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作者:陈桐,头图来源:《以家人之名》
2020真是国产剧的“福年”。
上半年,以《隐秘的角落》为代表,多部国产剧冲上口碑和流量的高峰,成为热搜榜常客。进入8月份,《三十而已》收获的132个热搜余温尚存,另一部新剧《以家人之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握紧了爆款的接力棒。
仅仅播出三天时间,《以家人之名》就开启了霸屏。
与《三十而已》相比,《以家人之名》虽然热度暂时还未追平,但起点却是实实在在的碾压级别,播出六集后,豆瓣开分就高达8.6,收视率全线飘红,CSM52城最高更是突破5%,遥遥领先同时期所有类型剧集。
目前,《以家人之名》的豆瓣评分依然维持在8.2分,但随着剧集展开,以原生家庭为基础的现实治愈基调却慢慢稀释,兄妹变情侣、剧组硬发糖这些国产剧熟悉的味道又来了,如果真如大家担心的那样,后面二十多集沦为尖尖、凌霄的狗血恋爱剧,那《以家人之名》的高开低走几乎是注定的。
起于真实、终于狗血,一直以来,国产剧创作的闪光与雷区、经验与教训,几乎都浓缩在这部《以家人之名》中了。
“伪骨科”剧好在哪?
一打开《以家人之名》,发生在奇特的五口之家,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成长故事,让人有种看国产版《请回答1988》的亲切感,家常、怀旧、温暖,充满烟火气。
3个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组成了一个非血缘关系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长中彼此扶持,成为了更好的人,单就题材而言,《以家人之名》就已经是一捧清水,平淡但不平凡,更不平庸。
对观众而言,“不以血缘定义家庭”这个概念一开始也确实吸粉,在国产剧中算让人眼前一亮的设定,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家人与血缘密不可分。但这部剧却重新定义了“家人”和“家庭”:家人之间的羁绊不一定是血缘,情感才是更深的羁绊——“有血缘的,不一定能成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彼此爱护的人,一定可以。”
这样的设定在网文或腐圈其实相当受欢迎,也慢慢发展出一个独特的创作概念:伪骨科。所谓“骨科”是指有血缘关系的兄弟或兄妹,一般这种网文都是三观不正的,并非创作的主流。“伪骨科”则是网文尤其是腐文创作的主流方向,所谓“伪骨科”是指没有血缘关系,父母再婚或者再嫁、家庭重组后,形成的无血缘CP,此前多用于男男CP的腐剧,像《上瘾》中白洛因和顾海就是典型代表。
《以家人之名》创造性将“伪骨科”概念由腐圈移植到普通家庭剧的创作,这对网文读者和腐圈女孩来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对于家庭剧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创新。看完前两集,有点被不自觉地带进了这“一家五口”的生活里。当然,更准确地说,是李海潮和凌和平这两个单亲家庭的日常生活当中。
开篇导演对于日常生活细节的呈现和还原,那些很容易让普通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的具体描写,比如两个家庭典型的属于上世纪90年代的陈设和布置,比如几个孩子那种因为成长环境迥异而养成的不同性格和行为方式,又比如凌和平和陈婷吵架时对年幼的凌霄所造成的难以磨灭的影响,都过于真实。
几个演员的表演也相当到位,凌和平的粗枝大叶,李海潮的温柔细腻,以及两个大男人不善言辞的那点羞涩,都诠释得很到位。
“伪骨科”概念的引入、题材的创新、细节的考究、演员的加持……这些都让《以家人之名》自带了太多爆款基因,从第二集后半部分开始,“三娃两爸”构建的世界逐渐清晰,整部剧就迈入了正轨,主创有意借这么一个特殊的组合,去探讨和重新定义人们心中的亲情。在这个特别的“混搭家庭”里,每个人都曾经因为亲情而受伤,但却又在一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情感中得到了弥补,其乐融融、让人艳羡。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温馨日常,冷暖病痛相依伴的不离不弃,不仅升华了“伪骨科”既往的设定,也让《以家人之名》兼具《请回答1988》和《小偷家族》的品相,在怀旧、温馨和真实的基调中,营造出一种颇为治愈、让人向往的烟火人生。
阴魂不散的狗血套路
如果一直朝该设定向前发展,《以家人之名》在平实舒缓的基调中,可能为国产剧开辟出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不哗众取宠、不刻意撕逼,如果说《三十而已》用鸡飞狗跳、出轨反目、提炼焦虑来赚取眼球、霸屏热搜是一种咪蒙式的创作风格,那《以家人之名》走的就是小津安二郎路线,对生活保持一些幽默与温和的情绪,平静展示淳朴的感情,这个角度其实对国剧创作走上良性循环,更有借鉴意义。
可惜的是,高能十几集后,《以家人之名》以摧朽拉枯之势崩了,从逻辑、节奏、人设、故事走向乃至整部剧的基调,雪崩式垮了。
看完第十一、十二集,对凌霄彻底无语。凌霄因为妈妈的缘故不得不去英国,而子秋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也选择了和亲生爸爸远走新加坡,从小一同长大的三个小伙伴不得不分离。这一次分离却是整整9年,但如今又不是古时候车马不便,又有寒暑假,家里又不是没钱,怎么就9年不回来。如此不符合逻辑、刻意制造的矛盾让网友忍不住吐槽:凌霄是被发射出地球了?九年你徒步走都能走个来回了,怎么一次都回不来呢?
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一家五口的温馨亲情戏+高中校园的友情戏从第九集开始,朝兄妹恋爱、强行发糖的狗血偶像剧方向滑落,第九集一开始就给凌霄强行来了个车祸和生病。这样的外因,迫使她放下了过去的痛,选择了原谅(至少行为上),并且抛下了真正对自己好的一家人,这样的脑残设定或许正是编剧为了后面30集的爱情线铺路。
只是,太刻意了、太猝不及防了,强行恋爱和前面的基调太不搭了。说好的以家人之名,剩下将近三十集,都要以家人之名谈恋爱吗?
然而,《以家人之名》并是一部甜宠偶像剧,极度戏剧化的“生死意外+别离重逢+兄妹爱情”和一开始让大家入坑的平淡温馨基调也相当违和,大喜大悲的矛盾、烂俗的恋爱套路在各种劣势家庭剧、偶像剧中随处可见,这些显然并不是《以家人之名》高开的亮点。
事实上,很多国剧总是陷入“好人就是绝对好、坏人却坏的莫名其妙”这样的怪圈,总是喜欢用最偷懒的方式,加入一群为了制造矛盾而存在、为了解决矛盾而强行和解的工具人们:凌霄妈妈、外婆,小哥的亲生爹妈等等都是如此。
各种刻意制造的矛盾与撕逼之后,最后一定是突然来一个外部坏人(例如《都挺好》里的保姆),逼这些工具人收起之前的自私行为,一家人合力对抗外部坏人,然后完成大和解。如果外部坏人不能完成和解,就强行让工具人患上疾病(例如《都挺好》里苏大强最后得了阿尔兹海默症),因为疾病,这些工具人之前做的恶可以全部被原谅,最终完成大和解。
顺着这样的套路,网友已经脑补出《以家人之名》之后的剧情:在各种刻意制造的巧合与强行上线的恋爱中,两个家庭历经破碎、重组、再分离、再团聚的曲折过程,终于重修于好。主人公们生命里缺失的情感由缺位人的回归来补偿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大结局时,两个家庭其乐融融、欢聚一堂,一部标准的狗血煽情小康献礼剧。
《以家人之名》的编剧团队之前的代表作《下一站是幸福》曾有过“高开低走”的前例,这部本来有望成为中国版《请回答1988》的作品如果再次烂尾,实在让人痛心疾首。
国产剧跳不出“咪蒙式”套路
靠着独特的设定与基调高开,最后又因为陷入狗血套路崩盘,《以家人之名》的高开低走颇有样本价值,国产剧的好与坏、高与低、问题与出路其实都藏在这部剧里了。
一直以来,国产剧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和咪蒙的走红如出一辙,很多教授新媒体写作的文章都把咪蒙当做一个成功案例来分析,“选题紧跟热点、标题简单粗暴、观点抓人眼球、引发情感共鸣”......在人设崩塌前,咪蒙模式一度成为自媒体人争相抄作业的范本。
套在热播剧上,很多现代题材其实是类似套路,重男轻女的农村妈妈、为爱疯狂的小三、莫名其妙消失的父母、骄纵跋扈的后妹妹比比皆是,角色为了观众的爽点而存在,比如樊胜美的家人、苏明玉的父母,一定要观众看得咬牙切齿,然后在某场撕逼的爆发后给予观众爽点,这样观众就拍手称快了。
从《欢乐颂》《都挺好》到最近的《三十而已》,几乎都是渣男和仙女的故事,传播“虐文化”的故事。樊胜美、苏明玉、顾佳从头到尾被家庭嫌弃、被哥哥揍个半死、被老父各种折腾折磨、被渣男各种出轨伤害,几十集的内容,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虐”。当然,撕逼受虐赚流量上热搜之余,也不忘凸显女主们的宽容、纯良与能力,这边刚和家里撕完,就转场做职场女强人,再转场谈个甜甜的恋爱。于是,各种各样的元素炖成一锅大杂烩,热度有了、话题有了、甜度有了、爽度也有了。
于是我们在各种国产剧中看到越来越多极品到没有逻辑的角色出现,人物单薄扁平,故事刻意,但整部剧对社会议题和观众情感的拿捏却恰到好处,像咪蒙制造的毒鸡汤一样,虽然缺乏营养和对现实的关照,但靠着对焦虑的迎合和放大,以及制造的矛盾和恐慌,总能赢得情绪、收割流量。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诚然,咪蒙式的套路有时是一种捷径,但对国产剧而言,把离奇狗血全攒一起吸引眼球、靠极端冲突来煽动情绪无异于饮鸩止渴,长远看对创作百害而无一利。《以家人之名》开端那样的平淡温馨、平视生动才是值得深耕的方向,回归到人性本善和现实本身,国产剧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作者:陈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