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基本是满不了现代人寻求自我的需求的。卡尔说自己也经常通过装逼来自我认同,比如穿一件灯芯绒制地的白色立领上衣漫步在马路上(我眼前浮现出了陈道明老师给利郎商务男装做广告的场景),抑或坐在星巴克里喝咖啡玩小资情调,抑或路过 GAP ,望一眼展示窗里的卡其男裤。但是,他说他依然找不到自我。相反,如果他把这些装逼举动用 twitter 的方式写出来的话,他则会觉得很真实。
文章的 G 点其实就在这里,在今天读来也会觉得有寓言意义。在质疑了鲍德里亚的“拟真”理论后,我们也会陷入卡尔的人格困境,现实与非现实的界限如此模糊,以至于我们分辨不清楚。比如最近发生的针对日本的打砸抢事件,现实世界和微博世界呈现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那么我们到底会认同哪一个呢?我想,谁也说不清楚吧。
最后回到我在文章开端的迷惑之处,卡尔的立场是不是因为 twitter 的出现而动摇了呢?因为卡尔曾经用很优美的笔触将 twitter 的 logo 小鸟比作大卫林奇的代表作《蓝丝绒》中那只著名的知更鸟。这是电影史上很经典的一个镜头隐喻:纯净得能照见自己的的蓝天下,一直安静的知更鸟。而作者恰恰用此来象征美好背后的暴力与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