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8-17 18:40
我的浙江乡村调研日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赵颖(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本期编辑:卷心菜,图片拍摄:赵颖,原文标题:《赵颖丨生机盎然的浙江乡村》,头图来自:赵颖


第一次听说“暑期调研20天”是在林老师的口中,记得当时,老师说在工作中要每年都有20天的时间出去集中调研,为此还进行了“谈判”,那个时候的我还不理解所谓的调研是什么,这20天的调研到底有多大的魅力,直到我自己真正参与其中,才发觉20天所能带给一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力量是极大的,这种力量在20天不断萌芽和生长,直到有一天发觉自己已经蜕变,不再是昨天那个需要人推着走的孩童,而是可以自主选择与规划人生的大人,这感觉实在奇妙!



这次调研的地点是浙江省的Z镇L村,在即将接触到新的事情时,我总是有点紧张和畏惧,也有点期待和向往。


从家乡到浙江,我坐了8个多小时的高铁,在这漫长的8个小时中,我心中闪过无数个问题:带队师姐会不会很严格?小组成员是不是都是超级厉害的学术人?我的水平是不是太低?浙江的农村是什么样子的?访谈会不会被人轰出来?我想啊想,旅途的劳累侵袭了我的大脑,我在空调温度很低的车厢里,慢慢闭上了眼睛,直到闹钟铃声响起,才发觉天色已晚,我也即将到站了。没有意外,我在这个地方度过了忙碌、疲惫、困倦而又充实、欢乐和畅快的20天!


充满活力的乡镇


从人口与经济发展来看,浙江Z镇有着4万多户籍人口,2.5万常住人口,2500外来人口,全镇有规划的工业园区3000亩,企业9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0多家,上市企业2家,从这一个镇的人口和产业数据看出,浙江的乡镇在经济发展上充满着活力与自主性。


虽然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企业的专题调研,但是通过20天在乡镇的实地观察,看到工业园区密集的企业,并且外来人口如此之少,也就能够想到镇域内部的活力是积极强大的,正是因为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所以人们可以在本地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即发展多种形态的就业,但也由于这些企业的性质多为经过十几二十年发展的小微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不高,相应的薪酬待遇就不会很高,也就不会吸引过多的外地人进来打工。


因为外地人在Z镇的生活成本很高,Z镇的物价也不算低,镇上的房子一平都要2万多,一份普通的排骨面也要18块钱,加几片菜叶子又要另加6块钱,如此高的生活成本着实让很多外地人都望而却步。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镇上经济发展活力强,外来人口却涌入少的原因。




从乡镇内部的工作来看,Z镇政府内部的人员的工作状态也让我这个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治理小白大为震惊。我本以为,乡镇的工作人员应该是喝喝茶、看看报、打打资料聊聊天的悠闲生活,结果见到的却是每个人都异常的忙碌,以至于我们在访谈的时候都很难找到有足够时间的工作人员来做。


后来了解到,忙碌是因为工作确实很多很细碎,有无数个数字化的系统在推动和监督工作的落实,繁多的考核压力让工作人员时刻处在忙碌的高密度工作之下,也就造就了我所看到的快速运转的乡镇工作。


那为什么如此忙碌的工作和这样大的压力之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还是很高呢?除考核要求之外,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且具有特殊性的是乡镇内部晋升渠道的畅通,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之间不再有明显的壁垒,晋升的所谓“天花板”被打破,这就让想要奋发向上的人可以看到晋升的希望,有希望就会有动力,努力工作的人有着极大的晋升可能性,而不愿意努力的一部分人,则被调到无关紧要的部门,去做一些不影响大局发展的工作。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整个乡镇就像是流动的“活水”一样,整体工作也是以事为导向,因事设人,流动的运作机制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就呈现出了我们所看到的忙碌且充满活力的状态。


意气风发的村庄


除乡镇之外,我们还在L村进行了7天的深入调研,仅仅是村书记,就花了三个半天的时间来访谈,但仍然觉得意犹未尽。L村目前在全镇的排名大概中间偏上,在并村之前,属于L村的M村总是排在倒数几名,并且在村内存在着复杂的派性斗争和贿选状况。L村在经历了2006年和2019年两次合村之后,呈现出不断向好的发展趋势。


从村庄治理来看,L村在合并之后,村庄治理逐渐高效,其中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力量是村书记。


书记个子不高,却有着天然的权威性质,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让人钦佩,长时间交流下来,发现书记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去思考如何去争取一个新的项目来让农民增收,如何解决张三李四两家因为5公分的土地闹出的矛盾,如何将班子成员领导好,调动积极性,如何去选一个可靠的接班人……书记为什么能够带动村庄的发展,让原来最落后的村变成如今排名中上了呢?


不可忽视的是书记本人及其所带有的附属品,也即我们经常讲“富人治村”的合理性,在L村也是如此。书记及领导班子成员的经济状况在当地都是非常不错的,除担任村干部之外,基本都有着自己的灵活兼业,家庭经济收入不以坐班工资为主,这样村干部在村庄中就因为经济的富足而具有了一定的权威性和示范效应。


另外,村庄社会内部的事务多是以不规则的形态出现的,很多事情如果按规则来办是无法解决的,这时一些外溢的需求就需要村干部牺牲一些私人利益来解决,这样如果村干部是个富人,则就能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最后村庄这种熟人社会中,面子是非常重要的,富人往往对面子更加重视,让这些具有公心的,利益在村的富人来治理村庄,能够对其起到一定监督作用。


从乡村两级的互动来看,L村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村书记具有极强的主体性,能够在对上与对下之间采用不同的逻辑,对上书记积极去争取资源,选择性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来达到将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对下书记也善于发现村庄中的积极分子,动用这些人的力量去发展村庄,真正实现自治。


其次村级主体自主性还来源于村一级不需要依靠乡镇来获取多数的发展机会,村集体掌握着一定的资源比如土地等,可以自由地实现经济的发展,自然也就有更多的自主性;除此之外,乡镇一级对村一级灵活的和底线型的考核标准,自上而下地赋予了村一级自主空间,才不断促进了村集体自主性的发挥。


从农民的生产生活来看,L村的村民大多数呈现出“半工半耕”的就业状态,“工”主要是在镇上的产业园区做工人或是一些零散就业,诸如泥水工和电工、木工之类,“耕”则主要指种植猕猴桃和葡萄。


这种半工半耕相结合的模式,将时间合理利用,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比如早上和晚上天气凉快的时候去田里照看猕猴桃和葡萄,在白天时去厂里工作,既不耽误打工,也不耽误种植,这种就业方式也就体现出了浙江农民所具有的独特的“经营性质”,包括在十几二十年前,很多浙江农民都外出包田做老板赚钱,而后回来再进行农业生产,真正做到了“精打细算”,具有很高的发展意识和谋略。




从代际关系来看,L村呈现出相对独立的代际关系。目前在村的多以老人为主,如果把60岁以上的人划分为老年人,只要是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大多数都选择与子女分开吃住,生成了一种独特的劳动秩序,表现出更高的对生活质量和独立空间的追求。


无论是种猕猴桃,还是进厂打工来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与生活空间,甚至听闻有一个80多岁的老人还在某个工厂里做清洁,这无疑是令我非常震撼的,每个人都在积极参与到市场中去,他们不需要依靠子女,不会成为子代家庭的负担,不对子代家庭造成资源消耗。真正实现了自养。


并且这种自养大部分是较高质量的自养,表现在他们不像中西部地区的老人一样将所有的家庭积累全部转移给子代,自己过着底线型的生活,维持基本需求;而是更多追求个人的独立自由和生活品质,比如可以保持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行为,维持对自己生活的支配权和掌控权。所以,这一部分人更像是在过“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除此之外,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还部分承担着子代家庭的支持作用,主要是经济支持和照料支持。


L村的大多数中青年呈现一种“早出晚归”的工作模式,白天去镇上或是市区工作,晚上返回村庄居住,当地丰富的就业机会和便利的交通使得子女不必要外出到很远的地方奋斗,不需要为了家庭的发展诸如买房、教育等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几乎不必要依靠父母极大的经济资助,所以二者之经济的独立生产模式造就了独立的代际关系。


从无劳动能力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来看,通过入户访谈和观察,发现以L村为例的浙江农村出现了一些熟人社会的半市场化居家养老模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请保姆。但这个地方的特殊性就在于保姆基本上是本村六七十岁的,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这些保姆一般主要为老人做做饭,陪老人聊聊天,大约一个月3000块的费用,如果是需要更多的照料内容及更高质量的服务,则价格在5000~6000左右;这一照顾费用主要由子女承担,多数是多个子女平摊费用,老人居住在儿子家楼房的一层。


造成这种养老模式出现的原因,首先是多种就业方式的互补,有助于降低家庭风险,维持家庭资源的积累,这样,用于老人养老的钱在家庭总支出就不是一笔很大的经济费用,如果儿女多,实现市场化的非正规居家养老则更加容易。


其次是相对收缩的社会空间,从这个地方的一些人情往来和对村内家庭之间相互的了解程度较低看出,呈现一种收缩形态的社会空间。这种收缩的空间就使得整个村庄的舆论氛围不浓,选择请保姆来照顾老人也就不会产生一些舆论压力,认为不亲自照顾老人就是不孝。


最后是熟人之间的信任基础,正是因为保姆都是本村人,相互之间的了解程度较高,保姆为了自己的收入和在村庄的名声,较少发生对老人照顾不周的状况,能够得到雇佣方的信任。这一系列的条件就催生了熟人社会内部的半市场化的居家养老模式的出现和发展。


风尘仆仆的我们


20天的调研很快就结束了,在结束的一天,师姐带着我们总结了这20天来的感受和思考,我想起在调研开始之前,我自己还有很大的畏惧心理,害怕自己不够优秀而提出一些没有营养的问题,害怕自己和别人相处不来,害怕自己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坚持下来等,到最后一天我才发现,我的恐惧源于未知,等到我真的经历过之后,发现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很好,身上都有着我需要学习的优秀品质:


杜姣师姐的果敢干练,苏师兄的沉稳踏实,茜茜师姐的严谨认真,李青师兄的全身心投入,晓龙师兄的乐观与担当,东玥妹妹的单纯与努力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大家的包容、信任与支持都让我不断成为更好的人。在这短短的20天当中,我看到了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每个人也都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显得分外可爱与漂亮。



调研中每天的日程安排得都很满,白天的访谈和晚上的讨论都让我从中受益颇多,我在反思自己在调研中的表现,认为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首先是要保持一边访谈一边思考的习惯,即使自己不是主访者,也要全身心投入进去,而不是简单的做一个“记录员”,没有任何思考,那这就不是高效成长的表现。


如果能够做到在别人进行访谈的时候,自己也时刻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不断去思考主访者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是如何将上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自然地衔接和过度的,从而不断敦促自己去尽力发掘能够刺激到自己的点,在别人的问题意识里发现自己有感觉的问题,那这就使得我们在参与调研中能够得到更多和更快的训练与成长。


其次是在晚上的总结和讨论中,要集中精神去把白天刺激到自己的点能够串联起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哪怕是对经验现象的归纳总结和概括,也要尽量做到去思考,使自己的表达清晰且有说服力,也许我们现在还提不出什么很好的理论命题,但是能够做到将经验解释清楚也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理论性的东西,或许在我们经过多次调研形成一定的经验质感之后,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和写作的刻意训练,可以慢慢地提出更加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理论命题。


因为我自身读的书不算多,所以很难用一些专业化的学术词汇将一些概念讲出来,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大白话的阶段,虽然老师说这个不是很着急,但如果想要更加快速且扎实地成长,我需要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更快地朝着“大表述”的方向发展,而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规范,所以我还是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尽力去阅读更多的经验性书籍和高质量文献,不断地去培养自己的“学术气质”。


最后,我很感恩能够与一群纯粹、善良又可爱的人共同度过在浙江的20天,在这20天里,我们有过很多的欢笑,也有过浅浅的抱怨,有过激烈的讨论,也有过安静的倾听,有过每晚的“西瓜分配”任务,也有过“领导心里有数”的玩笑,有过在烈日中行走,也用雪糕来犒劳自己……


总之,在这里我不仅仅收获了知识,更是收获了友谊和情感,路上的那些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心中有理想,有信念,并且长效发挥作用,辛苦就成为开出希望之花最好的土壤和养料,这花也必将更加芬芳,更加鲜艳。


那就让我记住这一次,期待下一次,永远在路上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本期作者:赵颖(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本期编辑:卷心菜,图片拍摄:赵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