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2-27 22:15

神剧《金粉世家》,怎么变爱情恐怖片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 (ID:hardcorereadingclub),作者:谢无忌,编辑:谭山山,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神剧《金粉世家》如何从爱情剧变成了爱情恐怖片。文章指出,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当下国产言情剧的爱情呈现越发空洞乏味,而《金粉世家》在20年前就已经深刻地探讨了婚恋中的阶级性和人性残酷。从女性觉醒的角度来看,《金粉世家》早已超前,仍然引起人们的共鸣。

• 🎭 《金粉世家》探讨了婚恋中的阶级性,呈现了现实中的爱情残酷和真实。

• 💔 《金粉世家》从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早已超前于当下国产言情剧。

• 📺 本剧引发观众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深刻反思,成为经典的爱情恐怖片。

爱情题材,一向是国产剧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有意思的是,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虽然当下国产偶像剧、言情剧的甜度只增不减,“嗑CP”更像狂欢的盛宴,但男女之间的爱情火花让人觉得悬浮,总能让人感觉像品出工业预制菜超标的香精味,愈显内核的空洞乏味。


时间倒流回20多年前,国产言情剧留下的经典太多,你会发现我们对于浪漫爱情的想象,曾有这么一幅油画质感般的画面:陈坤饰演的金燕西和董洁饰演的冷清秋奔跑在一望无垠的向日葵花田,之后躺在花丛中畅谈人生理想,配上《暗香》BGM,令人一秒入梦。


《金粉世家》改编自作家张恨水的同名原著小说,2003年3月在CCTV-8黄金档播出,平均收视率达到破纪录的7.68%。而在往后的20余年,它仍不断被人们反复提起、重看和解读。它的经典难以复制,几年前不时有翻拍的声音传出,并因为男女主角选角引发热议。有人说,因为剧中角色如此深刻,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我们始终没法摘下对陈坤和董洁的滤镜。


当下,国产言情剧不厌其烦地渲染霸道总裁和嫁入豪门的浪漫,所传达的爱情观空洞、幼稚,更像过时的论道。而《金粉世家》早在20年前,就已经将所谓“齐大非偶”、三观不合的婚恋观讲透。回过头来看这部剧,原有的浪漫滤镜稀碎一地,它反而更像极其写实的“爱情恐怖片”或者“爱情祛魅片”。从女性觉醒的角度来看,《金粉世家》看似传统,实则超前。


20年过去了,为什么它依旧让我们如此意难平?


“你们为什么要变心”?


《金粉世家》脱胎于经久不衰的“灰姑娘”故事,很多言情剧作都会参照这样的模式:一个出身贫寒的漂亮女子,与地位显赫的男子相遇相爱。“最后他们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童话故事总在这里画上圆满的句点。


显然《金粉世家》的野心不止于此。它不只是民国版的“灰姑娘”故事,还将青春爱情片延展为家庭生活片,这让它的观感有些割裂:前半部分对热烈的爱情铺陈得有多极致,后半部分对婚姻这座坟墓的见证就有多冷冽和惊悚。


它给当时的观众带来的撼动,有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因于一种悲剧美学——它给我们造了一个巨大的爱情梦,然后亲手将它捏成灰烬。金粉散尽,有种“镜花水月一场空”的幻灭感。正如《暗香》所唱的,“让心在灿烂中死去,让爱在灰烬里重生”。


也许每个人都会跟着剧中的八妹一同唏嘘:你们不是很相爱吗?你们不是自由婚姻吗?为什么不爱了?为什么要变心?


这或许是《金粉世家》导演李大为埋在剧中的上帝视角的发问。2003年,他在《走进电视》节目中表示,他想找到一个点,就是两个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可能有环境的原因,有家族的原因,有阶级阶层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一个人本性的原因”。


剧中借冷清秋之口,以“齐大非偶”解释了悲剧缘由,这也是张恨水在原著中表达的婚恋观。这一典故来源于《左传》:春秋时期,齐国君主想把女儿嫁给郑国太子,郑国是小国,郑国太子以齐国是大国、不敢高攀为由,推掉了婚事。日后,“齐大非偶”被用来指代婚姻关系中门不当、户不对的差异,传递的是讲究门第的传统婚恋观。


当我们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明兰和其“白月光”小公爷的“齐大非偶”而惋惜时,《金粉世家》其实早就直白地呈现了它落入现实的样子。这一备受推崇的传统婚恋观,如今有了新的延展——“齐大非偶”的,并非只是出身所带来的家庭教育、生活背景、成长环境、文化修养、风俗习惯的差异,更在双方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有所映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不合”。灵魂和人格是否对等,才是关键。


在这个意义上,《金粉世家》更接近现实主义。在原著小说当中,两情相悦被放置于人际的语境当中,展示了权力、金钱对自由的扼杀,也有对欲望和贪婪的世俗人性的描写。由此,它对爱情的呈现更具复杂性,也更加深刻。男女主婚姻悲剧的线索,早已埋藏在浪漫爱情发生之时。


千古情场得失,孰之过?



金燕西身边从不缺莺莺燕燕,冷清秋对于他的吸引,是追求稀缺和新鲜感的体现。风流成性的他,早就看惯了交际场的脂粉堆,却少见冷清秋这般素净淡雅的布衣女子。剧中,金燕西难忘遇到冷清秋的惊鸿一瞥,此后几经追寻,才寻得佳人。而在原著小说中,金燕西第一次见到冷清秋后便将她遗忘,下人金荣偶然提起,他才忽然想起。而在这期间,他与其他女子游戏式的暧昧社交从来没有停过。


金燕西早就进行权衡利弊,对他来说,门户对等的大家闺秀白秀珠是“交际场中的新式女子”,难以掌控——“既没法干涉她的行动,她还要干涉你的行动”;而冷清秋是温顺纯良的妻性人格的象征,也更像予取予求的“玩物”。


冷清秋一开始基于“齐大非偶”的顾虑,也曾有冷淡对待的清醒时刻,但她没法否认物质和虚荣心对自己的引诱。在金燕西送绸缎、鞋票、戏票,且频繁展露诗歌才情的轮番攻势之下,她被征服了,两人私定终身,未婚先孕。


嫁入豪门后,妯娌的冷言相讥,丈夫的盛气凌人,以及母亲进入金府时的小心翼翼,让冷清秋越发觉得,自己像“金丝笼里的鸟”,过着窒息又痛苦的婚姻生活。金燕西认为女子不必追求太高深的学问,于是冷清秋婚后放弃了学业。两人渐生间隙,金燕西依旧没法摆脱风流和奢侈做派,他从始至终都没尊重过妻子的人格,将她视为“附属品”,让她唯命是从。


在一次争吵中,金燕西冷言打击冷清秋:“你在镜子里面好好看看,从头到脚,哪一样不是金家的?哪一样是冷家的?请你自己检点一下。”冷清秋是看似传统,实则在新式教育下成长的女子,在情感上更追求人格的自由和独立,这番话让她醒悟,就此与金燕西决裂。


金家家族权力代表金铨死去之后,家族走向衰败、崩塌,少爷们一个个暴露本性。金燕西没法在家道中落后独立,企图讨好白秀珠,向她求婚,并决定随她去德国留学。冷清秋意识到这桩婚事名存实亡,带着儿子住在阁楼里,粗茶淡饭,与世隔绝。而后,一场大火让她毅然决然逃离了家庭。


剧版的结尾,金燕西意识到“失去才懂得后悔莫及”,两人坐着火车,背道而驰。原著的结尾则更加真实:金燕西跟随姐姐远赴他国,归国后成了知名导演、编剧,娶了演员邱惜珍为妻。他将与冷清秋的故事拍成电影,暗讽冷清秋借着一场大火报复自己,他则以导演之名再次走进纸醉金迷的浮华世界。而冷清秋离开金家后,以卖字画为生,居无定所。


张恨水以旁观者视角见证了这一切,给读者抛出这个问题:“千古情场得失,究竟是男子之过呢?还是女子之过呢?”


剧版《金粉世家》在角色和演员的匹配度、视觉呈现以及剧情上,给男女主的爱情增添了不少浪漫色调。但究其内核,也有不足。张恨水之孙张均曾评价道:“只有片头上‘金粉世家’四个字是熟悉的,其他一切都是新鲜的。这部电视剧改编成今天的模样,恐怕两头都不会讨好。年轻人看了不知其所以然,中年以上的观众看了,不知为什么这样。”


但放在现在的国产剧市场环境来看,《金粉世家》探讨“齐大非偶”爱情观,且不流于大团圆结局的媚俗套路,已经称得上经典剧作。回过头来看,它带来的省思依旧深刻——金燕西没法改变人格上的“寄生”属性,冷清秋也没法逃开内心对虚荣的屈从,理想落入现实的差距、没法逃脱的性格宿命和无力感,在剧中都得到了呈现。


反观当下国产言情剧,却在不厌其烦地制造霸道总裁、豪门婚姻的梦幻泡沫。热播剧《三十而已》中王漫妮与梁正贤的感情线固然演绎了“齐大非偶”的狼狈,但《一路朝阳》中大叔和少女的恋情,则不敢透露人性中真实的食物链关系,将阶层跨越和年轻肉体的各取所需抹去,用完美爱情包装糖衣炮弹,无法让观众与角色产生真实深刻的共鸣。


爱的阶级性,它早讲透了


剧版《金粉世家》侧重于“言情”,但原著小说并不止于言情,金家几对夫妻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北洋军阀年代官僚家庭的盛衰荣辱,有人将它誉为民国版《红楼梦》,也有人拿它与《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出走对比。虽然《金粉世家》有其局限性,但它对于那个年代女性婚姻悲剧的群像叙事,以及女性觉醒的主题,是可圈可点的。


《金粉世家》的贡献,在于引出婚恋的阶级性。这和张恨水的创作背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连载于1927年1932年的《金粉世家》,距离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风潮,已经是十年之后。



不同于“五四”时期的作家,张恨水更像一个新旧参半的文人。他少年时沉溺于传统通俗文学,接受的是私塾教育,等到他辞去老家安徽芜湖的工作,到北京求学,希望涌入这场浪潮时,由于生计,并没如愿求学,而是就职于《申报》做新闻记者。本人的生长土壤和走街串巷的真实生活体验,让他对世俗风情有了新的思考和看法。


《金粉世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封面。



“五四”时期新文化人主张婚恋自由,反对门户之见,《金粉世家》在当时看起来是落伍、不合时宜的,“齐大非偶”更像旧派文人的保守观点。但客观来看,作家在创作时无法脱离时代背景和世俗的局限,处在动荡的过渡时期,传统世俗伦理观尚未完全过渡到新式自由恋爱观,因此《金粉世家》更能让普罗大众产生共鸣。鲁迅在《伤逝》中探讨“娜拉出走之后怎么样”,张恨水的描写,则更接近凡俗价值观——备受经济支配的爱情。


小说中,冷清秋同样不合时宜。这一复杂多面的矛盾体,更符合张恨水本人的创作意图:她既有传统文化人的气质,又受过现代教育,有知识女性的独立人格观念。她和金燕西打破世俗观念步入婚姻,最后不甘于沦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而出走,她的反抗和追求、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虽然不够热烈,还带着人性的弱点,却更显真实。


有人说,冷清秋有着宝贵的女性意识,兼具“林黛玉的才情、娜拉的勇气、翠翠的倔强”。小说中的旧式女子,大多生活在新旧交替的边缘。有的困在婚姻的牢笼里,成为驯服型女性,比如金太太、翠姨、佩芳、玉芬。她们是当时女性生存困境的镜中之像——顺从父权制家族,被拒绝、被囚禁、被命名,且剥夺了话语权。


有的完成了自己的“娜拉出走”,比如成为革命者的金家六小姐金润之,积极宣传女性解放思想的二少奶奶慧厂,不屑于在金燕西的梦境里担当“红玫瑰”角色、出了国的白秀珠,还有为了抵抗包办婚姻,与爱人柳春江私奔的陪房丫鬟小怜。


小怜和柳春江才子佳人式的结合,是小说中呈现的自由恋爱的一面。从张恨水本人的经历,或许可以窥见他沉潜于《金粉世家》的婚恋观。他受过门当户对的传统婚恋之苦,第一段婚姻是母亲包办的,给他带来了苦楚和无奈。“齐大非偶”的婚姻之苦他也尝试过,与丫鬟出身的胡秋霞的第二段婚姻证明了这一点——两人的知识背景和文化修养差距太大。


与女学生周南的第三段婚姻,他应该是满意的。但在这段婚姻中,也能看到女性为此付出的代价,据《张恨水年谱》记载,“周淑云,婚前是北京春明女中学生,婚后张恨水为其改名周南,一生操持家务”。


抛开这些猜测,《金粉世家》的意义不在于表明一种婚恋批判和主张,而更像张恨水以新闻人视角去呈现一种社会现实。他在“五四”自由恋爱风潮的“不合时宜”,以今天的眼光看来更像植根于世俗烟火的反思。他无意于超现实写作,曾多次表示“小说有两个境界,一种是叙述人生,一种是幻想人生,大概我的写作总是取径于叙述人生的”。


同样道尽爱情之深刻的作家张爱玲,或许更能欣赏张恨水的价值,她曾表示,“喜欢看张恨水的书,因为不高不低”,而且“张恨水的理想可以代表一般人的理想”。


当灰姑娘的童话照进现实


以当下的眼光再看《金粉世家》,它不同于浪漫小说,当中对于爱情与婚姻中隐藏的阶级性,以及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的性别觉醒和追求自由的呈现,相当具有现实意义。放到现今的社会环境来看,它看似传统,实则超前。当前,女性意识仍难以摆脱传统世俗伦理观的束缚,女性还没迎来理想的自由状态,尤其是女性在婚后如何保持人格的自由和独立,依旧是难解的命题。


如今,爱情逐渐成为消费时代的稀缺品、奢侈品和消费品,我们一面沉醉于各种媒介编织的爱情之梦,一面趋于工具理性,对浪漫爱情祛魅。就像美国学者珍妮斯·A.拉德威在《阅读浪漫小说》一书中提到的,我们读过太多浪漫小说的陈词滥调,它们总在包装爱情的浪漫,而很多故事最终会削弱、转移我们对浪漫爱情所掩盖的阶级、利益的两性问题的关注。当女性依旧被强调须嫁为人妇,继续恪守婚姻责任、履行母职,也就忽略了对父权结构的批判。


当“为爱成婚”成为婚恋主流观念的同时,围绕在婚姻制度之上的诸如家族之间的经济、阶级和社会地位乃至权力联盟等传统因素并未彻底消失,因此“门当户对”“齐大非偶”的门第婚恋观有卷土重来之势。事实上,因爱成婚的观念起源于近代,而以家族结合的婚姻制度已经存在上千年。如何在自由恋爱的启蒙和传统婚姻的两性博弈下赢得两全,这或许映照的是当前许多普通男女面临的问题——婚姻到底是不是爱情的坟墓?


这也是为什么《金粉世家》在今天看来更像一部“爱情恐怖片”,这个故事赤裸裸地暴露婚恋当中的阶级性,将浪漫爱情所隐藏的人性残酷和真实的一面摊开给你看。当灰姑娘的童话照进了现实,或许,属于成年人的爱情故事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 (ID:hardcorereadingclub),作者:谢无忌,编辑:谭山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