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 (ID:barronschina),作者:安德鲁·科什纳,编辑:郭立群,题图来源:电视剧《使女的故事》
美国最高法院的三位自由派法官在一份措辞严厉的异议中指出:
最高法院六位保守派法官推翻“罗诉韦德案”裁决、把堕胎法完全交由美国各州的决定减少了女性“充分、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机会”,女性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这份异议深入探讨了“罗诉韦德案”裁决被推翻后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持反对意见的法官索尼娅·索托马约尔(Sonia Sotomayor)、埃琳娜·卡根(Elena Kagan)和斯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反对最高法院多数派法官推翻“罗诉韦德案”裁决的法律推理,同时严厉抨击了这一决定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对低收入女性造成的影响。
三位法官指出,对于那些没钱买机票到其他州去做手术的女性来说,裁决中所说的“把堕胎权交由各州决定”并不能给她们带来多少安慰,最重要的是,缺乏经济资源的女性将因为这一决定遭受痛苦。他们说:
“从今以后,年轻女性到成年时享有的权利将少于她们的母亲和祖母。”
他们还指出,财富水平不一样的女性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女性可以绕过这一裁决,但那些经济条件不好、无法享受育儿福利、没办法请假的女性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三位法官指出,这部分女性可能会去选择安全性低的堕胎手术,或者留下孩子,“但是要付出巨大的个人或家庭代价,至少会因此付出失去自己生活掌控权的代价”。
鉴于美国存在职场怀孕歧视和带薪假期太少等问题,选择留下孩子的女性将不得不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抚养孩子,尤其是收入较低的女性。
据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统计,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女性意外怀孕的比例是较富裕女性(收入比贫困线高400%)的五倍。此外,三位法官指出,“近一半寻求堕胎护理的女性来自贫困线以下的家庭”。
布鲁金斯学会指出,2019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收到近63万例合法人工流产报告,CDC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发生在怀孕13周之前早期妊娠这段时间里。
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推进生殖健康新标准”(Advancing New Standards in Reproductive Health)项目的研究人员称,2021年药物堕胎的自费费用中值为568美元,早期妊娠流产费用为625美元,中期妊娠流产费用为775美元。
在上周五裁决出来之前的几个月里,经济学家曾向法院提交了文件,阐述了获得堕胎机会和女性财务健康之间的联系。
他们指出,其中一项研究发现,调查样本中的女性完成大学学业的机会增加了约20%,获得专业性职位的机会增加了约40%。
另一项研究调查了那些不愿堕胎的女性的经济状况。研究人员发现,逾期债务增加了78%,与破产、驱逐和法院判决有关的公共记录增加了81%。
反堕胎倡导者认为,这类经济方面的论点被夸大了,而且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反堕胎组织Susan B. Anthony Pro-Life America负责人玛乔丽·丹南菲尔瑟(Marjorie Dannenfelser)上周五说:
“今天标志着未出生的孩子及其母亲的历史性的人权胜利,以及美国反堕胎运动的光明未来。”
丹南菲尔瑟还说:“一场全新的反堕胎运动从今天开启,我们已经准备好在每一个立法机构、每一个州议会和白宫发起攻势,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有机会通过在多个州限制堕胎来拯救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条人命。”
在激烈辩论的另一边,支持堕胎的人也谈到了三位法官有关经济损失的观点。美国总统拜登称6月24日是“最高法院和美国悲伤的一天”,他指出,由于以推翻“罗诉韦德”案件为前提的“触发法”,堕胎禁令已经在几个州生效。
拜登说:“通常情况下,贫困女性将受到最沉重的打击。”
左倾智库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负责人海蒂·谢尔霍兹(Heidi Shierholz)上周五称:“堕胎权是一项经济权利,最高法院的决定意味着寻求堕胎的女性失去了经济安全、独立性和住处、社会阶层、职业方面的流动能力,中低收入人群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生育权是劳动者的权利,生育公平就是经济公平。”拥有140万会员的美国州、县、市雇员联合会(American Federation of State, County & Municipal Employees)负责人李·桑德斯(Lee Saunders)说,“何时生育以及是否生育的决定,对于能否从事自给自足的工作至关重要。”
非营利组织Prosperity Now首席执行官加里·坎宁安(Gary Cunningham)说:“最高法院的这一决定对全美各地女性和家庭的福祉、财务稳定和经济未来构成了明显且直接的威胁,加剧了美国公共卫生和经济体系的恶化程度,那些没有财富和大多数机会有限的人将遭到这项裁决的重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巴伦周刊 (ID:barronschina),作者:安德鲁·科什纳,编辑:郭立群,英文版见2022年6月26日MarketingWatch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