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1-11 14:43
合肥,如何带飞都市圈、融入长三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黄名扬,原文标题:《一枝独秀的合肥,如何带都市圈起飞?》,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11月8日,科技部(国家外专局)发布2019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结果,合肥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一道,荣膺十强榜单。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合肥连续第三年进榜。合肥官方平台在转发相关消息时还特意指出,“合肥超南京成都”。


近年来,“最强风投机构”合肥的发展有目共睹,从“家电之都”“中国声谷”到“IC之都”,再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之都”,诸多名头越喊越响。


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合肥GDP达7182.25亿元,同比增长2.7%。不久前的合肥市委全会提出,力争实现“全年过万亿”目标。


在自身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合肥“吸血”省内兄弟城市的争议也一直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安徽“做大”合肥都市圈的步伐明显提速。最近,合肥也明确提出,“引领带动合肥都市圈做强做优,着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争当‘优等生’。”


放眼长三角,对标上海、杭州、南京等领头的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仍有明显差距。“十四五”将近,一枝独秀的合肥,将如何带飞都市圈,融入长三角?



近日,一直备受关注的合肥、六安两市间的轨道交通线路有了新动向。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询问“合六轻轨”进展时,安徽省发改委回应:


您提及的合肥六安轻轨,是合肥、六安两市拟建的城市间及沿线通勤轨道交通,线路走向、技术标准、建设方案等已进行深入研究。目前,省发展改革委会同两市正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7年,合肥至六安轨道交通项目就已进入准备阶段。当时公开的招标内容显示,线路拟沿合肥都市圈合六发展主轴敷设,全长约65.7公里,设计最高时速120km/h。


不过,时至今日,项目始终未有实质进展,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网友在网上留言询问。


这一项目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六安是合肥都市圈“八子”(包括合肥、芜湖、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及县级市桐城)之一,更因为合六经济走廊“是合肥都市圈城市联系最紧密、经济互补性最强、人文交流最密切、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


在知乎上一个关于合肥与六安关系的热门问题下,不少网友的回答,直观地描画出两者之“亲”。


有人分析风俗,两地不仅同属一省,更是省内方言和饮食习惯最为接近的地方;


有人指出细节,合肥到六安的国道上某楼盘宣传语:“上海的昆山,合肥的六安”;


还有人调侃:合肥东边都被划进南京都市圈,只有一个西边的六安“死心塌地”了。


自2006年以来,从“省会经济圈”“合肥经济圈”,到“合肥都市圈”,再到被确定为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如今的合肥都市圈历经数次成员扩容和战略升级。


从数据看,合肥都市圈八座城市无疑是安徽重要“引擎”:以全省四成左右的土地和人口,创造了全省近六成的经济总量。其中,作为合肥都市圈核心廊道之一,“合六经济走廊”的地区生产总值,又占到合肥、六安两市总量四成左右。


正因如此,合肥与六安之间的互联互通,被视为合肥都市圈一体化“进度表”的重要参考。


今年以来,合肥都市圈建设步伐明显提速:


1月,《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公布;2月,《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印发;紧接着3月,《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下称《合六规划》)随即出炉。


在上述《行动计划》中,合肥-六安-金寨市域(郊)铁路(注: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合肥至六安轨道交通项目)被正式列为推动研究、规划和建设的市域(郊)铁路之一;在随后的《合六规划》中,亦明确要积极推进合六城铁等线路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



交通一体化是都市圈协同发展的第一步。最近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合肥都市圈也将基础设施一体化放在“大基底”的重要位置。


从安徽全省来看,现已开通合宁、合武、京沪、合蚌、合福、宁安、郑徐、杭黄、郑阜、商合杭等10条高铁项目,运营里程达2165公里。这也使安徽领先许多东部发达省份,成为继福建之后、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县域铁路覆盖率超过80%。


在这样的背景下,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城市,已成为全国19个重要的综合铁路枢纽之一。


今年6月底,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湖州段正式开通运营。此前,合肥与杭州、宁波,甚至省内经济“第二城”芜湖之间,都一直没有直达高铁。随着这条连接河南、安徽与浙江三省的“华东第二通道”全线贯通,合肥再也不用绕道南京去杭州,也正式补齐合肥“米字形”高铁网规划一“捺”。


合肥“米字型”高铁 图片来源:合肥新闻频道


不少分析指出,这将使合肥真正拿回辐射省内城市、寻求出省合作的交通“主动权”,甚至将对区域格局造成重大改变。(猜你想看:《绕开南京,合肥要夺回省会的尊严?》


此外,11月10日起,另一条备受关注的合安高铁也将转入为期一个月的试运行阶段,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公开资料显示,合安高铁北端衔接商合杭、合蚌、京福等高铁,南端与安九、昌九、昌吉赣、赣深等客运专线串联,这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合肥铁路枢纽地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徽省内,还有滁州、马鞍山两个地级市没有高铁直达合肥。


城叔查了查12306,滁州到合肥隔天才有一趟K字头列车,单程耗时超4小时;马鞍山到合肥一天也只有两趟车,单程耗时超过2.5小时。相比之下,两座城市通过高铁到南京最快都只需要17分钟左右,而且早已实现公交化运行。


实际上,这两个城市虽然都是合肥都市圈成员,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等原因,一直与南京走得更近。(猜你想看:《“小弟”接连抱紧南京 合肥:我不要面子的啊》


图片来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而根据《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设定的目标,到2021年,合肥都市圈互联互通格局要基本形成,并形成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


今年4月,《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进一步提出,要谋划合肥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要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密与其他长三角都市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努力构建长三角公交化城际轨道客运网。


显然,合肥作为区域核心城市,在与周边城市的加速联通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当前,不少中西部省份都在举全省之力发展“强省会”。


早在2011年,安徽就作出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分巢湖”的大动作。合肥由此成为一个滨湖城市,面积也一跃从6000多平方公里变成1万多平方公里, “一个‘区域性特大城市’呼之欲出”。有媒体还以邻省省会南京为参照,直言未来合肥可与其叫板。


但合肥真正以“黑马”之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是近些年的事。


统计显示,2016年前,合肥与隔壁南京相比,经济体量都只有后者一半多;2016年后,合肥与南京GDP之比才稳定在六成以上。到2019年,合肥连跨两级,GDP一跃从7000多亿元迈入9000多亿元台阶,距离“万亿俱乐部”仅剩临门一脚。


数据来源:wind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强二线城市,“已经形成‘恒强恒升’格局”。


不过,合肥的崛起似乎未能带动合肥都市圈实力整体提升。


做个简单的数据对比:


2006年,合肥GDP占安徽全省17.57%;到2019年,这一比例提升到25.35%,增长近8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2006年,以现合肥都市圈范围计算,8座地级市(包括当时还未拆分的巢湖)占安徽全省经济比重为60.80%;2019年,这一数字仅提升不足1.2个百分点至62.03%。


数据来源:wind、地方统计局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所以有人说,合肥都市圈经济占比的提升,实质上只是都市圈范围的扩大。


在外界看来,创新是合肥的“最强基因”,也是合肥都市圈参与竞争的底气和筹码,将决定都市圈未来的“天花板”。


在基础设施等“硬件联通”基础上,合肥都市圈也开始推动科研创新“软件联通”,抱团融入长三角。


以合肥和六安为例,上文提到的《合六规划》明确,未来几年,合六经济走廊将被打造成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聚焦新能源汽车、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


到2025年,力争建成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不难发现,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聚焦领域,正是合肥近年亮眼成绩之处。


在安徽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吴琦看来,合肥都市圈的崛起,不仅能带动安徽省内城市发展,也是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从国家层面讲,亦符合全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布局。


不过,如何将一体化破题谋略落到实处,合肥都市圈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黄名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