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5-31 16:10

离婚到底意味着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Uni(ID:jdxl-uni),作者:刘小婷,编辑:Aurora,责编:Alwaysfifi,原文标题:《上海婚姻登记处回应离婚预约爆满 | 离婚到底意味着什么?》,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离婚对夫妻以及孩子所意味着的深刻影响,提出了婚姻中的一些迷思和误解,以及应对离婚的建议和思考。

• 💔 对离婚的热议引发了对婚姻意义的深入探讨

• 💑 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婚姻中的矛盾和解决之道

• 🏡 就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和父母责任给出了建议和思考

近日,一条题为“上海婚姻登记处回应离婚预约爆满”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图/微博


据蓝鲸新闻报道,网传消息称上海市离婚预约登记已经排至半月后,蓝鲸记者致电闵行区婚姻登记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闵行区未来两周末的离婚预约已排满,但黄浦、徐汇等区仍然可以预约周末的登记。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聊:离婚对两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一段婚姻想要走下去,需要哪些因素?


离婚对两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过去的文化中,离婚常常会与羞耻感挂钩,觉得这很丢脸,没面子,家丑不可外扬,会担心被人在背后议论。从前,很多人想离却不敢离。而今,从一个侧面来看,也反映社会的进步,起码在对待“离婚”这件事上,我们有了更多的理解、宽容和尊重。


我们回顾这些年的离婚率总体趋势是在高走的,一方面代表婚姻自由和解放意识,可以不用像以前被一些道德观念所绑架束缚,更能符合个人意志来做选择;然而另一方面,离婚率的走高,让我们思考现代人对婚姻承诺度和责任感的关系。


过去老一辈人说,用的物件坏了,只要修一修就可以再用;现在大家都习惯坏了旧了就换新的。当然,放到感情中,我们既不希望婚姻是勉强凑活,也不希望一有问题就放弃;而是一起看看究竟哪里出了错,这个bug能不能被修复。


过去,很多人不知道婚姻咨询,就只能靠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很遗憾的是,很多夫妻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到最后反而又变成问题的一部分。当然,现在愿意来进行婚姻咨询的伴侣确实越来越多了,我想说在我的内心,其实很敬佩这些伴侣有勇气来一起面对问题。因为这是不太容易的一个历程。


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少碰到夫妻说:“我们很相爱,我们是为了更相爱而来的”;很多都是“我们曾经相爱过,但是我觉得现在已经不爱这个人了”;“我也感觉不到他的爱”;“我不知道这个婚姻还要不要坚持下去”或“我们的婚姻还没有没有救”。


那我想说,只要两个人都愿意努力,就还有希望。但起码得先花点时间,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想提一下离婚冷静期。其实法律本身并不能真正挽回婚姻,看上去规定可以延长离婚事实生效的时间,却没法从根本上改善夫妻的关系。因为,增加离婚的门槛和难度,并不代表可以提升婚姻的满意度。


满意度、不满意度——有时候大家可能会把这两个概念混在一起,不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是婚姻中冲突的频率和强烈程度;而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是婚姻中的亲密感和情感联结的深度。不满意度低,并不代表满意度高。


所以,很多时候,面对离婚抉择的夫妻需要的不只是时间,而是愿意投入一点精力来了解、检视婚姻中遇到的状况,对婚姻哪些地方不满意度,并和伴侣一起做出对彼此负责的决定:


如果关系可以维系的话,要怎么维系,要如何降低关系的不满意度,提升关系的满意度,两人的责任分别是什么;如果关系维系不下去要分开,要怎么分开,如何一起哀悼关系的失去和曾经梦想的破灭,如何不因为这段关系的失败而否定自己或整个世界,如何祝福彼此迎来更好的未来。


恐怕这是想要离婚的夫妻真正要面对的功课。


当然,这个规定实施后,也给了我们一个契机来思考:婚姻的意义是什么?以及,那些曾经在婚礼上郑重地许下对婚姻的承诺的夫妻们,是什么让他们下定决心选择结束?


一些有关婚姻的迷思


“想要离婚”——这更像是一种情绪表达,表达两个人因为朝夕相处中的各种看不惯、不适应、不满意的情绪。之前疫情隔离在家期间,按下生活的暂停键的同时对一些伴侣来说,却仿佛按了婚姻倒退键。让我们感觉疫情好像是可以熬过去,婚姻却差点熬不住了呢?


其实我们都知道,疫情不该为本来就有裂缝或存在隐患的亲密关系背锅。疫情更像是一个催化剂,催化了原本就存在的婚姻中的现象,从而加速了这个过程中的决定。


很多因疫情而想离婚的夫妻都在吐槽无法忍受婚姻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和习惯差异,比如以下这些经典的分歧:


马桶圈:要不要放下?


挤牙膏:从中间挤,还是两头挤,还是从下往上,还是随心所欲?


一个人比较随性用完的东西随便放置,另一半坚持哪里取的就该用完放还原处


一个人把用完餐具放在水槽隔天再洗,另一半会说为什么不顺手洗了


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很多来咨询的伴侣也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摩擦和不同意见。


我们借着这些现象整理一些有关婚姻的迷思。


  • 迷思1:马桶圈可以毁掉婚姻吗?


客观来看,上述提到的这些行为就是生活习惯的不同,与两个人的成长背景、地区差异、个性观念都有关,这些不同的方式,并没有根本上的对错。


然而,这些差异很容易导致相处中冲突,冲突似乎又在慢慢消磨原本纯粹的感情。所以很多人感慨相爱容易相处难。


然而,一对夫妻不会在第一次因为马桶圈问题而想到离婚。为什么在一年后,十年后,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忍不下去,或会对关系感到厌倦和厌恶。


罪魁祸首真的是马桶圈和那支牙膏吗?或许我们都清楚:马桶圈只是婚姻问题的外在表象,内在根源并不在于此。


例如,刚刚我们举例的场景都是关于两个人的意见不合。我们接受不了的并不只是马桶圈要不要放下这个动作本身,我们不满的或许是对方在坚持己见时的态度,对自己抗议的置之不理,没有反应;或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所以,马桶圈更像是一只代罪羔羊,成为压垮婚姻的那最后一根稻草。而我们也知道压倒骆驼的从来不是那一根稻草,而是之前的所有稻草和负重。


  • 迷思2:婚姻只能靠忍耐维系吗?


我们只能学习如何成为一头更能负重的骆驼。或是把看到的问题都假装视而不见,变成鸵鸟吗?


好像很多长辈的婚姻秘籍都在传授,夫妻相处之道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息事宁人,双方各退一步海阔天空。我想说,忍耐这一招或许有用,但能够执行这句话的关键在于,你要能忍得住。


很多情况在于忍不住啊——忍不住因为一件小事而斤斤计较,忍不住因为他没有做到而气急败坏,忍不住因为他的忽略而上纲上线。事后冷静下来觉得没必要,不至于,恢复理性的时候,会记起这个人的好,就会平衡这些看不惯,改不了的点。


那些忍不住的时刻,这其实是符合心理学原理,因为——情绪激动,认知失调。


当我们处在激动、愤怒、不满的状态时,就没办法发挥正常的认知能力,包括了:个人的记忆力(回忆起这个人的好),意志力(克制自己不要表达攻击性的言语),逻辑判断力(以理性全局的视角理解归因这个人的行为)等等。


所以,婚姻并不只是靠忍耐来维系,因为单纯靠忍耐,我们学会的要不然就是降低期待,要不然就是情感切割,要不然就是一退再退委曲求全。这样的婚姻或许可以维系,可是我们是不是也放弃了一些对我们重要的跟我们想要的东西。有研究发现,保持对关系更高的期待,婚姻的持久度和满意度会更高。


  • 迷思3:意见不合将导致离婚?


我们刚刚列举出很多意见不合的场景,大家的看法都很不一样,所以很多来咨询的夫妻也会问:我越来越觉得我们的差异很大啊,我们很不一样啊。甚至很多人说:我们的三观不合,我们是不是不合适在一起。


其实我听到的是:他们对这些看到的差异很担心,对未来很没信心。好像两个人的差异,让他们力不从心,很无奈,也很无助。或许这些感觉让他们卡住了。


可是,如果你们真的如此不同,是什么让你们走到一起?你们在谈恋爱的时候,有看到彼此的差异吗?当时会不会觉得差异是一种吸引力和互补的力量。


心理学有一句话叫做:我们因相同而联结,因差异而成长。


同时,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婚姻学者:John gottman,他创立了一个婚姻实验室,针对几千对伴侣进行研究,他的研究显示,每对白头偕老的夫妻,都至少还有75%的差异没有解决。


这说明:因为差异本身并不是导致婚姻问题的最大根源,最大问题在于双方都没有办法求同存异,没法让对方同意或理解自己的感觉,也没法朝着同一个目标一起齐心协力,并肩作战。


  • 迷思4:为了孩子不能离婚吗?


往年高考结束会引来一波高考离婚潮,很多考生在收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前,或许先得到的是父母的离婚协议书。


“为了孩子不能离婚”的这个心态在中国爸妈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很多感情早已破裂的中国家长宁愿委屈自己留在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中,也要等待高考结束后再来清算总账。父母担心离婚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也担心离婚会扯孩子成绩的后腿,这个顾虑和担心是有道理的。


但是他们可能没有考虑过,勉强在一起对孩子就好吗?对于想要熬到高考结束再离婚的父母,也可以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更紧张的是孩子的感受,还是孩子的成绩?


那些打算离婚的父母,孩子隔三岔五就要受到爸妈吵架,互相撂狠话,以及各种摔门摔东西的声音。父母或许没有意识到,彼此间互射的子弹的行为也是会误伤孩子的。父母也没有意识到哪怕不吵架,单单是冷战僵持也会制造压抑的氛围,孩子也同样会承受无形的压力。


所以,父母以为只要保持婚姻关系,就可以让孩子“假装”生活在一个健全的家庭中,以为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状态。很多时候,这是父母的自欺欺人。


一些婚姻学者研究发现,离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也分情况。父母表面和睦,突然离婚孩子往往会成绩下降。离婚倾向高、孩子早早就见识了父母矛盾的家庭,离婚了孩子也没什么变化,甚至成绩还会变好。对孩子来说,与其继续看着父母每天吵架,不如让他们离婚更轻松。


最后,想分享几句话给想要离婚,但是对孩子有顾虑担心的父母:


第一,不要低估孩子的敏锐度。


孩子要的并不是你们在法律上是否是合法夫妻,而是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可以让他不用胆战心惊,每天看父母脸色,每天呆在压抑的家庭氛围中。


所以,如果你们为了孩子不离婚,要做的就不只是不离婚而已。请不要让“我都是为了孩子”变成婚姻中的幌子,变成逃避自己责任的借口。而是得和伴侣直面问题。


第二,孩子天然地会对父母双方保持忠诚和情感的渴望,真正地“为了孩子好”,请不要让孩子陷入两难的选边站的立场。


而且,孩子对父母的忠诚还包括了——如果父母不幸福,我也不敢幸福。


第三,孩子当然希望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然而他也更渴望获得来自父母双方的爱,不要让彼此的关系冲突波及到孩子。


不要因为两人的未解恩怨,影响亲子关系。如果父母给孩子的爱和信任足够充沛,婚姻的解体,于孩子而言虽是一个遗憾,然而父母处理得当,哪怕不再是夫妻,却永远是孩子的父母,也可以成为抚育孩子的伙伴,让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带给读者不一样的视角理解婚姻关系,破除一些对婚姻的误解;婚姻是个人修炼的道场,祝福你在关系的淬炼中变得更成熟圆满,在爱与被爱中绽放自信、收获美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Uni(ID:jdxl-uni),作者:刘小婷,编辑:Aurora,责编:Alwaysfifi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