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9-10 10:00

产品与运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oudly Thinking,作者:lightory,原文标题:《产品与运营》



上周(本文写于 2023/12/02),我在即刻 App 丢出一个问题:产品和运营,两者的边界是什么?


收集到一些答案,典型如:前者是建筑结构,后者是经营策略。



说说我的想法。


产品和运营有共同点,都必须捕捉机会、解决问题、提供成果。


两者的区别在于,路径不同:


  • 产品,通过构建系统,再通过系统间接地提供成果;


  • 运营,则更干净利落,能够直接地提供成果。


运营,直截了当,短期见效快,但不免后劲不足,就像华山派剑宗。


产品,苦练基本功,长期空间大,但需更多耐心,正如华山派气宗。



华山的剑气之争,没什么意思,更接近于一种政治的派系斗争。务实的考量,总归是剑气兼修。(这句话一讲,剑宗气宗都要砍我了)


更具体地讲,是以气御剑。气是主要的,是终极的要追求的目标;剑是次要的,是阶段性的过程。(还是暴露了我的气宗身份)


把话语体系换回来:


  • 产品是主要的,是终极的要追求的目标;


  • 运营是次要的,是阶段性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一件非常容易想明白的事情:运营,是人治,而人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生产要素。


随便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脱口秀行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就是人,而今年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就因为一个人的不稳定输出,炸了。


站在企业的立场,必须追求经营过程的确定性和持续性。因而,降低不稳定的生产要素的权重,提高稳定的生产要素的权重,是一条必须追寻的道路。


做不到的企业,那就必须接受不稳定的命运。


从成本属性分析:


  • 运营接近于:持续成本,持续收益;


  • 产品则近乎:一次成本,持续收益。


套用我在《写在 33 岁》中的持续求胜法则,企业也必须会有将运营产品化的强烈动机。


因而,我才讲,运营是阶段性的过程,产品是终极要追求的目标。


任何运营驱动的企业,也势必有着一个产品化的梦想。不论是否能够实现,但总归一定会有这个梦想。



这虽然是残酷的事实,但我没有任何想要贬低运营岗位的意思。


当我谈论“产品”时,是基于一种更为抽象的意义在谈论。也就是说,“产品”未必是一个 App 或网站。


回到前文我给“产品”下的定义:产品,通过构建系统,再通过系统间接地提供成果。


产品,是一种系统,其特征是:


  • 可以脱离 creator 的个人意志和能力,独立、持续地运转;


  • 能够稳定地提供成果。


所以,“运营体系”也可以是一种产品。真正高阶的运营,必然会有“产品思维”,也必须要有“产品思维”。而这个“产品思维”,绝不是指画原型、搞交互。


有些运营人员,我看他其实是个产品人员。


有些产品人员,我看他其实是个运营人员。



“团队”,也可以是一种产品。


  • 用“运营思维”带团队的管理者,容易将自己陷入繁琐的日常,用自己的个人能力来支撑团队;


  • 用“产品思维”带团队的管理者,则注重系统性地提升团队能力,通过团队间接提供成果。


前者,团队必须依赖他才能提供成果;


后者,团队能够独立地提供成果。


正所谓,好的管理者,团队有他没他都一样。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所以,张一鸣会讲: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


而普通的 CEO 只知道 operate a company。



这篇好像还是过于推崇产品、贬低运营了,最后还是得给运营抬抬咖。


我最近又意识到一个成事法则:


  • 保持流动,捕捉可能性;


  • 构建结构,封装确定性;


  • repeat,一个增强回路 。


第二步,是产品的领域。


第一步,是运营的范畴。


产品的核心能力,应该是搭建结构、封装确定性。


运营的核心能力,则是保持流动、捕捉可能性。


两者不可偏废。


下次再展开讲讲运营的部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oudly Thinking,作者:lightory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