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1-29 17:19

比起“浪费精力”做建筑师,我还是选择了“天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席(ID:yixiclub),作者:冯果川,策划:恒宇啊,剪辑:竞心,设计:四九、挠挠,原文标题:《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工作中90%的智力和精力都被白白浪费掉了》,头图来自作者




大家好,我是建筑师冯果川,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一席的现场。


今天这个题目看上去可能有点费劲,这是建筑师的一种强迫症,建筑师总希望他做的东西形式和内容是一致的。今天演讲的题目叫“分散的建筑学”,所以这几个字必须得分散。



上次我讲了一些“不要脸的建筑”,这些年我一直想在“不要脸”这件事上走得更远一点,但现实就是经常被打脸,打到不要脸了。虽然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设计建筑,但我就没建成几个房子。


当然了,偶尔也会有一两个建起来的,比如这个看上去还挺优美的建筑,它在海口,是海南省的史志馆。从这张照片上能看到,它有点像翻卷的海浪,或者一个莫比乌斯环。



一个这么小的美术馆,不到一万平米,做成这么复杂的形态其实有点作。所以这个项目历经了差不多七年时间才建成,中间遇到了很多波折,但是它也会有一些高光时刻。


我们派摄影师去现场拍照的时候,就被一群姑娘围住了,这群姑娘是当地舞蹈学校的学生,她们强迫我们的摄影师给她们拍了这么一张照片。



摄影师跟她们聊天问,你们为什么要来这儿练功?她们说因为这个房子很漂亮,在这练功心情比较好。我知道这个事之后还挺欣慰的,因为美的建筑能吸引美的人,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一点慰藉。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这样的情况,这是我前些年为一家企业总部设计的一个楼,楼建起来后这家公司就倒了。



很多企业家就传,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企业倒了吗?因为他们建了一栋楼是歪的,设计师坑了这个企业。我就是那个设计师。


有时候这些不靠谱、不着调的建筑,只能在很小的规模上实现。


这是我们在一个公园里盖的一个小小的服务性的建筑。这个建筑看上去也挺不正经的,歪来扭去的,看上去很随意,但其实这个形态是有内在道理的。



我们可以看到它是弯曲的,这个弯曲实际上是结构的需要,我们通过弯曲让这样一个薄薄的水泥板产生了足够的结构强度,而且从每一个弯曲形成的开口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屋顶上还挖了一个洞,从那里也可以看到远处的山。这个洞对着一个厕所,所以你去上厕所的时候还可以“悠然见南山”,是不是很有诗意?


建筑师的工作看上去好像莫名其妙,但实际上他是在很多完全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我刚才说的事里有对结构的思考,有对场地周围风景的思考,还有对你上厕所的姿势的思考,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是这么有意思的事很少被大家接受。


我们前不久去参加了一个公园的看台设计竞赛,看台的现状就是我画的这个样子,傻乎乎的,光秃秃的,他们想做一个新的看台。



我的想法是不用做新的,把旧的拆掉,保留一个山顶就很好。我希望我们不要再用人工的材料去建造一个看台,而是用自然来建造。


我想如果这个看台拆掉之后,人走在山顶上要遮阳,有时候还要避雨,所以需要打一把伞。但是打伞毕竟不方便,所以我想从天上牵过来一朵云,用这朵云给大家打伞。



那如何在山顶上设计一朵云?其实这不难,现在有一些装置,可以把水以云雾状的细小颗粒的方式喷洒在空中,让它飘浮在你的头顶上。根据科学研究,云下面的温度还可以降低三到四度,多好,又遮阳还降温。


我还设想这朵云在白天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它会成为这个山的一个标志,别的云都在走,只有这朵云不走。



到了晚上,我们可以在地面做几盏灯把它照亮,这朵云可以变成你夜间爬山的灯塔,在目标所在的地方指引你,还可以做灯光秀。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它可以变作一抹彩霞浮在山顶上。



在下雨的时候,它可以认识一些新朋友,人工的云可以见一见天然的云,然后大家融为一体。



这样一种设计多浪漫,多诗意。结果它连设计竞赛的正式门票都没有拿到,在资格预审阶段就被淘汰了。我工作中90%的智力和精力都被这样白白浪费掉了,所以建筑师真的是一个性价比不高的职业。


但是这不是建筑学的错,建筑学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用的学科,我甚至觉得它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知识。因为说到底,我们可以把建筑学看作是探讨时间、空间和人这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通过理解我们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我们也将理解我们是如何存在的。我觉得建筑其实可以用在更多领域,于是我就给今天的讲座起了一个名字,叫“分散的建筑学”。



因为时间原因,今天我就只讲一个点,那就是这些年我在做的儿童建筑教育


很多人都觉得建筑是一个很复杂的学科,为什么让小朋友学建筑呢,应该等他长大了以后再去学嘛!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建筑其实是人的本能。


你看这张画,这个小朋友他在搭积木,这个用教吗?不用教,他控制不住地就想玩这个东西。实际上跟鸟搭鸟窝是一样的,都是用加法来做建筑。



小朋友在只有几岁的时候就会控制不住地喜欢挖沙子、刨坑,这也是一种本能,跟鼹鼠打洞是一样的,都不用教。所以,我们不是要教小朋友建筑,而是在释放他的天性和潜能。



那我们具体是怎么教建筑的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就是顺着孩子们的天性引导他们就好了。首先是培养孩子们一双发现的眼睛。


大家看这张图,跟我现在的姿势是不是很像?



如果是一个建筑师来看会看到什么呢?我看到了一道无形的墙壁。今天的第一位讲者Jake,他上台以后很兴奋,一直踱来踱去,但是从来没有出圈。


我看了很多场一席的演出,真的没有一个踏出去的。踏出去会被雷劈吗,好像外面很危险,所以一席这个红毯就像孙悟空给唐僧画的一个牢。



这就是一种建筑学的思维,在这样一个场合里,有一种空间的权力关系,一种空间上的控制。


但是我得说,一席已经是一个很自由的讲座了,我参加过的很多演讲就在地上标个十字,然后说你就站这儿别动。所以同样是有控制欲,一席的控制欲还算是客气的,感谢一席。


我扯得有点远,这就是一个建筑师的观察,无时无刻都可以看到空间中那些看不见的墙壁



我再讲一些这样的例子。这是深圳,大家都说深圳是一个现代大都市,但实际上不是这样。


在这个城市里还有这样的空间,在绵延不绝的坡屋顶的老房子里,穿插了很多别的年代的建筑。我们标注了里面大概十种不同的民居,有潮汕的、广府的、客家的,有洋楼,有苏式建筑、现代建筑等等。



这是我们在做一个规划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的,这个城市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深圳真的很不一样。于是我们就自己做了一个研究,把这里的房子都画了出来,呈现出它的复杂性



我们用年画的方式来把它的复杂性夸张出来,使用了不同的颜色。我们看到它是如此丰富,但同时它又是精确的,因为每一栋房子就画在它现实中所在的那个位置。通过这种绘画,我们就可以让别人看到这个空间的复杂性。




我举其中的一个小街区的例子,左边黄颜色标出来的就是我们研究的这一小块,右边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建筑的功能。我们又在下面用白色把这些房子的形状标记了出来,你会发现这些房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都是方方正正的,有一些房子很不规则。



最有意思的是这些公共空间彼此犬牙交错。这能叫街道吗?这也太奇怪了。我们平时想象的街道都是笔直的、等宽的,两侧的建筑排成两行,都是一种被完全控制的状态。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公共空间跟我们平时经历的街道完全不一样,它是一个个房屋主人吵架博弈的结果,所以它是一场斗争的结果。在这里面你能看到各种利益的算计,各种诡计,还有相互的欺骗、逞强等等,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


当时我们在这里面走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样的城市多有魅力,处处都是故事,而且它的复杂性是任何建筑师都无法想象出来的。


这是什么造成的?是制度。原来的那个制度,可以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一个城市的建造过程中。


而现在的制度是什么?城市的公共空间都交给了像Jake这样的设计师,如果交给他那是幸运的,他会做一个很棒的作品。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交给了我们的一些同行,他们可能就是完成了一个政府满意的项目,这种意想不到的复杂性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磨炼一双发现的眼睛,去看到这个世界的不同,重新打开我们的思路,所以我们就带着孩子们去了这个地方,去看这些建筑。



这是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建筑,它在网上被称为“龙岗怪楼”,这栋楼看上去好像是从宫崎骏的动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在这个建筑里,连每一个家具都是清水混凝土现浇出来的。



右下角的图是他们家的沙发,沙发的扶手同时也是楼梯的扶手。它的楼梯特别有意思,你们见过长这样的楼梯吗?这是左右脚的楼梯,可以节省一半的距离。



在这个建筑里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左右脚的楼梯。有三角形的,为什么做成三角形呢?因为正好它要拐弯,做成三角形的就很方便,而且正好是左脚右脚。还有菱形的和方形的。他可能考虑到自己会磕到碰到,所以还倒了圆角,这种设计才是真正贴近人的设计。



而且这个建筑没有图纸,是一个老人指挥着一帮工人修出来的。它曾经被宣传为一个80岁的老人献给18岁的太太的房子,很有戏剧性。


这是他们家的入口,一个方盒子被切分得非常优美,而且同时通向了几个不同的方向,为了引导人去不同的地方,还把豁口也做成了三角形。



这是他们家的厨房。



这个家还是彩色的,简直像柯布西耶做的房子一样,太棒了。



我们带着孩子们去了几次,让他们参观这个片区,去看这座房子。



带孩子去看建筑其实也会产生社会影响,这个房子当年是要拆掉的,我们就跟开发商聊,我们还做了很多研究,四处去宣传。最后这个房子被列为了保护建筑,被保留了下来。开发商也很开心,他没想到自己买来的一个要拆掉的房子竟然是一个文化瑰宝。


这个是深圳的湖贝,就在深圳的市中心,曾经也是一个要拆掉的区域。



于是深圳的一群知识分子,或者说游手好闲的、爱管闲事的人,就发动了一个叫作“湖贝120”的计划,我也掺和了一下。我能干什么呢?就是带小朋友们去看。



这个小女孩被大狗吓到了,你们看她紧张的表情。她看完湖贝区之后写了一篇感想,我发到了朋友圈里,很多人都惊讶于她的思考。



她听说这个地方以后要被盖成一个shopping mall后很惊讶,她说深圳缺shopping mall吗?好像到处都是shopping mall。但是这个村子是独一无二的,她在这里吃了很多好吃的小吃、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建筑,这在深圳别的地方是找不到的。


她没想到在深圳距离高楼大厦一步之遥的地方,竟然会有这样一个有600年历史的宋代就出现的村落,至今还保持着宋代时的格局,有三街六巷等等。所以她问为什么一个这么有意思的地方要被清掉?


另外她发现,真正住在这里的人都是租客,不是房子的主人,所以她问为什么这些人可以被这样任意驱赶,为什么他们得不到一分钱的补偿,他们离开这里又会去哪里呢?


这些发问我觉得都很好,这也是我们带孩子去看城市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们对这个城市的另一面有一定认识,有自己的思考。




这张照片是我们带孩子们了解广州的骑楼。我们可以跟孩子们讲,骑楼是一种殖民地建筑,广州、上海这些特别早就开埠的城市都有骑楼,我们也可以给他们解释一下这上面的建筑样式。但是讲完这些东西,孩子们记得住吗?根本记不住。




所以我们不去讲这些东西,就跟他们说你可以设计一个自己的骑楼,但是有一些规矩,比如窗户给你十种选择,柱子和建筑的基本样式等等也会有一些选择,因为那个时代就只有这些选项,你们自己去发挥吧。


然后每个孩子都做出了一个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骑楼,这些骑楼没有真实存在过,跟广州市面上的骑楼也不一样。但有意思的是,大家把自己做好的骑楼拼在一起的时候,奇迹发生了,这跟街面上看到的骑楼几乎一模一样。


因为那些细小的区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们连在一起的时候,形成了一个具有共性的街道。这些骑楼之间的微妙差异是共性中的差异,整体是很和谐的,无论你怎么发挥,它看上去都很和谐,这就是它有趣的地方。


孩子们通过这个游戏,学到了骑楼最精髓的东西,就是那个时代自发的建筑能产生一个协调的结果,而这个现实在今天已经被大家忘却了。所以我们其实不是教建筑,就是带大家玩,在玩中学习。


这是孩子们在玩各种不同的材料。下面这个是达芬奇杆件,它是达芬奇发明的一种很复杂的穹顶结构,孩子们自己动手也可以把它复建出来。这对成人来说都是很复杂的结构,但是只要你愿意动手,其实很快就可以学会。



这个是用竹篾编织的,小女孩做了一个麻花辫的形状。这个形状是预先想到的吗?并不是。仔细看这个图案,你会发现其实这个8字形的缠绕是曲面的,并不是一个平面,它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拱形的曲面。



这样一个复杂的结构,不是可以提前想好的。当你拿到这个材料尝试去掰弯它的时候,它会自然弹成这样一个形状。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个形状很美,可以不断复制下去,最后变成一个房子。这就是一个用手去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在用身体学习。


这个设计也是这样。这个孩子拿到管子以后,发现管子可以弯,而且弯了以后有弹性,于是他想做一个坐上去有弹力的椅子,最后他就设计出了一个α形状的椅子。



他画了一个图,非常清晰地表达了他的想法。在这个图里你可以看到弯曲的管子,还有放大的接口,也有精确的尺寸。


这些完全靠头脑去想是不容易的,我们其实就是适当地给他们一些工具,然后教他们把自己的想象通过这些工具固定下来,最后再用真实的材料去尝试。


这张照片是他做好椅子后,洋洋自得地坐在上面的样子。他发现这个设计还很好地固定了他的两只脚,所以对自己的设计很满意。



下面这个也是刚才我们说的竹篾,具体做成什么形状,是需要你用手去探索的。你发现它是一个软的材料,于是你就可以把它弯成一个个球。


当时我们跟孩子讲,你平时看到的房子都非常坚固,非常坚硬,没有任何变形,可是房子一定要这么硬梆梆吗,房子可不可以是软的?


这个建筑应该做多大呢?我们跟他们说一定要能装进你的身体。但是孩子们也比较懒,所以他们干脆就努力地改变自己的身体,这样就可以把房子做得更小。



他们还在互相比小,这个女孩很娇小,所以她做了一个很小的球,另外一个孩子不服气,他就把自己笨拙地装到这样一个球里面。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的是身体跟材料的关系,这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也无法用一般的思维把它变成一种理性的记忆,它完全是一种身体的记忆,这是我们最希望孩子获得的东西。


这个大一点的孩子做了一个很长的笼子。为什么做这个呢?因为他更懒,他要躺平,于是他就设计了一个可以躺在里面的软的建筑,还可以让同学拖他走。但是它的中间是高起来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有时候还想坐起来,所以中间要拱起来一块。



这些是非常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我们没教过,他自然就会了,这就是用身体学习的过程。


我们还带孩子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材料,每一次的形式都不是我们提前想好的,而是在现场跟孩子们一起去尝试,去碰撞。


比如这个用白色的PP板(聚丙烯板)建成的像帐篷一样的建筑。为什么会做成这样?因为PP板太软了,立不起来,所以只有把它使劲地弯,弯成一个带有尖的这种状态的时候,它才产生了一点强度。于是他们就把四个有尖的构筑物按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帐篷,所以这个形状是因为材料的特性自然产生的。



旁边这个是快递小哥用来运快递的充气枕,我们当时给孩子们的课题是,你们能不能用空气来盖一个房子?我们给了他们各种各样的可以充气的材料,最后他们用气枕建了一个拱。



但是这个拱有侧推力,怎么办呢?只好找一个现实中的空间,把这个拱嵌在里面,解决侧推力问题。寻找这个场所也是基于力学的思考,孩子们开始把不同领域的事情连接在一起了。


这个白色的塑料管形成的构筑物,其实是由我们平时家装用的水管和电管构成的,这些都不是平时用来盖房子的材料,但是你可以把它挪用过来盖房子。



在用纸箱时,我们的要求是,这些纸箱还挺贵的,要用很多次,所以你们不能用胶,也不能把纸箱撕坏,用完以后要原封不动地还给我们。于是他们就想到这种方式,把它们一个个地插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很特别的拱,这个拱塌陷到这个程度就刚刚好稳定住。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学到,原来半圆形的罗马拱真的很不坚固,还是要做成这种有点像加泰罗尼亚拱式的形状才能稳定。所以你看这些知识给他讲他记不住,在现实中玩一次就记住了。



我们也会让孩子们去尝试一些我们设计出来的东西,比如这是一个极小曲面形成的球,我不展开讲它是如何形成的,但是大家可以感受到,它是一个内外不断翻转的很复杂的空间。



我们就把它做成一个装置,然后鼓励孩子们钻进钻出,让孩子们去体验这个复杂的空间。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头宅课程,是从我的老师张永和老师那里学来的,他以前做过一个竞赛,就是给自己的脑袋盖一个房子。


为什么要给脑袋盖房子呢?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感官集中在脑袋上,我们的听觉、视觉、嗅觉都在头上,所以我们想给头盖一个房子,就像是人住进去了一样。



在这个课程中,孩子们对脑袋的各种功能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想象,比如给耳朵开一个洞,当然更多的是给眼睛装了一个望远镜似的管道。


他们并不总是想看到外界,所以就给自己的房子装了很多个可以开关的窗户,不高兴的时候就把它关闭,听不见也看不见。下面这个小朋友给自己的房子做了一个活门,不高兴的时候就可以把它关上。



这是这个孩子的头在她自己设计的头宅里的样子,因为装了各种有色玻璃,内部的光线还是五彩斑斓的。



在这个过程中,关于人的感官的潜力,怎样控制人的感官跟外界的关系,通过玩就可以学到了。


这是一个孩子做的学校,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学校很不一样。我们平时看到的学校可能就几栋楼而已,但这个学校像一个村落,每个房间都变成了一座房子。它更像是一个游牧民族的聚居地、一个部落,这也许就是根植在每个人心中的一种原始的对社区的想象。



我不知道这个学校能不能真的应用,但我觉得孩子们能跳出自己的学校的样子构想出这样一个学校,是他思想的一种自由状态,这是非常可贵的。所以我们不会苛求他说,你这个学校能用吗?我们不会去问这样的问题。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纸积木大赛中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老师都崩溃了,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鬼,它的细节极其繁琐,无法理解,但是我们尊重这样的作品,因为这是孩子们的想象力,超出了我们成人理解的边界。



我们给他们的纸积木非常抽象,本身就是想控制不让他们搭出一个特别逼真的房子,所以他们做出这样的房子挺好的,越抽象的东西反而越能激发想象力。


这是另外一个作品,孩子们说这是一个未来城市,有高塔,有一些人可以走来走去的管道,这是我们成人没见过的城市的样子。



作为对比,我们看看成人拿纸积木做出来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太像真实的房子了,是不是有点缺少想象力?所以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前面那些孩子们的作品。



我们最近刚结束的一个课程是《宠物之家》,给宠物做一个房子。


我们觉得人对动物的态度很矛盾,比如前一秒你还把小羊抱在怀里,“哎呀,可爱的小羊”,下一秒它就变成了烤全羊。



我就问孩子们,它们有什么不同?都是羊,为什么这个可以抱在怀里当宠物,而那个就要变成你的盘中餐呢?这个问题也问给大家。


还有,马戏团里有钻火圈的老虎,实验室里有挨针的小兔子,动物园里会关着狐狸等等,总之我们人类对动物的态度真的很难理解。



所以我们就让孩子们讨论,为什么我们对动物有这么多不同的态度,你应该怎么做,如果你有一个宠物,你会怎么去认识和了解它?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画出自己的宠物。我发现他们在画的时候,都会把宠物的名字写在上面,这个猫叫潘达,那个鱼叫pupu。我觉得这很重要,这是一种尊重,人有名字,动物也有名字,这就是身份的平等。



那要怎么认识它们呢?孩子们就来扮演这些动物,去感受动物的状态。这是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小朋友,最左边的这个,她说是海龟,中间和右边那个,她说那是水母,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很可怕。



然后我们又问,你有了宠物,观察了它之后,你知道它想要什么吗?我们真的搞不清楚它想要什么,那怎么办呢?也许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宠物自己选。


有一节课设定的宠物是鱼,我们做了一个水箱,里面有四个不同的格子,我们还装了一个监视器,观察鱼喜欢住在哪个格子里。



最后发现是我们想多了,我们以为它会选一个,而它选择全要,它每天就在四个格子里溜达来溜达去。


宠物和我们之间最重要的是陪伴关系,所以我们再接下来的一节课是创造一个装置,让我们能够跟宠物在一起,互相陪伴。


孩子们想了各种各样的装置,这是其中一个孩子的作品。它是一个容器,里面装的是鱼,绿色的表示水草,土色的表示里面装的沙子。因为材料的限制,他做的不是很完美。



我把他的意思画了出来,他觉得这个鱼老在鱼缸里待着挺寂寞的,我们见过别人遛狗,那能不能出去遛一下鱼?



我们可以这样把鱼带出去,把它放到自然的河流里,让它看一看野生的鱼,大家隔着玻璃交个朋友,这至少是一个很浪漫的想法。


最后结业时,就是基于上面这些思考,想了不同层面的问题之后,我们再做一个最终的作品,当然这些作品也是五花八门的。


这是其中一个孩子的作品,他设计了一个给狗住的房子,这实际上是一个摇摇屋,狗在里面跑来跑去的时候屋子就会晃。



中间高起的地方,一方面是为了吊一个东西可以逗狗,另一方面可以让主人坐在上面,当狗在底下跑的时候主人也被带动摇晃起来了,这就是一个可以让我们跟宠物在一起的家。



我们做儿童建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走向社会。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带着他们到一些社区里,去观察这个社会的一些现象。


这是我们在一个叫白石洲的城中村,这是很多年前了,现在它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在村子里发现了一个水沟,觉得它很脏、很难看,所以他们决定做一个椅子把它遮住。



他们先做了一个模型,这是这个模型最基础的状态,就是几根小小的竹签编在一起。



这个噘嘴的小男孩,现在已经去康奈尔大学读建筑系了,这让我非常失望!因为我跟他讲,我们真的不想培养建筑师,建筑师是一个特别痛苦的职业,我只是希望你们学学建筑而已。


模型做完之后他们就用竹子做了一个真的椅子。



做完之后,大家坐在上面体验了一下。中间坐的这位是最早跟我一起做儿童建筑课的小草,她也是一个建筑师。



这是我们当时去调研的另外一个场地,孩子们很认真,他们自己制作了调查问卷,求商店的阿姨给他们填问卷。



他们走到了一个花园,发现这里虽然叫花园,但是光秃秃的,除了围墙和地板之外什么都没有。他们觉得这太无聊了,一定要为这个地方做点什么,于是他们就回去画图。



其中一个孩子想在这里建一个捉迷藏的小屋,另一个孩子想做一个滑梯,他们就把这两个想法结合了一下,建了一个有滑梯的捉迷藏的房间。



这个装置成了花园里唯一可以玩的东西,社区里的孩子都聚拢过来了,阿姨们也推着婴儿车过来了。


这个是我们在深圳的一个小区,发现小区里有一个地方被用来堆垃圾和杂物了。



我们觉得这个区域其实没有公共空间,就跟这个社区的孩子还有家长一起讨论,最后决定在这里做一圈休息的空间。最后我们做了一个椅子围着这棵树,把这棵树也保护起来了。



但是我们担心别人还是会往这个地方堆杂物,怎么办呢?最后我们想到的办法就是发动这个社区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做马赛克的画,然后把画嵌在地板上。


他们当然不会允许别人来堆垃圾盖住他的画,所以这些孩子会监视住这里。这些画就像一道一道的符,镇住了这个区域。


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们带着孩子们经历了一个看上去没有太多知识,更多的是游戏的过程,但是它蕴含着很多可能性,让我们认识到其实我们真的不用那么严肃,我们可以在玩中认识这个世界。


这个孩子上完课之后躺在自己的作品上,这就是我们最开心的状态,我们希望年轻人都能以这样放松的状态面对世界。



我在做儿童教育的过程中也被孩子们影响,变得越来越天真,也离成功越来越远,但是在成功和天真之间,我还是成功地选择了天真。


好,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席(ID:yixiclub),作者:冯果川,策划:恒宇啊,剪辑:竞心,设计:四九、挠挠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