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实初,原文标题:《这一届的年轻人,都迷恋上了“中老年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伴随着林志炫沧桑伤感的《你的样子》,“过了二十岁,就别再穿的像个小孩子”这一话题迅速在短视频平台上蹿红。
各式潮男潮女纷纷换上“中老年标志物”的深色真丝衬衫、碎花打底衫,模仿他们心中的“成熟模样”。逆向“变装”所带来的反转形成了极强的幽默喜剧效果,使该话题成为了新的热门拍摄模版。
(“咱配角而已”发布的原图文视频下的评论区)
一切都起源于用户“咱配角而已”所发布的一则图文视频,两张循环播放的图片展示了他晾晒在阳台上的深色横条纹真丝衬衫,并配文“男人过了二十岁,就别再穿的像个小孩子”,网友纷纷嘲讽“跟我爸的衣服一模一样”、“穿上后我爸都说我品味高了”。
(图源@旖旎不风光 视频截图)
而在黄潇、熬一耶等众多网红博主夸张、形象的“成熟风”换装演绎之后,“别再穿的像个孩子”彻底演化为了新的网络名场面。
模仿“中老年风格”的穿搭视频缘何能够引发网友们的讨论参与?“过了二十岁,就别再穿的像个小孩子”又如何从一句教训意味的话变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模仿秀?
话题原点:一种潜移默化的气质直达
“You are what you wear”,你穿什么,你就是什么。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服饰一直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是时代特征在个体上的投射,也是个人地位、品位、个性的最直观彰显。
(《请回答1988》德善的白色针织衫)
“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胡夏的《那些年》里,西装意味着个体正逐渐走向成熟。
《请回答1988》中,德善的白色针织衫不仅标志着其学生身份,同样也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一种穿搭风向。
“人类高质量男性”徐勤根怪异又辣眼睛的西装穿搭方式,将“油腻”的人物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构成了网友话题热议中的重要记忆点。
不久前的流行热词“厅里厅气”,深色翻领夹克与白衬衫、深色西裤与公务员身份紧密绑定,成为了稳定社会地位的象征。简单舒适、朴实无华、不张扬、符合集体风格的服饰搭配满足了他们的工作及角色需要。
在话题中博主们竞相模仿的“中老年”穿搭,同样包含着浓烈的时代印记。上世纪80年代,流行港片将花条纹衬衫带入大陆,在外贸流行的社会背景下以商务风格取代纯色“的确良”成为新的潮流。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花条衬衫,在追赶时髦之外,在那个年代同样包括独立自主、走向成熟的身份含义。
“别再穿的像个小孩子”,是一种迈向成熟的身份要求与期望,在部分长辈的审美认知中,花条纹衬衫正是这种角色转变的成熟服饰表达。
而在当下年轻人看来,这种穿搭风格则意味着“少走四十年弯路”,而“少走弯路”似乎也是人们默认的最佳选择。
同时,将“成熟稳重”穿在身上的模仿者们践行的不仅是一种“平稳式着陆”的穿搭方式,也拥有了穿搭带来的自我肯定和气定神闲的自信。
所谓听人劝,吃饱饭。人们往往惯于依赖“过来人”的经验,去践行某一种标准和定义,但有时,践行也可以是一种幽默的反抗。
模仿蹿红:软性反叛的形象幽默呈现
“XX岁了,就别再······了”。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免听到类似语气的长辈唠叨。句式的背后,是一种与时间有关的身份规范训诫。“12岁了,就别再不懂事了”,“15岁了,就别再只想着打篮球了”,随着年龄的增加,长辈的教导期望一步步变为了晚辈能够成熟扮演不同阶段的社会角色,并担负起相应责任。
二十岁,是刚刚迈入职场或是即将迈出大学校园的年纪,正是初步建立社会认知、背负责任、融入社会角色的重要年龄节点。
“别再穿的像个小孩子”,是一种迈向成熟的身份要求与期望,在部分长辈的审美认知中,花条纹衬衫正是这种角色转变的成熟服饰表达。
而在黄潇等一系列博主的搞怪模仿下,“别再穿的像个小孩子”被模糊了原有的教导意涵,变为视频博主参与“中老年”穿搭话题的幽默理由。
(图源@黄潇 视频截图)
深蓝色的条纹衬衫,外露的皮带,手里攥住的保温杯,皮凉鞋下的深蓝色男士丝袜,与视频刚开始时灰黄搭配的字母背心形成了强大的对比;而年轻的面庞与“中老年风格”之间也让观众产生了巨大的认知反差,形成了该系列话题视频中最核心的喜剧幽默效果,为其走红奠定了基础。
进一步,穿搭的变化为角色与身份的“转变”提供了理由,在视频中,直接展现出的则是大量博主基于“成熟穿搭”开展的一场场“中老年模仿秀”:
有人翘起二郎腿、围观别人下棋、去往公园相亲角;有人学起领导视察,叉着腰戴上手表,昂首挺胸地边聊边走,“挥斥方遒”;有人带上编织袋,去街上踩扁塑料瓶,去超市疯抢便宜鸡蛋;有人拿起保温杯,在公园里大吐茶叶渣沫,在长椅上用力抠脚……
幽默戏谑的同时,视频中的行为也无形中深化了对中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但与此相对的,这种旁若无人的淡定以及随心由我的泰然,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不轻不重的回击。
(图源@無一日清心 视频截图)
“别再穿的像个小孩子”在青年中的大热实质是对传统成熟角色形象要求的一种幽默回击,在与刻板身份要求价值观念冲突的基础之上,以一种创意讽刺的方式开展了一场软性反叛,并在视频的表达中嵌入了自己的价值判断。
生动搞笑的表演延续了话题模版本身的幽默底色,并通过更多场景化的展现拓展了其戏剧张力,形成了“从超大反差到趣味模仿”的完整叙事逻辑框架。
这种柔性的不羁以一种恰逢其时的方式,试图打破某一年龄段的定义,从而构建一种不拘于某个圈层的自信与向往。
年龄破圈:跨越世代的身份叛逃狂欢
二十岁的人不必刻板,任何年龄圈层的人都不该被模式化定义。
“别再穿的像个孩子”走红之后,“成熟男人开始反击了”接踵而至。
“过了60岁,就不能太成熟了”,“过了80岁,就不能再穿的这么老气了”,“过了8岁,就别再穿的这么幼稚”等一系列话题纷纷涌现。
(图源@康康和爷爷 视频截图)
视频里,60岁中年男子穿上牛仔裤和赛车服,戴上项链在摩托车上大秀时尚;80岁的爷爷系上红领巾,穿上校服,背上书包在一众小学生之间显得格外突出;满头白发的爷爷穿上粉红色卫衣,踏上粉红色运动鞋,在秋千上笑得格外灿烂。
随着诸多银发网红纷纷下场,“别再穿的像个孩子”不再成为年轻人单向的压倒式狂欢,而转为代际间的一种观念的相融。
常听一句老话说,“到什么年纪,干什么事”,这是基于过往时代的生活经验形成的一种分工逻辑和身份要求,往往是一种时代条件下的生存无奈。而在生产力发展、网络社会的今天,更多元的生活方式不断涌现,捆绑住行动手脚,给予身份要求与压力的来源则主要可能是观念。
“别再穿的像个小孩子”话题,为更多的人参与提供了一种价值理由:籍由变装的方式,讲述不拘泥于年龄的多元生活故事。无论是骑摩托车的“酷老头”,还是一本正经的“成熟小孩”,都是当下社会中充满生机活力的组成部分。这种充满想象力、彰显不同个性、富含生活乐趣的价值观理应被鼓励,对身份、状态多元化的追求理应被提倡。
时间的年轮自有其划过的轨迹,每个人的成长自有其独特的方式。对所有人来说,不以刻板的年龄限制、不用统一的状态要求,正是“别再穿的像个小孩子”话题在当下走红的真正意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实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