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9-18 12:25

来自东南亚的材料实验室 “新即兴建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ssBook设计食堂(ID:AssBookGroup),作者:洪人杰、Kulthida Songkittipakdee(HAS design and research主持建筑师),头图来自:作者供图


深究曼谷这座城市会发现狭小的街道尺度、迷人的路边摊贩,以及无边际界线的违章建筑,这形成泰国乃到整个亚洲城市独特的人造风景 (MANufAcTURE)


而这些加盖雨棚、杂乱大排档、路边摊棚户、移动式推车构成和谐的景观,显示临时建筑群的存在真实揭露人们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如何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重新找到另一种“新”自然性。 



我们在泰国的建筑实践,名为“即兴建筑”(Improvised Architecture)


我们的实践不同于常规建筑师,与合伙人Kulthida Songkittipakdee在成立事务所之前,我们分别在海外求学,随后在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和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任职多年。


这些实践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建筑物如何真实的站在世界上。


但我身处的泰国,虽经历大规模的开发建造,但建筑生产在一定的程度上还缺乏理论与研究。建筑生产作为实践与政治的手段而受到大力支持,并获得民众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 因此“建筑该如何做”比“建筑是什么”更为重要。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一位僧人委托我们佛寺项目,促成我们回到曼谷工作,同时我们从事复合建筑与城市研究,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建筑是如何改变社会环境。



曼谷三圣佛寺(Sa Sia Tua Temple)是HAS进入泰国第三年的建筑项目,目前正等待僧人与信众募捐款项。


有趣的是,大多数人对于泰国建筑的认知仍停留在度假酒店项目,像是最早由 Architects 49 Limited(A49)所设计的Krung Thai Training Centre,是大众认知的典型传统东南亚特色度假小屋,它有著名的双坡斜屋顶、对称的平面布局、大量装饰型百叶等。


Krung Thai Training Centre, Architects 49 Limited(A49)


Duangrit Bunnag Architect Limited(DBALP)所设计的科斯达兰塔酒店(Costa Lanta Krabi),则是多数观光客所爱好的酒店设计,它以自然景观为界面并结合材料和构筑,成功开创以“感觉”为主的新泰式高级度假村。


Costa Lanta Krabi,Duangrit Bunnag Architect Limited(DBALP)


还有科瑞·希尔(Kerry Hill Architects)所设计的曼谷素可泰酒店(The Sukhothai Bangkok),以品牌与格调开创东南亚奢华酒店的风格定位。


The Sukhothai, Kerry Hill Architects


这些酒店虽然具备惊艳的空间效果,却无法呈现曼谷这个有趣的城市,深究曼谷会发现狭小的街道尺度、迷人的路边摊贩,以及无边际界线的违章建筑等,这形成泰国乃到整个亚洲城市独特的“人造风景”(MANufAcTURE)


而这些加盖雨棚、杂乱大排档、路边摊棚户、移动式推车构成和谐的景观,显示临时建筑群的存在,真实揭露人们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如何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重新找到另一种“新”自然性。




亚洲城市长久以来凭藉地标建筑构成认同感


亚洲城市新认同感应来自于丰富地景与城市景色


美功铁道市场(Maeklong Railway Market)


我们的研究包括火车铁道市场、高架道路下的棚户、迂回环绕的死巷子……等。


这种景象仅存在于亚洲城市,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是一种极具本土价值的建筑型态。


这研究当中包括如离曼谷不远的夜功府(Mueang Samut Songkhram),有著靠近河流的美功铁道市场(Maeklong Railway Market),居民以贩卖鱼货与蔬果为主。这边火车经过的次数与时间并不长,当地摊贩便“侵占”这条铁轨,还利用临时篷帐,慢慢地把私密性渗透入公共区域。



当摊贩听见远方火车靠近的汽笛声时,他们会自动的把棚子收起并形成一种既互动又和谐的画面,尽管火车经过的时间仅短短三分钟,却能真实地感受到当地居民跟火车之间的关连性。



这正是一种在没有建筑师介入的情境下,以即兴建构反应地域性建筑的研究。这些研究项目不仅藉由亚洲城市的自主发展,更促使我们对“人造自然”的现象进行归纳分析,一种常态不均质(Uneven)、粗糙肌理感(Tarnished)形成仅属于我们(东南亚)的实践方式。


然而,这种没有建筑师介入的“自发性搭建”,被作为大众自力实践的手段,让建筑师或艺术家发现社会与环境的独特性,深深地影响与启发著我们!




不均质与肌理感构成亚洲乃至曼谷城市独特的场所氛围


佩提卡森艺术家工作室(Phetkasem Artist Studio)


佩提卡森艺术家工作室是我们近期即将完工的建筑,不同寻常的是,它最早来自一个研究项目——“什么材料能代表泰国?”


从时间轴角度来说,泰国古代遗迹源自于公元七世纪左右,泰国建筑的历史则可追溯至一千多年以前。一直到今日,我们仍可以在各地看到以砖块、石头和泥土为主要材料的古代宫殿和祭奉神祇等遗迹。


传统的泰国文化是各种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的混合体,如热带气候所带来的充沛自然资源、丰富的农业体系以及工业生产——就在这样优渥的土地上形成泰国人与自然近似一体,具有纯朴、随和、乐观和善良的个性。


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他们更愿意使用易于取得的材料,如混凝土、砖块、木材等,并成就建筑与设计独特的美学特性。



然而,在我们研究中发现一件有趣的现象,在泰国的大城市中,像是曼谷,混凝土、砖块、木材等材料的使用多数在寺庙,而这样的比例只占城市建筑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那在泰国城市中最常见的材料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钢、铁等金属材料。


生活在曼谷的人们为了获得更多居住空间,透过金属栏杆覆盖原建筑立面,争取到额外的面积;在非居住区域像是商业步行街、家具市场、甚至是零售摊贩,所有的建筑立面也被金属材料所包覆。


这样的现象促使我们深入研究后发现,泰国在过去十年曾是东南亚最大的金属生产与输出国。



金属易于生产和高利润更促成大街小巷掀起一波建造潮流,形成现在曼谷的城市景观。可惜的是,泰国虽然曾是东南亚最大的金属生产国,但却没将这重要性反应在设计领域中。


这促使我们将研究反馈到建筑设计中,重新复苏钢与铁材料对于泰国的重要性。




回到佩提卡森艺术家工作室,此项目位于曼谷市郊近玛希隆大学(Mahidol University)和佛统府(Nakhon Pathom),这片住宅区是泰国典型商品房,30年前由开发商大批量复制建造而成,并快速蔓延至东南亚各个首都大城,产生一种无差异性的城市景象。



然而,在这个村庄中当地居民展现不同于常态住宅单元的生活型态——他们增建围篱取得更大车库面积、加盖屋顶获得更多的储藏空间、延伸雨棚满足底层商业的灵活性,甚至利用盆栽侵占道路以满足小花园的私心。



这些 "即兴" 又和谐的人造构筑,特别是金属构建如钢管和铁棒等,不仅发挥其材料结构与型态用途外,更大量被用于日常违建中;而这些在邻里街道随处可见钢管,最迷人之处在于那优美的曲线和管子中空轻盈的体态,遗憾的是该特性至今未被有效展现。


轻柔感与通透性形成新地域建筑思考


为了实现这个可能我们制作了许多 1:1的 Mock-up,并且在早期尝试不同可能性。譬如与工厂研发钢铁块做成的单元,但问题是重量与价格都较难控制;



也有与泰国著名夯土工匠La Terre合作,打造钢管形状的夯土墙单元。


我们和La Terre的合作很特别,最早是在法国与他相识,随后他回到泰国专心研发夯土建筑,如今曼谷都市森林公园(PPT Metro Forest)的夯土墙便是他的作品。


然而与夯土墙不同的是,我们所设计的单元自身就是结构系统,试验多次后夯土作为主结构材料无法实现高度达到4米的墙面,便转换发展其他可能。





随后我们与泰国最著名的钢管生产家Pacific Pipe合作。这个设计采取一种便于生产的方式,将钢管作为单元砖块,打造数个高度和宽度4米多的 "钢管砖墙",这些单元形状与开口不同,主要是对应遮阳采光与对流通风之微气候效果。


另外,为了降低项目预算与减少生产模具开发,每一根钢管对切并用于单元两面,体现相异直径的管材复合使用于钢砖墙上,再以单元旋转和镜射方式创造出多样化的组合效果。



早期与夯土工匠的实验也成为很好的经验。当我们确认了4米高的钢管砖墙可作为结构墙体后,我们联系泰国泥土喷涂厂家,希望他们尝试将该工艺与钢管相互结合,进而让每一个单元都有著相异的颗粒效果。


这样的结果也成为泰国第一次将泥土工艺喷涂于钢材料的结合实验,为了解决该问题,厂家研发新型附著技术,让这个独特的设计可完美实现外,并在后续可大量生产使用。




在未来,这个钢管砖墙将会结合喷涂工艺大量的制造贩售,而我们所设计的单元更可以让每位设计师或业主自行搭配组合,从而变成一个开放的(结构)墙面系统。


而回到设计初始,我们想著如何体现泰国最著名的钢材并反应在建筑设计中,最后竟促成建筑产业链上的多方结合与开发。



这些独特的钢管砖墙在白天围塑出宁静又能引入微风轻拂的半开放空间,结合泰国景观设计师Ratchaneeya Yangthaisong所搭配的当地树种创造出一种非日常性的到达体验。


在夜晚这些钢管砖墙透过地埋式间接照明,体现出一种起伏不定的浮动感受,这样的效果由来自照明设计师刘采菱(Jenna Tsailin Liu)的想法。


除此之外,刘采菱还推荐来自中国著名的照明技术公司Visual Feast(VF),并由他们深化灯具、照度、颜色等细节。


Visual Feast(VF)照明灯具体现空间独特质感


本地树种结合当地微风创造模糊的边界关系




在室内的一层空间中,业主曾询问我们能否不安装空调系统?


这点让我们很惊讶,因为在常年近40度的泰国热带气候中相当困难的。但我们发现若能把泰式巷弄街道常见的穿堂风引到建筑内部,作为一种亲近自然环境的新生活方式,这不仅可以减少损耗能量,更有意义地把这个单体建筑与街道系统结合。


因此我们将钢管砖墙的开孔率增加,以孔洞引入自然风贯通前庭与后院;另外将地面层卫浴、储藏、设备空间与楼梯和柱子结合,这样便能创造出紧密的结构系统与开敞的空间效果。


从鸟瞰图中,这个建筑有如泰国高脚楼般,其向上抬升的建筑制造底层架空的开放场所,一方面创造更多“灰空间”混合并延伸室内外的环境关系,另一方面则对传统泰式房屋多功能“Tai toon”的呼应(Tai toon为泰语,意指可用做交流的复合空间)





另外建筑的室内与室外边界格外的模糊,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们特地拜访许多门窗制造工厂,最后与泰国最重要的铝门窗产家Goldstar Metal以及AB&W Innovation合作研发新门窗系统。(近期许多中国业主和建筑师都在泰国开发住宅与酒店项目,他们的门窗制作技术绝对是第一首选。)


一楼与二楼的平面布局很有趣,我们在建筑内部创造了Soi通向各个空间(Soi为泰语,意指巷道),完善长条形建筑功能性外,也让机能更加完善。


在白天时,一楼空间可以成为艺术交流场所;在夜晚时,二楼可转变成小型电影聚会,让水平向度的巷弄,也有垂直延伸的可能性。



Goldstar Metal厂房景象






佩提卡森艺术家工作室是个设计与施工都非常漫长的项目,它不仅是一个创作艺术的工作空间,更是一个结合生活、起居、餐饮功能的住宅;它的形式打破常规典型商品房应有的命运,透过泰国本地常见的工业化材料,重新塑造出一种结合地域、气候、 邻里的新建筑型态。



佩提卡森艺术家工作室关于材料与空间近百个研究方案


这个项目的特殊性除了建筑本身外,更跨地域与多位国际顾问合作,当我们遇到对空间充满想像的业主或顾问时,这将会是一种迷人的合作过程;因为有意义的建筑会让一群人坚持、相信,并且愿意全心全力地追寻与前往那未知的结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ssBook设计食堂(ID:AssBookGroup),作者:洪人杰、Kulthida Songkittipakdee(HAS design and research主持建筑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