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怎样判断一部影视产品是不是真的成为了现象级作品?我向来是不相信高网龄人群那些说辞的。然而当十八下海年近半百的老家亲戚社会姐,和她新交的金链男友手持半包纸巾从影院哭天抹泪走出来时,我就知道《老炮儿》要成了;或者是沉寂许久的长辈突然往群里扔张截图,上书“公安通知:如果你收到《战狼2》链接,请立即删除……”也不难判断,吴京要成了。
最新的例子是,当我打开快手,看见关注的厨师、女大学生、流浪歌手、社会摇艺人们都在刷《前任3》的梗时,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个早已被豆瓣判了死刑的片子,票房都快14亿了。换算一下,相当于2017年度第七的票房,并且极为有望冲击第四的位置。
这是一部充分体现地域和人群割裂的片子:抖音上充斥着剧终后扒在影院座椅靠背上嚎啕大哭的姑娘小伙,而豆瓣网友则愤怒地质问“这部电影简直颠覆了我对电影市场的看法!”甚至于“这电影如果票房超妖猫传芳华的话,将是对中国电影最大的侮辱!”
(数据出自猫眼电影)
1
战狼2火的时候,曾有人发过这样一段感慨,大意是:如果你觉得这部电影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目前的观影水准,超出了目前中国最广泛的电影观众的观影水平。但仅靠你或和你相同欣赏水准的人贡献的票房,是不足以让片商满意的。所以,接下来市场上出现的大部分片子,还将是接近或低于这个水平的。
我曾认为这个观点精准到位,然而看了“高观影水准”用户对《前任3》的质疑,以及那些二三四刷的拥趸们的反击后,我却开始质疑这个观点的不完备之处。这两类人之间,真的只是观影水平高低之别吗?
比如最典型的一处分歧是,影片中有一个专门用来赚眼泪的情节:陪伴多日后,女3发现男1依然无法割舍对女1的感情,就说我们走到这里吧,我知道你对我的好其实是对她的补偿,我能拥有你总感觉有愧,是她让你变成现在的样子又让我占了便宜云云。随后女3说,大叔,我再给你一次玩浪漫的机会,我从这里走到那个街角,如果这一路上你对我说出“我爱你”,我就立刻转身跑向你。最终男1什么也没说,女3走过街角后,痛哭失声。
豆瓣上众多用户纷纷对这个情节表示黑人问号脸,还有知乎用户在影院全场哭泣的时候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至于那些提前退场的,可能都没看到这里。
除了根本无法揣测的个人品味和经历之外,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群体性差别?
这是猫眼对《前任3》的用户画像,不到24岁、非本科学历、来自二三四线城市的姑娘,构成了主力观影群体。
年轻人,丰富得过剩的是情绪、感受力和大把时间。却又还不太习惯接受冲击与重构,更不要提习惯于向甲方、房贷和生活下跪。既无生存之忧,又无责任之负,感情就是年轻人能够接触到的首个超出掌控范围的人生体验,是他们第一次大规模体验情绪波折和焦虑无助。是他们漫长而无聊的“非社会期”中,短暂而难忘的激素紊乱时刻。
因此,越是感情经历稀缺的,越容易陷入感伤,越容易沉迷“青春疼痛文学”,越需要在QQ空间写下“葬、殇”之类的情感表达。正因为没经历过什么伤痛,才会抱着手上的水泡哭天喊地,正因为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伤痛的,也就只能把情绪雷达都对准这一类人生际遇。
更何况,在悲哀中自我折磨有其独特的魅力。越是没故事,越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历尽沧桑,而怎么能证明一个既没发福又没秃顶连皱纹都没有的人很沧桑?拍拍胸口,伤痛都在这里啊。抖音和快手上充斥着类似的桥段——姑娘小伙把自己哭成泪人,朋友再将其配文上传:“艰辛委屈我都懂,不知道怎么安慰”、“有故事的人,他们还能回去吗”、“朋友说了好多话,我都想哭”。
情感也是可以通过大样本训练而学会控制的,遇人千面后自然放低索求情感的门槛,也更难被类似的故事打动。那些无法自拔的沉醉感,很可能会被上帝视角的旁观感所代替。
数据也可以佐证以上猜测。
不难发现,一线城市和高收入群体的恋爱次数,均高于二三四线地区及低收入群体。即是说,相对于14亿票房的中坚力量,“高观影水准”用户的恋爱经验从概率上说会更丰富些。更不必说,高观影水准也同样是提升情绪波动门槛的重要因素。
就像有人在豆瓣评论中说的那样“你不能说感冒时吃胃药没用,就说这个药不好”,《前任3》质量如何,在不同群体中是有截然对立的评判标准的。这个不同很大程度上不来自对影片的欣赏差异,而是人生经历上的差异。
2
另一个彰显割裂的,就是“三观断层”。
摘几条豆瓣差评——
这种电影适合打心眼里认同“女人黄金期只有几年”、“给女人花钱的男人不一定爱她,但不花钱的男人一定不爱她”这样观念的人欣赏。
这种电影的坏,在于男性创作者自认为幽默自认为理解这个时代的三观崩坏的坏。
那句“没用过,干净”真的是年度最佳脏句,直男癌本癌。
一个松垮的韩庚和一个油腻的郑恺,成了都市型男的代表。日常是一边和女朋友吃火锅一边微信聊骚八百人,然后再看他如何斗智斗勇,维持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两位都市型男的业余爱好是撸串、喝酒、KTV、夜店、微信群聊骚……然而爱好是其次,重点是有妹子作陪,95后。盘靓条顺。
妹子是清一色的整容脸,恨不得塞满整个ktv包厢,然后再招呼一群同样油腻的中年男,他们或能甜言蜜语,或懂手相命理,使出36计,只为了最后把妹子带上车。
壹娱观察曾经总结过这样一个规律:豆瓣评分高的票房不一定高,猫眼评分低的票房肯定高不了。我是非常信服的。
因为一线城市“高观影水准”人群,已经不了解现在三四线地区的娱乐消费取向,甚至于对中国更广阔地区的运转规律也缺乏认知。
大概在2014年左右,即上一轮房价飞涨之前,我就已经非常明显地感知到,和那些在省会及地市级城市的同龄人相比,我们在物质生活上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是出生于二三线城市的独生子女,毕业后未选择去一线城市,而是通过家庭关系在本地找到“单位”的。这种水准的30岁左右男性大概率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呢?简单概括就是两娃、两车、两房、两老婆。
根据人大潘绥铭教授的调查,中国人的婚外恋比例相当高,大约每3个丈夫和每7.5个妻子中,就有一个曾经出轨,且这个比例还在上升。影片中所表达的“KTV、夜店、微信群聊骚”再加上大洗浴,基本就构成了相当一部分都市男性的业余生活——
影片最真实的一点,就是拍摄地选在了导演的老家成都。这座城市多年来都是中国收入最高的PUA团体的大本营,该团体创始人赖以成名的绝技,就是直播如何用手机上的陌生交友软件,两小时内约出近10位美女,陪他晚上去夜店。
那些“高观影水准”用户无法接受的直男癌三观和花天酒地,恰恰是观影主力地区的日常,自从三四线城市人均GDP普遍跨过3000美元之后,向享受型消费的转变的速度就愈发加快。在这个过程中,被房价医疗教育等高生活成本压制的一线城市人群,反而过得更加清心寡欲。
没错,相比于“未富先老”的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更低的生活压力,让人们对消费升级的追逐更加猛烈。据企鹅智酷数据,三到六线城镇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了泛娱乐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时间更多,付费意愿也不差,在游戏,直播等领域甚至遥遥领先,相较之下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市场甚至显得有些“鸡肋”,用户数量和付费比例都没有明显优势。至于电影市场,也同样符合这个规律——
(猫眼数据:三四线地区票房增速秒杀一线)
到底是谁不理解这个时代?
最后说一句,我个人对这部影片打了三星,毕竟和未来一系列得到授意纵容,而即将上线的各类《战狼2》翻版相比,我更希望公众少被家国情怀绑架。这的确不是什么佳作,但沉溺于小情小爱的高票房,在奔涌而来的爱国鸡血面前,都显得那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