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07-09 14:15

一位社会观察家的自我修养:替妈妈捉小三,然后拍成vlo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提图,标题图来自原文


马鲨鲨是谁?


你也许还没听说过她,她是一名vlog视频博主。看理想前段时间曾预告会采访一位我们心中优秀的vlogger,说的就是她。


之所以从众多vlogger中选择采访“小众”的她,是因为我们相信,她的vlog带来了许多值得讨论的东西:关于表达、关于记录、关于这个时代里人们的处境。


她的视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马鲨鲨的vlog充满着诗意和艺术的表达,从中戏毕业的她,喜欢把自己的漫画、动画拼贴剪辑到vlog中,以至于她的vlog被粉丝们称作“影像诗歌”:





更让她特别的,也许是她抛弃了传统vlog流水账式的记录,把重心放在日常生活中不期而遇的“情绪”。比如,


她去水立方看小戴利跳水,说:



她和妈妈出去旅游,在路上吵架了,她在回程的飞机上,记录下天空中的云,和那一刻自己的心情:



马鲨鲨用一种极其私人的视角,记录下了自己在平淡生活中转瞬即逝的情绪,而正是在这样私人的表达中,隐隐流淌着一种时代共通的情绪,“安抚”了一部分观众。


今天这篇文章就带你认识一下这位女孩。


1. 她拍了一支“帮我妈抓小三”的视频


马鲨鲨拍摄“我妈第一次失恋”的时候只有四千个粉丝,这支影片记录了马鲨鲨的妈妈——一位爱打扮、爱去公园跳舞、喜欢走秀的四川女性,怀疑丈夫和一位跳舞认识的“小三”出轨的故事。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起先,她的妈妈对她说,怀疑爸爸出轨了,并且形容小三“个头矮”“没文化”“和自己比差远了”。听说小三在超市工作,马鲨鲨跑去那个超市,对员工一个个进行鉴别,最终一无所获。与此同时,她也拍出了爸爸的心声:自己并没有出轨,是妈妈太多疑。妈妈平时爱打麻将,不够关心他,没让他感到温暖。


这支视频发出后,一下获得了几千转发。马鲨鲨说:早晨醒来看到这些转发,以为自己在做梦,倒头继续睡了。


不过,这个vlog远没有看起来那样狗血和猎奇,影片中大多数是马鲨鲨和父母的对话,穿插着家庭中琐碎的日常。


有趣的是,这个vlog里,有一个画中画,那是马鲨鲨对此事件的“解说”,她就像新闻里角落里那个手语翻译,向观众传递着她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读:


“在我很小的时候,每次当我爸妈吵架,我都特别害怕不敢睡觉,害怕第二天醒来他们就离婚了,这场战役不知道我妈妈能不能打赢。”



如果你看过这条视频的评论和转发语,就会发现,观众们喜欢它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的猎奇,而恰好是独特个人经历下隐藏着的那份普遍性——和你我的生活一样,家庭中有紧张的瞬间,也有玩笑的时刻。我们见过母亲表面要强,实际无助的心情;也体会过身为儿女,看着父母关系破裂的担心和忧虑。


而这种具有普遍性的体会,却鲜有人记录下来。


也许是因为,在中国,家庭关系是最私密的“家务事”。我们边相信着“家丑不可外扬”,边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秘密。人们习惯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经历悲欢离合,再把悲欢离合锁在其中。每个身处其中的人品尝着滋味,独守着秘密,不与外边的人言说。



但马鲨鲨不一样,她把家庭里最敏感、最尴尬、最脆弱的瞬间记录下来,然后坦诚地放到网络。观众们抱着猎奇的态度点进去,可看完后就像懵了一样,受到冲击——他们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一个人如此私密的记录中收获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共鸣。


2. 别人记录光鲜亮丽,她记录“伤痛”


我们之前发过一篇用传播学视角分析vlog的文章。其中一个观点是,vlog作为一个有社交属性的媒介,拍摄者因知晓自己的视频将被观看,于是会不自觉地“美化”自己的生活——拍摄自己最好看的角度,展现最有趣精彩的生活。


但马鲨鲨似乎不太在意这种美化,至少,她不认为那些是重要的。


在马鲨鲨的视频里,她几乎是素颜出境,和很多女性博主相比,她对容貌显得不太在意:“有时候回家后头发会炸起,蛮糟糕的,但那是一个很真实的状态,我也不愿意去改变她”, 她说,“目前的烦恼是化大浓妆和戴假睫毛。”


她在视频里记录父母的婚姻危机、亲人的去世,她在镜头前哭泣,诉说着和妈妈在一起时紧密又复杂的关系。她的视频里记录着许多你我正经历着的,但不知如何与外人言说的情绪,以至于你常会在她视频的弹幕或者评论里,看到那一个个相似的人。


这不是马鲨鲨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代人的体验。马鲨鲨在采访中说:“我跟朋友聊天也会经常聊到父母,觉得这是很多中国小孩都会遇到的一件事,父母和自己的关系非常紧密,会觉得小孩就是自己人生的所有方向和希望,所以小孩一方面会很受宠很幸福,另一方面就会压抑,或者说一个人在外面生活的话会容易慌张。” 


这是一个充满“意见领袖”的时代,我们能轻易在明星或博主的留言区里捕捉到一些充满欲望的评论:“这件衣服是哪里买的?”“这家餐厅在哪里?看起来好高级”“想要拥有同款xx啊”。这些话都有一句潜台词:我想变成你。


但马鲨鲨的视频下却很少有这样的留言,她的视频展现的不是欲望,那种关乎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小资态度这样中产生活的产物,而更像是一面镜子,让路过的人看到自己——“马鲨鲨总能精准地触及到我心中另一个自己”,就像她的订阅者说的一样。


“我妈第一次失恋”那支视频走红后,马鲨鲨说,自己的微博忽然涌进了无数人的私信,像半夜地震后的城市,人们穿着睡衣跑到街上,忽然如此坦然地诉说着自己的情绪。


“我常常半夜收到粉丝私信跟我倾吐心事,感觉那些都是他们不会轻易和别人讲的疼痛。有时会不知道怎么回,感觉对方描述的并不是今天心情不好了,昨天失恋了这种小事,而是一生的伤痛,非常沉重。


她时常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些倾诉。“我确实也不是心灵导师”,马鲨鲨说。


我们习惯看到大v成为意见领袖,传播某种生活方式。可马鲨鲨却没有这样的野心,她甚至会在视频中把看上去比较像“金句”的话删掉,“我们也不应该指望一句箴言来影响人生……只能说我希望我自己多做一些这类的视频,希望能像他们在评论里说的,有安抚到他们。”


那支视频的结尾里,马鲨鲨拍下妈妈在公园走秀的片段,在一段讲述家庭矛盾和纠葛的影片里,她用这样一个极为日常的片段来为这段戏剧性的故事收梢,充满了一种魔幻的艺术感,被网友们称赞可以与《山河故人》里的结局媲美,马鲨鲨也因此被网友称为“小贾樟柯”。



但除了相似的跳舞镜头,我们也许还能从两位的作品中瞥见另一种互通——那种抛弃宏大叙事,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和关注。


贾樟柯在《贾想》里写道,“在我们的文化中,总有人喜欢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诗化’,为自己创造那么多传奇……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


互联网的出现给个体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公开化,人们每日在朋友圈里自觉或被动地展现着生活正面和美好的一面,我们边调侃着自己在他人面前戴着“面具”,边继续假装开心。


在这样的公开世界里,我们今天的时代是那样充满娱乐——短视频App里那些几十秒的视频像密集的快乐炸弹,一旦点开就难以停下——每个人都能熟练地记录快乐,可我们再也不知道该如何言说痛苦。


只是,即使我们不去记录,也不能否定沉重和伤痛的普遍存在,因此我们看到杭州小伙加班后在街上崩溃大哭会感到动容——这个时代总需要有人记录下这份沉痛。


这些伤痛,长期堆积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无人关照。马鲨鲨记录下这些被遗忘的角落,也安抚了拥有同样情绪,却几乎忘记如何表达的你我。


在生活中,我们见过意见领袖、接触过精神导师,他们告诉我们该如何生活。但最后,也许我们都会需要马鲨鲨这样的人,她不动声色地诉说着自己的伤痛,与此同时,也安抚了我们的伤痛。


3. 我们这个时代,是需要“情绪”的


视频里,马鲨鲨梳着齐刘海、常常戴着一根发带,你可能会以为她是个95后,但其实,她已在职场摸爬滚打十多年了。


马鲨鲨的“小龄感”不仅来自于外貌,更来自于她对情绪不加掩饰的表达——她在镜头面前哭泣,会在房间里疯狂跑来跑去说“我好快乐”,会吐露和妈妈的复杂而小心翼翼的矛盾——这种真实,在我们的生命经验里,和“成熟”背道而驰,让人感觉只有“未经世事”的人才会有勇气表达出来的。


“有些电影是一个房间,比如这个电影,观众是守护者 ,看完影片,也把自己的一部分存进了这个房间的架子上。走出电影院,房间消失了,于是你继续看无数的电影,你听无数的音乐,就是为了再次找到这个房间。”


马鲨鲨在最新一期vlog中说下这句话。这段话里提到的电影是《call me by your name》,一部关于一对恋人在夏天的意大利相识而后分开的电影。



大多数人看了电影可能会说“我今天看了这部电影,真好看”,但马鲨鲨在vlog里却拥抱着另一种表达。她称自己拥有“等待的静音特质”,在她5月份的一支vlog中,她描述了一个去看富士山,但是山顶被云挡住的故事:


“我一路来到这个海边等待富士山,但和身旁的所有人一样,只看到了无数的云。” 于是她和所有人一样,坐在海边发呆,等待着云散开。


可以看到,她的vlog里记录的不再是“事件”,而是收集那份转瞬即逝的感受和情绪:



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很轻易地发表自己的情绪,可与此同时,这恰恰是一个个体情绪更值得被珍视和观察的时代。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出来,往往会有大量的文章和评论告诉你该如何“感受”——我们看了不同情绪的文章,总结出几种情绪,然后选择战队。


这最终导致的并非情绪的多样化,而是情绪的“同质化”。


于是,“思考”和“感受”这个听起来理所当然的东西,在这个时代里变得难能可贵。如今我们习惯看完一部电影后马上去看影评——毕竟听听别人怎么想,比挖掘和探索自己的感受,来得轻松和方便得多。


马鲨鲨却非常害怕这种情绪的流失:


“我觉得这些观察和记录对我都是很重要的,这个过程会让我跟十几岁爱写日记时候都自己离得不是那么远——我一直担心自己随着长大肯定会变得对世界不再敏感,我觉得肯定我的观众里有很多跟我一样的想法。”


长大,从某种程度来说,的确是一个“慢慢失语”的过程。成年后人们遵循着一种社会时钟,它默认着当你踏入社会后,要去套一个模版——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而最重要的,是抛弃情绪。因为我们主动或被迫地相信着,身为一个成熟的人,压抑情绪是一个理所当然的正确答案,就和那标准而得体的微笑一样。


但马鲨鲨不想放弃表达:“我比较擅长去捕捉比如我爸妈那种细微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还有那种,如果今天不记下来明天就会忘了的心情。”


“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捞鱼的人,观众和我的日常感情就是汪洋大海,我愿意花一点时间去出海跟大浪搏斗,有时候打到大鱼,有时候钓到小鱼,但这些鱼都是大家会容易在日常里忽略或者难以捕捉到的情绪。我愿意做这些情绪的采集者。”



如果说大多数人的vlog是一本日记,充满实用性to do list,言简意赅;马鲨鲨则像在忙碌的生活中那个愿意抽出时间写一页手帐的人,字里行间之外,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心情和注脚。


这些记录着细碎情感的vlog,到最后超越了“记录”本身,或者说,她赋予记录更深层次的意义。


马鲨鲨的视频拓宽了vlog的边界,她从“记录者”的角色跳脱出来,变成了一个“旁观者”,她记录下生活中一个个浪漫、诗意、挣扎、痛苦的感受,时刻提醒着自己和看她视频的你我:


要记得去感受。


感谢:马鲨鲨


本文配图来源于@马鲨鲨 vlo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提图,标题图来自原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