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2-26 15:17
职场江湖里的人情世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趣同学(ID:liuzhiqu7788),作者:劉知趣,题图来源:《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职场中人情世故的重要性以及曾国藩在职场中的经历。文章指出,职场中过于方刚、不注重人情世故的人实际上是弱势的一方,而身段柔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更容易获得资源支持和理解。同时,文章强调了在职场中支撑领导、积累个人价值的重要性。

• 💡职场中过于方刚的人是弱势的一方,无法得到资源支持和理解

• 💡身段柔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更容易在职场中立足

• 💡支撑领导、积累个人价值是在职场中获得成功的关键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是人情世故。‍


成年人的大半个江湖在职场。然而客观地来讲,真正能够在职场的人情世故里如鱼得水的绝对是少数,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内心为此充满了冲突与痛苦。


即便是晚清名将曾国藩,也难逃于此。


和我们很多的普通人一样,曾国藩早期的职场进阶之路也是举步维艰。纵然任礼部侍郎时已然四十有余,但也算不上是一个情绪稳定的职场中年,几乎所有的职场大忌都曾让他犯了个遍——得罪大领导,跟同事关系也不好。


他声色俱厉地吐槽“同事”中庸无能、倚老卖老、拉帮结派,又直截了当地上书怼“大老板”咸丰对国事“不暇深求”“徒尚文饰”,表面说言者无罪却“疏之万里之外”。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大臣们才不不愿意谏言,碰到事情就袖手旁观。


这些指责把咸丰帝的肺管子都快戳破了,气得咸丰当场把奏折都扔了。


后来,曾国藩起步操办湘军水师,还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咸丰这个“大老板”就开始“下需求了”,催他“着即赶办船只炮位”,“自洞庭湖驶入大江,顺流东下,直赴安徽江面”。


但当时湘军水师压根儿不具备实现这些需求的条件,曾国藩无奈也只能拖着。这也让咸丰三年前被怼憋着的那股火得以发泄:


“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时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及至临事,果能尽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张皇,岂不贻笑于天下?……言既出诸汝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朕看。”


这话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平时你不是挺牛掰的,办不好打你脸。”


所以你看,做事情过于方刚,完全不在意人情世故的人,看起来是强势的一方,实际上却是弱势的一方,能够得到的资源支持和理解都会大打折扣。


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沉淀下来的潜在规矩,是很难在一朝一夕之间被消失殆尽。


但倘若我们能够从中总结一二,既能建立起一些对职场的认知以及掌控感,从而减少情绪内耗,也能让我们在漫长的职场生涯里得以自洽和从容。


专业要过硬,但身段要柔软


职场中每一张笑意盈盈的面孔背后,或许都暗藏着一把利刃。


如果说提高工作效率,不给别人添麻烦,塑造一个专业、值得信赖的职场形象,是职场丛林生存的首要法则;


那么“放低身段,处事周全”则是在接下来每一个困难隘口,决定能否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顺利抵达成功彼岸的必要条件。


别看这八个字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对于做事泾渭分明的人而言,真正落实起来却并不简单。


曾国藩在官场中频频碰壁之后,就对自己也进行了反思,他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受挫不仅有大臣多私心,皇帝心眼小的缘故,还有自己脾气、性格、为人处世上的诸多缺陷。


事实上,同事不是家人也不是朋友,我们不能奢求彼此能够完全做到包容和体谅。


因此在职场与人交往时,总怀着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道德优越感,以及过于直言不讳的说话方式、突兀出格的行事风格以及不合时宜的情绪宣泄,都是很容易引起他人反感的。


我们经常说,在社会生存,其实是需要一点“油而不腻”的。这个“油”,其实就是我们与周遭环境和人之间的润滑剂,是不必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与他人硬碰硬,是保护自己也愉悦他人。


而所谓“不腻”则是表里如一,是不处心积虑地算计和不失初心,是有所为也有所不为的真诚与坦荡。


所以曾国藩说:“不讥笑人,不晚起。”就是在告诫自己,做事情要勤奋和持之以恒,但对别人不能有过高的要求。认知不同,但可以选择尊重。‍‍‍‍‍‍


当然,身段柔软也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讨好和自我委屈,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在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必须学会保持沉默。……我必须学会认真对待自己。……眼睛要更多地观察,脸则要少动。我说笑话的时候要板着面孔。别人说笑话的时候,不要每次都喝彩。


别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地对所有人表现出和蔼可亲的态度。在合适的时候以脸上毫无表情的方式让别人感到窘迫。


这是人与人之间必要确立的边界感与分寸感。


职场站队的背后也有“忠诚度”的体现‍‍‍‍


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江湖存在帮派,职场站队在所难免。


就像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选择和谁一起玩,长大后选择跟谁成为朋友,这些选择的底层逻辑其实都是站队。而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是对站队所带来的收益的一种解释。


有利益之争的地方就有站队,即便是一个再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也只能是尽可能地压制,但很难根除。‍‍‍‍‍‍‍‍‍‍‍‍‍‍‍‍‍‍‍‍‍‍‍‍


只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多半是不信这些的,觉得只要有能力,领导同事自然就会认可,从而走向成功。倘若真是这样,为什么现实中经常有人吐槽,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反倒成了领导?


东边的老虎咬人,西边的老虎也咬人。但不站队有的时候比站队还要惨,因为你不属于任何一方,反倒可以扛下所有的黑锅。


在一个人不站队的表象背后,往往也意味着这个人不“忠诚”于任何人。


如果你当过领导,就一定会有一种感受,就是在选择亲信时,这个人可以能力不强,但绝对不能没有忠诚。不具备忠诚的人,即便能力再强,也只能当做工具来用,比如能完成业绩,或者说能跟难缠的人打交道,解决一些不好解决的事。‍‍‍‍


当然,成为领导的亲信并非一劳永逸,而是一件风险与收益并存的事,不站队也有不站队的好处。


比如当昔日旧主的位置被新主代替后,新主第一时间就会想办法接机除掉旧主的亲信,然后把自己人安排上来,而工具人只要有价值,是没必要非得解决掉的。


这个时候,有一些往日的亲信也会幻想改门立户,事实上这是一种很愚蠢的想法。因为能做到改门立户,讨好新主,也就意味着这个人之前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可能都是假象,只要有利益一样会叛,聪明的新主是肯定不会去用的。


所以不同的选择,各有利弊。如果我们有得选,那就优先选择进到一个先进、扁平化的组织中去,这样就能避免掉很多政治斗争。


如果没得选,那只能在江湖中奔赴人情世故,相信自己的直觉,去选择能跟你同频的领导和同事。


当然,万物皆有周期,没有永远屹立不倒的“大哥”。更有效的方法是,跟着“大哥”时利用资源成长自己,然后想办法自己混成“大哥”。


“大哥”是绝不会带着一个除了忠诚一无所是的人一直玩下去的,所以让自己有价值,成为一个具有多项能力的“工具箱”,才是一个人在职场的顶级生存之道,更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和人生资本。


支撑“大哥”成事,才是一个好下属


罗塞娜·博得斯基曾在通用电气工作了25年,其中13年担任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的行政助理,被《纽约时报》称为杰克·韦尔奇的“秘密武器”。


韦尔奇退休后创建了私人咨询公司,罗塞娜·博得斯也成为了合伙人,她写了一本书叫做《支撑:做副手的智慧》。


书中定义一名好下属的关键词就是两个字——支撑。所谓支撑可以分成三个点,一是换位思考,支撑老板做出更好的决策;二是支撑领导,发挥其所长;三是主动为领导进行补位。


比如阿里的彭蕾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马云做的决定是什么,我都确保这个决定是最正确的决定。”其实这就体现了彭蕾作为一个下属和公司核心业务骨干,在支撑老板做出更好的决策。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人,刚进公司不久,就对公司大战略有各种各样的反对意见和见解,然而事实上,领导招聘引入人才的目的是协助战略完成落地,而不是对战略指指点点。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站得高自然看得就远。上级拿到的信息量是远远超过我们的,所以和我们之间是存在信息差,判断不一样再正常不过。


很多人都知道乔布斯是库克的领导,而且是工业设计和商业方面的奇才。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乔布斯的管理水平其实是一塌糊涂,因为过于严苛,所以不管是在下属,还是合作方供应商的眼里,他都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好领导”。‍‍‍‍‍‍‍‍‍‍


后来库克在苹果工作期间,把他自己擅长的供应链管理做到了一个极致的水平,让乔布斯专注于产品的工业设计和商业会挂,不用担心自己的产品构想无法落地,就这样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苹果成为了顶级市值的科技公司之一。


库克就是在支撑领导发挥其所长。如果库克天天盯着乔布斯的管理短处,他肯定会很痛苦,乔布斯也难受。只有支撑领导发挥长处,才能让做出对团队更有利的决策。


当然看到领导的短处,不是说就视而不见,就让领导在舒适区直接躺平。这只会降低团队效能,支撑是主动及时的补位,把对方的短板补齐,让团队的目标更好地达成。


其实作为下属,懂得支撑是一种智慧,这样才能在合适的一个时机得以扶摇直上。


不管为谁打工,都要为自己积累价值


当然,你可以能说会道,也可以八面玲珑。


然而任何时候,在职场江湖中最讨喜的永远是一个人无可替代的能力,以及其所创造的价值。


这或许就是销冠的底气,剩下的不过都是些锦上添花。‍‍‍‍‍‍‍‍


那些靠会说漂亮话、小恩小惠、私交拉拢来的人心,都远不及实际业务能力所赢得的尊重来得简单和牢靠。‍‍‍‍‍‍‍‍‍‍‍‍‍


倘若当下的这份工作,你做和别人做没有什么区别,这也就意味着你并不安全,那么你就应该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定位,在下一个职场江湖里的安身立命之本又是什么。‍‍‍


既然选择了行走于职场江湖这条路,那么就应该知道这条路不相信眼泪,更没有性别优势,不信你去看看草原上的豹子,会不会因为羚羊长得好看,就选择不吃掉它。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当下不管为谁打工,都在一点一点地积累自身的价值,这个价值可能是有形的资产,也可能是无形的认知,但核心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江湖的规矩。‍‍‍‍‍‍‍‍‍‍‍


就像电影《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说过的那样:“虽然无法成为真正的野兽,但为了生存,还是得不断前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趣同学(ID:liuzhiqu7788),作者:劉知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