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9-23 17:06
社区老年生活有多少种可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鱼营造(ID:dayucommunity),作者:养老议题小组,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养老议题,《百岁人生》一书中提出了一些非常精彩的问题:我们都将活到100岁,长寿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怎么办?跨龄友谊将成为常态,老人不再是一个老无所依的“独立王国”。政府的关注点要从社保扩大到全方位的教育、婚姻、工作时间及更广泛的社会安排上……这些问题在这个个人寿命不断增长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换视角看待的问题。


社区养老议题涉及到问题层面非常丰富,从CAN计划社区老人研究小组初次接触,到本次茅台路打造"养老示范区"改造项目,本次项目由服务设计师作为核心成员驱动,大鱼的社区老人研究小组将同步分享我们的研究进展和在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


先带大家认识一下茅台路 



继CAN计划开启老人议题研究之后的3个月,大鱼营造团队终于遇到了和理念契合的想要打造“养老示范区”的仙霞街道辖区的茅台路。


茅台路离“闲下来”虹仙地下空间特别近,茅台路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长宁区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区之一。截至2018年底,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1.3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9%,老龄化比例较全市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8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4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8.7%,高龄化比例位居全市首位。


茅台路养老地图。包括养老产业、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文化活动中心、康复护理等


面对高程度的老龄化,仙霞区对养老服务结构持续优化,具有幸福养老在长宁,宜居社区在仙霞的称号。2020年“孝亲茅台”乐龄惠老街区,作为长宁区“一街一品”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街区拥有养老设施,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文化活动中心、长期照护、康复护理、智慧养老、社区支持各类服务机构等资源。


大鱼的服务设计师们,首先面对问题就是:


  • 生活在社区老人是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20年人生阶段的呢?


  • 老年人到底需要的什么样的街区空间和服务?


  • 作为一个为老服务示范区,除了老年人外,围绕着养老产业的从业人员、服务者,包括老人的子女们能从示范区得到哪些支持?


调研过程与发现 


带着这些的课题,我们通过服务设计和多方共创的形式来和大家探讨老年人议题。


1. 走街:


首先是梳理和发掘社区的资源,我们在社区进行了走街、采访社区老年人和养老机构管理者、社工、我们还在线上面向8090后青年子女发起问卷。我们初步了解到各方不同需求与痛点。



2. 工作坊:


为了与参与的各方共同创造一个面向未来的养老社区“硬件”与“软件”并重的美好计划,我们在社区老人们聚集的公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分别邀请了老年人、社工进行了集中式工作坊。



走街:我们进入老年人的社区世界 


1. 我们发现了多样地为老服务设施与场所

     



社区的为老服务空间和设施,本社区老人是否有在使用?他们的满意度怎么样?


2. 我们还发现了比我们会玩得多的老年人


他们说,他们需要:



除老年活动中心之外,他们自己搭建的社区客厅、自组织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




社区里的为老服务空间和设施是只为老人服务的,还是全年龄段的居民都能享受的?


3. 我们也发现了在各个社区场景出没的老人们


在走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年人是社区里最常出没的群体,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工作日还是周末,我们随处可见老年人的身影。













怎样的社区的空间和服务,能让社区老人更方便,更安全,更自在?


工作坊:我们与社区老年人共创社区小世界


1. 老年人与社区的关系会是怎么样?


我们在公园里展开的接地气的摆摊式工作坊,这次工作坊我们尝试用新的方式定义老年人与社区的关系,将老人作为社区的设计师,参与到前期的设计阶段。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更像是一个倾听者,通过专业的方式引导他们发声,我们围绕以下方面展开:老年人空间颜色喜好程度、养老院环境喜欢程度、想要的养老方式、需要的养老服务内容、需要的街面设计。



我们刚铺开互动材料,老年人便纷纷加入我们的工作坊,他们之间还为此进行了激烈的探讨,从个人养老情况、社区空间条件、政府支持程度、街面空间需求、出行需求、养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补充,也作为我们后期分析的依据。



养老服务提供者平时是如何收集老人需求的?


他们与老人群体的沟通机制是如何展开的?


2. 社工为老服务工作是怎么样?


作为养老产业的从业人员与服务者——社工,他们的工作是什么样呢?他们对于社区街面空间需求是怎么样呢?我们也想听听长期照料老年人的社工他们的声音,我们来到茅台路的颐养第二敬老院与社工们一起举办工作坊。 



我们分别准备社工工作需求、街面设计、空间优化、服务设施等议题卡片邀请他们共同讨论。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社工的工作量比我们想象中要辛苦得多,他们平均一天的睡眠时间只有5个小时,凌晨4:30就得起床开始干活、照料老人。一个社工需要同时服务7、8个老人,很多社工也以为长期艰辛而辞职。另外,社工们基本一天24小时都是待在养老院老年人在同一个空间相处,他们表示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休息娱乐、放松治愈的工作空间;希望小区门口空间能够更加无阻碍,方便老年入紧急情况时救护车的出入。



社工的角色只是一位单向的服务提供者吗?


作为核心从业者他们,需要怎样的职业上的支持?


体力和情绪劳动强度巨大的社工,是否也能成为可持续性强、高成就感的热门岗位呢?


综合前期的调研,我们还有一些进一步的发现,整理在下方与大家分享。


发现一:社区老人各有各的养老计划,居家养老是首选。 


独身且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人,计划去养老院居住,打听附近养老院入住条件、费用、床位情况。


不想给子女增加压力,也不爱跟子女住,正在与老朋友们合伙共同居住,等再老一些时候80岁之后入住养老院。


但大部分采访到的老人的情况是,退休工资不允许,住不起养老院身边又没有人照料,面对未来养老虽然很担忧但是只能接受现实,选择大部分自理型居家养老方式,对所在社区为老服务依赖程度讲究比较高。


实际上,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舒适度自由度的角度,老人们还是首选居家养老,他们急需增加居家环境的为老设备,渴望社区里和睦的邻里关系,以及能与社区内的老伙伴日常活动交流空间。


   

如何提供老年人社区养老资讯服务,可以让老年人更好地规划未来养老方式?


发现二:70岁是一个分水岭,初老人群和70岁以上老年人想要的完全不一样。


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社区老人共同的需求在于,需要一个可以让他们获得尊严与尊重的社区;需要丰富不无聊的社交:需要跨社区与社区之间应该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扩大社交面;需要和睦的邻里关系让自己更加积极乐观。


70岁与7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老人,还有一些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将两个年龄段老人的需求汇总在下面的图表里:




换个角度,那些经常在社区空间出现的社区老人,我们采访到的大多数老人是属于积极融入社区、愿意与我们交流的,而对于那些在居家被孤立或者消极的老年人同样也需要我们关注、以及更加积极的生活心态去延伸到他们。



如何将为老服务细分并模块化,更灵活的应对不同年龄段和个性化需求的社区老人?


发现三:纵使街道已经提供了不少为老服务,但生活在社区里的老人依然不满意。 


工作坊中,老人们在跟我们吐槽各种社区服务,我们发现他们并没有感受到街道所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他们没有接受到真真实实的被关注、真真实实的被照顾感。在这样的情况下,纵使为老改造最终让居民真实获利,小区环境得到改善,居民也缺乏心理上的获得感。



让老年人感受到有用,主动选择的双向过程,参与可能比单向提供服务更能提升满意度。


这里汇总了老人们各种吐槽:


  • 社区安排的可以预约上门居家看护,1小时服务只是走走形式,时间太少没有太大作用。


  • 每个人自己的养老问题和需求没有人去关心,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去解决。


  • 大部分表示养老院入住成本高、居住条件有限(花钱的比例、养老、医疗、服务)


  • 独居老年人子女有家庭、工作,平时不敢麻烦他们,担心自己照料以及临终问题。


  • 老年人在社区打车困难,很多司机看到他们是老年人,不愿意接送。


  • 需要专门为老人准备的社区食堂,因为附近的餐饮店不卫生,不适合老年人口味。


  • 老年人大部分时间会聚集在社区的室外空间,需要更加人性化的户外活动空间,有时候在户外活动的时候下雨没有地方躲雨。


 

发现四:年纪变大,并不代表只能等着别人来照顾自己,其实步入老年是一段更自由依然可以继续追求梦想的年龄段。 


当我们提到“如果在社区可以帮助他们提供数字产品使用教学”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太需要了,现在出门都要用到手机,他们因为不会使用手机遇到很多挫折”。老年人数字产品的使用一方面有利于帮助老年人适应不断普及的数字产品的应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老年人与子孙、朋友随时沟通。



社区能否如老年大学一样,为老年人提供增加新时代下技能短期培训,比如修图、拍Vlog、搞直播? 


正如《百岁人生》所说的那样,三段式人生必将消亡,多段式人生即将登场。我们以往将人生分成了边界非常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上学,第二个阶段工作,第三个阶段回家养老。然而这种三段式的人生节奏在人人都长寿的时代里已经要崩盘了。以现在的状况,在第二个阶段人生里,积累的财富可能很难再支撑未来20-30年的养老。面对现实,换个视角,这种多段式人生这种刻拥抱新鲜事物的生活方式带给老年人带来更加的精彩生活。


大鱼的新任财务官潘阿姨,是位退休返岗的资深会计师,她很乐于迎接新挑战,愿意和年轻人一块交流。一方面,她用专业技能补足了我们的短板,另一方面,当遇到社区问题的时候,作为社区居民,她也很乐意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在她看来,老年人有了工作,能延续自己价值,心态也会更加积极。



社区能否开放提供老年人更多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发挥价值?


社区能否开放一个空间,让长者可以找到机会为各个年龄段的社区成员做出贡献,获得尊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鱼营造(ID:dayucommunity),作者:养老议题小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