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小熊维妮,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你徜徉在互联网世界的某一天里,点开某音,可能会在无意间刷到一个十二秒的视频,画面里的短发女生面容姣好,嗓音软糯,你感到“赏心悦目”,仔细一看,她的语气略带嘲讽,表情也透着挑衅,接着说出了那句几乎能让全网直男一秒暴走的话:“行不行啊,细狗”。
这句“行不行啊,细狗”在极短的时间内便火遍了健身圈,被众多热爱健身的男士奉为新型健身“精神氮泵”,继而开始在全网范围内传播。以前搜索细狗,得到的可能是一张张躯体特别细瘦的原产于中国山东的本土犬种图片。
现在,人们对于细狗的讨论可谓是五花八门,有视频原作者程女士应粉丝要求录制的“行不行啊,细狗”闹铃纯享版,有“细狗”男自发录制的“我为细狗发声”系列视频,还有网友根据新研制出的“细狗”测试方式自测的视频,可谓是掀起了一股新的关于男性身材的讨论狂潮。
抖音@程Yooooo视频下热评
女生们对此也纷纷感叹,男生们终于也在身材上卷起来了。其实,细狗已经不是第一次将男性外表置于女性目光下做出评判了,从丁真的爆火,再到杨笠的脱口秀,当男性凝视的主体反过来成为外貌评价和审视的客体,他们对此又会作何反应?是在一声声“细狗”中发奋图强加强锻炼,还是听之任之,做不被定义的“细狗”?
冒犯还是调侃:“细狗”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少?
仔细观察,微博上人们对于细狗的讨论主要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女生表示“细狗”一词出现大快人心,希望男生也能更加注重自己的外表卷起来;二是“细狗”男破防;三是肌肉男在“细狗”tag里大秀特秀。
微博上人们关于“细狗”讨论
随后我们发现,“细狗”男即便是破防,其表现仍然是趋向玩味和戏谑的,有不少“细狗”男会以此为由自己调侃自己的身材。
更有甚者,会把女生说自己是“细狗”当作一种女性对自己的“褒奖”,把女生对自己的言语挑衅,作为一种自己吸引到了女性注意的体现。正如原视频中,视频创作者程女士也把“行不行啊,细狗”一句列入“让男人为我神魂颠倒的四句话”当中。
然而,同是外貌评判的词汇,“细狗”一词给男性带来的杀伤力,似乎远没有女性在受到类似外貌评价时的杀伤力来得更大。甚至还有人制作用细狗一词“挑衅”自己男朋友的表情包。足见同是外貌评价,细狗一词的杀伤力跟“恐龙”“坦克”这类对女性进行外貌羞辱的词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细狗”相关表情包
来自社会的外貌评价通常会对女性有更加严苛的要求,对被评价人带来的影响也更恶劣。因此,女性在面对这类评价时,往往很难像男性一样做到自我调侃或者当成一种“褒奖”。即便身材已经苗条如女明星,也常常会受到大家严苛的身材评判。
马思纯自曝因患上抑郁症,吃药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体重增加,却被网友取笑变胖后像“女版窦唯”;热依扎吊带机场照引争议时,人们除了批评其“不检点”,其中也不乏对其身材的肆意评头论足,似乎胖就是女明星的原罪。
马思纯身材相关文章
除了身材之外,女明星的演技、专业能力却成了人们所关注的次要部分。足见社会对女性外貌的要求更加严苛,而女性本人也更容易受到相应的影响,产生身材焦虑、容貌焦虑等心理问题。
并且,对于外貌的审视,究竟是冒犯还是调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视的对象。
我们会发现,同是身材羞辱的词语,为什么说一个女生“坦克”,女生很大概率会破防,但“细狗”一词甚至会被很多男性玩味地用来自嘲,普遍来看,社会上人们对于身材和外貌的要求之于女性和男性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外貌评价给女性带来的影响更大。
整个社会对男性的评价是更加丰富和多维度的,导致男性在面对“细狗”这种单单嘲讽外貌的词时,所受到的伤害没那么大。甚至他们还可以自己调侃自己,外貌上的不足不会对他们自身价值产生过多的影响。
而不论女性再优秀,似乎都没有颜值身材甚至是生育能力更重要,例如人们常说:“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还有诸如“一个女孩那么拼干嘛,最后还不是要嫁人”,类似的质疑声音往往会出现在我们评价女性的时候,而这样的声音却通常不会出现在对男性的评价当中。
沿袭还是突破:向性别审美取向固化说“不”
当男性和女性都被作为所谓“凝视”的客体的时候,我们发现,人们对于二者的要求往往是走向了两个极端,即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是“白幼瘦”,而对于男性的审美则是健壮有肌肉。按照这样的要求来看,“细狗”身材的男性们自然是不符合社会对其的性别期待的,也就会和身材相对较丰满的女性一样,受到一些讨论和争议。
可见,“细狗”一词实际上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外貌期待所造就的产物,“细狗”一词的爆火,更体现出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于不同性别两种极端化的审美取向。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身材要求的不同,实际也体现出二者的不同社会期待和长久的性别认知固化。
仔细思考,在我们的社会中,男性通常会被认为是更有力气、身体素质更好的一方,也相应会承担更多份额的体力劳动,所以人们才会吹捧男性应当拥有更多的肌肉、更健壮的身材,并且嘲讽男性当中的“细狗”群体;而女性通常会被认为是更柔弱的一方,所以社会对美女的审美也偏向了“白幼瘦”。
正是在这样的性别审美取向固化影响之下,在很多涉及到女性和男性进行竞争的场景当中,女性往往也受困于这样固化的审美偏向。
在竞争中,男性逐渐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自然也让社会对男性具有了更高的期待,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女性很多时候却并不被囊括到经济和社会资源争夺的场域之内。
人们对女性的关注往往会避开其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资源,而只是聚焦在其作为被审视客体的“观赏价值”上,以及女性所独具的“生育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社会普遍会吹捧男性健壮有力量,而认为女性大多是瘦弱的、不具备攻击性的原因。长久以来二者不同的社会角色,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个体意识的觉醒,我们可以看见越来越多不符合“白幼瘦”审美的女生,却也备受称赞和崇拜。
亚洲首位UFC世界冠军张伟丽、健康阳光自信的世界滑雪冠军谷爱凌、2022年诺贝尔科学奖项唯一的女性获奖者贝尔托齐。她们无一不在身体力行告诉人们,女性也可以突破社会对其一贯的价值评判体系的桎梏,活出更多可能。
而男生们对于“细狗”的应对,其实也恰好说明了他们“不被定义”的态度。
即便不符合社会对于男性健壮、有肌肉的期待,不符合人们通常对于男性基于固化审美取向的要求,也有权利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不被定义的“细狗”。
而再看到人们用类似“细狗”一词戏谑地调侃别人或接受调侃的时候,我们应当警醒的是,当整个社会对男性的外貌要求也同它对女性的要求一样变得严苛,并且开始导向某种“性别审美取向极端化”之时,沉溺在狂欢之中从而对他人外貌不假思索评判的我们,是否也加深了束缚自身的审美固化。
实际上,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当我们开始不再用基于性别审美固化的极端外貌取向要求彼此,不再基于不同的社会性别期待相互审视,不再用趋向单一化的标准定义自己也定义他人的时候,或许也就是我们能够真正开始突破他人对我们的外貌束缚、身材束缚的时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小熊维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