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7-04 19:46
盖高楼加修地铁就是立体城市?沉迷航拍会暴露低审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首发于《晶报》,作者:叶克飞,编辑:二蛋,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曾有人说,欣赏一座城市最好的角度是“俯瞰”。古人喜欢登高望远,直至今日,在山顶俯瞰城市,仍然是许多地方和许多人的“保留节目”。当城市的天际线越来越高,建成区越来越大,山顶或是无法满足人们俯瞰的需求,或是不再能够见到城市的全貌。于是,摩天大楼、电视塔和摩天轮,都成为人们俯瞰城市的工具。


这几年,航拍不再高不可攀,无人机让局部航拍成为可能。无论是媒体上还是生活中,各种俯瞰照片越来越常见。许多人也沉迷于这种视角,当他们炫耀自己身处城市的“气派”时,往往会用俯瞰照片作为证明。


在这些照片里,高楼大厦如水泥森林,一根根植入大地,密密麻麻,确实有着壮观的一面。但在我眼中,这样的照片缺乏美感,更无法代表城市的全部。它固然能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但恰恰也因为这样,暴露了城市的结构缺陷,还有人的思维缺陷。


“俯瞰”是一种宏大视角,它将城市在视野中缩小,并凸显其布局,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漠视个体的视角,以这种角度观察城市的人,很难见到同类的存在。


如果仅仅作为一个欣赏者或是旁观者,这样的“目中无人”只是视角和审美的差异,但对于城市规划者来说则不一样。它太有欺骗性,也容易误导规划者。


即使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大师级人物,也很容易落入这样的陷阱。1929年,勒·柯布西耶访问南美,在两位飞行家的帮助下,他从空中以俯瞰视角考察了里约热内卢。


勒·柯布西耶有着一大串夺目的头衔: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现代主义建筑的旗手,机器美学奠基人,被称作“功能主义之父”……他在这次激动人心的经历中得到了许多,许多理论和规划草图甚至直接因为这次考察而诞生,但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者简·雅各布斯看来,他也因此而迷失。


飞机为勒·柯布西耶提供了一个空前广阔的视角。作为欧洲人,他当然有过在山顶俯瞰城镇的经历,但飞机让他更高,也让城市变得更小。在他眼中,里约热内卢被简化成一座线性城市,它像一道飞檐那样伸展,一边是浩瀚的大海,一边是陡峭的火山岩。于是,柯布西耶兴奋地勾画出城市的规划草图,一条离地约100米高的混凝土高架桥沿着海岸线延伸了数公里,在高耸的桥下才是人们的居住地。


对于柯布西耶来说,俯瞰是一个超越的视角,同时也是一个简化的视角。它似乎一览无遗,实际上却极端抽象。它崇尚简约的线条、几何的色块和巨大的体积,几乎本能地厌恶复杂、混乱和细节,因为这些现象是非数字的、非概括性的。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与俯瞰视角的指向相一致。他始终强调理性和功能,城市在他的“手术刀”之下会被切割为一个个规整的功能区,并在俯瞰视角中呈现一种几何之美。


人呢?在这类城市规划中,人就像棋子,或说完全是“工具人”,仅仅需要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功能区,承担自己的社会功能即可。严格来说,他们与一辆汽车、一棵树或者建筑玻璃幕墙上的一块玻璃没有本质区别。就如有人所说:“在城市规划中,最没有发言权的最不值得描绘的就是被规划的人。在统计学中,最没有细节特征的也是人,他们在抽象化的过程中成为数字和代码。”


这种规划思维曾被简·雅各布斯等人批评,但直至今天仍有市场。许多城市一再突破着自己的天际线,发展自己的不同功能区,由此体现城市的气派,体现规划者和执行者的“魄力”。


它甚至影响到了电脑游戏领域和影视领域。不少游戏有着强大的画面表现力,构造了极其精美绚丽的俯瞰街景或城景。但玩家会发现,这些场景就只是场景而已,游戏中的角色并不会真的进入探索,或者走入其中后,平视场景十分简单甚至简陋,与俯瞰时的视角完全不符。电影里同样有很多类似的场面,各种俯瞰镜头里,城市的功能区界限分明,却见不到人的存在。


前些年,“立体城市”概念一度流行。城市建筑向空中发展,地铁则在地下构建复杂网络,这种立体感成为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路径。


“立体城市”的最初概念其实正是来自柯布西耶。二战结束后,他为了解决欧洲房屋紧缺问题,提出“城市必须是集中的,这样城市才有生命力”的理念,而“集中”的表现就是“立体城市”。


相比历史上的城镇,“立体城市”的特点在于高效,同时会兼容平面和立体的空间组合,表现更为丰富。香港就是典型例子,人多地少的它是全球最立体的城市之一,高楼林立之外,还借不同地势,形成各种不同的连接系统,完善的地铁减少了地面交通的压力……在中国的迅速城市化进程中,这样的“立体城市”在许多地方都不失为一种可行性方案。


但问题在于,许多人误解了“立体”,认为立体就等于“盖高楼+修地铁”,将之视为实力的体现,却忽视了城市的连接由人所支撑,“立体”的目标是生活。正常来说,摩天大楼的建设应该是一种刚需,因为商业和金融业高度发达,因此需要以摩天大楼容纳这一切,高效率空间利用的意义远大于景观效应。但在中国近年的发展中,一些城市兴建了租用率很低的摩天大楼,又“配套”兴建大型广场和各种景观,反而造成了更大的空间浪费,完全失去了“立体城市”的本意。


俯瞰城市确实可以带来一种近乎权力的快感,高楼大厦和大广场尤其能够凸显这种快感。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一直呆在天空俯瞰城市,也没有谁能一直在空中完成自己的生活。人们最终还是会平视自己身处的城市,走在街道上,进入商店、餐厅、学校和写字楼,他们不是城市功能的一部分,而是城市功能的运用者与享受者。


相比那些执着于摩天大楼和所谓气派,却没有足够商业支撑的城市,商业和金融业高度发达的世界大都市反而多半是规划领域的正面教材。它们往往有着更丰富的城市多样性,通过商业和金融业的依托,推动住宅、饮食、娱乐等领域的发展,实现不同城区风貌的结合。


比俯瞰一座城市更重要的,是你步入其间的感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首发于《晶报》,作者:叶克飞,编辑:二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