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2-11 21:28

我们为什么热衷在街景地图中“漫游世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ID:pku_csmr),作者:Lilyann,编辑:蔥蔥,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去年,一位日本网友在推特发表的帖子让众多网友为之泪目:偶有一天,她心血来潮在谷歌地图中搜索曾经父母住过的房屋,突然看到了父亲在地图上的身影:站在路口,似乎在等待着亲人回家。而这一年,已是父亲去世的第七年。


与逝去的家人在云端“重逢”,这不失为一场跨越生死与时空的温暖奇遇。而在因全球疫情而旅程受阻的当下,在街景地图上探索更大的世界成为更多人慰籍身心的治愈方式。在豆瓣有一个小组,名为“街景地图漫游者”。如今已吸引超过两千余名用户加入,大家将自己在百度、谷歌地图上寻觅到的异国风情、浮光掠影整理成册,发布在小组里。


在线上地图中云游世界,都有哪些魅力与新玩法?让我们乘着想象力的翅膀探寻世界的角落与浩瀚的银河系,讨论在数字时代,开启一场赛博漫游的更多可能性。


上天入地又下海,街景地图如何让我们云游世界?


“他尽可以认为自己在宁静中慢慢行走,从一座城市飞向另一座城市,驶入一块辽阔幸福的锚地。”这是《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在另一本小说《夜航》中描绘的景象,在书中,主人公驾驶着飞机,跨越陆地与海洋。而如今地图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即便是身在家中,也能够博览大千世界。


无论是从佛罗里达洲的棕榈海滩到庞贝古城遗址,从约旦佩特拉到塞舌尔拉迪戈岛,以谷歌地图为例,我们只需输入这次“虚拟旅行”的目的地,再选择“街景与360度全景照”,即可如同身临其境般前往某个神秘的国度,探索某段失落的文明。


谷歌街景地图中的庞贝古城遗址,图片摄于2019年8月


当然,如果想象力足够丰富,那么你会在其中找到更漂亮的风景。



穿越季节与时差,在各种天气、环境下呈现世界的更多面,这些奇幻的街景都是如何被收集起来的?


其实在推出地图服务初期,谷歌团队配备了一套专业采购设备:一台 SUV,在后轮配有记录设备,轮子每次转动三到五圈相机拍摄一次,并记录下此时的 GPS 位置,同时,顶部的六部相机还会生成六张照片,综合起来形成一张球形照片。我们所看到的街景,实际就是由道路上密集排列的一个又一个拍摄点所构成的,而每一个拍摄点都是一张球形的照片。而在国内,腾讯、百度分别推出了自己的地图服务,操作方式也与之类似。


谷歌地图服务团队的街景车


另外,取决于具体环境,街景车的配置也不尽相同。冰川越野车、三轮车、火车、邮轮甚至人工滑翔伞......安装在各式载体上的相机就这样充当着媒介,为我们呈现着广袤的雪山、海洋与旷野,让我们感受异域生生不息的魅力。



甚至在某些“无人区”,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神秘员工”为我们拍摄着街景,例如在阿联酋的利瓦沙漠,设备被安装在了一只骆驼的驼峰上,而在澳大利亚,我们的摄影师则是一只袋鼠。[1]



在这个基础之上,平台方还推出了不少玩法,吸引用户前往体验。Google 就曾上线“街景时光机”功能,记录着自2007年以来的岁月变迁。特别是在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中,这种时间前后的反差变化会让人们更生感触。


例如日本311震灾,我们能通过移动时光轴,体会当地的女川町从震前街铺林立的繁华,到震灾当下的废墟满地,再到当地人民一点一点将城市重建的过程。在同一地点下的时间穿梭,让我们深深感叹自然灾难的无情,以及人类坚韧生活的决心。而这份对历史的喟叹,正是地图技术下的街景媒介带给我们的别样感受。



对于“街景”的功能,有些平台还从中迸发出商业思路。但这次并不是地球上的街景,而是面向整个银河系。


网络上有一个名叫做“星名登记处”(Star-Name-Registry)的机构,能够让消费者通过填写表格,再线上下单的方式命名天空中的一颗星星,如今业务已经覆盖到全球十二个国家与地区。


输入星星的名字,还可以查询到所在位置,并接入 Google Sky 与 NASA Skyview,让我们实时看见与之毗邻的“邻居家星星”,在宇宙中的街区漫游。


在 Star-Name-Registry 看见自己命名的星星位置


在街景中云游时,我们都在思考些什么?


十几年来,地图团队的街景车记录下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城市风貌,看似它们只是“没有感情的拍摄机器”,可记录下来的画面却让许多人着迷,甚至被当成学术样本被学者们研究。


笔者在社交媒体上展开调研,探索大家乐于在线上云游风光的原因。总结来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点:


其一是,有一部分人是带着某种较为明确的心理需求,希望直接找到目的地。街景地图因此带有更多的工具属性。而其中较为不同的是,一些人希望收获新鲜的信息,而另外一些是来找寻过去的记忆。


在调研中,有一名网友就称“善用百度街景地图看房。当时买房子的时候没空挨个小区看,大目标定了之后划分了一些小区就用街景挨个看。附近设施、环境绿化、街边店铺等等,效率特别高。”还有一位网友跟我们分享“男朋友还没变成老公的时候,他特意用街景看我家附近都有什么,然后跟我聊天套近乎。”


当然,也有一些人表达出纯粹是想找一找过去生活的痕迹,有网友称“我就曾在百度地图里找自己的母校,并且在停车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自行车”,“曾经尝试用百度地图找在家乡陪父母的小狗狗,发现家乡太偏僻百度街景找不到”......


还有类似文章开头的故事,知乎上有位用户提问:“请问是不是有个地图软件可以看到几天前的街景,我奶奶不在了,我想看下之前我奶奶在门口等我的照片?”令人动容。


或有趣,或催泪,或心驰神往,或倍感孤独......这些情绪,或许都能在街景地图的使用过程中找到某种宣泄的方式。



其二,街景地图通过纪实的画面,让我们领悟到平凡生活的“仪式感”与百态人生的诗意。


加拿大艺术家Jon Rafman就曾每天在谷歌街景中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寻找“充满人性趣味与生命力”的场景分享到互联网上,成为了《九眼谷歌街景图》系列。


这样的视角与新闻摄影中的纪实摄影类似,在画面中,无论是海天一色的风景,倚在墙边弹奏吉他的男孩,还是被行车惊起的飞鸟,一切都那么真实而平常,但又在定格的镜头下成为了某种艺术的象征,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生活的千姿百态,才让每个画面看起来如此熠熠生辉。



在这个程度上,街景地图不失为一种颇为诗意的记录方式。而我们从地图上欣赏风景,不如说是想要在规律的日常之外,找到更多种可能性,用以想象在这个世界同一片天空下,不同方式但精彩的生活。


英国的一名艺术家 Jacqui Kenny 患有一种叫做“旷野恐惧症”(agoraphobia,又名恐旷症)的病,她会对空旷的地点、人群、交通工具等产生焦虑与恐惧,哪怕出门买日用品也是一种挑战,更别说是长途旅行了。[2] 但本应是”旅行绝缘体”的 Jacqui 却非常向往探险,因此她组织了一项艺术项目,借助街景地图去看世界,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样的共享工具中挑战艺术的可能性,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她逐渐说出因病症而时有自卑的隐言,并在一次次与团队一起经历的“奇幻旅行”中,慢慢找回真实生活里丧失行走的勇气。


Jacqui 将在地图上探索到的上千个画面印成明信片:被雪覆盖屋顶的小房子、人迹罕至的沙漠、亚利桑那州的仙人掌花园......这是街景地图给予人们“生活在别处”的美感,而我们也在云游中逐渐靠近自己的想象之地。



闲逛与漂移:当下的赛博漫游还有多少种可能性?


在传播学与社会学视域中,其中一类研究领域名为“digital mobility”,学者们专注于对比在媒介助力之下,人类的迁徙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而在其中的方向之一就是探索在数字时代“媒介”与“空间”的关系。


这种“空间媒介观”认为现代城市是由现实空间与位置媒介(Locative Media)互相耦合嵌入的组合。而位置媒介指的是任何能够为我们提供定位信息的媒介,如街景地图、App 中的位置标记功能等。[3]


借助这种阐述,本文以上的种种表征也在学术界得到对应的理论支持,而衍生出更多的意味。例如,情境主义国际提出“漂移”实践以及法国学者德塞托的“都市漫步”,都是用以更好地思考人们是如何应用数字技术在城市的探索中,形塑着自己的空间想象与期待。


这里的,“漂移”指的是一种具备“游戏性”的探索方式,“在一次漂移中,一人或多人在一段时间内抛掉他们的关系、工作、休闲活动,任由空间中和他们在其中所遭遇的东西所吸引”,比起传统意义上旅行的闲逛与漫步,“漂移”更多指的是我们在街景地图中的云探险,或者在前几年大火的游戏“Pokémon GO”中,玩家呈现出的状态: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成为了空间中的旅人游客,更会留下自己行走痕迹的数字地图,例如对街景画面的保存、分享与再创作。


是数字技术让这种“留痕”变得更方便,而这种方式的存在也使得位置媒介同时具备“记忆媒介”的功能。


街景地图与 AR 游戏之外,电子旅游业与数位艺术的发展也赋予人们的赛博漫游更多可能性。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纽约现代美术馆等纷纷成立线上虚拟展览,在 TikTok、Ins 与 Youtube 上也能够看到由不同博物馆自制的节目与讲座,NFT 的爆火更是再定义了线上艺术品的所属权......[4]


由此,我们在云端探索世界的足迹不限于海洋与星空,还沉潜进艺术等更多造就“美与想象力”的媒介空间·中。


学者德塞托曾经将现代人在城市中的漫步形容成为“行走的修辞学”,而如今更多的媒介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将城市漫游转译成为更多意义的空间故事。街景地图作为空间媒介之一,就在我们每一次饶有趣味的探索中塑造着人类与城市、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种种关系。


在鼠标拖动地图的一寸两寸空间里,说不定我们已经与世界上许多陌生人在同一地点中相会,在异域风光中流连,也在虚拟漫游中擦肩,生成一段段新的重叠记忆。


重游故地追回记忆,去世界天际线扬帆,拜访星洲上的邻居......我们和那些无意中被保留在画面中的人与故事一同,触碰着虚拟与真实的边界,也为看似静止的空间赋予更多想象力。


由此,这份基于空间媒介的虚拟互动,又何尝不是一场跳出现实生活之外、私藏在云端的数字浪漫呢?


参考文献:

[1]全球 50 多个国家的 Google 街景地图都是怎么拍的?-品玩https://www.pingwest.com/a/55432

[2]普通人可以凭借「街景地图」足不出户环游世界吗?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9487253/answer/2065744471

[3]从列斐伏尔到位置媒介的兴起:一种空间媒介观的理论谱系-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cssn.cn/xwcbx/xwcbx_cbx/202010/t20201009_5192289.shtml

[4]你可以畫給我們最好的火腿嗎?疫情下,全球藝術和博物館界的一場暗中革命|風物|深度|端傳媒 Initium Media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10623-culture-london-plague-and-art/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ID:pku_csmr),作者:Lilyann,编辑:蔥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