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2-06-03 10:42

魔法剪刀手——美发界的毕加索维达·沙宣

2009年,维达·沙宣(Vidal Sassoon)因其在时尚产业内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英国女王颁发的CBE爵士勋章,媒体们自然也都趁机向他打探他对女王发型的看法。“她戴着一顶帽子,所以我没办法看得很清楚,不过她头发的颜色真好看。当我跟她说我已经干这行快67年了的时候,我想她也暗自在心里惊呼了一声‘哇哦’!”

可惜的是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听到这位幽默的老人侃侃而谈了。Vidal Sassoon,这位美发界的毕加索,于2012年5月9日在自己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如果票选全世界最著名的发型师,Vidal Sassoon的名字绝对会名列榜首。自打发型师这个行业在十七世纪左右诞生并发展到今天,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像Sassoon一样,成为一种风格、一种精神,甚至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提到Vidal Sassoon,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他那经典的“五点式Bob头”,想起他为Mia Farrow、Liza Minnelli、关南施等这些明星名流打造的经典造型,想起当年他是怎样作为六十年代“摇摆伦敦(Swinging London)”风潮的中坚力量,把英伦时尚带到全世界的。近年来,Sassoon发明的俏皮发型在一众名人的引领下重返潮流,也让我们对这位真正的大师更多了一层怀念之情。 


穷小子的长成

Vidal Sassoon的童年称不上愉快。他出生在伦敦东区的犹太人聚居地,与母亲和一个小自己一岁多的弟弟相依为命。父亲是个情场浪子,很早就抛弃了他们母子三人。受到生活所迫,母亲只好在Sassoon五岁那年,把他和他的弟弟相继送到了一家孤儿院,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每个月来看望兄弟二人一次。直到Sassoon后来的继父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一切才开始好转。而Vidal Sassoon走上发型师这条道路,也全是拜他的母亲所赐(据说母亲是在梦中梦到的这个结果)。母亲带着他去见了当时著名的发型师Adolph Cohen。但两人无法承担得起成为一名学徒要支付的高额学费。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Sassoon礼貌地对Cohen行了脱帽礼,并为母亲先拉开了门,这一点叫Cohen改变了态度。“你看起来家教非常好,现在的年轻人能做到这点的可不多了。忘掉学费的事吧,从下周一开始来沙龙里工作。”

Adolph Cohen的风格以严谨著称。他要求在他店内工作的所有人每天都要仪表得体出现在店中——裤线必须分明,指甲修剪短齐,鞋子要能反光(要知道当时还正处于战争期间)。这些苛刻的条款叫Sassoon受益匪浅。后来独自创业的那段时间里,Sassoon也不断教育自己的手下:“如果想要把沙龙发展成一个人人尊敬的地方,那就要让人第一眼就觉得去这么做。”

在跟随Adolph Cohen学习期间,年仅十七岁的Vidal Sassoon还曾加入到一个名为“四十三人组(43 Group)”的团队中。这个秘密组织由一群年轻人组成,目的就是用直接暴力的手段来对抗那些在伦敦地下活动的法西斯残留们。这段往事Sassoon从没向人提起过。时不时他会袖口沾着血迹,回到沙龙里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继续工作。别人若问起血迹的事,他只会以“使用剪刀时不小心割到了自己”为借口轻描淡写带过。

而在从以色列战场上回来后,Sassoon遇到了五十年代的传奇发型师Raymond Bessone,并学会了 “一把剪刀能干的所有事情”。但按照Raymond的政策,发廊里的一切功劳都是要最后记到他自己的头上,这点让Sassoon萌生了退意。于是在1954年,Vidal Sassoon在一位顾客的资助下,在邦德大街108号大楼的第三层开起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美发沙龙。创业之初,Sassoon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如果五年内不能干出一番名堂,那么自己就永远退出美发业。

美发产业到了五十年代左右,逐渐陷入到了复古死板的怪圈里。女人们拿着从杂志上撕下来的图片去找发型师,要求做出一模一样流行的高耸蓬松的卷发。在这一点上,发型师只能言听计从,没有权利提供其他的参考意见。另外,剪好后的发型还需要发胶等一系列外物加以固定,并且没过几天就要再到发型师那里重新修剪。这些在新的时代怎么能叫人忍受得住?

名流们的最爱

Vidal Sassoon的成功处就在于他打破了这种习以为常的传统。发型师开始取代顾客成为了最终发言人。在他创业的早期,Sassoon就不止一次因为顾客要求的发型与其面部结构不相符而拒绝为其服务。这样的执拗很快地让Sassoon的美发沙龙声名鹊起,成为了业内谈论的焦点。在设计一款发型上,Vidal Sassoon爱从建筑学和几何学中寻求灵感,尽可能地只用一把剪刀打理出利落的层次和顺畅的曲线。这样一来,即使顾客们离开沙龙后,不管从事怎样的活动,只要清晨洗过头发后,依旧可以恢复到之前修正好的利落发型。《VOGUE》杂志在对Sassoon的报道中写道:“终于,女人们的头发回归到了它的本位。”

“他不单单是在剪头发,他更像是一位服装设计师对待手中的面料一样地在工作。”Mary Quant也曾评价道。提到Vidal Sassoon,就不能不讲到他与Mary Quant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友谊。Mary Quant回忆起起初见到Sassoon发型时的情境。“当时Sassoon的沙龙开在邦德街尽头的一个角落里,我乘着电梯上去,就看见Sassoon本人双手飞舞着给人剪着头发。坐在那儿的那位女演员看到我的长头发,对我说:‘别剪!’但我的决心已定。我省吃俭用存了好几周的钱,才再次走进他的沙龙。”两个人一见如故。后来,Mary Quant请了Sassoon为自己的时装秀设计发型。一下子,这些几何轮廓分明的发型同那些年轻俏皮的迷你裙在青年人中间流行开来,成为了六十年代风潮的重要象征。如今的Mary Quant已经不再梳着当年的那种齐耳短发了,但她还是会没事到家附近的Sassoon美发沙龙里坐一坐,叫Vidal Sassoon曾经的某个徒弟帮自己修剪一番。

在Vidal Sassoon事业的巅峰期,每天都会有媒体记者们拥挤在邦德大街上Sassoon美发沙龙的门口,争着透过橱窗拍摄店内Sassoon的工作状态,当然还有那些走出沙龙,顶着一头新发型的时髦女郎们的倩影。全世界的女人透过这些新闻报道,纷纷加以模仿。在那个年代,即使是无名发型师剪出来的短发发型也都会被称作是“Sassoon式发型”。但Vidal Sassoon对于其他人的抄袭行为并不在意,相反倒是觉得受宠若惊。“如果你发明了什么东西,你保守着这个秘密一直到去世那天,这有什么意义呢?相反你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与别人分享,你倒是更会被后世记住。”

短发发型是Sassoon的拿手好戏。他在自己的自传中用了大量篇幅讲述自己是怎样劝说顾客们舍弃长期以来的一头长发的。如果你本来就没有留长发,没关系,Sassoon还可以把它剪得更短。好比他为Grace Coddington设计的那个经典的“五点式Bob头”,就选择了脑袋背面的三个以及两侧的各一个点用来定位,剪出的发型同短得小男孩一样,廓形优美,轻松干练。不但使Grace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小模特一跃登上国际舞台,更吸引到了全球时尚界的目光。不少的模特、明星、名流,专门乘着飞机来找Sassoon,就是想要他为她们剪出一个同样漂亮的发型。

Sassoon还发明过许多其他发型:“Greek Goddess”是被烫成卷曲的短发发型;“Isadora”是关南施的那种顺畅的中长发,从侧面看呈优美的“S”型;而“the Beret”则是“五点式Bob头”的不对称版,梳着这种发型的人就像是斜戴着一顶贝雷帽一样,充满着法式风情……他还主张推广手持式的热吹风机,这样一来人们就不用被笨重的大型立式烫头机一困就是一下午了。而等到自己的洗护系列面世时,Sassoon的事业也正式到达了巅峰。

在1967年的电影《魔鬼圣婴》里,丈夫某天下班回家发现一直留着中长发的妻子把头发剪成了短发。“这是在Sassoon的沙龙里剪的!现在最时髦了!”这不是编剧异想天开杜撰出来的台词。女演员Mia Farrow本身就是Vidal Sassoon的一个长期客户。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导演Roman Polanski专门派人把Sassoon接到了美国,在片场为女主角修剪发型。Sassoon把Mia的头发剪得更薄更短了一些,两侧和前额处稍稍留长。配上Mia本身无辜的大眼睛,新形象活脱就是六十年代名模Twiggy的翻版。媒体们蜂拥而至,把Vidal Sassoon和Mia Farrow团团围住,甚至有的美国电视台全程直播了整个剪发过程。费用呢?剧组为了这个发型付给了Vidal Sassoon五千美元。五千美元在当时是怎样一个概念?你完全可以用它来买一栋装修豪华的别墅了!


自传与记录片

Vidal Sassoon在2002年的时候把自己的品牌卖给了Regis公司(该公司后被宝洁集团收购)。在经过了与癌症的抗争、女儿的突然辞世等一系列变故后,这位老先生乐观向上的精神还是没有变,依旧精神饱满、衣着一新地坐在美国洛杉矶的家中,接受世界各地媒体记者的采访。而记者们最爱问的问题,当然是Sassoon老先生对当下的一些发型有什么看法。

“很多人的脖子线条非常美,但他们全都用像门帘一样的头发遮住了。这一点很搞笑。”那么谁会比较适合自己发明的那些头型呢?“Victoria Beckham就很不错。Anna Wintour也很合适。我没有给她剪过头发,但还真蛮想和她聊一聊这件事的。”在他的自传发布会上,还真有一个人打扮成了Wintour的样子,戴着假发和墨镜,不苟言笑地站在Sassoon旁边与其合影。

但Vidal Sassoon已经有快二十多年没有在为别人剪过头发了。最近的一次特例是在他的一次旅行中。他在游轮上见到的两个有着“糟糕发型”的英国小男孩。“先生们,既然我非得和你们共度接下来的两个礼拜,那我就要给你们剪剪头发。你们看上去太恐怖了。”

但这不代表这位老先生已经无事可做。相反,他的日程安排倒变得异常紧凑起来。他撰写了一本三百多页的自传,封面就是Terence Donovan为关南施拍摄的那张经典照片。此外,Vidal Sassoon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中。他不断为2005年因遭受龙卷风而流离失所的新奥尔良人民们捐款;同时还是以色列Hebrew大学排犹研究国际中心的主要资助者。

他的好友,纽约美发沙龙Bumble and Bumble的老板Michael Gordon也为他筹备了一部纪录片,现在已经公映。在电影里,你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和Sassoon亲友们的独家访谈,这些人毫不吝啬地把一切赞美之词堆砌在Sassoon身上,称他是毕加索,是哥白尼,是拿着剪刀的莎士比亚。好友Mary Quant在接受采访前几天刚做完手术,但还是精神饱满地出现在镜头前,絮叨着六十年代的那些往事。Sassoon本人也在其中奉上了一段普拉提的肢体表演,还有自己钟爱的足球运动,来表示自己精神依旧矍铄。整部电影就是想要传达其副标题的内涵——“一个人是怎样用一把剪子改变了世界”。这一点也不夸张,沙宣他的确做到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