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费雪,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宁杭两地间,将迎来第二条高铁。
在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中,宁杭铁路二通道项目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到今年7月,安徽省发改委在回答网友询问时透露,宁杭二通道已作为拟建项目,纳入了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
而在近期召开的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一个消息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传出——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发改委签订了《合作推进宁杭铁路二通道框架协议》。
从规划到拟建,再到正式筹建,宁杭铁路二通道已呼之欲出。
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在信息化时代,高铁能够加速技术、人才、资金等新生产要素的流转,成为深刻影响产业发展的寸辖制轮之所在。当宁杭铁路二通道填补了宁杭高铁的右侧空白,将为区域经济带来怎样的利好?
一、溧水、高淳,还不如滁、马?
城乡融合,是南京的一大课题。
具体表现在,南京市郊区域的溧水和高淳,与南京主城的一体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而要破解狭长地形限制下,联动性较弱的问题,关键就要着落在发力交通基础设施上。
这一点,也可以由南京其他区块的发展表现作佐证:
“天骄之子”的江北片区,已先后建成过江通道11条,在建5条。铁路南京北站枢纽也已开工,以属于“八横八纵”的北沿江大动脉和宁淮、宁滁合(蚌)城际等铁路,加强对苏中、苏北和安徽地区的辐射能力。在未来,还有望得马鞍机场发展临空经济。
向东看的紫东地区,涉及玄武、秦淮、栖霞、江宁四区共758平方公里的区域,与句容、溧阳、仪征接壤,则被确立为南京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带、宁镇扬同城化发展核心区。
而紫东地区要依托仙林综合客运枢纽提升辐射能力,让“山峰”将周边“斜坡”拉得更高,依旧要靠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2021年底通车的宁句城际铁路,配合南沿江高铁,使句容站成为了功能意义上的“南京东站”。而在同一时间段开始施工的宁扬城际铁路,则被寄望成为南京至扬州通勤化水平最高的交通方式,并进一步推动南京、扬州轨交网相互衔接。此外,扬镇宁马高铁和北沿江铁路,亦有希望在2022年开工。
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远离主城区的郊区地带,快速通道更是寸辖制轮之所在。
根据澎湃新闻,溧水曾呼吁,希望将宁宣高速公路收费站迁移到高淳南省界,使宁宣高速(溧水段、高淳段)成为南部市域快速通道。
而在2017年,南京地铁S9号线(宁高线)的通车,联通江宁区、溧水区和高淳区,有效推动了高淳区融入“南京主城1小时都市圈”。2018年S7号线(宁溧线)的运营,则串联起溧水副城与南京主城、禄口机场,为溧水“借”机场发展成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南京的“南部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撑。
宁杭铁路二通道的“官宣”无疑又是一个好消息,意义则要看宁杭经济带。
二、南京向南,杭州向北
沪宁“金边”,沪杭“银边”,宁杭“绿边”。
而按早年间的说法,宁杭一线则被称为“草边”。顾名思义,便是形容与经济发展活跃的其他两边相比,宁杭线始终偏弱的发展势头。
长三角以上海为龙头,各地期望“借海登高”,自是区域合作的题中之意。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宁杭一线没有可以挖掘潜力的空间?
需要看到的是,偏居江苏省内西南隅的南京,向南辐射会遭遇实力强劲的苏锡常都市圈。向东进军,又会在触碰到上海的辐射半径时,显得力不从心。而跨江北望,盐城心无旁骛,重注“接轨上海”;淮海经济区则以徐州为尊,南京亦鞭长莫及。
算来,除却已紧密融入南京都市圈的西侧滁马芜宣这安徽四市,南京若想为朋友圈扩容,那么通过与杭州合作向南延伸影响力,则是值得考虑的优选。
同理,对于杭州而言,眼下亦有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依托互联网经济发达的优势,继续发展为全能型选手。而南京则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实力,恰可与杭州产业互补。若能唱响一出数字+制造的“双城记”,则必可成就佳话。
到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发布,明确提出“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
至此,两个城市之间的互联互动,更被赋予了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框架下进行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先试之责。
但仍有问题存在——潜力巨大的宁杭经济带,又为何在许多年中迟迟不为人看好?
在2002年宁杭高速投入运营前,因宁杭两地间公路路况不佳,南京人去杭州一般会选择在上海转火车。直到2013年,宁杭高铁开通运营,交通情况才大为改善,有效提升了两地间的互动效率。待宁杭铁路二通道建成,势必会再为宁杭线注入发展新动能。
而在此趋势下,“轨道上的溧水”就从曾经“坐冷板凳”的南京郊区板块,一跃成为先行探索区域对接的“南部门户”。
2019年12月21日,南京市溧水区与杭州市余杭区已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据南京日报报道,溧水区以溧水高铁站为中心,全面启动宁杭合作试验区的建设。
不过旬月,到2020年1月3日,余杭文旅体局与溧水区文旅局又马不停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构筑联络机制、共绘文旅营销策划、建立文化互通渠道、培育文创互赢品牌、开发旅游互联路线等方面展开合作。
曾经冷清的宁杭线开始热闹起来。
而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共识,宁杭间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也开始显现。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苏浙两省100多位人大代表联名提议,推动宁杭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草边”正式升级为可与“金边”“银边”并驾齐驱的“绿边”。
三、一地六县的长合区
生态作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一大抓手,是在区域经济协作中还有待充分挖掘的一枚“彩蛋”。据不完全统计,宁杭生态经济带沿线有5A国家级景区8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国家旅游度假区25个。
而在宁杭线的中点区位,还有湖州这个绿色禀赋突出的“两山”理念发源地。在今年7月,湖州还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长三角26个中心城市中唯一有此殊荣者。
通过身先垂范,为全国生态资源富集型地区探索和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湖州显然成为了宁杭线上发展绿色经济的“模范生”,以及推动产业要素流转的“中继站”和“放大器”。
而通过宁杭高铁、商合杭高铁和在建的沪苏湖高铁,“轨道上的湖州”成为能够和长三角龙头及三省省会结成“一小时同城化朋友圈”的十字交通枢纽,则是前提条件。
那么,宁杭铁路二通道又会为湖州带来怎样的利好?
细究线路,宁杭高铁途经常州的溧阳、无锡的宜兴、湖州的长兴;宁杭铁路二通道,则经过安徽的郎溪和广德、湖州的安吉。值得注意的是,这条新线路还穿过了上海在安徽的“飞地”——白茅岭农场。
而这六地恰是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所覆盖的区域。
根据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签订的《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合作框架协议》,由湖州牵头发起、建设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简称“长合区”)。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宁杭高铁和宁杭铁路二通道纵贯的长合区,其价值何在?
在湖州的最东侧,南浔区与沪苏浙交界处的长三角生态合作示范区一衣带水、彼此紧邻。据《上观新闻》,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还曾指出,南浔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桑基鱼塘循环农业生态系统,与水乡客厅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勾连。
而在湖州的最西侧,位于苏浙皖三省结合部的长合区通过打造与长三角一市三省都有涉及的产业平台,则意在探索长三角跨省产业合作机制的创新。
据《中国新闻网》引用湖州市相关负责人的表述,长合区“是生态一体化示范区之后基于产业合作的示范探索,是长三角边界地区从竞争到合作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南北走向的宁杭铁路二通道,为长合区的发展再添基础设施层面的助力。待沪苏湖高铁通车后横贯东西、牵引两头,湖州便可紧紧把握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两大示范区域,全力拥抱长三角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一条宁杭高铁,曾为宁杭生态经济带培育出勃勃生机。第二通道的呼之欲出,是否预告着宁杭“绿边时代”的来临,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