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6-13 19:11
今日嗅评:iOS 7就像微软的XP,交互模式已定,只好玩玩界面和易用性
The Verge主编Topolsky评论认为:苹果虽仍表现出对细节的处理能力,但在“重新设计”的强烈欲望下,在把握上已失去重心,出现多处不一致。看到那些图标,让人感觉苹果的设计师没法确定一个方向,它甚至比Windows Phone的扁平风格更像是厕所标牌。

zuheng:UI从来就不是重点。苹果开创了智能手机的交互模式,多点触控,App Store,Siri,itunes,视网膜级分辨率,等等。UI其实怎么换都无所谓,什么简洁,扁平,拟物其实真的无足轻重,只要设计不是太差,习惯了都好看。但iOS7就像微软的XP,交互模式已定,只好玩玩界面和易用性。这标志着苹果前进的步伐已经没那么快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模式不可能永远创新。

苹果不应该把重心放在UI和易用性上,而是应该在供应链,硬件技术(CPU,GPU,屏幕),内容(音乐,出版分销),云服务,商业服务平台等看不见的方面稳固iphone的统治地位,UI和地图等等这些东西不应该成为重点。库克这一年多搞的地图和UI完全是浪费时间,在过去一年苹果本该发布更大屏幕的iphone,苹果既然已经将过去的手机变成了今天的智能计算设备,那就不该将iphone定义在手机时代的单手操作上。库克,干点正事吧,别整这些没用的。

百伯前员工:百度的核心战略是要把控互联网的流量入口。但在电商领域却被抗拒抓取的淘宝噎了一下。吸取教训后,百度投资了去哪儿守住旅游业的入口,又未雨绸缪地进入招聘业。但百度只会搜索不会做招聘,在想不明白做什么时,抄成熟模式的风险小。

HR亲家文章写的很好,文采飞扬。
1.百伯在2012年4月联系过我们网站,说是合作。被拒绝,原因是,不希望自己的客户数据被百伯窃取。客户是一个网站的生命,如果今天共享,明天就有可能成为你的客户,所以我不干。
2.百伯号称20万个关键词来引导流量,直接导致了简历量大但质量不高的弊病。这对企业客户来说是负担,是低效,客户不会买单;
3.从管理上讲,李珍文的销售还是很得力的,没有销售,就没有生存,何谈发展。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一定要有盈利能力,否则投资方会失去信心。
4.百伯对品牌的建立还是缺乏耐心的,一个产品从生产到领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即使客户知道这个品牌,但使用和体验,口碑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2年就要干到全国三强,是对全国招聘网站从业人员智商的极端蔑视。很傻很天真。
5.招聘是服务,不是技术,中华英才网的死就是技术高过招聘服务的失败决策案例。

鲁塔弗互联网技术专家百伯做职位搜索听起来感觉十分的奇怪.百度不可能去投资另做任何垂直搜索.真有这个市场需求,在基础搜索上稍微丰富一下产品形态即可. 做这个方向,纯粹是2.0团队为自己找存在理由,挣扎求生.
百度作为流量放大器,并不是无所不能,它应该投入的方向是内容生产商.
百伯要做应该是做简历入手,围绕这个做系列工具,但是这个盘子太小,很难大规模
招聘和电商一样,需要太多的know how,流量算不得什么优势,相当于一些资金而已,百度干这些,纯粹是从0开始创业,这个对臃肿,官僚的大公司来说,太难了.
百度这次没有投资吴文辉的的团队,实在可惜了,浪费在百伯上的钱拿去买这个多好,纯粹的CP,做起来很容易.

B座12楼:分众传媒的成功,给很多创业者制造了梦想。创业似乎一下子简单起来,只要找到可以放广告屏的地方。然后大量复制屏的数量,就可以买广告收钱了。这是一种商业模式偷懒,创业者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整天想着从广告费用中切蛋糕。

绿色大农场好文章。“广告位的获取与维护”是关键,这一点说到了点子上。分众成功是抓住了当时小区管理公司不了解广告位价值的情况下迅速进入,相当于低价囤货。现在这种情况不存在了。顺便说句,郭mm的干爹他们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这种模式。通过红10字的光环,无偿获得广告位,然后走下一步。偶接触过一个国家级公益单位的项目,也是可以无偿获取广告位,回报一算就知道了。问题是这种项目的风险不在商场而在官场。官场风险比商场大多了。

王新宇V宁哲网络合伙人现在广告界竞争非常激烈,也非常混乱。而点位的设置的成本非常高,比如维护成本和地租成本,一般的小公司是非常大的负担。而销售,现在同质媒体太多,比如LED,原来4万一个月的,现在只有5000一个月。销售的难度也非常高,环节也非常多,一般的小公司正常是通过代理,而自己布点位的方式,不建议去做。也正如文章所说,先发优势几乎没了。成本、运营是一大负担,慎重啊,兄弟们。

“沉默的旁观者”投稿:O2O什么时候才能闭环?答:也许五年之内。做成这个事情的核心有两点:第一是线下服务信息的互联网化,第二是对用户复杂消费行为的精准把握。线下商家所拥有的服务经验和对消费心理的把握,是做互联网的人非常欠缺的。

一只倒霉企鹅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前媒体人士:问下作者@沉默的旁观者 ,对O2O一直有些不解的问题:
1、对知名商家:为何不去直接消费,而要进行线上消费决策甚至支付后才去消费;
2、对非知名商家:线上展示已让消费者认识了商家,其宣传推广的浅目标已达到,消费者可选择直接线下消费,后续问题同1;
3、线上消费决策支付线下消费的优势:价格优势?除此外还能有什么优势?
4、线上消费决策支付线下消费的劣势:操作繁琐、支付风险(不安全)、消费纠纷(发票、退款等问题)、消费维权(商品或服务被打折等)。
5、淘宝、支付宝平台的解决方案:延后支付(满意后支付)、索赔机制(先行赔付)、信用系统。O2O们敢借鉴参考吗?
6、优惠券是一种变相的广告,团购是建立在价格优势上的O2O。能不能尝试先接受服务后付款的O2O模式,对这种模式你怎么看?

两棵树就O2O的闭环问题:
大概两年前在某母婴网站,当时我们在摸索线上和线下如何打通的问题,提出了同城活动/团购的概念,商家可以免费发布活动/团购,线上用户可使用在线支付也可以线下付费,然后去线下享受活动或同城交易。当然开始时大部分是免费的活动,但必然都会有引导消费的目的。团购是靠原论坛用户积累的信用。
收费来自两点,一是商家如果想获得首页推荐、站内短信精准投放的需要付费,即传统的网站收费方式;另外一种就是用效果收费,我保证有“意见领袖”、相当等级的用户参加,并且反馈若干份数的高质量线上评价。第二种其实是效果最好的方式,商家也非常乐意付费。
不过这种闭环是建立在母婴这种垂直的、用户参与度高的社区里面,当时我们本身就拥有相当多高质量的用户。可以这种模式没有被高层看好和支持,如果再给我两个月时间,我觉得一定会有更好的出路和方式。

虎嗅:谷歌周二(6月11日)正式宣布已完成收购众包导航地图应用Waze,以加强导航产品。具体交易金额尚未公布。消息人士透露收购金额或为10亿美元。本来,Facebook是离收购Waze最近的巨头,无奈谷歌半途狙击

larrywong总还是有些人能够看得明白。很同意Waze本身是一个数据公司的说法,最关键的是能让用户自愿提供数据,和咱的大众点评有点类似,这样的数据就是现实的壁垒。看来现在的互联网大佬都比较倾向于这种带数据的特色企业,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细分行业的龙头。

mario一开始搜索引擎把现实世界的信息都搬到了线上,然后SNS把现实世界的人和关系都搬到了线上,地图会不会在若干年后把整个现实世界都搬到了线上呢?如果未来某天全世界统一了,我想那一定是google干的。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