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文章首发时间:2020年1月9日,作者:徐莹,编辑:晓理,原文标题:《躲开了学而思,没躲开鸡血满满的日本私塾,我和儿子在日本经历小升初》,头图来自:徐莹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两年前,希望孩子能在“快乐教育”中成长,徐莹带着孩子来到了东京。但不久后,她把儿子送进了东京四大补习班之一,试图让他参加小升初的考试,走上精英路线。
强推娃的过程中,亲子关系降到了冰点,也让她开始反思自己为何违背了初心。今天这篇文章里,她讲述了她如何在焦虑、纠结和煎熬中为孩子做出教育选择的过程。
背景信息:
日本推行“宽松教育”多年,但不少日本父母对精英教育的向往并没有就此停止,有很多日本父母给孩子报补习班,上私塾。
在日本,“宽松教育”的提出旨在纠正越来越严重的“填鸭式”教育倾向,“宽松教育”重视的是生存能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体验式学习。与之相对的填鸭式学习重视基础,系统化学习。
家门口花开花落,春去冬来,转眼间我们来日本已经两年半了,儿子也进入小学最后一个学期,马上要迎来自己人生中第一个正式的毕业典礼了。
日本属于春季入学,每年4月是新学年的开始,从12月份一直到2月初是日本小升初的考试季。
当初选择来日本,是希望孩子能在“快乐教育”中成长,但不知不觉中,我违背了孩子内心,强行把他送进了东京四大私塾(日本补习班称为私塾)之一,试图让他参加小升初的考试,走精英路线。
虽然最终我们决定选择就近入学,升入普通公立学校,但做出这个决定前,我内心经历了狂风暴雨般的焦虑、纠结和煎熬,以至于不久前读了三川老师写的“我为什么让女儿从名校退学”,开头第一句话就戳中我心——“这是我的决定,说起来简单但过程十分艰难”,这也正是我在2019年的真实写照。
给孩子选什么样的学校?未来怎么发展?这是不分国内国外、天下所有父母共同关心的话题。
这一次,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家庭的选择以及我的转变和心路历程,同时让我们一起了解下日本教育环境和日本父母的教育选择。
初识日本私塾
在国内,想参加小升初择优录取的孩子,一般都是4年级左右进入类似“学而思”这样的补习班学习奥数、语文和英语,或去针对不同名校的占坑班。
我们是4年级时来的日本,所以对中国补习班并没有概念,只是从朋友那里得知,孩子每天学习很辛苦,作业非常多,做到晚上10点、11点是常态。
到日本后,日语零基础的儿子结束了学校一对一日语补习以后,我希望找个地方继续帮他提高日语,于是便咨询了一位熟识朋友,想了解下日本是不是也有类似国内语文补习班的机构。
见面之前,她让我先去书店或者图书馆找找与私塾相关的书来看看,有个基本概念,不然一下子涉及太多信息担心我不好接受。我有些诧异,觉得她在故弄玄虚,一个补习班有这么深奥吗?只是聊聊,还需要“预习”?
结果,一了解才发现,日本私塾的水原来这么深。
单单家附近的小书店里面,介绍私塾的书就有几十种。里面针对不同类型的目标校、不同性格的孩子,有着详细的介绍和推荐,更有近几年来各大代表性私塾的采样数据分析作为依据的报告等等。
各个所谓名校的过去考试习题集(小红书)摆了整整一个书架。让你感觉到这哪是选补习班,倒像是在选投资项目,选孩子的未来,一步错、步步跟不上的节奏啊!
▲日本书店,红色部分为名校过往试题集,摆满了一面书架
刚为儿子过了语言关,在学校可以无障碍和同学老师沟通而满怀喜悦的我,瞬间被打到了谷底,焦虑再次席卷而来。
把儿子送进了东京四大私塾中要求最严格、作业又最多的一个
没有选择的时候焦虑,选择太多的时候仍焦虑,不知道哪个才合适。
跟先生商量后,觉得单补日语好像不够,小学阶段的其他三科:数学、理科(类似我们的自然、生物加简单物理)和社会(类似我们的历史加社会常识),都需要加强一下,这样看来综合性私塾更合适。
口碑虽然很重要,但孩子安全第一,因为私塾一般都是下午5点以后才开始,最后决定选一个离家近的。
在中国时,只觉得日本大学除了东大,就属早稻田大学最有名气了,恰好在家附近看到一个挂着早稻田牌子的私塾感觉很可靠,而朋友又告诉我那是东京四大塾之一,既然在家附近又是口碑不错的连锁机构,于是打电话过去咨询,计划交钱入学了。
▲我为儿子选择了东京四大私塾之一。上图为私塾制作的小册子,介绍成功升入早稻田附属中学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早稻田大学校园
没想到还要参加入学考试,要过了私塾的合格线才能收。连哄带鼓励终于说服儿子去参加考试。45分钟,他在里面“考”,我在外边“烤“,紧张得快把自己“烤焦”了。
如愿以偿,儿子合格了,刚松下来一口气,接下来的课程说明又让我马上紧张起来。
原来日本的初高中有这么多种选择:私立中高一贯校、公立中高一贯校、私立大学附属校、公立大学附属校……
根据目标校的不同,补习课程也不同。因为完全没有经验,于是听从老师建议选择了“私立中学升学课程”。这是内容覆盖面最广、也是最难的课程,如果之后不想考私立中学,改成其他课程也比较容易改,也就是说,我把退路都想好了。
在国内的时候,不想让儿子进“学而思”,觉得能学到哪儿就算哪儿,快乐的童年比刷题重要。但没想到为了“快乐教育”来到日本后,我们反而成为日本刷题大军中的一员。
后来了解到,因为调查不充分,只看中了名气,我们把儿子送进了东京四大塾中要求最严格、作业又最多的一个。
鸡血满满的私塾:“成绩”是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我一直讨厌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按成绩排名排班次的制度。但是给儿子选的以考学为目标的课程,“成绩”又成了衡量一个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私塾里一个年级共有4个班,按偏差值(成绩的综合评分体系)从上至下分成SS、 S1、S2、S3。儿子因为日语基础比较弱,所以就被分到了最下面的S3班。
虽不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但月考是固定的,每个月都会根据月考的成绩重新排班,而且新的排班信息会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公示。
就这样,儿子经历了为期一年的一个星期3次课,每次从下午5点到晚上8点50,中间45分钟晚饭时间的私塾生活。
而且,私塾为了提高成绩,春假、暑假、寒假还设有长短不一的特训班。为了让他赶上私塾的进度,我也狠心地把他送了进去。
于是,他度过了第一次没有旅行的寒假和暑假。一年间唯一的消遣是周末的棒球训练,或是在家附近的旧书店看漫画和打游戏。
以前在影视作品中常看到日本孩子比赛或参加考试时,会带上燃起斗志的绑带,而这些绑带在假期特训班里是必备品,上面有任课老师的签名和鼓励的话语,而且每天上课之前都会喊口号!
跟中国的补习班一样,日本私塾也是选择提前学,4年级学5年级的东西,5年级学6年级的东西,6年级进行总复习。
6年级第一学期,私塾老师就以复习的节奏讲课了,内容过得飞快。而儿子5年级才进私塾,很多其他孩子4年级已经学过的东西,他还没有接触过,这部分内容在学校里又还没有学到,所以,对于他来讲,这是个很大的断层。
而且6年级的儿子是备考生,私塾老师对于他们的要求比以往高,作业也增加了不少。
强推孩子,亲子关系出现危机,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
在私塾学习期间,儿子好几次都表示太累太难了,不想去考中学,就想和现在的朋友一起直升家附近的普通中学。
但我觉得,他花了一年时间就从日语零基础赶上日本同龄孩子的水平,在私塾的成绩虽不是很优秀却也绝不是最差的,再努力一下是不是可以有奇迹发生呢!?
用国内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开始用各种手段“鸡娃”了。
明知道自己在违背孩子的节奏强迫他,自己也走上了曾经最不愿意看到的“虎妈”的路上,但私塾老师的鸡血鼓励以及周围日本妈妈们客套的恭维,让我认为儿子是有能力的,只是需要再推他一下就好,所以还是选择继续坚持下去。
因为跟不上私塾的节奏,需要补的内容太多,我又给他加了每周2次的一对一补习,希望可以尽快帮他赶上班里的进度。
▲儿子上私塾时,前辈给的习题集和前辈妈妈推荐的私塾和选校说明书籍
但事与愿违,因为排得太满,他根本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所学内容,成绩不但没提高,反而在私塾里越来越找不到自信,情绪愈发低落,母子关系又变回到四年级刚来日本时需要“救火”的状态。
儿子开始有意无意的生病,学校也不太想去,私塾的作业更是能拖就拖。我也变得每天开口说话之前都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就点燃一场“大火”。
在一次剧烈争吵后,儿子问我,“妈妈,我为什么一定要去私塾,我去家附近的中学不可以吗?我刚有了几个好朋友,又要从新开始吗?我不喜欢现在私塾的生活!”
刚要开口说“我是为你好”,儿子的嚎啕大哭让我把话吞了回去,看着孩子崩溃的样子,我也痛苦不堪:这完全不是我的初心,但不知为何变成如今这般样子?
我自问自答了下面的问题,帮自己把思路捋清楚。
Q:当初把儿子送去私塾的目的是什么?
A:是想提高他的日语水平。
Q:什么时候把提高日语水平变成了考中学了呢?
A:每回在私塾开完家长会被打了鸡血以后。
Q:儿子想不想考私立中学呢?我苦口婆心地劝他坚持,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还是为了他呢?
A:他并不想去考,他为了我在坚持。
Q:虽然在车站附近总能看到林林总总各个私塾显眼的招牌,但到底有多少孩子最后去参加小升初的考试了呢?
A:数据显示,东京2018年的比例是30%,其他的县市更低一些。这说明大多数孩子还是选择了就近入学,接受公立的义务教育。
Q:我让他去考初中的目的是什么?
A:去中高一贯校,如果是大学附属最好,这样以后就不用考试了。
Q:但这样就好吗?小学就决定大学和以后的目标是不是太早了?不参加私塾就不能考初中,如果不考初中对他有什么不好影响?他一辈子就注定进不了好学校了吗?
A:可以带他多去看看学校,感受不同学校的氛围,找到他喜欢的又自愿想考的学校;如果中学不想考,可以高中再考,等他准备好了,做好了决定,再发奋图强也有可能考上他理想的大学。
把思路捋清后,我决定给自己一点时间,做出最终抉择:要不要退出私塾、放弃参加小升初考试?
三个日本家庭的教育选择
我开始跟周围同是妈妈的日本朋友聊天,希望得到一些启示。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三个日本家庭的小故事。
1
一位日本的牛娃妈妈告诉我,她在幼儿园时就发现孩子特别擅长学习,IQ测试也达到了相当高的分值,于是她决定让孩子走精英路线:“如果不是孩子有能力,我也不会强把他推上这条路。”
毕竟每个星期要上3到4天的私塾,几乎没有玩的时间,对于孩子来讲,坚持3年(4年级进私塾到6年级小学毕业)也是需要巨大毅力的。
2
儿子的一个好朋友,平时在学校成绩很好,尤其是数学,如果考私立中学成功率很高。但跟他妈妈聊过以后了解到,他们根本没有参加小升初考试的打算,从一开始就决定上附近的公立中学。
那位妈妈跟我说,她认为自己的孩子虽然数学底子不错但心智成熟较晚,目前完全靠父母在背后推他学,没有自主性,即使努力把他推进了好的私立中学,他不适应又跟不上,信心受挫反而会白白耽误3年。
“因为不考虑小升初,别人去私塾的时间,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去体验不同的事情。例如,阅读会、科技馆的小实验、童子军、各种体育运动。男孩本来成熟就晚,随着他的节奏在小学阶段让他多玩玩,多尝试,初中反而容易塌下心来学习。”
3
最后一个例子,是不久前的圣诞节,儿子所在的小学乐团和其他7所中学的乐团组织了联谊演奏会。演出中,我和儿子乐团同学的一个妈妈,都被一个中学生鼓手的精彩表演深深吸引,不约而同地说“这个孩子太帅了”。
正好儿子的这个同学也是鼓手,所以我就对他妈妈说:“您儿子到了中学也一定可以打得这么棒!”
没想到对方妈妈说:
“能打成这样肯定是对打鼓这件事情特别喜爱,估计每天不用人催都会自主练习才可以。”
”我家孩子经历太旺盛,什么都想去尝试,但都是浅尝辄止,以他目前对于打鼓的热情,他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我特别期待他可以找到自己怎么都不放弃的东西,而且为之去努力。”
“但是想想,我大女儿都初三了,也还没有找到自己十分喜欢的东西,让一个小学6年级的男孩现在就去确定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方向,也并不合理。而且我也不能帮他做决定,我能做的就是都让他多尝试,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找到自己的热爱。”
不同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结构,需要从孩子自身出发做出选择
不断与日本家庭交流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不管是精英路线还是平民路线,大多日本父母都会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和特长,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而不会要求他们走同一条路。
中日两国父母在思维和观念上存在的诸多差异,跟中日不同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结构相关。
日本现代教育系统始于明治维新时期形成的全民教育和以象征国家最高荣誉、并具有浓厚帝国主义色彩、全国最顶尖的从事科学研究的九所综合性国立大学,俗称“九大帝国大学”。
中日甲午战后,日本国家主义支持者和自由主义支持者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教育上。带着国家主义印迹的制度在公立大学逐步推广,成立了包含国立、县立、市立在内的公立大学,如名字一样,这些学校出资的主体是国家。
另一方面,自由主义者中的精英也纷纷资助自己的母校,使得优秀的私立学校可以秉承自己的办学宗旨,拥有更卓越的师资和设备以抗衡公立学校,例如“私立双英的早庆”(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
▲日本私立双英之一:庆应义塾
因为资金来源的不同,也造成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学费差异很大。公立学校因为有国家补贴,学费很低,大约每年人民币2-3万元,而私立则至少要6~7万元。
因此,最优秀学生的目标往往还是以旧帝国大学为根本的国立名校,例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北大学等。
而家境富裕的学子则更看重私立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理念,愿意也有能力更早接受私立的高端精英教育,进入早庆等私立名校是他们的目标。
日本至今为止采用的终身雇用制度和按资排辈升迁制度,造成名校毕业进入一流公司,几乎可以得到一生高收入的社会现状,也让很多处于精英阶层的日本父母认同高投入、高回报,一朝中榜、一世安泰的逻辑。
但对于大多数日本家庭来说,日本社会分化相对较小,即便是低学历或者相对低收入的家庭也可以满足温饱,保证基本生活需求。
加上教育、医疗、养老相对完善的保障,让不少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并不是很焦虑。
同时,日本也是9年制义务教育,所有公立小学和初中的老师都是公务员,这个大的资源库平均每三年有一次调整,东京的老师也有可能调职到北海道的小山村或者冲绳附近的小岛上,以保证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
举例来说,儿子目前的班主任在回到东京任职前就在小笠原岛小学工作了三年。那是一个位于东京以南1000公里以外,每天只有一班船可以进出港的偏远岛上小学。
建校初期只有8个老师和21个孩子,现在发展到有21名教职工和170个孩子。但是学校的教学和设施并没有因为他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受到影响。
为了保证公立教育的标准,定期会从大城市的教师中调配好的老师过去,大纲里要求的各项课程更是一个都不少。
▲小笠原岛小学及其地理位置
正是因为这些体制保障,让大多日本家庭,能在尊重孩子的能力和意愿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选择。
静待花开的勇气
之后,我们一家三口组织了家庭会议。主题就是:上私塾这一年给我们家带来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是好还是坏?如果不好,怎么改变?
经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现在的私塾可能更适合那些学习热情高,能从刷题中找到成就感,同时心智比较成熟、并能接受这种学习节奏的孩子。
综合考虑儿子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特点,在尊重他意愿的前提下,我们退出了小升初的私塾,选择就近入学,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
之前完全被私塾占满的时间,现在儿子可以用来看自己喜欢的漫画和小说,又有时间画画了,同时主动要求学钢琴,还加入了学校的乐团学习长号,业余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充实起来。
▲儿子参加乐团演出,演奏长号
最大的变化是儿子重新找回了他的自信,他又绽放了笑容,生机勃勃,我们之间的沟通也多起来,家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温馨。
作为在日华人,我们虽然是少数群体,但是大多数华人家庭都生活在平均线以上,这个阶层的父母更容易焦虑,更急于让孩子“更上一层楼”。
又因为看到中国近年大步伐的迅猛进步和国内孩子的勤奋,觉得只有孩子考进名校,毕业后进入知名企业才能让父母感觉踏实,这才是融入日本社会的一个保障和体现,因此会让自己的孩子考私立知名小学、中学,从小就为精英路线做准备。
同时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也是竭尽所能。抱团取暖、信息共享是中国妈妈的特点。根据孩子所在的不同私塾,会有相应的妈妈微信群,互通各种补习和考试信息,在群里讨论不同学校入学考试的利弊。
在微信群里,可以获得很多升学相关信息和他人经验,但这样的氛围难免会增添对自己孩子成绩的焦虑。
回想两年前,我带着儿子从北京来到日本,自然环境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就是对于国内小升初压力的畏惧。听说日本公立小学没什么课后作业,下午3点半就可以放学疯跑疯玩了,于是我选择带他“逃跑”了。
但随着对日本教育体系了解越来越多,周围中国妈妈们“推娃之风”越吹越强,我渐渐想让孩子去师资设备更好,排名更高的私立中学或者是东京都立学校,不知不觉地又选择了“刷题和备考”。
我们经常诟病国内环境,那么换了环境后,我们对于孩子成长和教育的理解与思维,会轻易转变吗?还是从中文环境“平移”到了日文环境罢了?
2019年这一年,我经历了种种情绪的大起大落,狂风暴雨般的焦虑、纠结和煎熬,但我也深深体会到,真正做到理解和尊重孩子、让他找到自我价值并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把他们当成满足我们欲望的工具,是多么艰难又长远的修行。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会在不同的季节会开花。静等花开,需要父母的勇气和觉知,但值得我们为此全力以赴。
童书妈妈三川玲:教育出版人、童书评论人、TEDkids智库专家、中国营地联盟理事,亲自下场看了5000+孩子作文的阅读写作教育者,致力于用顺应天性的阅读法与写作法让更多人爱上阅读,享受写作。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和《孩子天生爱写作》(即将出版),儿童写作音频课《顺应孩子天性的写作课》(喜马拉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作者:徐莹(浪迹外企15年的知性职女,12岁男孩的妈妈;2017年4月移居日本,从有人服务的“豪华游艇”跳到要自己掌舵的“小舢板”,开启独立带娃的新旅程,目前修正自己的“新地图”进行时。),编辑: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