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贵圈-腾讯新闻(ID:entguiquan),作者:闫红,编辑:敦敦,题图来自:《乘风破浪的姐姐》
“乘风破浪的姐姐”成团前夕,上热搜的却是陈赫,他和蔡徐坤、李晨等一众男星,将作为嘉宾降落在“姐姐”们的成团夜。这个消息惊动了原本已经意兴阑珊的观众。
“姐姐”们一路努力奋争赢得的这点关注度,凭什么让这些“哥哥弟弟”来摘桃?这是打算让这些女明星集体当“扶弟魔”,名副其实地当为兄弟们无私奉献的“姐姐”?
女观众早就说了,男性才是“姐姐”们的惊涛骇浪。
事实上,对陈赫们的愤怒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标榜为30+女性发声的节目,一路在荒腔走板的路上狂奔。从万众瞩目到波澜不兴,并没有太多过渡,它的先天不足,让观众只能短暂地爱它一下。
还记得第一期节目最触动人心的是什么?是不惧年龄。在这个节目之前,女明星的年龄几度成为热点话题,被人严苛地评头论足。工作机会变少,只能去演恶婆婆或是碎嘴的妈妈,这些其实也是普通女性的痛点。
▲ 《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口号以“不惧年龄”为核心
30个30+的女星一亮相,让人心潮澎湃。30岁的女人不是豆腐渣,50岁的女人也可以绝代风华,当时最热的一条评论是:“看到她们,我就不怕老了”。这些“姐姐”像是做了个示范,展示出30+的女性,依然有无限可能。
但随着节目的推进,你会发现,能够乘风破浪的,仍是那些千方百计要抹杀岁月痕迹的姐姐。或是天赋异禀,或是后天加工,总之,50+也必须看上去像20+,否则很快会被淘汰。
比如陈松伶,她的人生最符合“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定位。韶华极盛时,是“清纯”女星的代表,后来遭遇背叛、疾病、贫穷,最终置之死地而后生。虽然不复有苗条的身姿和无辜的眼神,但她的专业更加娴熟,活得更加从容笃定,她找到了她自己。
▲ 陈松伶在一公后遭淘汰
这是真正的“姐姐”样本,有阅历的人能懂得她的珍贵,但关于她的一切不够爽,不够有观赏性,“浪花”们对她显然没有兴趣,陈松伶成为最早出局的那一批。
剔除了陈松伶和钟丽缇之后,剩下的“姐姐”一个比一个瘦。金莎参加节目还带了个秤称她那坨小沙拉,颜怡颜悦这对脱口秀姐妹花说,没看出来那是沙拉,还以为是榨菜。在百度百科上,你都找不出金莎出生于哪一年,减龄的齐刘海是她的出场标配。
不能怪金莎,社会环境就是这样,发胖意味着缺乏节制或者新陈代谢变缓,意味着衰老。尽管这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这个嘴上说着“不惧年龄”,实际上对年龄怕得要死的节目里,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 五公过后,“张雨绮身材”上了热搜
不但外表上不能像“姐姐”,体能上也要违背自然规律地与妹妹们等量齐观。所有的表演都是载歌载舞,难度越高的舞蹈,越受“姐姐”们欢迎。有意境的慢歌,比如《花样年华》《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即便让屏幕前的观众感动到泪目,却无法打动现场90后浪花们的心,也就意味着被淘汰。
所以你会看到宁静咬牙硬撑,伊能静因为“岁数大了”一次次地表示不自信,更有甚者,如万茜在手臂粉碎性骨折之后,躺在病床上还在练习舞蹈,在排练现场更是忍着剧痛坚持,被张雨绮指出:“你看她脸色都蜡黄了”。
确实很悲壮,但也很悲情。看到她们,是不是想到现实中不再年轻的自己,要想在这世间有一席之地,就得不知疲惫地拼到极限,像《三十而已》里的顾佳那样周全?
在这种比拼中,年龄不是财富,是实打实的负资产,只有原始生命力才是有价值的。那么为什么不找30个年轻小姑娘参加节目,偏偏折腾“姐姐们”?是嫌女人的压力还不够大吗?还是觉得“姐姐”们使出全部剩勇余力更好看?
一开始你兴奋地以为“我可以”,渐渐发现“我不可以”。“姐姐”们的光鲜明艳是以心理和身体双重的过度消耗换来的。节目若是有良心,就应该在屏幕上打一行温馨提示:“节目效果,请勿模仿”。
▲ 宁静在参加浪姐后爆瘦,网友直呼心疼
30+姐姐组成的女团不应该是这样的,宁静、阿朵和袁咏琳合唱的那首《兰花草》才是正确示范:舞蹈难度不是特别大,歌喉也不见得就是最好,但你能从歌声里听出豪情。这才是30+女性该有的核心竞争力。但为什么,这样的歌后来就销声匿迹,大家都在舞台上比谁的舞蹈更难更炸了呢?
年龄优势变得很明显,每个队长都更欢迎李斯丹妮、王霏霏、孟佳这样擅长跳舞的妙龄女郎。李斯丹妮她们确实很可爱很有活力,但以她们为核心,“姐姐”这个词如何落实?不管最初怎样鼓吹年龄的魅力,最后还是变成“年轻真好”。
节目另外一些曾打动人心的点也纷纷落空,比如“姐姐”们最初面对节目时,那种“三分讥笑三分薄凉四分漫不经心”。那是迷人的,是见惯风云,宠辱不惊,虽然认真面对,但是去留随意,“潇洒走一回”就可以。这是大女人的风范。但是随着节目越来越红,大家越来越认真,不但琢磨规则,也开始琢磨潜规则。
第三次公演前,“姐姐”们对人气王万茜青眼有加,而最后选歌的孟佳队长是肉眼可见的炮灰,避之不及。观众能理解“姐姐”们的不易,但这样的“精明”看着确实很堵心。
▲ 三公前,孟佳陷入选人困境
还有万茜曾说,“女人是可以帮助女人的”。一开始我们确实也能够看到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阿朵和袁咏琳最初确定的原则就是“保护静姐”。当节目越来越红,“这是一个比赛”的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艰苦卓绝的训练覆盖了一切。“姐姐”们更多地是互相鼓励要变得更强,对弱者有所顾惜,但在严酷现实面前,终究是无能为力。
总之,在这个节目里,唱上去的高音无法收尾,硬上的价值无法落地。这里面有节目设置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在对上了年纪的女性并不友好的社会环境里,硬生生地制造一场华美幻象,最后只能是自欺欺人。
成也价值观,败也价值观,节目组当初把调子定得有多高,如今就多么容易被打脸。而这次,男嘉宾浩浩荡荡从天而降,让最初扛起的女性主义大旗沦为挂羊头卖狗肉。“姐姐”们的努力奋争,观众的欢呼澎湃,最后以这样的场面结束,不得不说,很讽刺。
这情形,类似于百年前的那场话剧《娜拉》,即便自我觉醒,但没有现实的土壤,你又能朝何处去?不过是晃一圈又回来罢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贵圈-腾讯新闻(ID:entguiquan),作者:闫红,编辑: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