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6-23 09:58

我为什么要去阿尔巴尼亚旅游?

作者注:几年前,我去保加利亚旅游,偶遇一个英国“背包客”,他说,他几乎走遍了地球上的所有国家,我问他,在他玩过的国家中,他最喜欢哪个?他说:阿尔巴尼亚。我问为什么,他说:这个国家的风景太美了。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魏城看天下 (ID:gh_172f9518d915),作者:魏城,头图来自:魏城摄


图解:坐落在美丽的贝尔什湖畔的阿尔巴尼亚小镇贝尔什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作者去阿尔巴尼亚旅游的经历和感受,探讨了选择阿尔巴尼亚的原因以及旅游中的各种体验。

• 💡 作者选择阿尔巴尼亚旅游的原因:曾对中国有特殊“缘分”、英国“背包客”推荐

• 🌍 阿尔巴尼亚风景优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物价相对便宜

• ❤️ 阿尔巴尼亚人民友善好客,让作者留下深刻印象

前几天,我发了一篇《另类游记:转型路上,阿尔巴尼亚是如何掉进“坑”里的?》。说句实话,那不是游记,是打着游记的招牌,探讨阿尔巴尼亚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失败国家”的文章。文章发表后,有的网友给我私信,咨询去阿尔巴尼亚旅游的相关事宜,所以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这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游记,主要目的在于解答网友关心的与赴阿旅游相关的问题,而不在于介绍哪些地方好玩。我会给这篇文章配上一些我亲自拍的照片,我不是专业摄影师,拍得不好,不过,劣图配拙文,也算般配。


住在霍查故居的隔壁


首先说说:可去的国家那么多,我为什么要去阿尔巴尼亚这个人口不到300万、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很多人甚至搞不清位于哪个洲的东南欧弹丸小国旅游呢?


说句实话,我一直想去阿尔巴尼亚旅游,原因有二:


第一,中国和阿尔巴尼亚曾经有一段特殊的“缘分”: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下半叶,阿尔巴尼亚是中国在欧洲的唯一“盟友”,1969年引进中国的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其美丽的女主人公和那首伴随着吉他弹唱的电影主题曲,与文革早期的记忆纠缠在一起,在中国知青那一代人中曾经引发过某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迷恋;


第二,几年前,我去保加利亚旅游,偶遇一个英国“背包客”,他说,他几乎走遍了地球上的所有国家,我问他,在他玩过的国家中,他最喜欢哪个?他说:阿尔巴尼亚。我问为什么,他说:这个国家的风景太美了。


真的?我有些不相信,但他的话激起了我的强烈好奇心,特别想去这个巴尔干小国走走,亲眼看看它到底有多么美丽。


临行前几天,我在网上预订了住宿。我就一个条件:不订酒店,只订民宿,因为我们一家三个人一起出游,想住一套自成一体、来去自由的公寓:有客厅,有多个卧室和卫生间,有凉台,有厨房,有餐具,可以晚上自己做饭……有幸的是,我还真找到了符合所有这些条件的公寓:我在booking.com上看上了首都地拉那一套不错的公寓,订好之后,booking.com还免费赠送我一个礼物:从机场到公寓的免费出租车之行!


我们一家三人乘坐出租车抵达公寓之后,房东就在公寓门口等着我们。他带我们来到公寓,我们看了看公寓内的条件,非常满意:一个客厅、三间卧室、两个卫生间、两个凉台,凉台上还摆满了各种盆花和绿植,说明房东非常细心。


图解:从我们住的公寓的凉台上,可以看到近处的楼房和远处的山


更让我们惊喜的是:房东还能说几句中文!他大概50多岁的样子,他说他年轻时多次去中国,他去过的中国城市的数目,比我这个在中国长大的人去过的还多。他对我们非常热情,主动提出带我在附近转转,告诉我哪里是超市、哪里是餐馆、哪里是兑换货币的地方。


我们出门后不久,路过一处围着铁栅栏的住宅,房东告诉我:这是霍查的故居。


今天的中国年轻一代,可能不知道霍查这个名字。霍查的全名是恩维尔•霍查,50后、60后的中国人都知道,他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统治该国40年,曾经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欧洲唯一一盏社会主义明灯”的掌灯人。不过,他的故居看上去还算朴素。


图解: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时期的前领导人霍查的故居


其实,选择住宿时,我是在booking.com上随机挑的,只看了三、四个公寓,就定了下来,没想到,竟然住在了霍查故居的隔壁!


联想起几年前我去保加利亚旅行,也是随机挑了个酒店,住进去以后,听酒店工作人员介绍,才知道这栋建筑物原来是社会主义时期保加利亚共产党政治局经常开会使用的办公大楼,后来被改造成了酒店。


不知这两次“随机”选择后的结果,究竟说明了什么?嗨,管他呢,先住进去再说


“一日游”


我们的旅行方案基本上是这样的:整个旅程都住在首都地拉那,以此为中心,再前往其他旅游景点观光游览。


去阿尔巴尼亚之前,我在英国的一个名叫Viator的网站订了几个“一日游”。


图解:阿尔巴尼亚中南部城市培拉特。因市内依山而建的逾千间有多个窗户的白色小屋,培拉特被称为“千窗之城”


图解:培拉特市内用石头建造的房屋和用石块铺砌的小巷



图解:上面两张照片是培拉特著名的“单身汉”清真寺内外。这个清真寺建于1827年,当时来这里祈祷的信众,多数都是单身的小商贩和手艺人,故有此名


后来我发现,至少在阿尔巴尼亚这种国家,提前预订“一日游”,确实非常有必要,原因有四:


首先,去阿尔巴尼亚旅游,不能只待在首都地拉那,地拉那不大,半天就能走下来,可玩的地方也不多,而首都之外,则有许多非常有趣的地方值得玩,但阿尔巴尼亚公共交通并不发达:国家面积小,没有国内航线,也几乎没有铁路交通,如果在抵达阿尔巴尼亚之后再临时找旅游小巴,会耽误很多时间,所以,提前预订最好。


图解:为防“外敌入侵”,霍查下令该国修建了数十万个地下掩体,俗称“碉堡”,大的“碉堡”可容数百人,小的“碉堡”,如上面这张照片,只够一、两个人容身



图解:上面两张照片是地拉那特蕾莎广场,以前叫社会主义广场


图解:霍查去世后,其女儿设计了这个金字塔式的建筑物,命名为霍查纪念馆,如今是一个新型的文化中心


图解:夜晚的地拉那市中心斯坎德培广场,正在举行露天音乐会


其次,阿尔巴尼亚国土的70%以上都是山区,没有车,仅靠两条腿,是不可能游览的,除非你去阿尔巴尼亚的目的就是爬山,但从首都地拉那去很多著名的景点玩,距离都很远,步行是不可能到达的,必须有车,自驾游当然好,但自驾游没有导游,玩得也不尽兴。


再者,选择出租车也不好,出租车的任务就是把你送到目的地,一般不会全程陪同你,更不会沿着盘山公路把你送到山上的古堡或其他景点,另外,许多出租车司机不会说英语,说中文的司机就更是凤毛麟角,即使会说英语或中文,人家也没有义务给你导游,而提前预订的“一日游”,通常司机就是导游,全程陪同,一路讲解,而且前提条件就是司机兼导游必须会说你所要求的外语:或是英语,或是意大利语,或是游客要求的其他外语,也许还有中文导游。


最后,从费用上来看,如果提前预订,“一日游”的费用不一定比出租车贵,甚至还便宜,而且“一日游”的费用是事先支付的,是固定的,包括了交通、导游、景点门票、停车等方面的费用,出租车的费用则是根据里程数支付的,不是固定的,有的时候还有不良的出租车司机“宰人”的现象。


图解:位于阿尔巴尼亚最古老城市都拉斯市中心的古典圆形露天剧场


图解:都拉斯也是目前阿尔巴尼亚最大的海港


图解:都拉斯市中心的一个广场


“一日游”的交通工具通常是旅游小巴,但也有普通的小轿车。我不知道阿尔巴尼亚的“一日游”有没有旅游大巴,但我比较幸运,我预订的几个“一日游”没有旅游大巴,都是旅游小巴和小轿车:旅游小巴最多只有六个游客,而我们离开阿尔巴尼亚前一天参加的“一日游”,交通工具是一辆小轿车,乘客只有我们一家三口人。


国穷山不穷


这次去阿尔巴尼亚旅游,我们玩了几个地方:贝尔什、培拉特、都拉斯、斯库台、莱什、克鲁亚、地拉那等。这些地方都是阿尔巴尼亚著名的景点,网上介绍这些景点的文章很多、很详细,既有线路图,又有旅行攻略,你上网一搜,很容易就会搜到这类文章,所以,我就不详细介绍了。


图解:流经阿尔巴尼亚北部城市斯库台的德林河


图解:位于斯库台罗扎法城堡的一座基督教古教堂遗迹


图解:位于斯库台市中心的一座清真寺


就像我在《另类游记:转型路上,阿尔巴尼亚是如何掉进“坑”里的?》一文中所说的,阿尔巴尼亚目前仍然属于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是欧洲不多的难民输出国,甚至是欧洲的“失败国家”,但国家贫穷并不意味着穷山恶水,国家失败并不意味着枯枝败叶,相反,阿尔巴尼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一个山青水秀、风光旖旎、阳光充足、植被繁茂的美丽国家。


图解:阿尔巴尼亚美丽的贝尔什湖


再回到此文前面提到的那个英国“背包客”的说法,即阿尔巴尼亚是他玩过的所有国家中风景最美的国家,你也许会问我是不是赞同他的看法。


实事求是地说,我个人的看法是:在我玩过的国家中,阿尔巴尼亚虽然不是风景最美的国家,却是风景最美的国家之一,因为这个国家尽管国土面积不大,但依山傍海,山有青翠巍峨的阿尔俾斯山,海是蔚蓝晶莹的亚得里亚海,更重要的是,阿尔巴尼亚坐落在欧洲两大古典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之间,南边与希腊国土相接,西边与意大利隔海相望,本身也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很多景点都有着丰富有趣的历史故事。


图解:位于克鲁亚城堡的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博物馆


图解:斯坎德培是15世纪民族英雄,他曾率领阿尔巴尼亚人民抗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图解:克鲁亚城堡建在山顶之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其他欧洲旅游热点国家,甚至与附近的克罗地亚相比,阿尔巴尼亚的物价相对便宜,首都地拉那之外的其他城市更是如此,在那里,你完全可以放开了吃、放开了住、放开了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尽管阿尔巴尼亚曾经有过暴力的历史(如1997年骚乱),但今天的阿尔巴尼亚,穷固穷矣,但国家和平宁静,人民和善质朴,至少在我们全家旅游的这几天,我们所遇到的所有阿尔巴尼亚人,包括我们所住公寓的房东和几次“一日游”的司机兼导游,都热情友好,乐于助人,让我们感激不尽。


再见,阿尔巴尼亚!我们还会再来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魏城看天下 (ID:gh_172f9518d915),作者:魏城(曾经在中西著名媒体从业30多年,做过记者、编辑、翻译、电台主持人、杂志执行总编辑等工作。2007年,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发表的中国中产阶级调查系列报道获得了亚洲出版人协会解释报道类首奖。如今退而不休,为自由撰稿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