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7-11 18:55

爱会消失,碳水也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食谈(ID:yishitan001),作者:邢娜,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作者邢娜分享了在南北碳水文化之间的心路历程,从北方到南方的碳水转变。

• ⚡ 作者在南方发现了新的碳水美食,如海鲜锅边糊和马耳

• 🌟 生活环境改变人的碳水需求,作者从北方变得对碳水需求降低

• 😋 作者念家时会包饺子,因为南方买不到茴香,茴香是他家乡味道的象征

在我生命中的前20年,我见到的碳水种类屈指可数。我认知中的面条子只有炸酱面、打卤面以及麻酱面,一年365天大约有300天都是在吃米饭。我出生在天津,一个传说中“借钱吃海鲜,不算不会过”的平价美食之城。


直到我二十出头,大学毕业搬到北京工作之后,我才第一次吃到油泼面、拉条子,北京的外地人太多了,我甚至在一个月之内吃到的面条种类远远超过了在天津的总和。重庆小吃、兰州牛肉面、陕西扯面还有延吉冷面,对那时候的我来说,宛若打开了碳水世界的大门。


不不不,我并不想写沙漠回忆录。我想探讨的是一个人关乎于碳水的心路历程,碳水是如何成为了我生命中最不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像东晋、南北朝开始,中原人迁徙到南方,并最终成为了客家人一般。


爱会消失,碳水也是。


1


两年前,我从北方搬到了南方生活,在距离北京1500公里的福州住了下来。不得不说,刚来的前一周,只要夜深人静,我都会陷入对碳水深深的思念中。


那是令我记忆犹新的一晚。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翻腾,就仿佛一张对电饼铛过敏的韭菜盒子一样,最后我意识到如果再这么烙下去,保不齐马上就要冲向厨房,那一刻,脑海里清晰可见的是一碗炸酱面。


我甚至都已经把流程预演了一遍,选的梅花肉的位置,我最近可迷恋这位置的肉,可以切得稍微大块一点点;把肥肉的部分单独切出来,先炼成油渣,然后找出一颗全世界最完美的大料瓣丢进去;香料在油里渐渐浸润着,香气释出,放第一次葱,待葱呈现出淡淡焦褐感的时候……


要记得买海天黄豆酱,葱的话得是北方的大葱,南方小葱虽然香,但是炸酱还得是北方的;黄酒可以用福建老酒替代,风味度应该更好;面条一定得选手擀面,或是线上超市的刀削面,虽然长得奇怪,但是跟炸酱面适配度还可以。


我甚至一度打开了灯,把所有的食材都放进了购物车,待一早就可以配送了,这样早餐时刻我就能吃到心心念念的炸酱面了。我甚至还为自己的缜密默默赞许了一下。


当然,第二天当我从描摹的炸酱面中醒来的时候,我决定出去走走。早上七点出门,福建特有的湿热魔法已经环绕周身,大榕树像是新的BGM,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我并没有顾及到毛孔里渐渐涌起的汗水……


2


在毫无目的的清晨漫游中,我先是发现了一个菜市场:这市场很像北京东四的兆军盛菜市场,不仅有特产姜母鸭,还有烧肉,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买;潮汕牛肉铺子全部现场手切,各个稀有部分都有,我瞅了一眼沙茶酱,是我经常买的那家牌子;Local天妇罗专门店里有麻团,现炸的油条,各类米糕……反正作为一个写美食的人,我居然有一大半都认不出来,不禁安慰自己,很正常,到广东各种粿看得也是云里雾里。


那个早上,我还喝到了人生中第一碗海鲜锅边。


就像天津的嘎巴菜一样,属于地方限定的特色小吃,似乎只有本地人才会懂其中的奥义。锅边,又称锅边糊,也叫鼎边糊,海鲜的,10块钱一碗,反正放到我眼前的时候,瞬间觉得——这碗馄饨皮到底在作什么妖?


第一口,放到嘴里,瞬间被鲜味充斥了。甚至在想,这种鲜味是不是许久未见的“味精”之美,再后来想着,来都来了,再尝一口“烂掉的馄饨皮”,似乎有点不一样,不是面片子,而是米类,有点像是活的粿条,柔柔软软地,于是想着自己80岁的时候,最想吃的炒肝儿估计已经嚼不动了,但是这碗锅边,估计可以陪着一起去往老年生活。


锅边糊,是福州很有名的小吃。看到的说法是铁锅里盛着蛤蜊、香菇、虾米、葱还有黄花菜熬成的清汤,然后待铁锅四周烤热后抹上花生油,将浓米浆均匀泼在锅的内壁上,待米浆稍微凝固之后,撩到汤中,稍煮片刻就好。我要的是海鲜的,里面两只海虾,取代虾米的其实是只有黄豆大小的蚝,再大一点的我知道是石蚝,这种应该是迷你石头蚝吧。一早上的鲜度就爆表了。


然后我在他们的“天妇罗”自取过程中,选择了一个三角形的玩意,但是我叫不出名字,然后发现这玩意并不是三角粿,而叫做马耳,因为形似马耳朵而得名。你可以理解为一个白糖炸的三角,外头跟白油饼一样,但是吃到垂直平分线的时候,那个甜丝丝让我这个北方土狗又惊诧到了。


我开始观察周边的客人,一对夫妻,99.9%是福州本地人或者泛福州地区人,他们落座之前并没有要小吃店的炸物,而是去菜市场那间本地炸物专门店拎了两根油条,然后俩人要了一碗锅边,在等待的过程中,她调了一个酱汁,一点点白醋、一丢丢虾油(也可能是酱油),还有一小点辣椒,店里提供的是黄灯笼椒,辣的原子弹那种。反正她用筷子搅了搅,慢悠悠地捏着油条开始吃,不开玩笑地说,那时候已经吃完早饭的我,恨不得再去买一根油条。


后来我发现跟马耳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用油条来配锅边糊。神奇的福州碳水也是从这碗锅边来开场的,这个开场真不错……


3


这碗锅边出现的时候,我发现面条子跟我渐行渐远……


我对于北方碳水的感情就从这里开始变得越来越淡。就像没有什么是不能取代的,我很怀念北方的小馄饨,但当我面前摆上一碗来自福清的盖邑扁肉的时候,那种特有的用白胡椒粉、民天米醋混合的味道,瞬间安抚了味蕾。


想吃炒面的时候,吃个红蟳焖土冬粉难道不香吗?说到底,是因为水稻在福建的种植非常不普遍,自古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分田种水稻远远不够养活人们,根茎类植物才是真正的主食来源。


从2023年,我开始频繁往来于福州-武夷山之间,闽北地区变成了我待得最长的地方,在我看起来,这里最像北方。但我对于碳水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低,这点从我给我妈发的照片中就可以窥见一二。


之前若干年,我妈严格地控制我碳水的摄入,因为北方的菜实在太下饭了,往往一个菜还没吃完,我一碗饭已经干完了。但自打我去了闽北,她惊讶于我每天只吃一个拳头大小的米饭,有的时候还用玉米或红薯取代,我终于知道环境是可以改变人的。


北方吃饺子的日子,我在南方吃着汤圆。甜甜的粽子被咸粽取代的时候,我竟然还挺平静的。当然,也有崩溃的时候,那是端午前后的闽北,晚餐时分端上来一大碟粽子,是茶厂里的阿姨亲手包的,我对糯唧唧的粽子好感倍至,但食用的时段对我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在北方,我们很少在午餐之后吃过于黏的食物,因为我们有个说法是——烧心。但是在座的所有南方人都觉得无妨。我还试图说服大家,后来放弃了,独自啃完了一根玉米作为主食结束了那一餐饭。


真的,糯米这玩意是不能在晚餐时分吃的。为什么就不听呢……


我永远记得那个画面,《罗曼蒂克消亡史》浅野忠信所扮演的渡部,独自一人的时候依然保持日本的饮食习惯。而于我而言,每当想家的时候,总会给自己包一顿饺子,韭菜虾仁猪肉馅儿的。别问为什么,问就是——南方是买不到茴香的。


念念不忘,必有茴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食谈(ID:yishitan001),作者:邢娜(前媒体人,模范书局创始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