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9-18 10:37

“钟美美们”为什么老有那么多扎心窝子的金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邢育森,头图来源:《这个杀手不太冷》


1


钟美美又挨夸了。


不过这次不是因为他又塑造了什么典型人物,而是因为杂志上的一个问题“出圈”了。


“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其他人的答案都很具体,比如上学早起、指甲裂开、喝中药,再就是稍微升华一点的,比如肉体上的痛苦和失败的痛苦。


总的来看这些答案都挺合理,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只有钟美美的回答非常与众不同,很有哲学味道——在这个多才男孩的眼里,痛苦不分深浅。



可以这么说,从这份问卷被发布出去的那一刻,钟美美在一些网友心里光芒万丈的形象“腾”的一下就树起来了。


一句“痛苦不分深浅”,就这么简单的六个字,不少人都说自己被这句话和“又酷又拽”的钟美美戳中了。




于是,“通透”“看得清楚”“成熟”就成了网友贴在13岁中学生钟美美身上的高亮标签。


其实放眼看去,钟美美并不是第一个让成年人感觉“TA怎么这么会说”的小孩,就在同样填问卷的这群大小朋友里,不少人都贡献了金句。


比如被问到“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的时候,《隐秘的角落》小演员王圣迪的回答是:我为什么要痛恨别人的特点。



说真的,王圣迪的回答应该让很多人都醍醐灌顶,尤其是饭圈女孩们更要懂得这个道理,什么拉踩,什么内涵,通通都没必要,大家为什么不能peace&love一点呢?


2


大人们渐渐发现,把一些成年人的问题丢给小孩子,经常会发生一些让人惊喜的“化学反应”。


YouTube上有一个传播很广的视频,主持人召集了几个韩国小朋友,让他们回答“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坏”——坦白讲,这是连大人都没法很快得到确切答案的哲学问题。


问题听起来很简单又很难,拥有不同人生经历的人,可能都会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当各位成年人试图从孟子“性善说”的角度出发,展开一段深刻但拗口而且最后很可能没有结果的论述时,小朋友们已经飞快地给出了答案。



“我把外套借给她了。”


“先照顾朋友的。”


“照顾别人。”


什么是善良?简而言之,在小朋友的世界里,善良就是和帮助别人、照顾别人划等号——说得多好,这么看来,这个问题是不是也挺容易的?


之后主持人追问,为什么要善良呢?一个叫贤浩的齐刘海小男孩坐在凳子上回答了问题,他的答案被很多YouTube网友奉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善良还需要理由吗?”



主持人继续追问,那你是善良的孩子,还是坏孩子呢?



这个问题,即使抛给在座的各位成年人,恐怕也不会有人说出和贤浩一样的答案。


贤浩的回答很坦荡,也没什么掩饰,他说自己处于中间,因为自己也不算善良,也不算坏。


看到这里,有的网友已经想抱头痛哭了,他说自己好像被小朋友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都是10岁左右的孩子,很震惊他们会说出自己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的话。


因为他想起自己这么大的时候,还以为世界就是非黑即白的,傻傻地天真地觉得自己是个百分百好人。


“有意思”“好会说”是网友对这个视频里所有小朋友的一致评价。


当问题变的再抽象一点,变成“爱是什么”的时候,小朋友的回答同样很戳中广大成年人们,屏幕前的叔叔和阿姨们的少男少女情怀马上开始泛滥。



“爱是会产生突然想要紧紧抱住他/她的那种心情。”


——这种直白又精准的描述,不知道会让多少跟男女朋友说“我爱你”还要扭扭捏捏措辞半天的成年人体会到被丘比特的小箭射中的感觉。


就连“爱情如何才能保鲜”这种没什么花样的话题,小朋友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每个人都像天生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人发起过一项很有意思的调查,当大人们拿着一串关于爱情的问题去“请教”小朋友时,据说他们的回答感动了很多在爱情中找不到答案的成年人。


天知道有多少情侣分手的原因就是“TA不肯花时间陪我”


小朋友怎么能这么懂!


甚至谈论到生与死这么宏大的议题,小朋友的回答都同样戳人。


前一阵子在微博上很火的《人的一生》,策划组邀请了十几位从5岁到90岁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参与者,让他们面对镜头说出自己的人生难题,然后由下一年龄段的人来解答这些难题。



你会看到,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难题,小学生的难题是班上的男生好像不喜欢自己,中年人的难题是感觉自己到了瓶颈期很迷茫,老年人的难题则是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果说这个视频的前半段让只是你看的很感慨,那么最后三十秒就要做好痛哭流涕的思想准备了。


视频的高潮是一位90岁的老人对着镜头说,他的遗憾是老伴三年前去世了,自己很想她,但是两个人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听起来很难过,但没人能和生老病死讨价还价。


情绪的转折出现在这个5岁的小朋友身上,面对90岁老人关于生与死的人生难题,他的答案一点也不苦大仇深。


他的答案是:“您再碰见老奶奶,亲她一口,她就醒了。”



看了视频的人都很感动,他们觉得小朋友身上有一种阅尽人间的感觉:“能够回答你的永远是童真,那句‘至死是少年’原来是真的。”



这样的“化学反应”还有很多很多,尽管小朋友们回答的问题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不管他们聊的是什么话题、说了什么话,只要这些话引起了成年人的共鸣,最后大多数都会落到“通透”二字上。


在成年人看来,小朋友在不谙世事的年纪,却能说得出那些真挚的、代表着“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的话,甚至比很多大人都懂得生活——这就是够“通透”。


3


但“通透说”也遭到了很多人质疑,承受炮火最多的一个点就是:有人觉得小朋友说的根本不是什么生死看淡的至理名言,而只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不过是在被包装、被舆论讨论过后,从小朋友嘴里说出来,变得很有共鸣。


比如钟美美这段关于“爱答不理”的表述,说的是自己火了之后,很多之前并不熟的同学主动来找他说话。


针对这个现象,钟美美给出的金句是:以前不想跟我说话的话,现在也不用。



喜欢钟美美的网友觉得这句话凝练又精辟,甚至想把它当做钟美美的slogan来推广。但仔细想想,这跟“曾经的我你爱答不理,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到底有啥区别?


而且后者这句slogan,从十年前就开始用了。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本来就没这么多大道理、也没有这么多标签和定义。就算真的冒出来一两句“金句”,你也很难说清,这到底是小朋友真的参透了人生的真谛,还是他们在故作深沉。



故作深沉本就是一种小孩特质,我小时候玩QQ的时候个性签名也总是在感叹越长大越孤单。


当然了,这并不是小朋友们的错,虽然说话的是他们,但是解读的却是我们。与其讨论小朋友说的话够不够“通透”,不如仔细想想,这么需要“通透”的,真的是他们吗?


“通透”这顶大帽子,很多时候是成年人给他们扣上的。把小孩子的“通透”二字看得这么重的,往往是长大后不够“通透”的大人;而这些“通透”的出口,无外乎是成年人在生活里搞得满身泥泞之后,给自己寻找的一些小小的慰藉。


成年人这么需要看到小孩子的“通透”,无非是想借他们之眼,看到那些代表“美好”的东西;或是借他们之口,说出那些自己很想说、却由于各种原因不好意思、没有机会说出来的话。借机吐一吐苦水,然后继续生活。


很多已经成家立业的网友说,自己也就是近些年才开始说屁话,才开始明白什么叫无伤大雅,才明白什么理智通透识大体都是骗人的东西——因为保持着每天稳定的生活已经很难了。


谁不想每天和孩子一样想得很少、活得简单快乐?领导在下班后甩给你几个加急文件要处理,客户的电话在晚饭时候打过来,学校老师通知你孩子在学校不舒服——没有一种情况是能爱答不理的。


小朋友的世界很简单,也很自在,想要得到,可以哭,可以闹,哭过闹过还是得不到时,可能会选择忘记,选择放下。


也许曾经成年人也是“通透”的,只是生活的种种让我们吸收了太多的负能量,很久没有和孩子一样单纯和无忧无虑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邢育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