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11-19 14:15

这部电影成了美国年度黑马,但中国观众会买单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kanlixiang),作者:宇文北,内容编辑:林蓝,监制:猫爷,题图来自:电影《别告诉她》


一部电影上映,常常伴随着口碑撕裂。


譬如一波人正在高呼“杜琪峯如果你被绑架了就眨眨眼”,另一波人就激情捍卫杜琪峯最“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一次表达。


但一般来讲,能掀起热闹的起码得是“李安也不容易”“尼古拉斯∙凯奇的债还没还完”“彭昱畅的吻戏终于安排上了”这种级别。


本周五要在大陆上映的《别告诉她》是个例外。这部没有大明星的小制作,在欧美算是部独立电影,却也叫人吵得热热闹闹。



电影改编自华裔导演王子逸的真实经历。六年前,她生活在中国的奶奶被诊断出癌症晚期,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爸妈和其他家人决定,不告诉奶奶病情,而是仓皇地给奶奶准备了一场大孙子的假婚礼,好让所有人能回家见她最后一面。


这与王子逸从小接受的西方价值观相悖:为什么人连自己的生死都无权知晓?带着对奶奶的爱和对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疑问,她制作了这部电影,由华裔女星奥卡菲娜扮演的女主角Bili就是她的化身。



《别告诉她》作为欧美电影产业中难得一见的东方原创剧本,在今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就广受好评,王子逸甚至被媒体评为“未来必须要关注的新人导演”。


电影在今年夏天登陆北美院线后,也收割了不少普通观众的眼泪。这下吸引了许多海外华人的注意——美国人说它好,但既然拍的是中国,总得接受中国人的检阅,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一派人边看边哭,说这就是我的家庭;另一派人嗤之以鼻,说这只是想当然的情节。这部讲述中西文化冲突的电影的争论焦点在于——这到底是中国人普遍的真实生活,还是一个已经“西化”的ABC(American-born Chinese)眼下的家庭个例?


一部简单的家庭电影,为什么大家会对于它的基本情节产生割裂呢?这确实是个饶有趣味的问题。


(本文含轻微剧透,但不影响整体观感,介意的读者请谨慎阅读。)


1.什么是“左宗棠鸡电影”?


讲到“美国人拍的中国人”,很多人会条件反射式地想到“左宗棠鸡”(General Tso’s Chicken),一道根据美式口味改良的中餐菜式,中国人尝起来只会觉得又甜又咸,不伦不类。


如这道美式中餐,由于白人对亚裔的认知有限,亚裔在西方的荧幕形象一直很单调。早期为了讨好白人受众,“左宗棠鸡电影”甚至连个货真价实的华人都没有,1937年改编自赛珍珠原著的《大地》,就曾经让美国演员扮演中国人。



随着产业发展,亚裔逐渐有了更多出镜机会,但也总是书呆子等符合西方刻板印象的角色。2006年的《恋爱学分》中,戴着厚瓶底眼镜的学霸就是一个例子。



这些扁平的亚裔荧幕形象,让人不得不对拍中国故事的美国电影抱有审慎的态度。


如果去年你曾心心念念地等待过在北美掀起风潮的《摘金奇缘》,如今再听说有这么一部《别告诉她》,应该就不敢过于期待了。


作为美国2018年夏天最卖座的浪漫喜剧,《摘金奇缘》的第一场戏也逃不出俗套的剧情:磅礴雨夜,一个亚裔家庭抵达一家高级酒店。当时还是小孩的男主角Nick欢快地把脚底的泥抹到大厅地板上,前台见状拒绝了母亲Eleanor的入住办理,并让其去唐人街。


不料最后,酒店老板亲自下楼迎接,原来Eleanor一家富有到可以买下整栋酒店,这让前台接待员目瞪口呆。


你说这是歧视吗?的确是。但熊娃和虎妈的一番操作,虽然解气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心生不悦。


《摘金奇缘》里的亚洲富豪世家设定,不仅笃定了小孩子调皮,还设定母亲有暴发户型思维。这般只为迎合西方世界粗暴的想象,舍弃了基本逻辑的情节,着实会令亚洲观众感到不适。



尝了如此重口味的左宗棠鸡再回头看《别告诉她》会觉得,它虽然谈不上深刻,但起码浅尝辄止地搬来了一些中国景观,算得上是湘味鸡。只是盐和辣椒,都撒得太潦草了。


戏中有几个非常鲜活的场景。比如,女主角Bili一下回国探亲的飞机,就被一群出租车司机团团围住:“美女坐车吗?”、“去哪儿啊?”;比如,沿途新建的大楼脚下,还有大兴土木之际没清理完的中国式废土;再比如,当奶奶发现年轻有为的男医生会说英文,便立刻问他“结婚了没”、“有对象吗”……



观众看了可能会会心一笑,心想,这确实是咱们日常生活里的小片段。但一旦遇到格局更大的“中国式场面”,分歧就接踵而来。


例如,“中国特色”婚丧嫁娶和家庭聚餐。片中,在Bili的妈妈发泄完她对“表演式悲痛”的不满后,镜头一转,是个女人在墓碑前嚎啕大哭的面部特写。她表情扭曲,哭相刺目,声音穿耳。



在Bili表兄的假婚宴上,除了喝酒猜拳,七大姑八大姨的歌舞表演,甚至还有舞龙舞狮。尽管家人的发言掏心掏肺,但话音刚落,镜头就转到一群陌路亲戚的狼吞虎咽。



还有在家宴上,小姨一边说着中国好,一边一门心思要把孩子送出国,说他会回国的。Bili妈妈接着冷嘲一句:“就算你知道他不会回来,还是会把他送出去的对吧?”


有部分中国观众对这些情节感到不快,这份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快”就意味着“不真实”吗?


2.不真实,是因为感情受伤害而不认同


面对这些“失真”桥段,难免会出现“一家人并不能代表全中国”的评论。


这就不得不提起47年前的另一部争议作品。1972年,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受邀来华,他在那趟旅程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也收到过类似的评价。


当年中方安排好了参观路线,热情地带着他走街串巷,希望给安东尼奥尼一个朝气蓬勃,正在努力建设的中国印象。但走着走着中方代表发现,他总爱“偷偷”拍一些计划外的场景。最后的成片,更被扣上了“反华”的帽子。


人们控诉道,我们也有整洁的街道、好看的大楼、红旗飘飘、麦田翻涌,为什么你只拍非法的农贸市场、贫困的渔民?你为什么不照我们领着的路线去拍摄,非要把镜头对准犄角旮旯,只想着抓拍点刺激眼球的物料呢?那些都不能代表我们。



诚然,《别告诉她》从各个维度都无法与安东尼奥尼的作品相提并论,两部影片所遭遇的批判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但这个情境的本质却极其相似——为什么只拍我们丑的一面?为什么要用那一面代表我们?


同样,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问——为什么要只拍好的一面?为什么认为那一面就有代表性了呢?


如今我们再去看《中国》,几乎是那个时代最鲜活的史料了。


观众觉得不真实,其实是因为自己努力建设的地方没有被最完美地展示出来,因感情受伤而报复性地不认同。



《别告诉她》不伟大,但不认同它的道理,大同小异。


观众必须明白,王子逸的《别告诉她》是私人化的表达。只是私人故事一旦登上大银幕,感情色彩随即会被放大。尤其因为该片获得了外媒铺天盖地的好评,本土国人难免会对片中呈现的中国有所保留,害怕这些桥段会加固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在这些场景里,所谓的不真实,其实是感性大于理性的不认同。


我也觉得《别告诉她》不高明,它只是囫囵吞枣地将一个ABC的所见搬运过来,连同着她对东方文化的困惑。


王子逸不理解那背后千百年的无可奈何,积重难返,所以那些大操大办的镜头,才格外刺目。她出于对奶奶的感情,生硬地去认同,却在镜头背后问:“你们何苦要这样?”


可谁也不想冷不丁地被这样问啊。这是一种忽然被责问,噎着的感觉。



同样是婚礼与谎言,李安拍《喜宴》就没有一遍遍地质问为什么。你好像能看见他在镜头背后叹气——我也不认同,传统是错了,但都不容易,担待着点吧。


你只想抱着李安好好哭一哭。《别告诉她》缺的可能不是真实,而是像李安这样,因为理解而生出的慈悲心。


3.真实,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Bili


觉得《别告诉她》真实的一方,也隐隐地带着一股怨气。


Bili刚从纽约回到家乡见奶奶最后一面,家人却希望奶奶没有精神压力地度过最后的时光,所以她不能流露出任何悲伤的情绪。除了无法真情实感地面对至亲,让Bili理解无能的还有饭桌上关于出国与否的荒唐较劲,表演性质的集体关怀等等。


这些真实不仅限于ABC群体。这是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的鸿沟,是所有人都曾经历过的碰撞。



仔细回想你会发现,每一次被逼婚、催生,每一次质疑裙带关系、愚忠愚孝,每一次不愿迂回,想有话直说,你都面临着与Bili相似的处境。


《别告诉她》里所描绘的中国家庭,正是如今真实存在的荒诞。


放在几十年前,它还没这么荒诞。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写,所谓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没有界限分明的团体,只有亲疏远近的庞杂关系,像一片涟漪,中心是自己,以亲戚关系为主轴,涵盖大大小小的人际网络。


在这种社会里,人和人以血缘关系相连,家人之间有着暧昧不明的责任,行事规则是约定俗成的“礼”,无明文规定的“节”。


为什么“别告诉她”?因为她不仅是一个个体,也是涟漪里的一员,这是那些暧昧不明的“礼”。


为什么这个故事能触动到部分人的心弦?因为传统社会的那些旧俗,也有令我们眷恋的情绪。



你想念奶奶的那栋老房子,想念和爷爷一起捉过的蜻蜓,也想念曾经一家子热热闹闹,连邻居都知道你昨天考试考了多少分。


而长大后,只有你一个人了。人跟人之间,多了合作关系,少了不计回报的介入。


为什么那些传统,在有的人眼里那么刺目?因为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乡土社会和西式团体社会里挣扎。


我们时而认同乡土社会的礼,是因为那是千百年累积下来,被我们所处的社会合理化的礼节,它难以摆脱。可我们时而又认同西式团体社会的契约,因为它清楚明了,有理有据,更现代自由。



在这套对冲的价值观下,《别告诉她》显得游移不定。


它一边赞颂美利坚的奋斗与生活,一边又怀念中国的旧时光;它时而肯定个人主义的价值,时而又说,别告诉她的结果,是六年后本已被诊断只有三个月时间的奶奶,身体仍然硬朗(现实生活中,导演王子逸的奶奶仍健在)


电影拍的虽然是东西方文化冲突,可这种冲突,同样体现在每一个现代中国人身上。


你若往传统价值偏一点儿,会无法忍受它的直接而认为夸张。你若往现代价值偏一点儿,会对那种割裂感同身受,而认为真实。


这其中的内心斗争和这部单薄的电影本身相比,有趣多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kanlixiang),作者:宇文北,内容编辑:林蓝,监制:猫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