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2-05-30 16:37

驳《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今天在第一时间里看到来自“虎嗅网”的《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看了两遍下来后,总觉得其中的观点有差强人意、哗众取宠之嫌。笔者以作为国内老互联网用户、目前从事与社交相关行业的角度,对此文的某些观点发布个人意见。如有不足之外,欢迎指正。

一、话说虽圆,但不等于有理有据。

本文一开始,作者是就对“鬼城”作了一个很圆的定义:“无人入驻、或者用户活跃度极低的社区”。从作者在本文中提到的三个案例来看,“无人入驻”这个概念,似乎没有一个符合——当然,这对于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很差的网站来说,都是不可能的;而“极低”又是一个模凌两可的概念,活跃度多少为低,是下降10%,还是下降65%。一个用户数为1个亿的网站,如果活跃度为1%的话,那么活跃用户数(以某个周期统计)为100万;而一个用户数为100万的网站,如果是同样的活跃度,那么活跃用户数则为1万。那么,按作者的定义来算,是前者,还是后者,或是两者都应该被划分为“鬼城”。如果按这样的概念理解,那么人口密度为2.6人/平方公里的澳大利亚与2.46人/平方公里的西藏是不是都可以称之为鬼城了。(附:中国的人口密度为139.48人/平方公里)

之后,作者又把街旁网与Foursquare做了对比,不仅在人均签数到做了对比,而且也对比了人均用户累计照片上传数。其实拿这样的对比是没有意义的,毕竟不同社会不同国家的互联网发展程度是不同的,所以这些参数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当然原文作者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后面也补充了一句“(这样的对比)没有看齐的意思”,再一次看话说圆了。但问题是,本文的观点是为了阐述某些网站成为鬼城的特点,在正文中引用较大篇幅来说明这样的对比,难免会让人想到如果街旁网达不到某种标准(Foursquare)就应该算是鬼城,但后面的补充让我脑筋一转、大跌眼镜,都不知道引经据典的那段话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2、观点莫须有,论点显乏力。

原文关于Alexa的截图非常有意思,因为我在一行一行地阅读下去,当看到图时却不知所然。

先谈谈Alexa。

对于大部分的业界人士和哪怕是非专家都应该赞同一个观点,就是Alexa是采用完全不可控的抽样方式(用户下载基于网络浏览器的Alexa工具条),而获取网站用户的访问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抽样数据进行网站统计,显然这种方式对于根植于国内发展于国内的开心网、若邻网或是街旁网来说,都是非常不公平的,很难反映出网站实际的流量情况。所以有人说,现在的Alexa,更多是销售做给客户看的。

好吧,既然客户还是会看Alexa排名,那我们就暂且准许Alexa的权威,暂且认可作者以此作为阐述的依据。但从作者的两个截图,却似乎并不能表示出其所要表达的观点。

且看图一

图一

这是开心网(kaixin001.com)在过去的六个月里的人均在线时间。我真的很难从这个“时间变化很大”的图得出开心网成“鬼城”的推论。或许作者应该再截个范围为Max(而不是6个月)的图来,可能还会让读者稍作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些些。

如果对于图一我的表达也略显牵强的话,那么对于“若邻网”的那两个图,原文作者可能真的是引用错了。

图二

图二是若邻网(wealink.com)的Alexa最大范围周期里的人均在线时间——作者可能在某短期里找不到好的数据证据(六个月里的数据若邻网是呈上升趋势),所以不好意思地只有取长期的了。但即使这样,若邻网的用户在线时间在近三个月里也是呈上升趋势,哪怕是与若邻网过去的某个高峰相比,这个势头也是存在的(作者可能不知道若邻网最近做了什么事)。

图三

图三是若邻网的Alexa最大范围周期里的人均PV(人均页面浏览量)。如果说早期的若邻网是做商务社交做人脉的话,那么早期的PV应该是来自于用户个人页面的浏览;但随着若邻网自我定位的重新调整为职场社交招聘后,后面在持续上升的那个趋势显然应该是来自于对于个人档案与职位信息页的贡献。

从图中可见,这个趋势亦是呈上升趋势。

三、结论要么过于草率,要么无关痛痒。

在原文里,作者对每个网站的“鬼城化”做了结论式的探讨与解决方案的提出。

比如对于街旁网的鬼城化,作者认为是因为“签到对用户没有价值”、其它把LBS作为标配的具有大量用户的客户端的出现,这显然过于草率,因为这是涉及到国内互联网特点与赢利模式的问题,难道那些似乎替代了街旁网的客户端就不会是鬼城了;对于开心网,作者认为是因为微博的出现和开心网的封闭,但这显然是由果到因的推论逻辑,拿结果来证明作者的鬼城观点成了无关痛痒;对于若邻网,作者只是点到为止,说的对象含糊却是一大片,把国内的类LinkedIn一棒子打死,观点偏激了些些。

在作者看来,像街旁网这样的网站已慢慢“鬼城化”了,因为有微博类的LBS出现;像开心网这样的网站已“鬼城化” 了,因为微博已把他们取代了;像若邻网这样的职场社交招聘 “鬼城化” 了,因为他们做的都没有跟LinkedIn一样好。或许,这样的观点不难让人联想到,微博才是国内互联网未来的希望,国外的Foursquare、LinkedIn才是人类的共产主义。

我汗~

最后,笔者也对“虎嗅网”作了个初步的了解。从网站内容性质来看,更多的是偏向于互联网资讯,类似于Cnbeta;从内容来源功能来看,适用于用户投稿创造内容,类似于早期的“可能吧”(吧主没有被请去喝茶前)。从“虎嗅网”4月24日成功备案到5月15日“匆匆”上线至今,确实在短期里发表过几篇质量看似不错的文章,并且沿用着以批评观点、揭示总结某个现象的成名路线方针。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虎嗅网”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更多的论证与依据,更加深入地发表一些好文章。

才星观察:驳《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