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6-18 10:48
女性为什么对挽救失业率更重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弄堂里的城市书房(ID:shi-zheng-ting),作者:王昀,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女性在城市社区创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社区活动注入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就业机会。

• 💡 基于社区的女性创业能够重新定义城市经济发展路径

• 🌱 在地信任和关爱是这类工作的根本,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 🤝 创业与兼职遵循内在自治逻辑,注重共赢和长期发展,与流量经济有明显区别

经过时代的淘洗,赚大钱的浪潮已经过去。在城市生活工作的人,需要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之中,打开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主义之路。这种转换有时令人迷茫。那么,从自己所在社区重新出发,借由城市肌理的生长过程,进行切身的思考和实践,可能是一种解决路径。


这方面,上海浦东高行镇森兰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详见:复杂社区·生计|森兰妈妈团:城市外圈,妈妈们的互助与生意。我近期对这个社区进行了回访,发现社区中的女性力量,可以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生命力,也创造可持续的高质量充分就业。而在城市其他社区,借由零工平台等契机,这一类事情也正在发生。


森兰社区的活动。王昀 图‍‍‍‍


为什么要关注基于社区的女性创业


可能有人会感到疑虑,真的是这样吗?那么,在女性基于城市社区的创业或兼职,到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质生产力”?以下,归纳几个要点。


首先,是从自身生活状态和需求出发,推己及人,而不是一味考虑迎合。


Ani2014年筹办的社区咖啡馆,名为“再见上海”。她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想到自己是新上海人,但孩子已是上海人,孩子未来应有一个能寄托乡情和回忆的地方。“再见”即重新发现。在这片地方,大家都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和自己。而后的一系列“亲子读书会”、“爸爸在家”等项目,也是从这一初心连接而生发。 


女性如果有了孩子,其思考与实践,总会天然带上“这对孩子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在按部就班的职场环境,女性往往需要将这些想法与业务做分割。而在更为友好、讲求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环境中,比如所在的社区,女性可以自然把孩子作为自身前行的参照和基点。“一边带孩子,一边体现自身价值”,是诸多女性的愿望。这很容易由社区互助实现,同时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正所谓“养育好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考虑到孩子的未来,女性在工作中也更容易观照到整个社区,不使任何利益相关者受损。这类长期主义的视角,如果能在工作中充分展开,也会对城市有极大的好处。新华路345号的大鱼社区营造中心里,也常有这类场景。


女性的同理心和共情力会起作用。不止是对孩子,对其他社区利益相关方也是一样。在新华路的大鱼营造,一群小姑娘有了困惑,去社区的老人那里寻求人生的答案,就此生发出“积极老去”项目。不仅是借助长者反观自身生活,大家还由此察觉到老人面对的现实问题,进而开展社会工作,甚至创造更多潜在就业岗位。


5月,新华路345号的社区营造中心,父母们与工作伙伴一起讨论,孩子在另一边玩儿。王昀 图


其次,在地而来的信任,是这类工作的根本。也就是说,无论衍生出怎样的事务,其核心都将是人与人面对面的反馈,过程中要对彼此负责。这是人工智能无法轻易取代的。


比如,在徐家汇街道,居委工作人员提到,这一带有诸多三甲专科医院,外地就诊者多,陪诊师的需求非常大。这类陪诊工作,与医务社工类似,需要对患者陪伴支持。信任是最关键的要素。格外适合以社区为基础,在家门口开展就业。这就可以基于零工平台,收集到医疗机构的需求,继而针对社区的求职者,开展专业培训工作。让在地的信任基础,得到专业技能加持。而零工平台的运转本身,也需要基于在地的人际信任。


信任也有利于试错。以较为成熟的森兰社区为例,持续更新的活动和稳定在地的空间,对创业或兼职者来说,便于接触潜在客群,试错成本极低。也有创业女性尝试了不同项目,虽尚未开拓出局面,但从中体会到自身发展的可能性与社群的韧性之力,随时可以开始重新探索。而取得了一定进展者,则可根据自身需要,将提供服务的空间从自家客厅移到临近的商业综合体,基底仍是社区稳定的客群。


在生意运转的过程中,信任起到了更有趣的作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流行的“比价”,在社区环境反而行不通。比如,在森兰社区,三两年前结成的团购群依然活跃。一方面,森兰背靠上海自贸区,业主有各种便利渠道,能够做到商品物美价廉;另一方面,社区氛围形成,大家时时希望在社群中被看到,以购物拉近距离,彼此多聊家常,而对商品杀价或投诉,会令自己很没面子,会形成“不尊重”的观感。同理,对自己提供的服务定价,只要不是高得离谱,也容易被有需要的邻居接受。这恰可避免低效的“内卷”“内耗”,为高质量的创新营造了空间。


另外,循环经济必须依靠信任和关爱而来。社区中的产品和服务更容易被看见,加上生产者们由孩子而来的一系列可持续的观念共识,很容易令上下游形成连接。比如,一位创业女性做好面包出售,余下的边角料,会被另一位创业女性要来,变成自己的烘焙原料。做出的产品确实受人欢迎,这种合作就持续下去。由于社区的彼此信任,无需查验这一环节的手续,人们也会品尝和购买。这类情况还有很多。


6月13日,“再见上海”咖啡馆外的小花园。午间总有外卖骑手等城市劳动者,来到这里休息。 表达这类关爱,也是Ani做咖啡馆的初衷。王昀 图


随着事务增加,规模扩展,这类由提供服务和被服务而来的在地社群,需要对外降低信任成本,继而产生转为正规化机构的需求。典型的例子是,2014年,森兰妈妈团做了一次游园会,参与的多达300个家庭,相关部门前来约谈安全问题。由此,Ani等发起人在2016年便注册了社会组织“爱森兰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有了能负责的主体,承担为参与者买保险等事务,活动得以稳妥而顺畅地运转。同理,徐家汇街道居委的零工平台,目前也是个人志愿者做信息联络,未来如有具体需要,也会注册正式机构运作。


第三,这类创业与兼职,遵循的是内在的自治逻辑,而不是一味要做大。


虽然对外营收也很重要,但并非主要的目标。这集中表现在对信息流的取舍上。当下,流量经济似乎是很多事情的密码。要把自己的业务讲好,找到更多潜在客户,就得获取对应的流量。但用流量打造爆款赚快钱的做法,与社区细水长流的逻辑,恰恰是相悖的。


“我们也在想,如何为创业女性的传播赋能。但无论直接做引流,还是直播达人培训,目前的价格超出能承受的数量级。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想要那种‘泼天富贵’,是接不住的。”流量经济意在头部,难以与小微实体成长共赢,Ani对这层矛盾深有所感。她表示,未来如果做直播带货,也要从自身遇到的现实出发,而不是追逐流量。


社区信息流运转的逻辑,正是“脱虚向实”。比如,Ani的咖啡馆,为创业女性设置了展示橱窗和货架,这些陈列让咖啡馆看起来富有生趣。相比互联网平台一手交钱一手给流量的做法,这些位置并不出租。“如果是收钱,那一定卖不出去,别人也不会信任。”Ani介绍,只有卖出东西,咖啡馆才能获得一定比例提成。也即,大家把东西放在这里,是相信彼此都意在共赢,过程必定要共同成长。这也可以归为社群中形成的自治文化。


在森兰,这类自治运行的团体有很多,涉及衣食住行各方面。在这样的社群之中,彼此可以获得意义感和陪伴,所进行的实践相对更为踏实,不贪图短期或眼前的利益。Ani等人也把这些项目组合成“社区生活艺术博物馆”。


6月13日,森兰社区生活中心里,Ani在聊自己的体会。她身后是展示货架,有创业女性与客户在这里约见。 王昀 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弄堂里的城市书房(ID:shi-zheng-ting),作者:王昀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