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知止斋主,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
曾经读到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的一篇短文,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在扑朔迷离与错综复杂中靠什么不至于迷失?这句话问得多好!
最近也是怪了,东南西北中,各地都有朋友来电话聊起自己的境遇和迷茫。这个世界不知怎么了,物质丰富了,精神一下子迷失了,回家的路突然找不到了,灵魂突然没处藏了。
有天晚上陪老婆在外吃碗牛肉面,谈起近几天的事,突然想起了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开篇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那什么是不幸呢?无常就是不幸,就是那个无法掌控的难事和不确定性的人、事、物、情、境。
人生在世,我们都是活在一个时空之中,所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时空观和天地观。西方文化称之为世界观,中国文化称之为天地观,可以统称为时空观。
所谓的时空观说的就是时间、空间、观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世间。
时间有长短,空间有内外,观念有方圆。
看上去很简单的事情恰恰是最难把握的。我们一生所有的小事、难事和大事都是在这样的时间、空间和观念中展开的。
二
何谓长短?人生很短也很长,遇到好事那就很短,遇到难事那就很长。对于一个人来说,长期一般指的是十年,短期一般指的是一到三年,中期一般指的是五年。
明白这个点就可以对人生大有用途。
何谓内外?家里家外就是我们一生的轨迹了,没有其他地方了。家里说的是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家人,除此都是家外。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小家为内,小家之外皆为外。
何谓方圆?方圆就是天地,天圆地方。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说,君子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在;苏子说,君子如水,随物赋形。这些说的都是人的信念、理念和观念。
何时用方?何时用圆?看看古代的铜钱的造型就知道了,外圆内方。家内要方,家外要圆,这是天地的警示、历史的警示,也是财富的启示。
历史是残酷的,历史也是可爱的;社会是残酷的,社会也是合理的。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惊人的伦理:“功”总是拼不过“亲”,“唯贤唯亲”喋喋不休。殊不知功过是非,亲疏有别,这才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啊!
想想当年的曹爽与司马懿,一语成谶。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非要去验证这个伦理,最后肯定会痛定思痛。
这就是长短、内外、方圆蕴藏的人间密码。
三
《管子·形势解》有云:“以规矩为方圆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面对长短,我们需要学会知止;面对内外,我们需要洞悉边界;面对观念,我们要随物赋形。
这三个问题搞明白了,人生的很多课题也就解决了,人生的根基也就筑牢了。
记得2001年秋天去美国纽约大学学习,罗伯特教授的一堂课至今记忆犹新。他对长短、内外问题的分析很到位,也令我很受用。
他说,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就在四个盒子里面,重要的是我们要弄明白问题后,把它们放到不同的四个盒子里面,后面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千万不要放错了。
利用他的四个盒子理论,我也曾经帮助过不少人。
所谓四个盒子理论,说的就是短期的内部问题,长期的内部问题,短期的外部问题,长期的外部问题。
搞清楚长短内外,所有的问题应该容易很多。因为当你分清楚了长短内外之后,你也就知道了凡事皆需随方就圆,如茶沉浮。
短期的内部问题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对于人生来说,短期的内部问题是最多的。有些时候,我们由于没有搞清楚长短内外,我们本来不应该太在意的小事,搞得我们太在意身边的琐事而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长短、内外和方圆说的是一个思维问题。我们往往通过这样的几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不断把我们日常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归纳分析就是通过分门别类,把纷乱的事物归类条理化。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对客观外界的认识就是一个条理化过程,目的是理清思路,找出问题的关键。人的大脑具备这个天然属性,有条理的东西比混乱的东西,更加有益于我们的思考。
所谓归纳就是一个价值排列次序方法论。譬如一堆杂色豆,如何条理化?分门别类的角度可以有:颜色、大小、好坏、种类、采摘时间的长短,口味的不同,等等。
另外,还要注意二维四象限分析法,也即把事物分成“对立统一”的四个方面。这样一来,内部有无能力外部有无市场,一下便有了“有与无、能力与市场”四个象限的对立统一:
内部有能力,外部有市场(肯定行);
内部有能力,外部无市场(胜负各一半,重点分析市场);
内部无能力,外部有市场(不行,重点分析能力);
内部无能力,外部无市场(肯定不行)。
经过这样的二维对立又辩证统一的分析后,整个价值顺序和先后秩序也就出来了。这就是系统思维的力量:分析原因,找出办法,优化流程,全局操控。
四
有人说得好:人生无非是,你的事关我屁事,我的事关你屁事。
“管我屁事,管你屁事”八个字,说白了,生命都是自己的事。
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坚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一定能成为你想遇见的自己。
有些事是否能引来麻烦和烦恼,完全取决于我们对长短内外问题的态度和方式。
有些事可以缓一些,有些事可以不去管;有些事可以急一些,这样的生活才会张弛有度。
我们生活中该在意的事疏忽了,不该在意的事又特别当回事,总爱钻牛角尖。
不该在意的事不在意,是一种豁达;该在意的事在意,那是一种责任。
葛优在电影《没完没了》中有一段精彩独白,说的就是人世间的人、事、物、情,看了会止不住地泪流满面。
临近春节了,窗外响起了鞭炮声。房间里,昏暗的灯光下,葛优坐在已成植物人的姐姐的床前,陪伴着姐姐。这是在父母去世之后,相依为命的一对姐弟。
葛优缓缓地、自言自语地说道:姐,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妈了。妈问我,咱们那个家还在吗?咱们那个家散了吗?
我说:妈,姐姐还在,我还在,咱们那个家没散。说着说着,葛优伏在姐姐的床头,失声痛哭。
收起眼泪,葛优缓缓地、自言自语地回想起小时候姐姐带他玩的情景。那时候,每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姐姐就会安慰他说,到21世纪就好了,到21世纪就好了。
葛优说,现在,马上就要进入21世纪了,姐姐你得好起来啊。这时,已经处于植物人状态的姐姐,眼角上流出了眼泪。
葛优自言自语使劲说出的每一个字,都非常具有感染力。在世纪之交就要到来的时候,在千禧年就要到来的时候,多少人就是满心怀着这样的期待,这样的憧憬——到21世纪就好了。
2024年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二十四年头了。环顾周围的你我他,这真的是一个人们曾经期待、曾经憧憬的世纪吗?
全球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俄乌冲突开始了,过了两年多了如今还没有停火的迹象,巴以冲突也开始了;眼看着巴以冲突刚有停火的迹象,美国开始对伊朗的空袭也开始了;然后俄乌冲突又升级了……
感觉这个21世纪好像不是那么光明,反而可能是一个更加黯淡的世纪。
2024年第一个季度马上就要结束了,如今的你最期待什么呢?
改革?开放?发展?繁荣?
其实最应该、最值得期待的是人性的复苏和回归。
最基本的人性是什么?答案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明辨是非对错,明辨世界和文明的走势。
只要人性不迷失,一个正常的人类社会和世界才会回归。
五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种复杂的世界性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哪些是该有的秩序,哪些是不该有的不确定性,我们一时已经无法辨清。
人性是人的特质。
中国文化认为人性一分为三,天性、秉性、习性,分别对应的是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有天性,纯善之性;
地有秉性,公私之性;
人有习性,善恶之性。
有人说,当你强大时,总有人原谅你的弱点;当你弱小时,总有人放大你的弱点;当你有权有势时笑脸就多,当你贫困潦倒时亲人也会嫌弃。
这说的是习性。
自私、贪婪、趋利避害,是人性中秉性、习性的弱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动物是一样的,只是人更高级,更具欺骗性和两面性,是游走于天性、秉性和习性之间的高级动物。
时而恻隐之心,时而自私自利之心,时而为恶之心。习性中的恶最可怕,习性的丑陋往往不敢直视。
落井下石、不想你好、笑贫不笑娼,人的习性在生话中并不少见。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这也是天性使然。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很多时候诚实并不能给你带来等量的获得,因为习性中的善与恶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时而善,时而恶,所以王阳明提出了“事上炼心上磨,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洞见。
行走人世间,如果从三性的视角来看人间事,那就会减少很多无常和麻烦。
如果你弄不清什么是天性、秉性和习性的时候,先弄清楚什么叫“没有人性”就行了。
有人骂你没人性,你一定会很生气,这时候其实你已经理解何为人性了。
那我们为什么用知识武装了这么久,为什么我们被灌输了那么多的大是大非,为什么我们还会迷失呢?
孙立平教授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脱离了人性的基石而执着于所谓大是大非。
应该这样说,基于人性的判断,不能保证全对,但总不至于太离谱。正所谓:风再大,靠到坚固的墙上,总会安稳得多。
时间有长短,空间有内外,观念有方圆,敬畏天地,拥抱世界,认识自己,定将遇见美好和快乐的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知止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