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点人物志,作者:xq,编辑:芝士咸鱼,原文标题:《“穷鬼减肥法”,俘获缺钱的年轻人》
夏日过半,气温居高不下,减脂依然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社交媒体上,放暑假的大学生和30+的打工人争先恐后地分享着减脂进度,追求月瘦十斤的瘦身党和只刷脂不减重的健身党掐得不亦乐乎,从过午不食到蛋断、液断、碳循环,五花八门的减脂攻略接连刷屏。
但最近,一个个暄乎肥硕的大白馒头,突然挤入满屏的欧包、沙拉、牛油果中间,成为减脂圈新晋顶流。
“馒头减肥法”风靡全网
“馒头就水,瘦成干鬼”“越嚼越香,嘎嘎顶饱”,网友们分享吃馒头的文案极具煽动性,越来越多人变成“馒门”信徒。无油无盐无煎烤,干净饮食的尽头是吃馒头,在消费降级成为趋势的今天,物美价廉的中式主食重新夺取话语权。
馒头铺门口的队伍里出现了穿Lululemon的年轻人,都市中产们冰箱里囤的面包贝果换成了大白馒头。健康经济的泼天富贵并非无端端落到馒头上,当三伏天晒背成为火遍网络的0元养生,菜市场里的凉拌菜成为吃草人士的新宠,3元/天的社区健身中心被年轻人占领,一场减脂圈的消费降级正在悄然来临。
1块钱的呛面馒头,征服了全网减脂人
大多数减脂人都想不到有一天呛面馒头也能闯进减脂赛道,毕竟在若干年前,它还是年轻人敬而远之的“精制碳水”(精制碳水:指经过精细加工的碳水化合物,比如馒头、白米、白面)。
坚持减脂超过5年的28岁女孩Sara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吃主食了。自诩“阶段型减脂选手”的她,因为工作太忙,目前只能保持每周运动一次,以及尽量不吃主食。多年以来,在看过太多“精制碳水容易发胖”甚至“提高患2型糖尿病风险”的说法后,她再看见米饭、面条、馒头,会下意识地会选择远离。
几个月前,她在社交平台刷到“馒头减脂法”,“可能是北方人刻在基因里的碳水之魂爆发了”,即使Sara向来不看好单一的饮食结构,这次她却鬼使神差地在山姆超市下单了整整两大盒白馒头。
午餐和晚餐替换成馒头+肉蛋+蔬菜后,一周时间,本来就是小基数的Sara体重又减了2kg。她的直观感受是,“无论吃馒头能不能减重,至少让进食这件事变得简单了。”
过去,因为不敢吃主食,她总忍不住吃过量的肉和菜,有时候点上满满一盆冒菜,从结果来看,摄入的热量反而更多。换成吃馒头后,Sara每餐都很满足,“这种享受碳水且毫无负罪感的体验,像是回到了小时候。”
Sara将馒头作为主食,也会加入肉蛋菜食物搭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同样连续减脂多年的萧萧,加入“馒门”后,也在体重秤上看到了显著变化。实实在在地掉了1.5的体脂率后,她果断把冰箱里囤的欧包换成了各种馒头。
萧萧刚过完30岁生日,今年开始,她每周跑三次健身房,总觉得自己要更自律才行;另一方面,作为美食编辑,为了维持苗条体型,她更迫切地想管理好体脂率,从早年流行的生酮减肥,到后来风很大的低麸质饮食,这些年来,她尝试了各式各样的轻断食方案,成为她保持身材的秘诀,但她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靠吃馒头增肌。
“吃馒头长肌肉”这件事,萧萧最开始是从健身群里听说的,“最近我忽然发现好多人健身后都开始吃馒头了,赶紧去问教练是怎么回事。”
教练将肌肉,糖原,皮质醇各种名词的运作机制解释完后,鼓励她放心去试。按照营养学理论,高强度运动后及时摄入快碳和蛋白质,能以更快的速度合成肌肉,而馒头正是优质的快碳食物之一。
萧萧开始把晚饭挪到运动后,吃半个白馒头,捎上一块妈妈卤的牛肉,四舍五入等于不花钱的极简增肌餐,“我每次锻炼都做1小时力量训练和1小时有氧,却遇到了‘平台期’,最近运动完吃馒头,体脂率反而下降了。”
她想了想,这样的变化可能和从前的低碳饮食不够健康有关,当身体补充足够的碳水后,健身效果更好了。
减脂增肌外,年轻人正在努力挖掘馒头的更多功效:“降血糖的尽头是冷藏馒头”、“每天两片烤馒头养好脾胃”……一时之间,馒头成为社交媒体上横空出世的“超级食品”(具有丰富营养和抗氧化作用的食品),当年人们对精制碳水批判得有多激进,如今对馒头的赞美就有多动人。
细究起来,馒头冷藏复热后抗性淀粉增加,的确能让它更难被消化,进食后身体可以维持更稳定的血糖水平;而中医的概念里,炒制粮食养脾胃的习惯,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馒头直到今天才得以沉冤得雪?
萧萧的回答从侧面给出了答案——省钱。她说,自从戒掉囤欧包的习惯后,主食换成了1块钱一个的呛面馒头,每月至少省下了两三百块。
“生活化减脂”,一场声势浩大的消费降级
常年减脂的人不难发现,减脂是件相当费钱的事。
“学生时代减肥靠意志力,上班后减脂靠的就是人民币了”,Sara也给我们算了笔账,牛排、鳕鱼、牛油果、裸麦面包、燕麦奶……她去超市买齐一周的减脂食材至少要500块,“总觉得吃这些昂贵食材更健康,而且想想我每天都这么累了,下班后不想再苦哈哈地节食。”
每年夏天,减脂人或许能抵御住“雪糕刺客”的诱惑,但二十多块一盒的希腊酸奶咬咬牙还是会买几盒。逛高级超市,买有机食品,只是减脂消费的第一步,每月数千元的私教课,几百上千一套的瑜伽服更是让减脂人的钱包难以承受……选择减脂,等于选择了一种成本颇高的生活方式。
当你决定开始花钱,也总有理由可以花得更多。“最初只是买普通全麦面包,后来入了天然酵母的坑,迷上各个流派的酵种,这么好的面包不得配好奶酪?于是奶酪也越买越贵……”一个个buff叠加后,萧萧一度觉得自己陷入了不能回头的消费陷阱。
直到馒头的出现打破了僵局,“荞麦面馒头,抹点绝对无添加的二八酱,这不妥妥天选干净饮食?”
萧萧肉眼可见地消费降级了,“裤腰带越勒越紧,松弛感倒反而越来越强了。”
这阵子,包括吃馒头在内的“生活化减脂”正在成为流量密码,某餐饮品牌在外卖平台上把盖浇饭改成了“中式能量碗”的新闻冲上热搜第一,而在更早之前,“生活化减脂运动”已经持续很久了,先是吃草人士在菜市场的凉拌菜档口实现了轻食自由,后来清真熟食窗口的卤牛肉又成了宝藏单品……
如今,寻找减脂平替都变得“无聊”,网友们根据各地肥胖率列出了《全国菜系发胖排行榜》,海南和广西作为瘦子分布最多的地方,而当地流行的发酵、白灼等等烹饪方式被重点研究。
网友总结的《全国菜系发胖排行榜》
以白肉、蔬果、杂粮为主的“地中海饮食”曾经被奉为最佳饮食方式,大家赶了一阵时髦发现,进口食材不是必须得买,同样注重营养均衡低盐烹调的“江南饮食”,才是“更适合中国宝宝肠胃的减脂餐”。在医学层面,长三角地区的传统饮食结构下,进食后的动态血糖表现甚至还要优于地中海饮食。
减脂的消费降级,不止停留在饮食方面。前几年,在几百块钱一节的私教课上留影一张发个朋友圈还是很有面子的事。今年,比谁家附近的社区健身房更便宜,成了新的社交货币。
小路刚刚从北京搬到上海,裸辞后没有收入的几个月里,他尝试了健身大爷们钟爱的“社区健身中心”,十五分钟生活圈,健身包月99元,没有私教推销,绝对的i人友好。小路觉得,除了有时候看见社区大爷的腹肌有点自惭形秽外,完全吊打外面的商业健身房。
社区健身房硬件比不上商业健身房,好在价格足够便宜,“以前觉得运动完必须得冲个热水澡,但面对(社区健身房)3块钱一天的价格,洗不洗澡根本不重要了。”
社区健身房的收费标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前几年人手一件Lululemon,现在的减脂人对健身装备也没那么在意。萧萧发现,健身房里,百元价位的运动服logo越来越多,穿迪卡侬和安德玛的年轻人眼见变多。
习惯穿高价品牌运动服的萧萧,最近也开始和朋友们抢直播间里的平价外贸瑜伽服,“几十块钱一件,质量挺不错,从前追着买品牌运动服是受身边朋友影响,现在身边人都在找平替。”
萧萧并没有觉得从前的自己被“割了韭菜”,在她看来,正是因为经历过前些年的高价减脂,如今才得以识别那些时髦减脂概念里被高估的部分,“以前市场教育消费者,现在轮到消费者教育市场了嘛。”
无法停止减脂的年轻人
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年轻人似乎从没有放弃过减脂这件事。
在今天,减脂并非只是胖人专属,而是与“自律、健康、对抗衰老”高度绑定,甚至成为生活在都市的年轻人对抗焦虑的必要手段。
42岁的贾玲为拍电影瘦了100斤,51岁的郑秀文在演唱会上秀出极限体脂率……在被一个个明星、KOL和成功人士的减脂故事激励后,即使你还没开始行动,也至少会收藏几条帕梅拉的燃脂操视频放进收藏夹吃灰。
不禁想问,减脂、健身以及体重管理,究竟是如何一步步精准拿捏人们的心理?
在从前多数人吃不饱的年代,只有贵族们心血来潮时会追求“以瘦为美”,直到工业革命后,生产效率的飞跃,肥胖才和普通人扯上关系。
几乎在同一时间,肥胖成为困扰,减重成了“刚需”。肥胖不再是富人们物质优渥不愁吃喝的证明,而是被视作穷人没时间运动、在工作压力下情绪性进食的结果。
二战后,体重管理和小麦肤色共同成为白人中产阶级的主流审美和身份认同。大量关于社会经济地位与体重之间关系的研究应运而生,仅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相关研究就有144项之多。在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地位与肥胖高度负相关成为共识,在收入、教育水平、社会地位较高的女性群体中尤为显著。
1929年某杂志文章,提醒读者不要尝试女演员琼·克劳馥的节食减肥
2017年,美国范德堡大学的一项名为《你的身体知道你认识谁》的研究中也曾提到:当你的周围都是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你便不得不面对更严格的“社会期待”,更努力地进行体重管理。
换句话说,减脂不只关乎好看与否,甚至决定了人们的社交圈子和生活方式。
另一项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也证明,体重实实在在地和前途挂钩:高BMI(身体质量指数)会影响工作能力,导致收入降低,接着,低收入者会为了更低的物价搬去经济水平更低的地区……总之,“胖子们”的生活似乎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为了维持体面生活,也不得不将减脂贯彻到底。
当体重管理变成“体面人”的终身课题,稀奇古怪的减重潮流便不足为奇了。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全新的减脂方法引发人们讨论、效仿,有些减脂法严禁吃碳水,有些减脂法鼓励吃碳水,当吃或不吃碳水都不能再引发关注后,又会出现其他减脂话题继续收割流量。
有媒体将其总结为“食物盲从现象”,在未受到科学证实的情况下,这些减脂方法会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导致大量减脂人盲目跟从。
从结果来看,少吃的确能瘦。有人把轻断食类比为穆斯林们在斋戒月的饮食作息(在为期一个月的斋月里,日出到日落的整个白天都严禁进食),穆斯林们平均会在斋月减轻1.24公斤的体重。但节食和单一饮食结构对基础代谢的损伤几乎无法避免,恢复饮食后是否会暴饮暴食成了新的考验。
不少减脂人在结束减脂后,恢复了从前的饮食方式,也恢复了过去的体重,有些人甚至更胖了。
跳出盲从后我们会发觉,每一次的时髦新概念里,都能读出外部世界的变化。而这场白热化的馒头减脂运动,之所以能引发这么多人跟风效仿,归根究底是迎合了消费降级的趋势。
年轻人不愿再花大价钱减脂了,于是,减脂相关消费也回归了理性的一面。
吃馒头、芝麻酱还是凉拌菜,0元晒背或3元健身,都不是减脂的终点。或许哪一天,昂贵的减脂方式会重新回到话题中心,减脂的升级与降级,反映的是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心理。
但无论潮流如何变化,真正的“最佳减脂法”从不需要刻意控制,能让身体轻盈、精力充沛的减脂方法,才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坚持下去。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 界面新闻《社会地位高的女性更在意他们的体重,而男性并不》
2. 梅斯医学《还不快减肥,身材决定你的社会经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