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 (ID:sjcff2016),作者:万景路,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日本不仅风景优美、饮食精致,而且一切都很有秩序,还非常安全,人与人之间不需要有太多的戒备心,对待陌生人的态度也很和善,这应该是许多到日本旅行的外国人都比较喜欢日本的原因所在。而之所以日本社会能形成这样一种“善”性循环,应该说,在日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善意的基本信任感是功不可没的。旅日诸君有目共睹,日本是一个讲究信用的社会,即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基本上也都能做到彼此相互信任,有了信任才能谈到信用,而事实上,也正是这种信任关系、童叟无欺的信用定评在很大程度上为日本带来了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
事实最能说明问题,以笔者长期旅居日本并从事酒店工作的切身经历为例,在日本旅游,即使是住在民宿到了晚上大门也可以不用关,阳台上也没有安装任何防盗措施。预定酒店旅馆,包括民宿也从来不用提前支付押金,入住期间更没有查房一说,住完交钥匙走人,无论是酒店还是旅馆对顾客从来都给予充分的信任。
去过日本旅游的朋友有的有过体验,旅居日本的华人更不用说,在日本即使丢了东西也不用着急,只要顺原路返回寻找,基本十拿九稳你的物品还在原处优哉游哉的观风景晒太阳呢,即使真的不见了,去附近的失物招领处,基本也都可以找得到,因为日本人捡到东西首先想到的是交到最近如车站的失物招领处,或者警署,如果是商场等则交给相关负责人,并不会占为己有。
顺嘴说一句,日本还是个拾金不昧大国,据警视厅统计,2023年,也就是去年一年仅东京一地捡到上交的现金金额就达43亿6052万日元,平均每天1000多万……
在日本的电车上丢了东西,基本能在车站的失物招领处找到
深度游的朋友可能有过经验,行走在日本街头、乡间,会偶尔在街道边儿、汽车站附近,看到简陋的木架上放着一袋儿一堆儿的新鲜蔬菜、瓜果等,旁边的纸条上写着100日元一袋云云,无人值守,全凭顾客自觉把钱放到一个同样破旧的小钵里。这些所有例子,如果行诸文字,那就是字里行间无不写着“信任”二字……
日本乡村常见的蔬果“自动贩卖所”(图|库索)
以上都是外国人在日本的观感,我们再来看看日本人之间又是怎样呢?还是以笔者为例,笔者在日本公司工作了三十几年,就耳闻目睹亲身体会而言,虽然不能说在所有事情上日本人之间都是百分之百相互信任,但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上司和下属之间,还是同事之间,对对方的各种表现、承诺都是能做到基本互信的,极少有各种猜忌,而究其根本,当然是长期以来互相之间的行为早已在潜意识里形成了这种互信感。
我们再来看公寓住宅,日本的公寓各楼层住户之间的阳台都只有一层几厘米厚的隔板,轻轻一脚就能踢开,完全没有防盗的意识,而之所以这么设计,是为了方便人们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时逃生和避难,无疑,这样的设计也是基于互信基础的人性化设计。
还记得笔者的一次去宜得利购买电脑椅的经历,那把椅子是需要买回来后自己组装的,但因本人对机械的智商归零用力过大,不小心把一个组件弄得装不进去了,与商家沟通欲换一个零件,结果商家回复因在一星期的无条件调换期内,直接让本人把椅子拉过去,啥也没说就给换了一把新的电脑椅。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信用社会的高度信任精神嘛!至今想起,依然为日本人的无条件信任而感动不已唏嘘不已!
笔者喜欢旅游,感觉旅游公司非常注意客人的意见反馈,每次旅行临结束时,导游都会向所有游客发放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旅游景点、餐食安排、酒店环境、舒适度,以及导游、司机的工作评价等等。笔者一开始嫌烦不大愿意配合,但看周围其他日本游客一丝不苟地填写,也就勉为其难地大致填了一下。
没想到的是,笔者填写的旅游过程中的那一点点儿瑕疵,归来后,竟接到该公司专职人员打来的道歉电话和改进保证。接下来在后来的旅行中果然发现自己的意见确实被采纳了,龙颜大悦之下,其结果就是,笔者正式成为了这家旅游公司的铁粉,至今仍然跟随这家旅游公司乐此不疲地遍游日本列岛,而这,同样说明了正是因为对承诺的重视,才换来了彼此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也成为了日本公司发展的契机之一,受惠的则是双方。
日本的旅游公司,非常注意客人的意见反馈
那么,在日本国家、社会、公司,以及人的相互之间,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呢?其根源又在何处呢?
首先,我们知道,日本也是受到儒家文明影响的国家,从表面上看日本人貌似与中国人有着相同的价值观,而中国人自古而今一般都是以“家”为基础衍生出的社会团体,比如现在有人开始做电商网购,因为中国是人情社会,在中国做生意要讲关系,因此,经商者一定会先从自己的家人、亲朋着手,因为在中国毕竟任何人都很难去影响一个没有关系的陌生人嘛!
而在日本则不然,虽然日本也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但与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中国的儒家思想在日本也早已被“国风化”了,比如在日本的“家”与中国人的“家”的概念就是不完全相同的,日本人的家通常更像一个组织,其成员之间的信任感虽有,但却并不完全是依赖于血缘关系的,换言之,一个日本的家庭成员如果经商,自己家人、亲友并不一定就会成为自己的客户,面子没用,关键要看你所提供的商品是否也是你亲朋好友的需要,不需要也不会为了亲情、友情捧场,而且还要看你所提供的商品是否过硬,值得信赖,在日本现实就是这么骨感。
其次,在比家庭更大一些的社会群体中,比如与中国自古而来的宗族体系相对应,日本也有“氏族”传承存在,在平安时代后期,当时的律令法典并没有起到解决争端的作用,因此,作为自卫的军事力量,武士诞生了,但由于在械斗中单枪匹马的武士屡战屡败,谦虚使人进步,挨揍使人聪明,于是,抱团取暖意识出现,武士们开始勾三搭四,这样,就形成了武士团体。
这种武士团体一开始主要是由强大起来的地方领主和他们的族人组成,是一个基于“血缘关系”的群体。但当一个武士团体变得强大时,该地区的其他武士基于自己土地产业的安全会自动来寻求保护并成为地方领主的家臣,最终,这样的团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武士集团。
不过,这种新兴的武士集团的一个特别的构成就是,他们已经不再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了,而是建立在相互负担责任的基础上的。比如,武士为农民提供保护,使他们不受强盗的掠夺,而作为回报,武士可以获得农民提供的一份收成,而领主和武士间也存在着这种类似的责任关系,这种相互责任关系更像是一种内化了的义务,甚至带有“契约”的特点,而这,就是与我们的宗族体系本质的不同之处。
此外,日本自古还有一种家庭式社团存在,并且一传而今,这种社团的领导人被称为“家元”。这种家庭式的社团在传统工艺和艺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剑术、茶道、歌舞伎、插花等等。社团成员间没有亲属关系,但正如李铁梅唱的那样:可他比亲眷还要亲。因为他们的行为更像亲人,师傅扮演的是父亲的角色,徒弟扮演的是孩子的角色,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甚至完全超过了真正的血缘关系,也算是日本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一朵奇葩吧。
由以上的家族关系、氏族体系,以及家庭式社团关系等可以说明,日本人不会像国人那样,只有自己人才会存在高度信任感,相反,他们有着互相承担责任和合作的传统,并由此发展出了许多非血缘关系的社会组织,而这,直接的结果就是使得整个社会之间的信任度更高。
研读日本历史我们还可以看出,在引入中国儒家文化时,日本对儒家文化做了许多修改,相比于我们更重视“孝”,他们更为强调的却是“忠”,就像武士道精神,其根本也就是强调一个“忠”字。不论在我们拍的电影《紫日》里,亦或是其他有关日本战败时的影视资料里,当然,也包括日本的一些此类作品,日本兵士面对天皇宣布战败投降的反应有许多选择是剖腹自杀,甚至集体剖腹,其实这些也是日本人忠诚意识的体现,是对天皇的绝对信任、忠诚才让他们有勇气拔刀剖腹。
这是指战时、战后一段时期的日本人的观念,当进入现代社会,这种信任文化又升华了,典型代表之一就是日本企业独有的“终身雇佣制”,虽然近年包括丰田等一些日企也在摒弃“终身雇佣制”,认为其与强调竞争和淘汰的现代企业文化相比,已经显得格格不入,跟不上现代企业的发展了,但不可否认的是,终身雇佣制的确在日本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并为个人、企业、社会、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换言之,正是日本企业里员工和雇主间如同亲人一般的信任关系,才使得日本企业能够按照这种其独有的形式运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今天的日本社会,由于家庭关系弱体化且规模不断缩小,以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双向责任关系,使得日本的非血缘组织异常发达,而这种甚至超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高度的信任和依赖,之于企业而言,最大的利好就是降低了各种沟通成本,结果呢?当然是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公司个人双双受益。
由以上这些可以看出,信任文化对于社会和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里,你会生活得更为安全、更为轻松,并有更大的发展信心。而对于国家来说更是好处多多,记得曾看到过一份介绍国家机器运作成本的资料,资料中最后提到的统计数字让笔者大吃了一惊:美国的政府运作成本大约是占财政收入的9.9%左右;欧盟国家平均占5%左右;而日本在发达国家里面占比最少,政府运作成本仅占财政收入的2.8%左右。你能说,这里没有日本人的互信之功吗?
最近几年受疫情影响,日本政府连番出台各种扶持计划,说白了就是以各种名目发钱,名曰“扶持金”,在日本的不少创业国人也都享受到了这波红利,在此笔者想说的是,曾听复数的在日创业友人说过,他们在疫情期间向政府提出的补助申报材料,几乎都是按照自己的申报批下来的补助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外国人经营的中小企业而被不信任,而能做到这一切,无疑,也是“信任”二字在起着关键的作用。
突然又想起来一段曾经震动过笔者心灵的事儿,不吐不快。记得那应该是六年前的事儿了,电视上报道了新天皇即位后一些国家使节赴皇宫向天皇递交国书的新闻,当时令笔者一瞬惊诧的是,播音员说的使节们向天皇递交的不是国书,而是“信任状”,懵圈过后又不觉恍然,同样是使用的汉字,所涉的递交国书的行为也完全与我们相同,但却一个叫“信任状”,一个叫“国书”,就令人不觉感慨,我们的“国书”无疑是源于古代的叫法儿,至今未变,看上去显得正式、庄重,但同时也让人感觉很泛,不知里面开头是不是也像我们写家信那样“二大爷三姨您们好”,不大容易想象。
而日语中的“信任状”虽略显普通,但却易懂,它强调的潜台词是递交“信任状”的国家元首向接受“信任状”的国家元首提示:我委派此人代表我国去贵国工作,请相信他。而天皇接受了“信任状”,也就意味着代表日本国接受了这份信任。从此,双方相互表面上的“信任”成立,换言之,也就是说一种无形的“信任契约”成立了。“哪路猴头”(原来如此)呐!
综上,通过以上的具体实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日本,国家与企业、国民之间,人与人之间确实是存在着一种互信关系的,而正是这种互信,让日本成为了一个拥有信任基础的国家,也让日本社会成为了一个有着高度信任感和契约精神的共生社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 (ID:sjcff2016),作者:万景路(旅日作者,著有《你不知道的日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