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eLens(ID:we-lens),作者:Lens,原文标题:《世界每时每刻都在从各个角度被拍摄着》
二十几年前,学者尼葛洛庞帝曾预言数字科技将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改变,人们将在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里“数字化生存”。
如今,预言显然已经照进现实。我们依赖网络连接彼此,上面处处都是人们留下的痕迹。但每个人能在漫无边际的网络中存在多久?我们的真实生活又会在多大程度上被数字世界记录下来?
前段时间,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在 Google 街景上看到的已经去世的父母的经历:
“疫情期间闲来无事,我就在Google Earth上去了父母家,看到了7年前去世的爸爸。我看到他前面有人,就去看是不是我妈。我猜他是一边抽烟一边等老婆回家。他是一个沉默寡言但又善良的父亲。希望这个地方的照片不会再更新。”
离世的家人跨时空的再相见,感动了不少人。于是,那些离开的面孔、逝去的生命、消失的生活角落,都以这种方式一一浮现。
“我也去查了下,上面拍到了9年前去世的奶奶。
14年前,我爷爷过世了,奶奶直到去世一直都是一个人。
看到她孤独地走在大街上,我也哭了。”
“父亲前年去世了,他生前经常给自行车打气。
当我看到父母家附近的 Google Earth 时,我忍不住哭了。
父亲就活在这个小小的画面里...... ”
“好开心能再次见到我的狗,它前年去世了。”
被 Google 抓拍到的图片记录下了这些人和物的生活痕迹,让逝者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而这只是虚拟世界的一角,如果沿着街景地图一路走下去,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图景。
自2008年起,加拿大数字艺术家 Jon Rafman 就开始查看、收集 Google 街景的图像截图,“拍摄”下了许多意外的照片。
奔向彼此的母女。
躺在公路上的情侣。
开心的孩子们。
“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从各个角度被拍摄”
2007年,Google 地图推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功能 Google 街景,让街头的真实场景可以出现在地图上。
这些街景是由一支配有一根杆子、杆子顶端装有9只摄像头的车队拍摄出来的。
街景车行驶在各个地方,车顶的摄像头会自动捕捉途径的画面,最后计算机软件将照片拼接成全景图像。为了防止识别个人和车辆,人脸和车牌会做模糊化处理。
原本指路用的地图在 Rafman 的视角里有了新的意味,他很快就注意到这个“新的虚拟世界”的有趣之处:
“Google 街景捕捉到的世界更真实,也更透明。
因为它捕捉到的世界更接近于物质世界,它是在用一种中立、没有偏见的角度在记录世界。”
他被这些未经任何加工的原始图像吸引,“街景唤起了我在早期街头摄影中感受到的一种紧迫感,它以所谓的中立视角,具有一种自发的特质,还没有被人类摄影师的敏感或设置的议程所破坏。”
他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观看,截屏和收集街景照片,把它们发在博客上。他给项目取名为“9 Eyes”,以指代当时拍摄的街景车上的9个摄像头。
Rafman 就这样捕捉到了很多意外的画面,将藏在角落里的故事更直接地呈现出来。
瘫坐在地上的人,他们可能刚刚经历一些崩溃瞬间。
被定格的爱情瞬间。
光怪陆离的城市样貌被展现出来。
事故和犯罪在城市里并不罕见,它们就藏在角落里。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奇怪生物”出没,荒诞而猎奇。
一些人向街景摄像头“打招呼”,或竖中指表示鄙视。
城市之外,乡村生活也被拍下。
街景里还抓拍到许多不常被看到的动物场面。
有时,还能在里面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意外的美景。
Rafman 扮演着类似“街头摄影师”的角色,不停地浏览,凭直觉“拍下”画面。他说,街景照片揭示了摄影的终极结论,“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被从各个角度拍摄着”。
技术本身也展示了,它们如何让我们与自己疏远
项目推出之初,Google 街景仅涵盖美国的五大城市,后来逐渐扩展至更多的国家。截止至2019年,Google 街景已经拍摄了近1000万英里的360°全景照片。
现实世界被定格,再现到网络世界里。虽然只是简单捕捉的信息,却蕴含着丰富的素材,为 Rafman 提供了更多“再创作”的机会,让他以新的方式去探索、诠释一个新的世界。
Jon Rafman
虽然谷歌的街景画面是通过自动化、程序化的相机获得的,但这种毫无艺术性、冷漠的摄影方法,并没有消除人们对图像的解读。在 Rafman 的选择之下,原本的功能性图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他让街景照片呈现出多种风格,也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觉美学——模糊的人脸、独特的数字质感、全景带来的扭曲感,都是它们所特有的。
Rafman 认为这些街景照片凸显了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技术工具本身也展示了它们如何让我们与自己疏远。”
“这种记录我们世界的方式,展现了我们对现代世界的体验。作为社会人,我们希望自己重要,我们希望自己对别人重要,希望自己被重视,但孤独和默默无闻往往才是我们的处境。”
在这个层面,街景图像既是对现代生活的赞美,也是批判,
“我们被零碎的印象所轰炸,被数据所淹没,我们往往看到的太多,却什么都没有记录下来。”
当我们在互联网和真实世界花费同样多的时间,那么我们究竟活在哪种现实里?
自“9 Eyes”项目后,Rafman 就一直致力于通过摄影、视频、雕塑或装置等等形式来研究技术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展现数字时代人们身份的分裂和精神的失调。
《I am alone, but not lonely》
描绘了一个年轻人的卧室,卧室被涂成灰色,物品上满是灰色灰烬,只有屏幕在废墟般的房子里闪着光芒。
《You are standing in an open field》
Rafman 在工作室里用散落的键盘、杂乱的物品布置的桌面,
背景是自然风景。寓意屏幕可以通往任何美好的地方,但屏幕前的人却无法触及。
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互联网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但当我们在互联网和真实世界花费同样多的时间,那么我们究竟活在哪种现实里?
这也是 Rafman 想要回答的问题:
“我们的数字生活和真实生活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以至于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谁?”
“数字生活和现实生活之间的二元对立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崩溃,我们所面对的东西越来越没有意义。”
“我的作品试图捕捉超负荷的数字内容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它们如何塑造我们的认知。”
而他的任务就是冲破技术描绘的框架,重新强调人的意义。无论数字技术为网络世界裹上了什么华丽的外衣,真正重要的仍然是人的表达自身。
主要参考资料:
https://flaunt.com/content/art/jon-rafman
https://canadianart.ca/features/jon-rafman-internet-explorer/
https://9-ey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