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原创
2021-10-21 18:02
看着卢旺达老哥在奶吧吹奶,我忘记了乳糖不耐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非洲,冒险家的乐园,新世纪的改命祭坛。

 

拜无数富有冒险精神的国人所赐,现在你只要打开App,就能看见无数描述非洲题材的短视频:

 

从如何搞钱、到黑人抬棺、再到旅游攻略,看着这些作品,我脑海里那些陈旧而模糊的地理课名词变得逐渐立体、清晰。

 

前两天,我看见了一卢旺达美食视频,发现当地的年轻人聚会,除了去路边小摊喝香蕉酒和去酒吧灌啤酒以外,还有个贼有特色的选择,就是去奶吧(Milk Bar)喝奶。

 

图片来源:Youtube@Mark Wiens

 

提起奶吧,可能大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发条橙》阿列克斯那帮小坏蛋,在《神谴之日》BGM伴奏下,邪魅望着你的画面。

 

图片来源:《发条橙》

 

但跟三步一奶吧的非洲卢旺达,它们远没有《发条橙》里表现得那么诡异。

 

在当地,奶吧都非常朴实,从外表看就是把砖楼涂上个圣托里尼的白蓝配色,再往上糊几张PS素材拼出来的海报的黑店。

 

这些简陋的小房子,对于当地人的意义就像是茶馆之于成都、茶楼之于广东那般,是卢旺达人生活的第三空间,是他们的星巴克。

 

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一个奶吧,大家正在排队进场。

 

“卢旺达人贼爱喝奶,我们外派考察情况的时候,发现他们有时间就凑一块去奶吧喝奶,再聊半个钟头,你看着就跟咱们这白领去楼下喝咖啡一样。”

 

小钱在2018年去卢旺达的时候,跟那待了2个月,虽然香蕉炖万物的祖传菜谱没能征服这个山东男孩的胃,但在他抱着必死决心试喝了卢旺达的牛奶之后,坚决克服了乳糖不耐。

 

“着实好喝,没兑水,贼醇厚。”


 


在进屋之前,你永远无法预料卢旺达奶吧的佐奶点心到底是非洲麻团、非洲煎饼,还是老卢秘制煮鸡蛋,全得靠运气碰。

 

尽管菜谱薛定谔,但你大可以放心能在奶吧尝到卢旺达的旗舰级饮料——ikivuguto。

 

所谓ikivuguto,其实就是酸奶,其黏稠度和味道跟北京90年代街边卖的瓷罐酸奶差不离,当地人会根据自己的口味二次调制,清新点的浇蜂蜜,重口点的撒红胡椒面。

 

这位小哥手里拿着的就是ikivuguto

 

某种意义而言,ikivuguto就是卢旺达的大红袍,是真正的国饮。

 

普通的聚会和社交,大家伙儿常会跑到奶吧里,花上350-400卢郎(2、3元人民币)整一杯ikivuguto,坐在塑料椅子上跟大家摆龙门阵。

 

正因为这种饮食习惯太具卢旺达特色了,所以在海外的卢旺达游子都会思念这一口,在意大利的卢旺达侨民Osaru-yo告诉我:

 

“我爹妈来欧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在我童年记忆里,俩人几乎每天都会抱怨欧洲的酸奶太寡淡了,很怀念家乡的ikivuguto,整的我现在都想回去尝一口。”

 

 

卢旺达对于牛奶的狂热兴盛于2006年。那时,刚刚在1994年经历过大屠杀的卢旺达,不但近百万人口遇难,而且还损失了90%的奶牛,这就使得这个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国家,发展一直搞不上去。

 

于是政府就颁布了一项名为“Girinka(愿你有奶牛)”的项目,打算通过这招逆天改命,简单来说,就是给农民送奶牛。

 

送奶牛这事听上去听荒诞,但对卢旺达来说却是盘活经济的绝招。农民可以把奶卖给奶吧挣钱,还能通过牛粪改良土壤。更重要的是,它产出的牛奶还可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绝对可谓发展双响炮。

 

这一政策,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卢旺达这个积贫积弱小国的GDP狂飙突进,直至成为了冒险家心中的当代淘金宝地。

 

时至今日,卢旺达已经送了国民40万头奶牛

图片来源:worldbank

 

牛奶吧也差不多在这时候开始大为风行,现在,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7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00多家奶吧,服务着这座城市中的120万人口。

 

这种独特的商业业态,也在卢旺达有过迭代:现在,传统的、分散的牛奶吧正在被Inyange这种大集团旗下的连锁店慢慢替代。

 

朴素的壁画被打印海报覆盖,千变万化的店名被镶进框里的LOGO替代,粗糙而原始的容器也抵不过新一代奶吧的标准化餐具,越来越多像Kuruhimbi这样的传统、松散的奶吧消失在首都的巷子里。

 

在游客视角下,Kuruhimbi这样传统的牛奶吧对于卢旺达游客来说,却带着一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新鲜感,他们愿意跟随着网上的只言片语,去寻找卢旺达上一代餐饮文化的遗迹。

 

旅游网站atlasobscura认为,Kuruhimbi是卢旺达首都最后一家独立的牛奶吧

 

Inyange的奶吧,卢旺达奶吧市场巨无霸

 

而在另一个维度,牛奶吧的大流行也有更感性的一面。

 

卢旺达经济发展后,城市高楼拔地而起,乡下农民都去大城市赚钱,劳作一天后,去奶吧里喝一杯新鲜的牛奶,能让他们想起家乡,是一份解思乡渴的琼浆。

 

而更深刻的原因,则来源于卢旺达独特的牛文化。

 

在传统卢旺达文化里,牛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地位很高。因此,牛这个字眼也常常出现在对话当中,比如当你在卢旺达马路上有人说你眼睛像牛眼,你千万别急眼,因为这是夸你漂亮。

 

而在生活中,牛也常常充当货币使用,至今在卢旺达农村彩礼一般都用牛来替代。而牛奶呢,则充当了拜把子交杯酒的作用,在他们看来朋友们都喝了一头牛的奶,就意味着俩人血液里都流淌了共同的东西,可以结为异姓兄弟了。

 

图片来源:快手@阿飞的非洲生活记录

 

因此,对于卢旺达的游客来说:去牛奶吧,就是个必选项目,其感觉就跟你去内蒙古得吃羊、去广东得喝靓汤的道理一样。

 

而事实上,这一卢旺达独特的商业模式,也随着移民散布开来,在肯尼亚、布隆迪都有类似服务移民社区的奶吧。


 


正因牛奶对于卢旺达人太重要了,所以一些当地混小子还特别爱拿它当作炫富道具。

 

只不过在别的国家是倒82年拉菲,在这里,他们倒Inyange牛奶。


 


看过《卢旺达大饭店》的朋友,肯定多多少少对这个国家的悲惨历史有所了解。

 

自1962年卢旺达宣布独立后,被欧洲殖民者为了分而治之刻意划分胡图族与图西族,两部族之间矛盾重重,多次发生冲突,最终酿成了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

 

在那个悲惨的年代,牛奶也是区分两个民族的一条守则:在暴徒们的想象中,多为牧民的图西族,牛奶消耗量肯定更大,因此他们的牙齿肯定有所不同。

 

图片来源:《The Tutsi body in the 1994 genocide: ideology, physical destruction, and memory》

 

大屠杀发生后,卢旺达取消了民族的区分,他们的身份证上不再印有殖民者定义的图西或是胡图的字样。

 

“喝牛奶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另外一层意义。你知道,在我们的习俗里,牛奶是加深感情的工具,意思跟血浓于水差不多。所以,在跟朋友一起喝奶聊天的时候,我们是一个真正的共同体,牛奶就是粘合剂。”

 

随后,Osaru-yo抿了口牛奶,隔着网线补了一句:“和平真好。”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