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1-21 08:57

为了应对校园暴力,他们送孩子学少儿搏击

鱼龙混杂的少儿搏击班,寄托了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待,也投射着孩子带给家长的种种焦虑。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 new-weekly),作者:刘江索,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35岁的武馆教练杨中五,出门时总不忘戴一副圆框眼镜,尽管他并不近视。


练了多年专业散打、踢拳、空手道、柔道等搏击类项目,杨中五体格健壮。但在穿着上,他经常琢磨着,怎样才能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粗暴,尤其是面对来给孩子报名上课的家长的时候。


杨中五特别担心跟涉黑、暴力、打架这些负面词扯上关系。有些家长打电话咨询时,上来就说“我想让孩子学怎么打架”,杨中五每次听到这话都很不高兴,“打架别来我这儿学,真正想学打架的人不会花这么长时间练武,你把练武想得太简单了”。


在辽宁鞍山,不少家长对武馆、拳馆有偏见。杨中五见过一些同行,“混社会的,文身特别多,戴个大金链子,夹个包”。还有家叫“龙虎门”的武馆在广告传单上写“一朝加入龙虎门,兄弟几千人,再也不用担心在学校被人家打的时候不敢还手”。


青春期学生容易被所在武馆的教练影响,时常模仿他们的样子,没多久也戴上金链子,文了身,夏天习惯脱光上衣训练。杨中五跟自己武馆的学生说:“无论热到什么程度,不允许赤裸上身来训练。”他还要求孩子们进门时行礼,注意礼仪。看到有的孩子做出推人、胳膊肘戳人这类小动作,他会严厉批评。


一、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这几年,鞍山钢都小学出现了两个小团伙,几个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在某个武馆学过几天拳脚功夫,就拉帮结派欺负别人,数次将同学打进了医院。“钢都小学在鞍山属于教学质量非常好的学校”,杨中五说,这完全是教练引导的责任。“真正专业的教练其实非常害怕出现这种负面形象,家长们的偏见就会更大。”


没过多久,被欺负的孩子的父母找上了门。这对父母以前反对孩子练习搏击项目,觉得很暴力,怕儿子学会后主动打别人。没想到,孩子刚上一年级,他们发现“该担心的不是打别人,而是被别人揍”。


男孩长期被4个同龄人打得鼻青脸肿,脸被挠出许多道血痕,浑身都是被踹的脚印。学校管不了,父母心疼得不行,只能找到杨中五的“国士塾空手踢拳学院”求助。杨中五说,有些家长有先见之明,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对校园霸凌的焦虑来报名的家长占六七成。


大量武馆和拳馆以“抵制校园暴力”作为宣传文案,其次是“克服性格缺陷”和“挫折教育”。


生活在北京的高默默送儿子上幼儿园时,还没有意识到校园霸凌的存在。一年后,她得知一个孩子会欺负全班同学,儿子经常挂着彩回家,受伤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我们都不和那个学生在一个班后,他还把我儿子眼睛底下打出血了。”作为妈妈,高默默忍不了了,找到学校要求调监控,学校无法提供;她希望把对方家长叫过来,校方说学校不是法庭,不能强制。


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高默默索性让儿子转学。但她认为焦虑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在幼儿园举办的一次“家庭日”活动上,高默默注意到了搏击俱乐部,觉得儿子应该去学学,“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她身边有很多类似的家长,为未来的校园环境感到焦虑。


高默默的孩子6岁,3岁开始学泰拳和搏击,后来又学了巴西柔术。“我儿子被两个小朋友欺负时,将他们按在草地上,制服了对方。他是特别温柔、内向的孩子,练搏击后开朗了很多,而且能融入集体,心理素质也有提升,实战当中不会因为输就嚎啕大哭。”


高默默给儿子报的课程不少,英语、马术、高尔夫、围棋、数学思维、美术、篮球、轮滑、机器人课、搏击,“搏击是第一个课外班,也是一直坚持到现在的科目”。马术课之外,搏击课是最贵的课程,“装备也很贵”,每年,高默默要在这门课投入2万多元。高默默儿子上课的黑虎搏击健身俱乐部,也是综合格斗运动员张伟丽所在的训练场馆。


二、上搏击课就是为了上学不被揍


杨中五说,强身健体是大部分家长的第一诉求。但他发现,“北方的家长,不管你练的是猴拳、马拳、散打还是跆拳道,他觉得这钱交了,孩子就不能再被人揍。如果孩子还被人揍,就说明你这个不管用,我就要换馆,这是刚需”。


江浙地区的家长则会告诉杨中五,希望小孩子少生病、身体健康,防身则是次要需求。


但在杨中五看来,“有人说小孩的手又不是很重,抓一下、推一下,能出什么事?到医院检查也没什么伤,但这种打击和耻辱对心理的伤害是挥之不去的”。


国家级拳击裁判员张海冰目前教授青少年拳击课程。他认为,拳击机构会将增强体能素质、增强自信和挫折教育作为宣传点。


就张海冰的经验来说,应该更多地从体适能角度让孩子建立运动感知,养成掌握身体状态、控制身体姿态的能力。体育是一种挫折教育,在保证安全的对抗的过程中,让孩子适当接触挫折,在输中总结经验,慢慢赢得比赛,懂得胜利要付出辛苦,逐渐培养自信心。对于孩子来说,交手项目、对抗项目培养的是应激能力,而非像职业队伍一样去打战术。


他接触到的一些家长担心男孩有女性化的情况。“男孩要更有男孩的样子,女孩要飒爽一些,不要唯唯诺诺的。”


还有些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不擅于和人交往,“不自信”,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他其实不是不想交谈,是不敢面对”。


在杨中五的武馆,有些家长会提出,孩子不听话,希望教练能帮助矫正和调整不良行为,训练纪律性。家长们经常对武馆寄予此类“过分”需求,而武馆常会答应家长,负起人格教育的责任,在业内已是常态。


任性、脾气暴躁、胆小孤僻,是杨中五经常会碰到的三类孩子。收的孩子多了,教练们都学会了对症下药。“没自信的孩子,多鼓励;顽劣的一开始放任不管,循序渐进,一点点安上‘紧箍咒’,用蹲起这样的身体素质训练进行一些惩罚。最管用的一招是:我们武馆后面有一个封闭的小黑屋,直接送你到屋里,打开鼓风机,5分钟全好。”


这样的惩罚很可能会招来投诉,杨中五会跟家长提前沟通。“心疼的话,就不要在这方面有所要求。教练又不是亲爹亲妈,我们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矫正孩子的性格问题?费力不讨好。”


在散打、柔道、空手道、跆拳道、拳击、踢拳等课程中,有些项目会具备矫正的功能,但有些项目天然不具备。杨中五说:“像所谓自由搏击(踢拳)项目,就可以治疗孩子的胆小。但是想通过它让孩子学会懂规矩和礼仪规范,对不起,这项运动本身就没有这套东西,怎么教给你?”想学礼仪规范,空手道和跆拳道会是更好的选择。


三、儿童训练以基本功为主,实战对抗为辅


“搏击”只是一个泛化的代名词,散打、踢拳、泰拳、拳击、空手道、MMA无限制格斗等,都属于“搏击”范畴。而活跃在各大机构和俱乐部的“自由搏击”,实际代指kickboxing(踢拳),也就是可以用腿的拳击。


杨中五介绍,踢拳起源于日本,融合了拳击、空手道等技术。踢拳传入中国时,被香港人翻译成“自由搏击”,随着市场推广和商业化的要求,“自由搏击”不再特指踢拳,反而代表了融合各种武术体系的格斗术。


杨中五觉得,大家没有深入了解过“搏击”概念,多是“什么都能往里装”的态度,市面上大部分所谓自由搏击是山寨踢拳,或者是变异的散打。


对搏击各项目有研究的成年人很少,为孩子报课的家长也很少为此做功课。换句话说,少儿搏击班比成年搏击班好糊弄。


少儿搏击班面向的往往是上高中前的孩子,学业压力轻,招生年龄低至三四岁。杨中五开玩笑说:“为了赚钱,有人恨不得把刚生下来的孩子就拉来练搏击。”成年人忙于工作,高中生忙于高考,没有太多时间上课,搏击机构自然将目光转向了更小的孩子。


少儿搏击课的训练目标、内容、形式都和成人不同。


在杨中五的武馆里,儿童训练以基本功为主,实战对抗为辅。孩子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容易造成运动损伤,需要控制对抗的频率、次数和强度。在护具穿戴上,使用儿童专用手套,填充物更柔软,打在脸上,缓冲效果更好。


此外,少儿会额外穿戴护齿、护腿、护胸(胸甲)、护裆,将腹部和背部都包上。成年人的头盔基本是“猴脸式”,将下巴包上就足够了,少儿则采用护鼻式和进口全封闭式头盔,材料更注重“抗打”。


搏击装备是武馆另一个收入来源,一个进口头盔价格近2000元,而一个普通的迪卡侬儿童头盔200元,成人头盔价格更低。场馆会提供标准尺码的头盔、手套,普遍适用于成年人。但孩子成长速度快,3岁和6岁使用的装备,尺码就相差不少,需求量更大。


张海冰认为,青少年课程应该弱化对抗,增强基础力量、基础耐力、肌肉能力和控制能力。在他的拳击课上,对抗在教学内容里的比重连10%都不到。


另外,少儿班的教练要更注重趣味性,比如手把选用有卡通图案的,体适能训练要设计得更有意思。


四、少儿搏击班办成了托儿所?


教练的亲和力也显得至关重要。杨中五会倾向于招有搏击基础、学历高、结过婚、自己有小孩的教练,“面对孩子,他会感同身受一些”。对少儿搏击来说,教练的专业度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和搏击发烧友、职业选手不同,家长对孩子的专业性并无太多期望。比如高默默决定给儿子报名,最主要的原因是被教练的耐心打动。


杨中五的武馆有个备受家长、孩子喜欢的女教练,技术不是很突出,但脾气特别好,也很喜欢孩子。若是换了杨中五这样健壮的教练上场,“幼儿班很多孩子看到我会大哭”。


有家长就给黑虎搏击健身俱乐部留下这样的差评:“教练太凶,对孩子一点耐心都没有。”


但一些不专业的机构也钻了空子,反正消费者也没有识别能力,索性将少儿搏击班办成了托儿所,哄孩子高兴就足够了。教成人班的教练还会担心,万一来个懂行的怎么办?少儿班就几乎没有这个担忧。


有的搏击班甚至把自己办成了托儿所,只要能哄孩子高兴就万事大吉。/《笑林小子》


不专业的教练太多了,杨中五举了几个例子:“孩子打摆拳,手是直的,直摆拳造成剪刀力,会把手腕和胳膊打错位。还有踢腿的时候,连脚都不转,长时间下来膝盖就伤了。”


杨中五曾看到沈阳一家武馆的招牌从“××泰拳”变成“××跆拳道”,再到“××柔术”,教练还是那一批,学员不可能学到专业的知识。“那些号称练泰拳的,居然不会缠抱技术,练散打的不会摔法,我就问,散打不会摔法,你练什么?”


近年来,个别搏击俱乐部为了扩大招生,在宣传时刻意将搏击项目的剧烈程度弱化,和舞蹈班、钢琴班相提并论,将其描述成一个“美好的项目”。但即便戴上护具,招收年龄过小的孩子、不专业的教练和不规范的操作,都会出问题。


在知乎“4岁男孩,拳击、搏击、散打、柔道、综合格斗等类目选择哪个”的问题下,专业队科研保障员张文回答:“12岁以下的小孩,这几个都不用练。”4岁,连向左、向右、向后转都经常出错的年龄,练这些专项的负担太重了。


据张文观察,三四岁的孩子上课时,教练多数时间教的是基本的方向辨别和正确的走、跑姿势。“这难道是搏击课应当进行的主要教学内容吗?如果真的有意练习体育,不如在三四岁的时候多接触田径、体操这类基本的运动技能,在充分开发人体的基础上,再对具体项目进行选择。”


他认为,在幼年时期学习所谓搏击技术,完全不能起到防身作用,毕竟小孩的体能就放在那里,“一力降十会”是普遍存在的。真正遭受侵害的时候,大家还是处于同一水平线,多数防身自救不是通过自身的搏击技术获得的,靠的是避开危险的意识。


少去危险地带活动,加强基础体能锻炼,提高跑跳、滚翻的能力,这才是在生活中应对危险的主要措施。不慎跌倒的时候,上勾拳并不能保护孩子;而一个滚翻却能实实在在地让孩子不受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 new-weekly),作者:刘江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