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3-30 17:06

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上海,有着什么样的咖啡文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一线城市研究所(ID:TheRisingLab),作者:沈从乐,视觉:王方宏,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几年,咖啡馆对中国城市的意义又发生了一些改变。


就像咖啡馆最初诞生时那样,它此前也更多是中国城市里的信息交换空间,人们在咖啡馆里发生着商务或生活的交谈,而咖啡在其中更像是一种陪衬和背景。


但在更强调咖啡豆风味与冲煮方式的第三次咖啡浪潮的影响下,咖啡终于开始成为咖啡馆里的主角。


新一酱最近集中统计了上海正在营业的咖啡馆的数据。从总量来看,上海的咖啡馆规模已经有6913家——这只计算了大众点评收录的“咖啡馆”类别的门店,没有包括像全家的湃客咖啡、肯德基的K Coffee等在其他业态中售卖咖啡产品的延伸业态。


总量规模上,上海已经是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并且,上海的每万人咖啡馆拥有量为2.85家,相比于2016年新一酱的研究,增长了0.69家,也达到了伦敦、纽约、东京等城市的平均水平。



在上海的中心城区,有两片沿着延安高架南北两侧展开的典型咖啡馆聚集区。北侧的聚集区以南京路为核心,从外滩一直延伸至静安寺,呈条带状聚集;南侧则以淮海路中段为核心,并向南扩展至复兴中路,连片聚集。



中心城区咖啡馆的聚集,也使得你很容易能找到每走几步就有一家“网红”咖啡馆的特色街区。新一酱进一步计算了上海所有道路两侧50米范围内的咖啡馆数量,由此可以得到上海咖啡馆数量最多和最密集的街道。


两片咖啡聚集区的核心主街——淮海中路和南京西路沿线的咖啡馆数量分别达到了49家和41家,是上海咖啡馆数量最多的街道。并且除了松江大学城的文汇路和杨浦区的大学路以外,上海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前十条街道也都位于前述这两个核心聚集区内。



进一步考虑街道长度,枫泾路、大学路、安义路等长度较短的街道咖啡馆密度更高。


上海共有15条街道的咖啡馆密度达到了1.5家/100米以上。与街道咖啡馆总量的表现一致,除了大学路和文汇路,所有咖啡馆高密度街道同样都位于南京路和淮海路两个核心聚集区内。



精品咖啡馆的密集出现,是近五年上海咖啡市场发生的最大变化。


这些咖啡馆将咖啡师与咖啡出品作为面向消费者最重要的部分,它们以咖啡为核心设计菜单,重视咖啡风味的探讨与呈现,强调通过经验与技巧来把控品质。


简单点来说,如果你在一家咖啡馆的菜单上可以看到来自不同产地的咖啡豆,或者咖啡师跟你强调不同冲煮方式的区别,甚至在制作咖啡前有专门的闻豆环节,那么你大概率进入了一家精品咖啡店。


基于精品咖啡馆的这些要素,新一酱人工从上海所有咖啡馆中筛选出了783家精品咖啡馆。同样的,这些占到上海咖啡馆总量11.33%的精品咖啡馆也密集集中于上海的市中心。



其中,黄浦、静安和徐汇是上海精品咖啡馆占比最高的三个区,精品咖啡馆的占比都在20%以上。


对比精品咖啡馆数量最多和咖啡馆数量最多的街道,南昌路、襄阳南路、建国西路等“咖啡特色小街”就突显了出来。



上海精品咖啡馆的品牌影响力也逐步被外界认知。


在一个咖啡馆连锁率达到42.99%的城市中,MANNER、seesaw、麦隆、M Stand等诞生于上海的精品咖啡品牌也实现了一定规模的连锁化经营,并且尽力保持了每家门店的出品符合精品咖啡的标准。


当然,更多的精品咖啡馆还以独立咖啡馆的形式经营。



上海咖啡馆的业态结构中,55.88%的咖啡馆为精品咖啡或独立咖啡馆。去掉MANNER、Peet’s、质馆、麦隆、seesaw等连锁门店规模超过3家的精品咖啡馆,还有3557家独立咖啡馆。


咖啡馆的跨业态发展也是上海咖啡市场的一个特色。最知名的是便利店咖啡,像全家的湃客咖啡、罗森的L-café、7-ELEVEn的7-COFFEE,还有光明便利店的咖飞到CAFING已经成为咖啡专门店之外的便捷补充。此外,一些书店、酒店、联合办公、健身房也都开始经营独立的咖啡品牌。


老字号食品店乔家栅的乔咖啡邀请了精品咖啡品牌芦田家来运营,其出品也进入了上海精品咖啡馆的序列之中。


为了更好地观察上海咖啡文化与咖啡消费的变化趋势,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构建了一套针对上海咖啡消费市场的数据指标体系,从咖啡馆的整体规模、业态的成熟度、咖啡馆的空间聚集度和咖啡消费热度四个维度,评估和监测上海全市及各区的咖啡消费发展情况。


在2021年3月29日举办的上海咖啡文化周开幕式上,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思劼就在现场发布了这套《上海咖啡消费指数》。



以下是新一酱根据这套指标体系,就当前上海16区的咖啡消费情况展开的评估结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一线城市研究所(ID:TheRisingLab),作者:沈从乐,视觉:王方宏,《第一财经YiMagazine》主笔许冰清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