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作者:毒Sir,头图来自:@豆瓣
冠军大张伟。
《吐槽大会》第五季落幕,“没说一句正经脱口秀”的大张伟,登顶宝座。
有网友怒赞:
实至名归!
阎鹤祥没能拿下笑果文化,大张伟拿下了
他很像内地版的吴宗宪
有人质疑:
不觉得他尴尬吗?
其实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他已经成为当下的“综艺之神”。
为什么哪哪都是大张伟?
是该解开这个谜团了。
“小丑就是我自己”
“综艺之神”这个名号还真不是空穴来风,瞧瞧这些彩虹屁——
何须《吐槽大会》加冕。
大张伟早已赢在大数据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开年至今,大张伟作为主持/嘉宾出现了47次。
《天天向上》 12期,《吐槽大会 第五季》8期,《明星大侦探 第6季》8期,《百变大咖秀2021》6期,《蒙面唱将》3期,《奇葩说 第七季》2期,《王牌对王牌》1期,《国家宝藏》1期......以及1场晚会、2场春晚、3场跨年。
平均下来,这张笑脸,你每个礼拜能够在不同的综艺里看到4次。
夸张了吗?
更夸张的是去年。大张伟自嘲综艺网约车,“酒店趴活,开录就走”。
在2020疫情管控期间,大张伟勤劳致富,也缓解了综艺录制出现的严重“用工荒”。
《天天向上》里他主持,《密室大逃脱第二季》中他解密,《脱口秀大会》里讲段子,《创造营》里变身导师,《乐夏》里又当起超级乐迷......
头部综艺节目,都被“大”字占领。
为啥老是他?因为节目组都发现,一直用一直爽。
《吐槽大会》上李诞吐槽大张伟:越看越喜欢,很痛苦啊。
就是吐槽大张伟我就写不出来
然后我在网上就看了很多大张伟的视频
看了五六个小时,越看越写不出来
看得特别喜欢
很痛苦啊
这段话有两个要点。
为什么痛苦?又为什么喜欢?
痛苦在于,李诞搞的是脱口秀创作,为了一个包袱常常要冥思苦想。
而大张伟的喜剧风格是——不创作,条件反射,张口就来。相当于你没法学,也不值得学。
但喜欢又在于,大张伟证明了一件事——
烂梗虽可耻但有效。
一次次从节目中出圈,让他收获不少赞誉,“破梗王”“人间吐槽机”“人类最强气氛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烦死了!”
“神经病啊,什么鬼?好好笑。”
是的。
小丑踩香蕉皮摔倒,你会笑。小丑踩香蕉皮摔倒一百回,还是有人会笑。
没营养,不高级。同时他也不追求营养,不假装高级。大张伟的自我认知,或许比我们想象得都要清晰。
大家吐槽相互看不起
其实小丑就是
我们自己
谁造就了小丑?这个问题,在大张伟那里并不成一个问题。
他没有将小丑看成有贬义和侮辱性。而是坦然地,将自己职业化、工具化了。
更该问的是:综艺为什么都需要这么一个大张伟?
“一日综艺,终身综艺”
大张伟,优秀综艺工具人特点之一:
百搭,放哪哪合适。
从重人文重逼格的央视制作,到美式幽默的笑果出品,再到一帮妖魔鬼怪的百变大咖,大张伟的“烂香蕉皮”,烂出了一身章法,烂出了一套体系。
无论身处什么平台,他总是刷新着笑点的下限——
在《国家宝藏》拒绝一本正经,讲的还是那些破段子、烂笑话;
在《吐槽大会》拒绝“高级幽默”。
声光电齐备,玩起“百变大咖”;
回到《百变大咖秀》就更不得了,克隆级模仿Papi酱,还是那股闹腾劲。
何炅直接一个好家伙。
见了都是绕路走......
无论什么节目,大张伟都态度明确地贯彻着他“笑点降级”的打法。
这也正是大张伟优秀综艺工具人特点之二:
姿态低。
去年的喜剧新人选秀节目《认真的嘎嘎们》,李诞开玩笑说,你的喜剧理念我摸不透。
而大张伟话里有话,李诞你别“装大师”了。
摆出一副非常平民的样子(指李诞),但在行走过程中,完全一个喜剧大师的模样。
李诞老师今天这个姿态很高端。
啥意思?
大张伟心中喜剧要诀,仨字:接地气。
最短的时间,最广大的受众,最低的理解门槛,以及巨大的量。
完成一次容易,变成风格很难。而将这风格,烙印在观众脑子里使其成立,更需要耐心和勇气。
这一点,“高端”喜剧人李诞也得服气。
除非你强到什么地步
就是大老师这个地步
就每句都是(谐音梗、破梗)
你形成风格了
那你现在你自己抠着脑袋想
中国有几个呢?
大张伟优秀综艺工具人特点之三:
除了快乐,其余概不奉陪。
一个被津津乐道的名场面:综艺《我们的师父》,嘉宾刘宇宁聊起了自己90岁的爷爷,有思念,有感慨,也聊起两代人的差异:一个早上四点起床,一个下午四点起床。嘉宾们语速变慢,温柔的BGM响起。偏偏这时,大张伟冒出来一句:
那你们一直没见过面对不对?
温馨气氛瞬间归零,一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想抒情?给我打住。
这是综艺,笑最要紧。
凭着嘴碎、不正经,大张伟可以随时随地给对话插梗,消解原有的严肃性。但,过度的消解,也就注定了一定程度的浅薄。
别忘了,不是所有综艺的核心卖点都是搞笑。
比如《奇葩说》。
大张伟来了3次,当好了一个导师?
最近一季中,蔡康永夸对了——
他很像疯狂的观众。
娱乐综艺,一定需要深刻吗?这是另一个话题。
而大张伟肯定知道,“深刻”不是他该关注的话题。
你得承认,这是中国综艺咖们最缺乏的,综艺人的自觉。
即是——
“一日综艺,终身综艺。”
这是Sir最有感触的一句“大式金句”。
同样是来自《认真的嘎嘎们》。
一名学员打着石膏参赛,并用此作梗,演出效果非常好,四位老师给出满分,尤其大老师十分满意。
亮分后,聊起创作灵感,学员表情变得十分凝重,开始解释:我是真的受伤了,我是怎么怎么受的伤......
何炅、李诞、陈伟霆表情惊讶,挂出一副操心脸。
只有大张伟一脸严肃,冷酷似爪牙。
接着,他打断了对话,露出他少有的严厉——
“你,为什么要解释这个?”
“这是综艺,又不是养生堂......”
“谁在乎这件事?”
在他眼中,综艺人在镜头下,就该永远保持综艺人的营业姿态。
搞笑、献丑、自嘲都要信手拈来。
至于你的自我?大张伟明白,他今年登上的47次综艺,观众可不是为了去看他的“自我”的。笑脸朝前,自我朝后。
这个时候感动、理解、同情都是多余的。
我认为不管我红不红,我站台上,大家就都要看我。所以我以前穿那么多奇装异服,干那么多所谓很过分的事儿。因为我需要的不是你喜欢我,我需要的是你看见我。
——《中国青年报》
“报复式地娱乐世界”
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2019年的统计,全中国共有294282个张伟。
大张伟上小学时,班里就有两个张伟。
班主任为方便,按年龄起外号,于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大老师一直被叫“小张伟”。
因为喜欢涅槃乐队的歌,小张伟伙同好友王博文和郭阳组起乐队,练琴、写歌,组乐队出道,取名花儿。
用队友郭阳的话说,“他必须每天不断忙、跟事儿较劲才能有点安全感。”
写歌、作词、演出,大张伟马不停蹄。
14岁的他,写出了这样的歌。
寂寞围绕着电视
垂死坚持在两点半消失
多希望有人来陪我度过末日
空虚敲打着意志
仿佛这时间已静止
我怀疑人们的生活有所掩饰
《静止》
这首《静止》,很快被台湾唱片公司买下翻唱版权,之后又被各个歌手翻唱火遍台湾。
潘玮柏一次在内地录综艺,才知道这歌是大张伟写的。
说白了,彼时的花儿乐队,地下饱受赞誉,却也是名不见经传。
2005年,张伟22岁。创作加倍刻苦,只不过变了风格。
从那时开始,他写歌靠“算”。
把各个国家流行金曲打包汇总,用类似大数据的手法收集整理,他说自己为了一首《嘻唰唰》,听了5个G的歌找灵感,相当于100多张专辑。
怎么火,怎么嗨,怎么能烂大街,他就怎么写。
方向明确,战术凶狠,执行力强。态度十分明确:不摇滚了,他要钱。
歌火了。
大张伟,也终于成为了我们熟悉的那个人:
穿着最扎眼的奇装异服,扭着胯骨轴子,讲着无聊段子。
嘴上依旧逞能,“这才是真正的叛逆,因为没人这么做。”
但随着收款记录一起到账的,是巨大负面争议,抄袭、打架、假唱......
2009年,花儿乐队宣布解散。
顶着争议,大张伟选择抗压单飞。
也命中注定般地,迎来了他演艺生涯的至暗时刻。
为新单曲宣传,大张伟带着两个新人搭档,参加了由大鹏主持的直播访谈节目。
这一次,负责装疯卖傻的不是他,而是两个新面孔。
用当年的话讲,“雷人”。
大张伟靠在沙发上让出风头,两位搭档拼尽全力将“雷人”做到极致。
失控,促成了极致的尴尬。
最糟糕的,是大张伟自己的状态。
开始录制时,大张伟还比较正常,勉强营业。但没过多久,大张伟就开始神思恍惚、目光呆滞、不停咬指甲、摇头打哈欠,甚至一个人自言自语:“什么情况,我今天到底怎么了?”
采访彻底失控,主持人大鹏扔下主持稿离席,对工作人员喊:“别访了,结束了!”
当晚,一个剪辑版的视频发到网上,打开了一个更大的舆论风暴:
“大张伟录节目疑似毒瘾发作”。
事后,唱片公司立刻发布记者会,说明事情缘由——
由于熬夜工作,减肥,外加压力过大,大张伟低血糖发作,是客观病情。
但,市场没收了他解释的机会。
“滚出音乐圈”,成为了最统一的声音。
自此之后,大张伟沉寂了?
没有。
大张伟还是照旧一首接一首地出歌,勤奋不减当年,只不过没人再在乎他的作品,他的声音。
他写歌讽刺自己,题目就叫《唱什么都红不了》。
但看看歌词,依旧是什么红,他就写什么。
大金链子小手表 一天三顿吃烧烤
走哪儿摇头晃脑 我高富帅萌炫酷屌
怎么来劲怎么招 怎么澎湃怎么飘
忧愁它嗓门儿吵 唱什么都红不了
那段时间,是演艺生涯的低谷。
但他最恐惧的,是被迫最远离舞台,让他产生的生理刺激。
他说,“我最害怕别人看不见我。”
我只要一醒了我就要开灯,我家里特别亮,因为舞台上光特别亮。但是,那些光只要一没了,然后你就觉得,我还是我。
所以,千万别再说大张伟活明白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年纪大了,才敢承认自己是扭曲的。”
在一期《天天向上》中,所有人参与了一场焦虑等级测试。
几乎没人超过5分。
而大张伟足有19分。
用大张伟好友贾玲的话说,“他根本离不开舞台。他其实很深情,很专一,很符合一句话: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这个1/290000的张伟最与众不同的,是他对舞台灯光至死的依赖。
这超过平常人所看重的面子、兴趣、自我。
《乐队的夏天》,让大张伟回到那个曾经最看不起他的摇滚圈。
面对轻视与敌意,大张伟碎嘴、接话、逗闷子,一切照常营业。
彭磊看完他的演出,评价“好土”,大张伟自己打了圆场;高虎挤兑他,“你还听过鲍勃·马利(最有名的雷鬼音乐人)呢?”,大张伟苦笑一声;唯有对着争议颇大的盘尼西林的主唱张哲轩,大张伟也是小心翼翼,看似关心地挤兑着。
有人说过你装吗?
还是说装就是你的真实
老综艺人了,这点风浪是不会放下体面的。
唯独,第一季的总决赛。
大张伟急了眼,动了气。
新裤子演完了最后一首歌,彭磊说,累了,综艺实在是躁不动了。
刚在他们歌里兴奋过的大张伟,瞬间迷惑不解。
怎么能躁不动了呢?
该躁还得继续躁啊
你们要是躁不动了
他们只能看那帮跳舞的躁了!
大张伟不real。甚至他鄙视real。
你不想躁就不躁,不想笑就不笑吗?
如果真这样,那不就基本和综艺绝缘了。
大张伟发自内心地相信:
要躁下去。
只要有人看,就要躁下去。
当他表演时,他终于又在舞台上抱起电吉他。
全情投入,如痴似醉,彻底去面部管理。
嘴上唱着,喊着。手上狠狠地操着吉他弦。
刺猬乐队唱,“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Sir再烦大张伟,也不得不认为他只相信后半句。
这就是喜欢,或不喜欢大张伟,一个共同的原因——
他像一个拧紧发条的玩具,紧绷而又机械,但能稳定输出欢乐。
把他吹上天的。说可爱,通透,清醒,是人间精品。
嫌他烦的。说他聒噪,吵闹,是没有营养的审美降级。
归根结底,是谁拧紧了大张伟的发条?
Sir昨天写过一篇被透支的沈腾。
不少人一看到沈腾,已经有应激创伤障碍,骂他是骗子。但与其说是讨厌沈腾,不如说是黔驴技穷的国产喜剧对沈腾的过度开发。
而越来越乏味的国产综艺,也患上了大张伟依赖症,把他当做一剂人间味精,哪里寡淡撒哪里。
凡是大张伟出没的地方,能保障笑点的输出。但又从一个侧面宣告了,他周围的枯燥苍白。
他不在乎。只要还有舞台,还有灯光。那个张伟,随时渴望着演出登场,变身大张伟。可惜抱歉,大张伟不能real。
因为我们今天的流量国综,绝大多数就是一场主题为开心的幻觉。你笑了,你高兴了,接着你关闭播放器,回到你的平淡生活。而大张伟不行。
他正气喘吁吁,赶去制造下一场幻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作者:毒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