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董道力、高雅馨,编辑:金花鼠,数据: 董道力,设计:郑舒雅、戚桐珲,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猝死与我们的距离,到底有多近?
今年春节期间,一则“B站员工过年加班猝死”的话题掀起人们的讨论。不论真相如何,这件事情都再一次勾起了不少人对猝死的恐惧。
把时间线往前推,近几年来关于猝死的新闻还有很多。
2019年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突然晕厥,节目组称医院诊断其为心源性猝死;2021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女主角之一孙侨潞因心梗猝死离世,年仅25岁;2021年1月5日,时尚博主“雅鲁藏布江女人”在北京飞往上海的飞机上,由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除了被大家知晓的猝死事件,还有更多人在无声无息中被夺走了生命。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在我国,每年有54.4万人逝于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就会有 1 个人因猝死离世。
猝死,已经成为悬在当代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近6成00后担心猝死,最怕猝死的职业是主播
或许被过往的猝死案例敲响了警钟,不少人意识到,猝死距离我们每个人都并不遥远。
根据丁香医生《2021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总地来说,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都曾有过对猝死问题的担忧。
从不同年龄层来看,越年轻的群体,往往越容易担心自己会猝死。在00后群体中,近六成人有过“担心自己会猝死”的想法。而这一比例在70前群体中,仅为38%。
尽管猝死的诱因有很多,但根据丁香医生官方微博话题评论,加班值班是人们最担心自己会猝死的时刻。而对不同行业来说,担忧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如果按职业来细分,有71%的主播曾担心自己会猝死,在所有职业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快递员(60%)和程序员(59%)。
在最担心猝死的15个职业中,号称“宇宙尽头是编制”的公务员排行倒数第一。尽管近5成公务员表示担心过自己会猝死,但比起上榜的其他行业,他们的“生存压力”已经算相对轻松。
以均值52%为分界线,我们会发现,猝死压力较高的职业普遍存在着工作强度高、竞争激烈、自由度较低的特点。
比如最怕猝死的主播,别看直播间里的他们光鲜亮丽、热情亢奋,仿佛永远不会累,但主播行业头部效应明显,绝大部分资源已被头部大主播抢占,剩下为数不多的流量也成为众多小主播眼中的“香饽饽”,激烈的生存环境给从业者造成很大压力。
除此之外,工作节奏快、上播时间不固定、镜头前不能摸鱼等因素,也使主播们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对他们来说,昼夜颠倒、饮食不规律、睡眠时间短是常有的事。
而快递员、程序员、自媒体工作者等职业,留给大众的印象无外乎辛苦、压力大、加班多。他们对于自身猝死的担忧,也超过了众多职业的平均值。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担心猝死?
为什么年轻人如此担心自己会猝死?
我们分析了知乎问题“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猝死”中的回答,并总结出三个方面的答案——过劳的工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理原因。
1. 过劳的工作
可以看到,工作是人们谈论最多的关键词,与之相关的加班、公司、过劳、上班等词也被频频提及。
不记得从何时起,打工人猝死的社会新闻已数见不鲜。2020年12月29日凌晨1:30,拼多多一名23岁女员工倒在了下班回家的路上,其内部通讯软件knock上还留着“肺宝为多多守边疆”的签名;2021年11月5日,比亚迪一员工猝死,根据打卡记录,其10月份有26天工作时长在12小时左右。
频频爆出因工作强度过大而猝死的新闻,让朝九晚十的打工人自动将猝死与加班熬夜联想在一起。而熬夜过程中,身体上可感知的变化,也让人忍不住担心猝死随时都会到来。
“因为工作原因经常熬夜加班,最近连续两天熬到4、5点钟,很明显地感觉身体吃不消。有时候深夜对着电脑心脏会疼,头也很疼,很担心自己会猝死。”27岁的阿良告诉我们。
2.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上榜关键词中,熬夜、睡眠、休息的背后体现了年轻人不规律的生活作息。
即便为了上班/上课不得不早起,年轻人依然放不下晚睡的坏习惯。通过熬夜刷手机换取即时快乐,把一天中完全属于自己的睡前时刻无限延长,刺激着年轻人深夜亢奋的神经。
“白天上班特别的累,感觉一起床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所以晚上属于自己的时间总是能晚睡就晚睡。”小于告诉我们,“看到过一些关于猝死的新闻,但仗着自己年轻,还是忍不住熬夜。”
《科学大观园》曾刊登过科普熬夜猝死的文章,其中提到:“尽管熬夜通常不会造成猝死,但是熬夜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普通人群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年轻人一边“作死”熬夜,一边在睡眠之外的地方努力找补,于是“朋克养生”“保温杯里泡枸杞”也成为前几年的热词。
3. 基础疾病等生理原因
当人们讨论猝死时,身体、心脏、疾病等关键词也被提起。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导致猝死发生的原因非常多,但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已经有了疾病基础。例如,心脏疾病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占猝死病因的75%;剩下的25%则是非心脏疾病,包括脑血管病、肺栓塞、电击、溺水等。”
如果本身存在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基础,那么发生猝死的可能性将更高。而每当出现胸闷心悸和心跳加速的症状,大家内心关于“猝死”的那盏红灯也就亮了起来。
无法逃离的猝死诱因——过劳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
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更新《国际疾病分类》名单,将感觉精疲力尽、厌倦工作、想逃离工作岗位、心情愤懑、工作效率低等“过劳”现象列入影响健康状况或与健康相关联的因素。
根据2020年《中国急救医学》的一篇医学研究,劳累是造成猝死的主要诱因,占比达到24.53%。
自八十年代起,“过劳死”成为日本的热门话题。但“过劳死”的悲剧,并没有让打工人停下“拿钱换命”的脚步。相反地,这一现象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更加普遍。
日本学者森冈孝二曾对“到处都是工作狂”的日本社会进行过研究,他的结论对今天的中国也很适用。
1. 互联网让人们没有下班时间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时,打工人下班后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但随着日常工作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24小时on call”成为不少企业的常态。随时会响起的“钉钉”“滴滴”声,让打工人时刻处于紧张状态。
根据后浪研究所《2021年轻人加班报告》,仅有12.54% 的受访者表示下班回家后从不需要加班。超过6成人,会在下班后会回复工作消息。
去年6月,字节跳动一名实习生因在晚上12点前睡觉,没能及时支持工作,在公司内“一夜成名”;12月,有网友向财经博主匿名投稿,称因为晚上九点在家敷面膜,被公司处罚抄写材料。
当移动互联网拓宽了工作场景,活在5G通讯下的职场人再也没有下班时间。对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随时待命的打工人而言,过劳自然出现。
2. 学历泛滥,工作细化,内卷加速
打工人内卷,造成了日益紧张的工作环境,也是导致过劳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优秀人才数量的不断攀升,学历的含金量随之被弱化。企业员工沦为 “螺丝钉”,守着眼前日复一日毫无挑战力的工作,眼看着个人竞争力降低,深感自己处于随时可以被取代的状态。
焦虑,迫使打工人通过不断的加班、延长工作时间,以求证明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过劳产生。
3. 生活成本高,消费主义盛行
如果说,以上两种原因促使了打工人加班过劳,那消费主义的泛滥,则成为维持打工人过劳状态的“燃料”。
据猎聘《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近七成90后为了赚钱而忍受加班。在消费主义社会的影响下,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尽可能多地搞钱,以满足自己不断蓬勃的消费欲已经成为常态。
4. 娱乐上瘾剥夺睡眠时间
没有娱乐活动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奶头乐”早已成为商家“绑架”消费者生活的利器。现代娱乐活动,有诸多模式与“成瘾性”进行了强绑定,如网游、短视频等。在这类娱乐方式的不断普及下,年轻人进一步丢失了睡眠时间。
华米科技公布的《2021年中国人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均睡眠时长均未达到7小时,2021年人均睡眠不足7小时天数相较2020年均有所增多3-4天。
本就处于过劳状态的打工人,其宝贵的睡眠时间又被娱乐活动不断占据。属于他们的过劳状态再次升级。
写在最后
《过劳时代》作者,被称为“过劳死问题研究第一人”的森冈孝二,在2018年死于过劳。
当员工加班猝死的新闻逐渐淡去,黑夜中大厂的灯火依然通亮。因为程序员过劳而建立的996.ICU网站也逐渐被人遗忘。
也许同这个网站一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猝死后,换来的不过是一阵唏嘘,而后便逐渐被人们遗忘,直到下一个猝死的人出现。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说过,科学家早就认识到,世界上约有1/4的生命是在不该失去的时候过早终止的。意外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成年人深谙于心的游戏规则,但它并非不可改变,尤其当赌注是以生命为代价。
借用腾讯某员工的话——“我们离ICU,真的就只有‘再加一次班’的距离,好好想一想,用你健康的、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躯体,用一个又一个20多小时的高强度加班,换来一个所谓的‘业务突破奖’,一个玻璃制奖杯,一份几千块钱的激励奖金,到底值不值得。”
参考资料: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要点解读[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 26(3):10.
2. 丁香医生数据研究院, 《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 2021.
3. 中国新闻网, 我国每年猝死人数高达55万 心塞真的能要命!2021
4. 佚名. 熬夜会引起猝死吗[J]. 科学大观园, 2015(12):2.
5. 赵智梅, 陈晓松, 杨仪君,等. 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2):158-163.
6. 新浪网, 世界卫生组织将“过劳”列为疾病 [EB/OL], 2009
7. 观察者网, 腾讯员工因高强度加班怒怼管理层,公司回应:尽快整改, 202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董道力、高雅馨,编辑:金花鼠,数据: 董道力,设计:郑舒雅、戚桐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