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行星球 (ID:huanxingxingqiu),作者:荀周,原文标题:《女大学生,下工地谈笑风生》,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害怕吗?
“你是不是去盗墓啊?最好叫你妈妈去给你求一个护身符。”
“从工地能不能顺个宝贝出来,肯定很值钱吧?”
“你会不会挖到死人骨头啊?你个小女孩不害怕吗?”
“去之前还是去烧香拜拜,万一遇到脏东西就麻烦了?”
我2001年出生,今年大三,性别女,学的是考古文博。至于为什么学这个专业?大概是爱好加命中注定吧。
去考古工地实习,应该是所有学考古文博同学最想要的经历,我也不例外。
提到考古,很多人脑海里想到的都是《盗墓笔记》的张起灵、《鬼吹灯》的胡八一以及央视科教频道的古墓悬疑纪录片。说起来,我小时候看纪录片时还被考古现场出土的死人骨头吓到过。那时候的我绝对想不到,有一天我也会蹲在大水池旁边洗各种人和动物的骨头。
拿着手铲清理新石器时代的黑土层▾
女生学考古阻碍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大概就是会被考古工地拒绝吧,因为女生太少不好安排住宿,以及野外上厕所和洗澡都很不方便。
幸运的是,我自己在假期找到了一个考古工地去实习,这个工地地层跨度很大,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明清时期,可谓内涵丰富,而且是在东部某发达城市,听起来工地条件还不错的样子。
去考古工地之前我接受了来自三姑六婆和七叔八舅的各种洗礼,其实我自己真的不在乎所谓的风水,倒不是无神论者,只是学的就是这个,看多了也就习惯了。而且我住的地方整一层楼就我一个人,走廊上堆满了没有整理的出土陶片,两侧房间贮藏各种出土器物,而我的门口还放着一个被砍了头的佛像。
明代墓葬里民窑烧的青花瓷小杯▾
盗墓贼们带不走整尊佛像,便将佛头拿电锯锯下来,完成他们“传奇的故事”。
我想学考古的人大概都很讨厌盗墓贼,因为他们造成的伤害都是不可逆的,例如海昏侯墓木棺上的盗洞和我们打开墓道被踩碎了一地的陶瓷片。
盗墓一点都不酷,只是为了私欲和财富,而考古想要透过遗存,复原曾经的人类社会,我们想探索的是历史。所以我没有什么忌讳的,特别在半个月后我的窗户外多了一副木棺。老师们怕大家看着不舒服,还特意用油布盖得严严实实。
我房间门口的木棺▾
关于棺材的一系列对话▾
考古的日常
考古工地要做的事情很多,不仅是探方发掘。
在正式发掘之前我们会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有一次我跟着老师背着RTA到一个山上去踩点,同行的男生是力气担当。除了定位,我们还会用探铲打样,探铲大家应该很熟悉,就是俗称的“洛阳铲”。一铲子下去能看到不同地层的土壤。
每天发掘完之后,天气好的时候要开小飞机记录探方面貌,还要及时筛土避免遗漏物品。天气不好时大家都在室内整理陶瓷片、骨头等。
RTK设备和打探示图▾
开无人机拍摄遗迹▾
我还记得第一次下探方发掘,我仅仅工作了两个小时,站起来就头晕目眩,而且到了晚上整个手臂酸涩得睡不着。后面我才知道挖土也是要用巧力的,我挖的大概就是人们口中说的狗啃泥吧。
打边还打歪了▾
某一天挖出来一个鹿角▾
南方的水稻土真的很粘稠,手铲挖的时候总感觉有一种力量紧紧抓住铲子,让人拔不出来。踩在土上走路都很困难,一天下来鞋子简直不成样子。下班时,同行的实习生们都仿佛蔫了一样,大家推着小推车、提着铲子瞬间老了十岁。
我们都说自己是考古民工,第一天来光鲜亮丽的,越到后面大家越沧桑,都是不修边幅的泥娃娃。好在考古工地早上7点钟上工,下午4点下班,中午还有一小时午休。
一脚踩下去人都可以陷进去▾
考古队的“英雄”小A同学
为了方便考古发掘,我们的住所通常是在偏远乡村的平房(因为考古工地就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本次我们住的是一个废弃的纺织厂,离工地不远大概走五六分钟就到。路途上有塌了一半的危房,堆了两道的垃圾堆,农村散养的鸡鸭鹅以及一个巨大的脏水塘。
某团外卖送不到我们住的地方,我的朋友小A同学,半个月内坚持不懈地给各大快递公司打投诉电话,在小A同学英勇斗争下我们工地终于可以网购了。在此之前我们都是坐着摩托车去几公里外的小卖部买吃的和用的。
南方的雨天连绵不休▾
小A同学是工地的老人,他在这个工地开始前就在这边干活了。他是学古籍修复的,按照他的话来说,“鬼晓得我怎么成了挖土的了,大概是他们招不到人”。
他是我们实习生中的八卦之王,他熟知xxx领队和xxx老师的各种八卦,以及煮饭阿姨的小孩在学校读书的二三事。其实我平时不是一个很八卦的人,但是这边真的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于是侃大山吐槽家长里短就成为了我们每日挖土时的必备活动。
小A同学负责的探方比较大,我一般都去他那边帮忙,他每天都能说出一大堆很无聊但是很搞笑的话,而我就负责捧腹大笑。多日之后,我便成为了本考古队最佳捧场王,而常在高处运土记录的小B同学则是我们放风的守卫,领队一来他就开始咳嗽,这就是我们一群00后的完美配合。
筛洗土▾
繁杂的善后工作
遇到下雨天,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虽然不用上工挖土,但是整理陶瓷骨就够我们头疼了。有一次挖到一半开始下雨了,我的兽骨还在地里没做记录,只好匆匆盖上雨布,等待晴天去整块提取。
小A同学的负责的探方挖到了两米多,很不幸在一次大雨中被淹了,事后我们拿来了抽水机才把即将成形的“游泳次”重修于好。
考古发掘之后的整理工作实在是繁琐复杂,同行的实习生有学瓷器修复的,她在整理陶瓷片时就多次崩溃,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有些时候可能相隔万里。出土的陶片和瓷片碎片居多且很多风化了,触感都是沙沙的,有些时候陶片和瓷片可能都难以分辨。
室内整理陶片▾
我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之前发掘出土的明代墓葬中陶瓷器的器物描述和绘图。很多具体的器物部分我一开始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读了五六篇窑口的考古后才恍然大悟。
而且民间窑口烧制的青花瓷,图案绘制随意,器物表面流釉、缩釉现象多,釉刺和底部多粘有陶砂。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精致的瓷器到底还是上层阶级所用的,明代民间的普通瓷碗看起来就像是我在景德镇自己做的碗一样粗糙,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发笑,其实我和他们都是普通人,透过一个小碗,我开始想象明代老百姓他们的生活。
一堆等待器物描述和绘图的明代瓷碗▾
明代民窑的青花瓷碗 ▾
我做的釉上彩白釉茶杯▾
考古绘图我们常用AI和PS这两个软件,传统米字格和硫酸纸绘图的速度太慢了,需要先在米字格上画好、用硫酸纸再描一遍,最后用扫描仪将图片扫描进电脑保存。所以现在我们大多使用软件进行绘图。我还记得之前去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学习,那边年轻的老师都是用平板或者电脑进行绘图。
我用AI画的瓷碗▾
离开考古工地
在考古工地实习的这段时间,实在过得充实而辛苦。回到家的那一刻如梦似幻,有一种从原始社会踏入文明社会的感觉。
虽然这么说有一点夸张,但是在工地的生活真的很单纯。生活没有那么便利,时间过得也很缓慢,汗水和酸痛都是真实的,我们下班之后会一起坐在路边看天空和跑来跑去的大黄狗,还会到附近村委会旁边的篮球场打我们已经漏了气的篮球。
我们在聊天的时候也会讨论未来,其实做考古的人薪资并不高,考古所的副高研究员年收入大概不到六位数。而且这一行对学历要求比较高,至少给是研究生,到我们00后这一代都是博士起步了。
在实习的时候我还遇到X大博士后学姐,她研究生学的是自然地理方向,博士开始做环境考古,她的日常就是在中国的各大山区里面钻木头取样。我遇见她时,她正好来我们基地给棺木取样,带回实验室研究棺木所在年代的气候。
碳化的稻谷▾
有时候我也分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怎么样的生活。稀里糊涂地走上考古这条路,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爱上它了。我是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小孩,没有什么和泥土接触的机会。在城市里面呆得太久,久到忘记人类来时的路。
我们从石器时代走来,有了火有了陶,有了氏族有了文明有了国家。史前无文字时期占据了人类99%的历史,越学越认识到自己渺小而普通。
我总觉得在无量的时间或者是空间上、宇宙的进程里,我们有这一次生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电火要快,一闪便消逝到永恒的沉默里去。所以我们不要放过这短短的时间,如果可以,多看一些东西,多做一些喜欢的事情。
我想说,00后并不都是娇生惯养的,那些还在踟蹰的同龄人,可能,只是还没找到热爱的事情去做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行星球 (ID:huanxingxingqiu),作者: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