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作者:萧新民(原名肖新民,原平远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平远县志(1979-2000)》主编),原文标题:《萧新民丨快湖:盐米古道上的山村》,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快湖湖上访张郎
出平远县城大柘镇沿国道206北行5公里左右,便是快湖行政村辖的盐布潭村民小组。从盐布潭到八尺香田坳有6千米路段是明清时期粤赣盐米道。坐落在快湖村称勾水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梅州市金穗休闲山庄内存留一小段石砌路面和一座破旧茶亭。
盐布潭位于快湖下村,中行河经盐布潭流入柚树河,盐布潭是旧时柚树河水运的转运站,因当时有人在此开设盐铺,近岸处有一深潭而取名盐铺潭,后称盐布潭。据《平远县交通志》记载,明朝中期柚树河开始通航,逐渐延伸至关上、坝头。20世纪初,曾上溯20公里至盐布潭。盐布潭上岸的货物经脚夫肩挑和骡马驮运,由陆路经中行圩通往江西留车等地。或经八尺通往江西寻乌、会昌筠门岭等地。从赣南来的大米、香菇、土纸、木材等货物在盐布潭装船后,水运到梅县、潮汕等地。盐布潭也是经长田、大柘至八尺、仁居或寻乌南桥的经过之地。
快湖行政村属中行镇辖,距中行圩东面1公里,村委会址建在下村,东接河头镇;西连官坑、中行两村;南连良畲;北与八尺镇樟田交界。界域面积14.53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2020年末有442户1900多人。均为汉族,讲客家话。
快湖地名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古时此处多沼泽,多湖洋田,水草茂密,青蛙特别多,“青蛙”客家话为拐(guǎi),“拐”与“快”谐音,故名“快湖”。另一种说法对前一种说法持否定意见,认为此地自古就称“快湖”,后来才被人谐音成“拐湖”。
“快湖”其实无湖,但在快湖村却流传着“秀才怠慢官员”与“湖”有关的故事。古时,快湖村张姓有两个秀才,一个名叫介石,一个名叫沈武。曾有一个外地张姓官员路过快湖村,在村中学馆投宿,得知村中有这两个秀才,为叙同宗之谊,派跟差带两把折扇作礼物上门邀见,但两秀才避而不见,官员极其生气,当晚在学馆墙上题诗一首:
快湖湖上访张郎,烟雾蒙蒙锁夕阳。
相见何曾知礼义,讲谈哪晓论文章。
蛟龙有意寻鱼鳖,野鸟无心恋凤凰。
介石之人何所得,只求暖饱度春光。
官员表示不满,其诗意味深长。
“快湖湖上访张郎”的传说,不知起于何年何月,但它确实已经传了很久很久。只要是快湖人,几乎都知道这个传说。只是,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快湖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山村,居住的都是客家人,他们历来崇文重教,懂礼义,守信用。两个秀才为何不见过路的官员,不能仅从官员的诗中叙述的那样去理解,这其中或许还有他因。究竟应作何解释,望读者各自解读……
快湖下村有个地名叫“枉打鸟”,其地名由来也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元代某个时期,当朝驸马带随从南下游玩,每到一地边放信鸽回朝廷报平安。当出游到乎远差干时,由于放出去的信鸽没有飞回京城,朝廷便派官员沿着驸马出游的路线寻找。在经过快湖的龙凤村时,听说有猎人在山上射落一只鸟,鸟的翅膀下还扎着一个小纸卷,官员便认定这只鸟就是传信的信鸽,诬陷村民图谋造反,扬言要血洗全村。危难之时,村中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与官员力辩,最后代表村民以将龙凤村改名为枉打鸟村的条件说服官员,使百姓免于灾难。从此,枉打鸟便代替了龙风村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快湖村委会有快湖、下村两个界限比较分明的自然村。2004年以前,快湖村有快湖村委会和下村村委会。2004年9月,两个村委会合并,称快湖村委会。
(1)快湖自然村
世居村民为张、华、吴、龚、林、谢、邓、陈、易姓。
据《平远河头张氏玉庭公系族谱》记载,张姓宋代从福建汀州宁化迁至广东蕉岭兴福;元代从蕉岭兴福迁至平远中行仲石;明代从仲石迁至河头布心坪;明万历年间(1573~1619)张天安率家人从布心坪迁至快湖。
华姓,明代末年华万一从平远长田迁至该地。
谢姓,宋末从江西于都迁至广东梅县;元初从梅县迁至平远石正丰岭;元末民初从石正丰岭迁至石正安仁;明末从石正安仁迁至该地。
龚姓,清朝中后期从梅县龙虎迁至该地。
民国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刘、吴、林、邓、陈、易姓相继从外地迁居该地。
(2)下村自然村
始建于清代,由客家移民聚居而形成。因其位于快湖村的下方而取名下村。
世居村民为张、陈、黄、林、姚、沈姓。
张姓,清道光年间小派张斌瑞率家人从仲石迁至该地。
陈姓,元末民初从福建宁化迁至平远热柘下黄地;后从下黄地迁至平远河头向阳;清代时期陈基兰率家人从向阳迁至该地。
黄姓,宋末民初从福建宁化迁至广东梅县;后迁至蕉岭文福;明代从文福迁至平远东石;清代从东石迁至河头向阳;五世黄习贵率家人从河头向阳迁至该地。后有林、姚、沈姓相继从外地迁居该地。
传统民居民俗
快湖村现存客家民居45座,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张辅高故居“质吾庐”,建于1902年,占地面积680平方米,上、下堂,两横屋,砖石木结构,上堂摆放祖先牌位,堂屋门额“质吾庐”,门联“春晖质室,瑞霭吾庐”,为张辅高所书。
下村的“继志草庐”被列入平远县文物保护名录。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158平方米,二堂二横一围龙,木质梁构架,主体西面设门楼一座,一进柱间、厅门原设雕花屏风,起分隔空问和装饰作用,大门券棚顶,门额阴刻楷书“继志草庐”。
建于清代的盐布潭新桥被列入平远县文物保护名录,二孔拱桥,东西走向,桥长29米、宽4.7水,花岗石砌筑,两端有护栏,上游处设有龙舟首状的分水桥墩。
盐布潭至黄坑存有断断续续的2千米石砌路,为旧时通往江西寻乌留车的盐米古道。中央苏区时期,中行至留车山路是苏区重要商业通道,被中共蕉平寻县委命名为“马克思路”。
继志草庐祖堂存有书于民国时期的匾额四块。“懿德延年”,为时任平远县知事丘耀签赠送的贺匾;“儒林书彦”,为时任平远县县长饶菊逸赠送的贺匾;另两块寿匾为“柏节延龄”和“贤慈寿母”。
快湖村内存有《平远河头张氏庭玉公系族谱》《平远仲石念二——庭海公系族谱》。族谱中皆有《张氏族规十条》《张氏家训十条》《张氏家戒十条》。
快湖村有一座公王庙,供奉公王,除夕早晨,家家户户备祭品到公王庙祭祀。除夕下午,村民集中在各姓氏祖屋或民居举行祭祖活动。
农历正月十四下午,张姓村民到平安畲村张姓祖屋参加两村张姓联袂举行的“添灯”祭祖活动。
村民乔迁新居开火灶,俗称“徙火”。该村仍流行“徙火带兆头”的风俗。乔迁新居前,准备好五谷、木梯、算盘、毛笔、大蒜、大葱等物件和老家火种。时辰一到,家人每人拿其中一项进入新居,将物品放到新居上厅,然后将火种点燃新居厨房的炉灶,丹火煮肉、煮豆腐。火种意为薪火相传,木梯寓意步步高升,五谷寓意五谷丰登,毛笔、算盘、大蒜、大葱寓意后代聪明好学、能写会算。
村中妇女生孩子后,要守在房内调养,防风寒,直到满月后才可出门,俗称坐月子。期间,产妇一般食用温、热、平性的食物,最普遍和最有特色的食物是鸡子酒(用姜、鸡、酒、黄糖等制成),每天要用半枫荷、枫树、番石榴、柚子树等树叶熬水洗浴.起到消毒和祛风的作用。
快湖村保留有手工榨茶油的技艺。将晒干、筛好的茶籽进行碾磨,磨碎的荼籽粉放到木甑中蒸熟,然后用木桶盛起迅速倒入用稻草编织好的铁箍中,用稻草包扎压实,把铁箍摞在一起,装入一个中间被挖空的樟树“榨槽木”里,油槽一侧装上木楔,用撞锤撞击木楔,金黄色的茶油就从榨槽木里缓缓流出。
称钩挽水快湖装
快湖是平远县著名革命烈士张辅高的家乡,其故居位于快湖村的称勾水自然村。
说起称钩水,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很出名了,因村中的河床弯如秤钩,故名秤钩水,习惯写成称勾水。20世纪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平整土地,90年代206国道改造均未有改变河床如秤钩的地貌。如今“秤钩挽水”依然故我。说“称勾水”出名,除了它独特的地型且处于古驿道主干线上,还因为平远建县后第一位进士韩元勋,十八岁时结伴到程乡(今梅县)参加童子试,早晨从八尺的九龙庵出发,第二天到达程乡,他将沿途的地名串成歌谣,一直流传至今,其中“秤钩挽水快湖装”一句把“称钩水”“快湖”两个地名串在了其中。
2017年初冬,为了了解张辅高烈士的情况,在老同学、张辅高烈士的孙子张日光同志的陪同下,我曾专程来到称钩水,拜访了好几位村民。
记得那天天气很好,湛蓝的天空上一轮耀眼的太阳,太阳边上几缕淡薄的白云,白云下面群山起伏,峻岭嵯峨林莽葳蕤,在武夷绵延山脉之下,从江西寻乌留车发源的盘山河流将称勾水割裂出一块不规则的小型平原。从县城大柘镇往北的方向看,位于206国道右侧的“质吾庐”是革命遗址。它就是张辅高烈士的老屋,是张辅高烈士的父亲景昌修建的,因景昌的字为质吾,故名“质吾庐”。
“质吾庐”对面,依次为角公畲山、柑子峰、乱罗嶂,真可谓群山叠翠。“质吾庐”对面有一条宽畅的水泥路直通占地4800亩的金穗(中行)生态旅游产业园。
站在烈士的故土上,我不禁感慨良多,张辅高烈士的英勇事迹不断在我的脑中浮现。今仍尤在眼前:
“辅高辞世龄不高,而立年华打土豪;革命事业虽未竟,吾辈努力他年歌。”这首歌,是革命烈士张辅高于1930年在平远八尺牺牲前的就义歌。歌中视死如归的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令人壮怀激烈。
张辅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平远县中行、河头、八尺地方党组织和工农武装的主要领导人。在白色恐怖的战争年代,他领导工农群众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平远早期的革命武装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辅高青年时代,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为了追求真理,求知救国,他曾赴省城求学,考入广东法政专门学校。在学期间,时值反帝爱国学生运动风起云涌,革命浪潮席卷中华大地。在反帝反封建大革命的推动下,张辅高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积极投身革命斗争洪流。
后来,因时局动乱,学校停课,张辅高离开广州,返回家乡,从此走向社会,开始从事耕田教书等业。
192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平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高潮。受革命形势的影响,张辅高毅然投身革命,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翌年秋,张辅高到八尺樟田小学任教,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建立了樟田、金溪两个与江西党组织联系的地下交通站,为沟通平远党组织与寻乌党组织和红军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张辅高还发展一批党员,建立了樟田、金溪、上远三个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
1930年3月,张辅高受党组织派遣到河头区委发动一批有觉悟的青年参加赤卫队,加紧充实训练武装队伍,做好迎接红四军来平远的准备工作。5月14日,红四军一纵队从江西挺进平远,协助平远县委在全县分期分批暴动,建立和完善县区革命政权。张辅高被任命为河八区委书记兼区革命委员会主席。
在红四军进驻平远期间,张辅高在红军的帮助指导下,组织领导和发动了河八区的“五月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期间没收地主豪绅的稻谷1000多石、光洋10000多元、布匹及其他物资一大批。所得斗争果实,除上交红军,补充部队给养外,全部分给农民。当时,广大工农群众欢声雷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
1930年5月31日,红四军一纵队奉命撤离平远。为了巩固全县的革命成果,发展大好形势,县委迅速组织县区领导到基层指导工作。6月3日,当张辅高与县革命委员会主席陈学生等县区领导人在八尺开会布置工作时,遭到韩逸炉等地方反动武装的包围袭击。张辅高、陈学生等突遭袭击,边打边撤。由于反动武装分五路埋伏,结果县革命委员会主席陈学生等8人壮烈牺牲。张辅高冲出会场后,往肥田方向撤至塘角头地段时,遭到一群反动武装的截击,腿部中弹,不幸被捕。他们将张辅高五花大绑,押至凤头韩氏祠堂里关押。
当晚,张辅高受尽严刑拷打,但他坚贞不屈,正气凛然,没有泄露党的秘密。第二天,穷凶极恶的反动首恶韩岳生命令爪牙将张辅高押到三花塘山下枪杀。张辅高就义时昂首挺胸,慷慨高歌,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38岁。
烈士故里换新颜
快湖村地势为宽阔的长山坑,国道206线贯穿其中,村头至村尾自北向南长1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小河从北流向东南。土壤为黄壤土、红壤土。山地17520亩,耕地1502亩。国道两旁田地平旷,土肥水足。村民利用交通发达的有利条件,除种水稻外,还种植西瓜、甜玉米、生姜、烤烟等。该村是中行镇杂交水稻制种规模最大的村。村民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林业。注重改变传统的种植形式,发展种植糯稻、油茶、灵芝、水果等经济作物。村中林木资源丰富,有树龄100~200年的红背锥3棵、树龄100年的木樨1棵。特色农产品有灵芝、油茶和娘酒。
快湖村民房聚落呈带状在国道两旁或依两旁山脚而建。村民在国道两旁开设有商店及车辆修理店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快湖村农民欢欣鼓舞。随着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包产到户,减免赋税,种田拿补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政策的落实,快湖很快便改变了过去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现状,人民生活逐渐富裕了起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村民脱贫攻坚,以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大力实施村庄建设,发展产业,烈士故里呈现出村强民富的美丽画卷。
快湖村交通十分便利,除了国道206线贯穿全村外,济广高速也从村中穿过,在快湖村水口设有“河头”出入口。
如今,只要你从县城沿206国道进入快湖村辖范围到八尺香田坳,公路两旁皆是灰瓦白墙,一幢幢新楼耸立其间。绿树环绕,花香四溢,村庄静谧而和谐。
快湖村1975年即开始通电;1976年有通电话到村;早的1990年,迟的2005年通自来水;2009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2008年开始通网络。
近几年,快湖村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村民响应中行镇政府“打造宜居环境,共建美丽中行”的号召,从治理脏乱差入手,着力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完成了镇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现在村有藏书阅览室、有锻炼活动广场、有休闲步道,有的自然村也设置了供人们休闲、锻炼活动的场地。
据悉,最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正在县镇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张辅高烈士后裔的支持下,再次整修“质吾庐”,建设好红色教育基地,讲好烈士的故事,宣传好烈士的精神,以“红色搭台,绿色唱戏”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把古驿道上的山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2021年6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作者:萧新民(原名肖新民,原平远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平远县志(1979-2000)》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