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继4月份之后,这是年内第二次个人存款利率下调。随着本次存款利率下调,银行息差管理压力或有所缓解,有利于银行稳定盈利能力。对于偏爱存钱的居民来说,银行存款还会是一个好选择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胡艳明、万敏,原文标题:《大行存款利率年内再下调:定期化不断加剧 居民还偏爱“储蓄”么》,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9月15日,国有大行银行官网齐齐发布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的相关公告,个人存款利率下调的消息一度登上热搜榜。
经济观察网记者查询银行官网发现,本次调整涉及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多个品类。其中,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的各个期限的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调:三年期定期利率下调15个基点,其他期限利率下调10个基点。
继4月份之后,这是年内第二次个人存款利率下调。随着本次存款利率下调,银行息差管理压力或有所缓解,有利于银行稳定盈利能力。
A股市场上,银行板块应声领涨,截至9月15日收盘,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沪指跌1.16%,深证成指跌2.1%,创业板指跌3.18%;银行等板块逆市上扬,成为为数不多的飘红板块之一。
对于偏爱存钱的居民来说,银行存款还会是一个好选择吗?
一、年内第二次个人存款利率下调
以建设银行为例,其网站公告显示,9月15日,该行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25%、1.45%、1.65%、2.15%、2.65%,均较之前下降了10个基点;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60%,下降了15个基点。
本次调整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家大行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均保持一致,3个月、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分别为1.25%、1.45%、1.65%、2.15%、2.60%、2.65%;邮储银行除了半年期和一年期利率两个品种分别较五大行高出1个和3个基点(BP),其余期限利率与五大行保持一致。
除了国有大行,有股份行当日进行跟进,而尚未跟进下调利率的几家股份行业务人士在紧急推介本行存款。有股份行工作人员在朋友圈发布三年期定期存款3.35%的利率,并对记者表示,“(产品)需要预约,今天最后一天购买,明天就没有了。”另一家股份行的支行负责人则表示:“3.35%存款产品下架倒计时,额度有限欲购从速。”
这是今年银行第二次下调个人存款利率。4月,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于4月下旬下调了其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作出下调。
4月22日,记者线上咨询招行客服时曾被告知,该行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2.9%,且20万起存和30万起存都是一样的利率。民生银行APP显示,3年期大额存单20万起存,年利率3.4%。工商银行网站显示,今年发行了6期3年期大额存单,20万起存,利率都是3.35%。
兴业银行APP显示,3年期大额存单20万起存,利率为3.55%。此外,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也是20万起存,年利率3.55%,但额度紧张。
而仅相隔一个周末后,4月25日开始,多家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下调了0.1个百分点。工行一支行客户经理表示,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3.25%,且额度不好抢。此外,兴业银行APP显示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3.45%,较上周下调了0.1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3.4%,较上周下调了0.15个百分点,且已售罄。根据央行调研数据,4月最后一周(4月25日~5月1日),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个基点。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最新一次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下调,表明存款利率改革成效正在显现。
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
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由利率自律机制在央行指导下建立,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温彬表示,这样一方面可以推动存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两轨并一轨”,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存款利率与LPR相互牵引联动,促使政策利率向存款利率传导更加顺畅。在8月超预期降息10个BP之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大幅降低,1年期、5年期LPR分别调降5BP、15BP,存款利率下调,且在调降幅度上大体相吻合,表明存款利率改革成效正在显现。
二、居民储蓄意愿高
在存款利率改革的同时,今年居民更爱存钱了,储蓄意愿创近年新高。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相比去年上半年多增加了4.7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
6月29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在消费、储蓄和投资意愿上,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8%,比上季增加0.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增加3.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9%,比上季减少3.7个百分点。
对此,央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回应表示,居民储蓄存款意愿的边际上升,投资意愿的边际下降,主要是由于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局部地区有所反复,居民对流动性的偏好有所上升。同时,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预计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居民的投资意愿将逐步恢复,消费意愿将稳步回归。
温彬认为,今年以来,微观主体储蓄意愿较强、风险偏好较弱,存款定期化不断加剧。
从数据来看,8月居民存款与企业存款分别新增0.83万亿和0.96万亿元,相比今年7月分别多增加1.17万亿和2万亿元,与去年8月相比,分别多增加了0.49万亿和0.39万亿元。其中8月居民存款新增规模继续创历史同期新高、企业存款新增规模仅低于2016年同期。
温彬认为,这意味着,居民和企业等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收缩的态势仍比较明显,主动进行生产或投资的意愿不强。因此,降低存款利率等方式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自我融资需求,有利于资金向实体部门转化,促进宽信用的形成,带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对于本次存款利率下降,记者采访的部分年轻人表示感受不明显。郭小姐是80后,和父母生活在北京,她一直渴望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2019年时看了商品房,总价低的小开间要300多万,首付180万,郭小姐一度灰心地放弃了购房的打算。
2020年,她将平时零散积攒的钱,在光大银行做了3年期的定期存款,当时银行给的年利率是3.85%。“当时主要是疫情比较严重,我对经济前景的判断比较悲观,就想做个定期,觉得比较稳定有保障。”
2021年,郭小姐父母家附近有一处共有产权房开售,刚好她符合购房条件,且首付和价格都能负担,于是郭小姐终于实现心愿买了自己的房子,房贷利率是5.2%,虽然她的房贷是会随着LPR调降,但目前来看降幅还不是很大。
“等那笔定期存款到期了,我就取出来去还房贷。”看到现在的存款利率一路下调,郭小姐计划提前还房贷,并且准备“艰苦奋斗”几年,加紧还清房贷。
张女士今年38岁,在北京一家国企上班,女儿还在小学阶段。张女士说,自己母亲的退休工资基本都是存在银行,到期后大多会继续转存。她自己的投资观念则截然不同,“都在投资里,各种投资,公募私募。”不过,随着今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张女士说她最近也在考虑更长期稳定的理财方式,“要不要搞点儿养老理财,或者年金险,但还没空仔细研究投资型保险。”
对于习惯存款的用户感受则相对更明显一些。在北京工作的丁女士是一位公务员,她告诉记者,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股票、基金,也不太了解。工资发到工行的卡内,她会先做通知存款,到一定时候再转成定期。存款利率虽然在下降,但她认为其他投资理财还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了解,暂时不想考虑太多。
此外,有几位居民谈到,看到最近日元持续走低,几乎到了历史低点,平时会用小部分储蓄去购买日元外汇,也是一种投资方式。
方正证券在日前的研报中指出,结合上市银行半年报分析,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上半年上市银行新增10.2万亿定期存款,同比多增了4.3万亿。居民部门消费需求减弱,购房需求处于低位,被动储蓄意愿足,并更多转向定期存款。企业投资意愿减弱,也增加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增加拉高了银行存款成本付息率。而银行对存款的争夺较为剧烈,也给存款成本带来上行压力。
三、银行息差压力或有所缓解
尤其在存款端利率下行的趋势下,有的银行贷款甚至出现利息倒挂的现象。今年4月,有城商行支行行长曾对记者表示,银行总利差已经很低,甚至已经倒挂了,如企业存款结构性存款利率3点多,贷款利率也是3点多,基本上就没有利差了。
今年年初以来,五年以上LPR合计下调了35BP,预计也将对2023年银行息差带来巨大的压力,倒逼银行降存款利率。
在近期多家上市银行召开的半年报业绩会上,有不少高管谈及银行对于息差管理的压力。例如,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表示,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下半年商业银行的息差水平仍然承压。
从资产端看,前期LPR下调、二季度新发放贷款利率较快下降,对息差的影响将持续体现,对后续生息资产收益率带来下行压力。“从负债端来看,受居民和企业投资及消费意愿下滑的影响,存款定期化趋势较明显,负债成本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刚性。”
对此,银行管理层表示会多措并举来稳定息差。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下半年我们要继续推进负债成本的下降,特别是要提高活期存款占比,加大财富管理的考核牵引力度,通过财富管理来提高活期存款的占比,同时继续压降中长期存款规模和利率。我们希望这些安排能够稳住下半年的息差水平。”
在存款利率改革之下,有行业分析师对此认为,现在已经变成“MLF(中期借贷便利)-LPR与10年期国债-存款&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MLF同时影响存贷款。这种机制算是对之前“MLF-LPR-贷款利率”模式打了个补丁,内嵌了稳息差的机制。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管控银行负债成本势在必行。”温彬表示,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4%,较一季度继续收窄3个BP。这主要源于在让利实体和信贷供需失衡下,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不断下行,而二季度以来,由于存款定期化较为严重,存款成本降幅明显低于贷款。
流动性环境较为宽松,资金利率超低位运行,使得银行能够持续享有低成本市场类负债红利,否则净息差收窄压力会进一步凸显。目前,信贷供需矛盾依然较大,今年5年期LPR累计降幅达到35BP,在明年一季度重定价之后,将会对银行营收形成较大挤压,为此进一步管控银行负债成本势在必行。
据招商银行分析师邵春雨测算,本次政策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率约5个BP。本次政策对银行板块构成实质性利好,也释放了息差不会继续大幅单边压缩的信号,有利于稳定银行盈利能力。
2022年第二季度,A股上市银行负债成本率均值为1.95%,季度环比微降1个BP,主要是同业负债成本下行,多数上市银行存款付息率较上年平稳或微升。
根据招商证券团队测算,本次政策将最终降低银行存款付息率约7个BP,降低计息负债成本率约5个BP,能够明显缓解明年银行息差压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胡艳明、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