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3-02 15:36

上岸失败,聊聊中年人的不容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怀左同学(ID:hztongxue),作者:怀左,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关于上岸,两个比较火的话题是考研和考公。上次我公号后来有个读者留言说,他已经在家备考了五年公务员,如果再失败一次,就决定放弃。说实话,当时我看到,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这段时间我重读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书中第一个故事,主线讲的也是关于上岸的故事,只不过那是1978年,是社会上刚兴高考的第二年。许多人经过颠沛流离后,重新聚到教室,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刚分宿舍时,班长遇到了他之前的同学王全,三十多岁,当年脑筋最笨,学习最差。大家聊为什么要来学习时,王全说:都有老婆孩子的人了,他本来也不想来,可看到地方上风气不好,便想来复习,将来当个官,治治贪官污吏。


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理由,身上担子最重的王全,没想到却是最有理想的人。


你猜他最后考上大学了没有?


即便没读过故事,我想你应该也可以猜到。


因为生活原因,他在考试前放弃了。


那时候他们的学习环境特别差,冬天教室和宿舍四处透风,为了取暖,只能两个人挤一个被窝。晚上也没有电灯,只能在油灯下趴着复习功课。流感来了,发高烧的同学,最后只能让家长领回去,办理退学。


最艰难的环境中,一群人抱着改变的希望,虽如烛火,但也在默默坚持。第二年春天,王全的老婆来了,说家里断了伙食,两个孩子快饿死了,让王全想办法。


他没回去,捡了一根棍子,把老婆打了回去。看热闹的同学,在操场边哈哈大笑。


王全什么感受,我们可以试着想一下。他其实并不想赶老婆走,心里也挂念着家人,但再想想未来也许能一举改变全家人的命运,他艰难地选择了继续坚持。


第二天,他的孩子来学校,给他送了干粮,他只能长叹一声。


临考前,大家身心俱疲,那时的王全,连续熬夜,失眠严重,眼里布满血丝,脾气也变得很差。他心里装着改变的梦想,装着家人,当心理压力巨大时,希望也会变成重压,摧残他的身心。


终于,他绷不住了,有天夜里,约班长聊天:兄弟,你给哥说句实话,你看我这德行,能考上吗?


事实是不能。


于是班长只能安慰。


王全动了感情:你嫂子在家很苦,孩子也苦,为了我考试,大孩子都退了学,我要是考不上,将来怎么面对孩子?


第二天早上大家醒来时,王全离开了。


其实在整个故事中,王全只是一个次要人物,但我看到他卷铺盖离开时,觉得特别难受。人到中年,身不由己,即便想尽全力冲刺一次,但身上和心里的担子,还有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有时候只能是一声长叹。


我相信王全那一晚上肯定没有睡觉,他一直在想,一直在权衡利弊,想老婆想孩子,更重要是判断自己能不能考上。最后还是一声长叹,算了,肯定没希望,与其在这里耗着,我还是早点回去吧。


认命,回家。



认命真的是一件让人难受,甚至绝望的事情,因为每一个有血性有想法的人,都不愿意轻易认命。


就像王全最开始讲的,他本来不想来,但想治治贪官污吏,把孩子留给老婆,甚至停了孩子的学,想来一个背水一战。但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成功,也不是你背水一战,对方就会吓得立马缴械投降。


至少在王全这里,最后还是掉入了水中,并没有成功上岸。


能力不够,条件不允许,诸多牵绊,生存困境……即便有奋力一搏的心,也早就失去了轻装上阵的条件。


这其实就是中年人最不容易的地方,遇到事情时,经常会有无力感,很想改变,很想反抗,有时候甚至想逃离,但没办法,只能在那里待着。比无力感更让人难受的,是一种充满清醒的无力。人年轻时,即便没什么能力,但至少是相信自己的,觉得有无限可能,对未来充满信心。


可一旦到了三十多,尤其上有老下有小,车贷房贷一大堆,幻想和希望逐渐远去,压力与清醒,像一个个巴掌,每天都会啪啪扇醒你。


王全老婆第一次骂上门,王全拿棍子赶走了他老婆。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解成他顶住了一次压力,没有动摇。就像你三十多了希望找个新机会,周围人对你冷嘲热讽时,你主动屏蔽,静下来继续钻研。


考前,他老婆没有再来,但他为什么还是选择了放弃?


因为尝试后,他发现自己确实不行。


就那种,他确实已经尽全力了,但每一天,都无法达到他想象的那种状态。别人十分钟就能背下来的古诗词,他背三天都记不住;别人晚上睡眠很好,第二天继续好好学习,他长期失眠,白天和梦游一样,根本什么都学不了。


奋力一搏,确实不行,主动放弃。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王全也是理性的,做了最合理的选择,早一步看到了自己的能力界限,选择回到能力范围内,发光发热。我相信他当农民,也会是一个好农民,我也相信有责任感的他,回去好好种地,可以继续养活老婆孩子。


可在生活中,能力不够,但看不清现实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套着游泳圈在大海里挣扎,一时半会也没什么事情,但距离成功上岸,真得太远太远。心里安慰自己,这不是大海,只是一个游泳池,我马上就可以上岸。但费尽全力,还是看不到岸边。


难受不,难受。


但接下来并不是励志故事,而是各种现实版的《活着》。你说在余华的《活着》里,福贵不想反抗,不想让家人都过上好日子吗?后来的他,很想,但没办法。即便我们退回去,他保住了家产,没有输掉,那后来被枪毙的,就是他。


有些困境,你可以走出去,但有些困境,像铜墙铁壁。


有两种应对方案:


一种是:咚咚碰壁。


另外一种,就待在里面。


看清楚出不去,就不出去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段,都会看到自己的局限。


从常规叙事来看,这是悲剧,让人难受,但换一个角度,其实也是常态,就像我们个子到达界限后,再也不会有什么新突破一样。悲喜都源于我们的视角,想不开是因为还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希望,什么时候真正看清了现实,什么时候也就承认了局限。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王全的选择,也是一种看见。


放眼望去,有多少像王全一样希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三十多岁的人,我想,并不会少。他们复习的时候,除了考试压力外,还有巨大的生活压力。即便别人问起,他们都不敢承认。


对话一般是这样的。


“最近下班后忙啥呢?”


“还能忙啥,看孩子写作业,或者躺着玩手机呗。”


台灯下,一个中年人在努力备考行测。


每次特别累,怀疑自己,甚至想放弃的时候,他还会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考上就好了,努力一定有成果,考上以后就稳了,现在的辛苦都不算什么……先不说考上之后的事情,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那样的鼓励。


有时候能不能上岸,出考场的时候,其实心里就有数了。


前些年社会上还有一种声音,说先在外面工作赚钱,等什么时候累了,再回老家考公务员。那种叙事的口吻,好像考公是一件特别简单且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事情。很多人后来回去才发现,比自己在外工作难很多。尤其近些年,因为大环境的影响,竞争愈发激烈,独木桥效应,更加明显。


说白了,要的人就那么多,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人会说,为什么非要去考呢,不能做其他的吗?


你想,谁都不傻吧,有更好的机会,谁不去呢?


你能想到的,别人想不到吗?


中年人,想要的,无非就是个稳定罢了。


也许那个备考的人,曾经说打死都不要稳定的工作。可老婆孩子朝不保夕时,他默默感叹,如果我这时候有个稳定的工作,最起码大家可以吃饱饭。王全就那样啊,他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后来还是回家种地,先养活家人去了。


生存是第一位的,中年人,不能只顾自己。


前面提到的无力感,很多时候也源于此。如果只管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话,很多人照样可以活得很潇洒。但层层牵绊加身,再做决策时,就需要各种权衡利弊。权衡利弊,有时候是因为理性,但更多时候,是因为没有办法。


说到底,天下只有一种病。


穷。


更精准一些的话,绝大多数问题,皆源于此。



写在最后。


再聊聊上岸吧,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目前关心的话题。


上岸,自有其本意,而我们现在给它赋予了新的意思。考研、考公、考编或者其他大考成功,名为上岸,很多人心里的真实意思是:我抓住了新机会,以后要变nb了。


所以也出现了一个典型的现象,叫“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这个现象很残酷,很现实,但也值得思考。一剑斩断了许多人的爱情梦,妥妥的21世纪的君子剑。


但上岸后就是一片坦途吗?不好说,也不一定,毕竟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当你觉得一切明朗时,更大的困境,也许就在前方。上岸与否,归根到底,是人们主观上编织出来的一个被认为是好的方向。


可用历史的眼光去看,这种好,有主观性,有时限性,还有一定的被动性。往后具体怎么样呢?还是那句话,不好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怀左同学(ID:hztongxue),作者:怀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