两人》


关于“银发经济”,分享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从数据看,当下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远没有日本高。衡量老龄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看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今天的中国是15%,日本则是30%。


坏消息是,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速度更快,能“摸着发达国家过河”的日子越来越少。从数据看,今天中国的老龄化程度约等于日本1994年的水准,但中国肯定不需要30年就能摸到30%。


研究日本,帮助我们更好理解未来中国的银发经济趋势。日本有一些非常有趣、针对老年人的消费业态。


Club Tourism,是日本最大的老年人旅行社。之前的文章我分析过,经济下行期的旅游行业是相对坚挺的,2024年携程就是表现最好的中概股之一。这家旅行社的很多营销做法,对中国消费者而言都非常传统,一点都不“数字化”。比如,它会定期邮寄实体杂志给会员,介绍旅行目的地,给用户种草。


从1993年成立至今,Club Tourism实现了年收入1600亿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在100亿左右。旅游并不是高毛利的行业,日本的人工成本也更高,公司利润率维持在大概2%左右。当然,日本能够实现持续经营且每年赚两亿人民币的公司,也并不多见。


就像这家旅行社的名字所展现的,它为用户提供的都是强社交属性的产品。例如它会定制一辆旅游专列火车,内部经过重新装修之后,能够承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例如演讲、表演、戏剧等。而日本一些知名的旅游城市,例如京都、大阪、名古屋等都可以乘坐火车串联。在中国,目前同类型的定制专列更多针对家庭亲子群体,而非老年人。


第二类经营的产品则是主题旅游,例如登山游、美食游、摄影游、绘画游、庙宇游、温泉游、旅居游等,每个主题系列都会配备专业的讲解和老师,在途中分享知识。针对那些追求信息深度的用户,也可以参加相应的历史游;特别热爱运动的,也有骑行游和马拉松游。


日本另一个非常有趣的针对老年人的业态,则是老年健身房。其中一个专门针对老年女性的健身房,名字叫做“Curves”。它提供的服务不是针对长肌肉或减肥,而是带领用户进行康复性的操课锻炼,调节身体机能,提前预防疾病。


“Curves”的选址也非常巧妙,通常会选择在超市或地铁旁边,对买完菜顺路健身的女性非常友好。这与邻国韩国的健身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韩国的健身房直接限制老年人进入,甚至消费者在呼吁政府立法,以禁止歧视。


而日本这家针对老年人的健身房则开出了超2000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最大的连锁健身房品牌“乐刻健身”,目前只有1300家门店。


我在调研过程中惊讶地发现,“Curves”宣称他们年龄最大的会员现在已经101岁。“Curves”的母公司是做老年人生意的高手,还开发出了另一种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休闲娱乐生意,就是“老年KTV”。


从旅游到健身房、KTV,日本已经出现不少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业态,但这些在中国可能都尚未发生。某种程度上可以乐观这些业态会在未来的中国出现,因为我们的老龄化来得更快。


当然银发经济创业也有不少坑。在中国,创业做一个老年品牌的悖论在于,如果明确地将用户定义为“老年人”,出于“不服老”的心态,反而会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


有些事情需要多说少做,有些事情需要少说多做。而老年人品牌是典型的需要少说多做的事:在产品上多为老年人考量和设计,但在营销上少主打这一点。我在长沙投资的项目“东茅街茶馆”从不声称自己是“银发经济”的产物,但在事实上吸引了很多中老年消费者每天光临。


在我经常分析的运动鞋服领域,安踏、耐克、李宁等品牌都希望树立有活力、敢于挑战、不畏艰难的理念和形象。相比之下,足力健是一个主打老年人的品牌,但更多是在产品上优化,也少在营销上强调。


日本的消费品公司,一直以细腻的产品设计和用户洞察著称。日本最大的运动鞋品牌“亚瑟士”,在打造面向老年人的产品时,也在更多强调产品的改进。例如在鞋底添加增强树脂材料,给用户更好的防滑与支撑功效;例如设计敞开式的鞋舌,让用户无需手提,实现一脚穿脱。


曾经有市场调研机构,对日本最著名的几个消费品公司,无印良品、优衣库和宜得利,进行了核心消费群体的抽样分析,分析后发现,他们共同的核心消费人群都是40岁以上的女性。也就是说,日本最大的几个消费品牌的核心人群都不是年轻人。这当然是由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决定的。


如果你打算在日本做一个目标受众是年轻人的品牌,这似乎代表着你要面对的是小众市场。


服装行业最大的两个企业——优衣库和ZARA,后者始终坚持快时尚属性,前者则主打无年龄差、全年龄段皆可穿着。之前我在东京调研时发现,欧洲的快时尚品牌在日本的存在感并不强。重要原因是,35岁以上的女性是消费主力军,她们逐渐转变购买偏好,从新潮时尚转变为优雅普适。


分析日本是为了更好的洞察中国。中国有很多消费品品牌会在市场调研时强调,自己的目标受众是18~35岁的一二线城市的女性用户。通常这被认为是中国最有消费意愿的用户群体。


但长期来看,这是否一个好的定位呢?未来中国社会还需要那么多迎合年轻人的品牌吗?年轻人能否一直是中国的消费主力呢?


当然这些将年轻人视为目标用户的品牌都有合理的考量:年轻人更爱尝试新鲜事物、消费习惯尚未完全定型、还有机会深入用户心智。相比之下,老年人就更加保守、更难以取得信任。


主观上看,很多创业者自己也相对年轻,很难以己度人去审视和思考中老年用户群体的需求。我投资了一个染发剂的品牌,叫做“染博士”,这是一个银发经济的产品。


染博士的创始人曾经给我分享了一个细节:在所有短视频素材和直播间里,他都要求主播,将语速放慢到平时的50%。因为对中老年用户群来说,直播间的正常语速已经是偏快的,容易从直播间直接划走。


如果创始人并不属于某个消费群体,想要做这个人群生意,就缺乏天然的用户体感,需要通过更加努力的学习来弥补。所以很多创业者愿意做和自己年龄相仿、或者更年轻一些的消费者的生意,自己养狗就做宠物品牌,自己养猫就做猫粮品牌,有带娃的需求就做童装品牌。


当自己不是老年人的时候,想要搞清楚老年人的需求,就要要求很强的观察和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能力。


在旅行和消费品之外,另一个中老年群体的刚需消费是居住。老龄化叠加单身化,导致日本的很多老年人一直独自居住,需要更多的交流场景。我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例如,日本有很多中老年人之间组成了养老搭子,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约定一起居住生活但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不依赖彼此;有困难的时候则全力帮助对方。除此之外,她们还会定期在家中组织周末沙龙,邀请医生、音乐家、脱口秀演员等前来分享,已经坚持了10年以上,甚至成为了城市的交友中心。甚至她们之间还进行了遗嘱委托,其中一人去世后,其他人有权帮他处理后事。目前国内这样的职责通常由社区和居委会承担,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自治组织出现。


另一个有趣的案例是“跨代共居”。一些日本老年人愿意出租一部分空间给年轻人,收取相对少的房租,但获得更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年轻人也会愿意将自己的困惑向长辈请教,互相照顾和成全。日本的社区还会对公共空间进行改造,让不同年龄段的人获得更多交流的机会。


在日本的核心城市地段,还衍生出了一种特别的业态叫“社区食堂”。东京政府会对其进行补贴,促进更多老年人在这里交流互动。甚至把学生食堂也和老年食堂放在一起,提供更多跨代交流的机会。


这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营养餐饮选择,提升居民总体健康水平;还在客观上建立起人员的关怀机制,如果有老人超过3天没来吃饭,就可能要到家里进行探访。


对有消费力的老年群体来说,提供社交的场合和机会,帮助他们排解孤独,就是在提供情绪价值。


日本“银发经济”的前沿性服务,还包括为消费者提供葬礼体验。从选择配乐、寿衣、发型、妆发,到自己躺到棺材里体验,一站式全包,甚至还提供出版个人传记的服务。这样的服务模式旨在缓解老年人的死亡焦虑。


相比日本,中国在银发经济的产品和商业模式都相对更加贫乏。但随着中国以更快的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中国商业世界一定会出现相应的创新,商业机构、政府、家庭……每个社会角色的分工可能也会随之变化,值得提前思考。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