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跨境电商长期主义,作者:拓跋勇,原文标题:《以最小的成本完成创业初期的验证。》,头图来自:AI生成
很多创业者完全是在凭借着一腔孤勇走向必死之地。
我可以非常确信一点:创业初期日出三五单比日出千单更重要。昨天偶遇小区的邻居,他问我跨境电商现在还有没得玩,他之前跟我一样是程序员,隔三岔五两个人会在楼下一起喝茶,朋友拉他想要一起搞出海,所以问问我的建议。
每次遇到对跨境电商感兴趣的朋友,我都会问几个问题:
1、你的投入预期,收入预期,止损红线分别是多少?
2、你接下来准备服务哪个群体的用户?
3、你有没有想好如何把货卖给客户?
现实就是,大部分想要创业的朋友都没有想清楚这些问题,他们之所以选择创业,选择出海,选择出海电商,核心的原因:国内太卷,海外的钱更好赚。
这里我要泼一盆冷水,倒不是说没有想清楚这些问题去创业就一定会死,但是大多数人都需要走相当长的弯路最后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背后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从来就没有做过商业模型的验证(从别人那儿听到的不算),通俗一点就是:他们还没有试过如何赚钱。
不管是哪儿的电商都已经不是那种只要上架就哗哗来订单的时代了,因此,在这个流量稀缺的时代,如何让客户看到你的商品,如何让客户被你的商品吸引,如何让客户一遍又一遍地到你的店铺消费,需要我们做一个基础验证。
我问过不少人应该如何卖货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无非是:搞搞评价,做做促销,打打广告。现实是,有相当多的人都在简单地重复这些动作,依旧每天都在亏损,并且他们会固执地认为:别人之所以能卖货,要么是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要么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技能。
我一直都是反对高举高打的,因为作为一个创业者,我见过太多连产品和平台都没准备好就开始租赁办公室,招聘员工的老板,他们特别倾向于找到几个经验丰富,执行力强还倍儿忠心的员工,然后直接帮助自己实现一夜暴富的愿望,但通常结局都不是太好。我们之所以敢找新人,找没有任何经验的人,核心就是因为商业模型的验证都已经做完,并且还是亲手完成的。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办公室就是一个30平的商住两用公寓,到现在我依旧保留了这个公寓作为个人工作室,我在这个工作室里完成了大部分的准备工作,从店铺的注册,品牌的申请,早期的产品上架,广告投放,直到每天有了稳定的订单和现金流,我才一个一个地招人。
是的,我们从来都没有说一次招聘几个十几个小伙伴的经历,至少在我重新回到深圳再次创业,没有过这样的现象,当初我想得很简单,如果模式没有跑通,小伙伴越少,压力越小,如果我们的模式做不大,我可以关掉公司,做一个个人创业者,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
我强烈建议每一位想要创业的朋友和刚刚创业的朋友:你应该在产品确定,平台确定,打法确定,收入稳定的情况下再考虑团队搭建的问题。无论早期的工作有多繁琐,压力有多大,这都是创业者需要自行承担的东西,而不是过早的搞压力转移,因为相比一群人每天大眼瞪小眼没有出路,一个人在早期找到可行的方法和路径是更加明智的。
回归到我们这个行业,时至今日,我依然认为出海是个好赛道,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产品是个好赛道,并不是说其他的行业不能选,但凡你在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做得足够细,足够深入,都会比一般人要赚钱。
我经常跟我们的小伙伴和身边的朋友讲:我们的优势就是比别人更勤奋,人家做到30分就觉得可以凑合了,我们必须要做到90分甚至95分才有机会活下去。当大多数人还在讨论或者说在意淫一个渠道有没有效的时候,我更倾向于先开始,做到数量和质量的绝对优势,举个例子:我们目前进入的几个品类里,广告投放词的数量,素材的数量,投放的渠道跟竞品相比都有绝对的优势。
我的想法很简单,一旦发现一个渠道是有效的,一个方法是有效的,我们就要不遗余力地做,要让竞争对手感到绝望,是的,你没听错,就是让竞争对手感到绝望。我们团队的小伙伴压根就没那么多工夫去想那些有的没的,基本上每天在做的都是积累量级优势,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早期已经验证过方法的有效性上。
很多朋友,即使获得了正确的信息,即使已经验证过有效性,都做不到绝对的坚定信念,没有强悍的执行力,因为他们总想着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捷径可以走,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了探索上,唯独缺乏愚公移山的精神。
我们用了小半年的时间搭建了一个新品牌的基础,并且成功地检验了方法的有效性,后边基本上可以保证每个月三款左右的稳定上新,这一切的底气就是已经知道了如何成功地把货卖出去,如果缺少这个,盲目开始,可能还不到三个月就会在一堆滞销库存中快速消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跨境电商长期主义,作者:拓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