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0-12 13:32

凡人的时代选项

本文整理自梁宁在2024年9月20日全球产品经理大会的开场发言,虎嗅编发时略有删节。本文作者:梁宁,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基础设施引领时代创新,凡人选择拥抱新机遇。

• 🚀 时代由基础设施划定,新技术激发创新。

• 💡 新一代中国企业扎根本土,重视真实需求。

• 🔄 企业需适应时代变迁,把握不变需求。

什么是时代?时代是被什么切割的?时代是由谁划定的?


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商业、做产品、做技术的人来讲,时代的划分非常清晰,就是时代是由基础设施划定的。


有一句老梗“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遍”,大家想想,这句话被重复过多少遍?


每次基础设施变迁,都是一次大轮回: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时代开始,机器的力量开始替代人力,所有的事情都被重新做一遍,然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上有了电,然后互联网革命,移动互联网革命,所有的事情再被一遍又一遍重新做。


是新的基础设施,给整个社会赋予新的能力,让那些在历史过往无解的问题,在新的技术空间里,产生了新的可能性。所有的需求,再入轮回,产生新的样貌。


这就是新的基础设施所引领的新时代,掀起创新的大高潮,风起云涌,万物发生。


我们这些做商业、产品、技术的人,最重要的判断,是与新旧基础设施的关系。

 

划时代的基础设施之战,是王者之争


最富野心,能力最强的人,会选择去做新的基础设施。


你看不少西方国家的首富,主要的财富逻辑就是基础设施私有化。过去20年互联网的造富神话里,最具神话色彩的几家企业,也是从个人创业开始,最后成为了10亿网民的基础设施。像BAT,已经是我们整个信息之国的基础设施,比如像美团,是整个餐饮产业的基础设施。


所以创业创新的最高挑战,就是做基础设施产品,成为一个巨大整体,改变集体效率。最终让自己这个时代的整体效率,与上一个时代迥异。这些人就是划时代的人。


也因此,基础设施之战,是王者之争。所以注定惨烈,结果一定是寡头的胜利。


因为基础设施这个产品,有太强的网络效应。一定是用户越多越好使,然后越大越强,走上增强回路。一个巨大整体不可能又并存很多相似的基础设施。


BAT在他们各自领域的仗,都是二十年前就打完了,美团如何从千团大战中杀出,最后一统外卖江湖,也是十几年前的旧事了。抖音成为“表演者”群体的基础设施,也已江山既定。这就是上一代王者之战的故事。


发生在眼前的大模型之战,当然是下一代基础设施之争,所以必然惨烈。到最后整个星球也不会剩下几家AI的基础设施。


然后那个时候,或许我们会基于他们所提供的新能力,然后再来做新的产品和新的跨越;或许很多新产品和新跨越根本是机器完成的。


从现在,到AI成为新的基础设施,还要多久呢?AI时代什么时候来临呢?


可以参考我们都经历的互联网革命,从1994年发布Netscape,互联网从前 Web 时代,进入Web 时代,到2014年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大潮,让互联网成为全社会的基础设施,是20年。大家怀念10年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那也是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走向成熟的最后收官之战。


所以,AI时代在商业意义上的到来,不会是现在。

 

凡人的时代选项


有机会去做基础设施的是少数人。


更多的人的选项,是去拥抱新的基础设施,借助新的基础设施给予的新能力,去解决曾经无解的问题。或者用新基础设施提供的更高效率,给出新的解决方案。


当然还可以有一种姿态,就是“去时代性”——我的本质与时代无关。


阿里巴巴公司说他的愿景是活102年。为什么活102年值得成为一个愿景?


你看日本的温泉旅馆,有非常多都开了200年;日本的寺庙也都是私营企业,家族传承,开了几百年的寺庙比比皆是。


你会发现,这些业态,它们本身就没有“时代性”。用户需求的服务核心与时代无关。


所以阿里巴巴会以经营102年为愿景,因为确实有难度:一个时代的企业,吃足了时代的红利,长成巨大的规模体量,然后以这个规模体量去跨越时代。


当然如何跨越时代,这不仅是阿里这种巨型企业的事,而是我们所有人共同面对的课题。因为时间的传送带,会把我们自动送入下一个时代——无论是否做好准备。

 

如果说上一个时代是风口时代,我愿意称当下为扎根的时代。


过去20年中国城镇化和互联网化两个创世纪的大工程,形成了超级风口,给了我们一个风口的时代,那是个全员新手村的时代。有句话说“世界是个草台班子”,就是描述这种一切都是新搭建的,全员都是新手:用户是新手;提供产品的人,也是新手;而制定规则的人,其实也还是新手。


增量时代的市场就是这样,新手可以骗新手。


但存量时代就不能这样了。只有扎下根来的人,才能活。

 

在具体场景里,把根扎下来


过去两年我听到很多描述市场的概念,叫“跌4成”,比如手机市场巅峰是2018年,然后换机潮结束,2023年的中国市场总量,比巅峰时跌掉了4成的市场。比如,灶具市场,也从高峰时跌了4成。原因大家很容易猜到,就是以前灶具市场也是吃增量,新房新灶。买新房的少了,买灶的就也少了。


我今天想分享的案例,不是互联网公司,不是聚光灯下的AI公司或者造车新势力,而是一个听上去传统的公司——方太,他提供的产品,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厨房产品,他们是一家在整体市场下跌这么多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增长的企业。


过去20年,互联网创业者集体站在时代的聚光灯下,掌握了最多的话语权。让我们忽视了很多其他行业的演进和创新。


我放两张对比图:



第一张是50年前的美国厨房和50年前的中国厨房。


这是什么差别?同为70年代,两个厨房是电气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差别。甚至当时很多地方的农村,还在石器时代,为什么有石锅鱼这种菜肴,或者有的地方菜系全是瓦罐蒸菜、炖菜,因为没有铁器。



再放这张照片,左边这是今天的美国厨房,看美剧,对这样的厨房场景不陌生。右边这个充满科技感的,是今天的中国厨房,今天有超过200万中国家庭,在用这样的厨房。


每次和做出海的朋友分享,放出这张图,他们都一秒心领神会,确实是这样。今天很多中国的产品与体验,确实更有先进性和科技感。


今天,我们从整个城市范式、到家庭个体的生活,几乎全部都是向西方学来的,从出门的路灯、地铁,到客厅的沙发、电视;男士的西装领带,女孩子的口红、连衣裙……但是完全学不来的就是中国胃吃不来白人饭。


所以,客厅可以全盘西化,厨房真的不行。


厨房这件事,只能做中国本土的创新。因为全世界,中国的厨房最复杂。我们的厨房小(中国约80%的家庭,厨房面积不到6平米);对吃的要求还高,中国胃喜欢的一顿饭要吃的热乎、丰富,结果就是烹饪复杂、时间长、油烟大。


市场卷的好处之一,是创新开始精益,以前被忽略的细微痛点,都开始一一被拔出。方太的这个集成烹饪中心产品,在一平米的小空间里,同时具备油烟机、灶台、蒸箱、烤箱甚至还有空调的功能。是中国厨房这种面积小、油烟大、温度高、吃得花样还要多,从而操作时间长,无数细碎的痛,集中消掉的一个解决方案。

 

智能这两个字,关键在“智”还是“能”?


上面图片上的这个用手机操作做饭的智能功能,我让很多朋友猜:大约有多少用户,会用手机来操作做饭?几乎朋友们的判断都是3%~5%。大家认为只有非常非常极客范儿的人,才会为了摆酷而用手机操作灶火和饭锅。


而答案是20%,远远超过这批产品老鸟的判断。而且,用户也并不是什么极客,而是一批95后。原因很简单,95后这批被称为Z世代的人,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已经习惯了用手机操作这个世界,一切有数据、有进度条,来给他反馈,让他有掌控感和安全感。


比如我问一个人,昨晚睡得如何,这人点开智能手表,说“我昨天深睡2小时,睡得还不错。”


你自己睡得好不好,你自己没感觉吗?不能直接回答吗?为啥还需要看一眼智能手表的数据呢?


可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看数据说话、用进度条提示、依赖智能操控,已经成为不少用户的需求。让Z世代的用户像父辈们一样就是站在灶台边,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判断饭煮熟了没有,鸡炖软了没有,他们会有无措感。很多人更愿意直接选择专家模式——回避出错的挫折体验。


关于吃饭这件完全是人类体验感和幸福感的事,到底该依赖人的感知,还是智能的经验,我们先放下不谈。这个智能灶台,我喜欢的一个功能点是,因为它有智能,所以可以主动判断,主动关火,防止干烧。豆瓣有一个“炸厨房”小组,厨房大灾难之一,其实就是水烧干了,锅烧坏了。而很多老年人最后会畏惧做饭,很大一个原因是真的会忘记关火。


智能这两个字,关键点在“智”还是“能”?


对于做产品来讲,当然是“能”。能解决具体痛点,才是有用的产品。

 

新一代中国企业的样子


记得2019年,有一次遇到王兴,我问他最近有什么带劲的事儿,他说他投资了理想汽车。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中国是汽车大市场,之前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基本上都是原装代理,或者引进生产线本土生产。而他看到的理想ONE,是一款基于对中国本土生活场景的洞察,为服务很具体的中国家庭生活场景而设计的车。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有车厂这样做,所以他希望这件事发生,于是用自己的钱来表态。


通过方太的案例,大家可以看到,不仅目前中国创新代表的新能源车在做本土原创,在聚光灯之外的像方太这样的一大批传统企业,也在做基于本土生活洞察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而这些企业汇聚在一起的图景,是新一代中国企业的样子。


我们在刚才过去几十年的厨房变迁里,看到了我们生活的进步。其实,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的进步,中国企业的能力也在整体进步。


最早中国市场是物质匮乏,大家全员初来乍到,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要置办,骗新用户很容易,如果用另外一个文雅点的措辞,叫用户获取成本低。


在那个时代,面对嗷嗷待哺的市场,最快速度供货是第一位的。所以最早的企业,都是供给侧驱动。那个时候我们去国外,核心就是看外国有什么新东西,可以拿到国内来。直接代理,或者快速地抄过来,或者技术引进、模式复制。


为什么说中国的新一代企业登场了?


就是我们开始扎根于自己真实的生活,有了要与这个世界,与这些用户建立长期关系的真情实感,我们开始觉得信任重要了,口碑重要了,品牌重要了;开始基于对真实场景的真实感知,产生这个场景应该被优化、可以被优化的原生想法。而这种基于真实生活的创新,也会同时解决这个世界不同文化但相同场景的问题,也会同时被欢迎。

 

比如,美国厨房一般都比较大,吃的也很简单,按说方太的集成烹饪中心在美国不会有市场。但是你看在美国有很多房车用户,在用方太的集成烹饪中心。我们都知道房车空间非常小,所以在一平米的空间集成这么多功能,对用户来说就是这个场景很好的解决方案。

 

所以中国的新一代企业家是什么样子呢?这是笔记侠的创始人柯洲,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新一代的中国企业家,有两大特征,


第一是原创能力,有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原创能力;


第二是全球视野,中国市场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中国资源也是全球资源的一部分。


20年前,朋友召唤我们去硅谷,说辞是“快来硅谷吧,这里又出了新东西了,咱们看看怎么抄回去。”


今天,朋友召唤我们去硅谷,说辞是“快来硅谷吧,这里又出了新东西,但他们的用户体验太粗糙了,还是中国的产品经理比较细腻。”


这是什么?这是一种来自实践的,一仗一仗打出来的,对自己的族群的自信。

 

真需求——市场中的万物,无非世人的需求


市场中的万物,无非世人的需求。做产品最怕的是什么,就是需求不对,一切白费(在这里也做个预告,就是10月,我会出一本书,书名就叫《真需求》。)


但什么才是真需求?什么是真?


你会发现“真”是无限的细腻和深远。


比如用户的厨房已经用了十几二十年,其实设备已老化,用户需要更新更好的厨房灶具吗?需要。但用户为什么不行动呢?用户为什么不能像换手机一样地换厨房灶具呢?


所以,当我们观察用户的时候,还需要观察用户为什么不行动。


所以方太会做出旧灶回收一站换新的服务。就是用户只需要确认购买的产品、约好上门服务,剩下什么都不用管,方太团队全部拆完、重装、一切做完,然后卫生做好。当天就可以开火做饭,新厨房启用。


2017年罗振宇老师邀请我写《产品思维三十讲》的时候,向我传授写作,讲了一句:鸡汤得带勺。不能只管自己的鸡汤熬得好,不去考虑用户是否喝得到。


所以,用户需要新产品是真,但是放弃现有产品去更换的为难之处,等等状况也都是真。如果只强调自己的好,看不到用户的为难,还是没有看到“真需求”。


这样说,好像“真”在无尽发散,可以生出无数枝枝蔓蔓,是否可以收敛为“一”,有一个准绳,可以衡量所有的优化方向?有的。


和朋友讨论产品方向的时候,我会问一个问题:


你是什么行业?这个行业30年后是否还存在?


如果你的行业30年后还存在,而你的企业却消失了,那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事情。


比如得到APP的行业,是成人教育,这个行业2000多年前孔子就在做,估计2000年后,只要人类社会还在续存,应该也还存在;比如厨房,从人类开始使用火就有厨,哪怕剩最后一个地球人,他也应该有个厨房。


所以你这个行业为什么会存在?就是这个行业的“一”。


最初的那个最原始和简单的需求,就是一个行业的根。也是行业续存、代代相传的基因;它们会随着新时代不断产生的新空间,一代代进化,不断演化出新的物种特征,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但它们传递的基因是同一个——回应那个最初的需求。


市场中的万物,无非世人的需求。

 

你可以胸怀大志,做新的基础设施,做划时代的产品;也可以扎根笃定,把握那不变的需求,做穿越时代的产品。

 

梁宁将参加虎嗅举办的F&M创新节(11月23、24日,北京),并就“‘去时代’的企业方法论”发表演讲,欢迎关注。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购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