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看理想编辑部,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几天,一段尴尬感溢出屏幕的直播片段登顶微博热搜榜,16岁的男演员边程在直播中频繁打断21岁的女演员任敏,说她长得不好看,不高,年纪大和脚臭。而他们俩刚刚在《清平乐》里才合作出演了一对恋人。
大家对这段三分多钟视频的反应不尽相同。有些人直接给边程贴上了“不尊重女性”、 “厌女”的标签;有些人认为他是情商低,没有礼貌;也有一些人认为边程只是典型的青春期的男孩儿的样子,爱开女生玩笑很正常。
事后边程发了微博向任敏道歉,从性别和年龄的角度承认了错误:“作为男生对女孩子说出如此不尊重的话是万万不应该的”,“年龄不是我逃避错误的借口”。
而任敏的微博里虽然从年龄角度给边程找了个台阶下,但能感觉到她内心还是心有余悸。
但这件事的热度并不只关于这两个演员,而是在于边程的行为让许多女生回忆起了自己上学时也常常被男生这样“调侃”,虽然男生自己会认为这只是开玩笑而已,但在女孩儿心中却留下了很大的阴影。
苍耳苍苍 :边程直播有感!青春期的时候遇到这种男生真的对女生伤害太大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初中高中遇到过这种男生,就是明明自己也还可以起码没有很丑,但是他总是要来嘴你丑,时间长了就觉得自己真的很丑。
初冬 :我真的太能感同身受了,非常难过。我大概一年级的时候就被男生骂妓女,因为我总是穿裙子,导致我长大后本能地抗拒穿裙子高跟鞋,现在衣柜鞋柜也没几件裙子高跟鞋,有的也没穿过几次。而且,有厌男心理,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如何和男生相处。
(节选自豆瓣网友评论)
今天我们就从性别和年龄的角度来聊一聊,为什么大家对青春期男孩对行为有着如此深的恐惧和厌恶。“青春期”和“还未长大”是所有行为的借口吗?
1. 男生欺负女生=喜欢她?
男生喜欢惹女生生气似乎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从小学的时候为了得到女生的关注去追打女生,到初高中的拽辫子、弹女生背后的内衣边、以及各种嘴上的调侃和玩笑,都被认为是非常正常的男孩子的行为。
特别是自从2001年台版《流星花园》爆红,道明寺式“我欺负你是因为喜欢你”的追女生的方法成为了许多青少年们效仿的对象。以至于到20年后的今天,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如果影视剧或者网络小说里的某个男生开始针对或者欺负某个女生了,那么他一定是喜欢上她了。
《悲伤逆流成河》里受到校园暴力而呐喊的易遥,恰好也由任敏饰演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女生碰到的状况却并不是道明寺这种幼稚但带着点可爱的求爱,而往往是让她们无法忍受的恶毒的玩笑、嘲讽、攻击甚至暴力。
女生的外貌是最常遭到男生攻击的。豆瓣的一名网友写道:“初中的时候比较胖,我前面的男生就经常语言攻击我。我真的很怕他说话,他一说话就是讽刺我,什么你退后一点啦,是不是因为你胖占的位置多,真的很阴影,我现在想起他都觉得很可怕,简直像魔咒一样”。
更糟糕的是,由一个男生开始的攻击常常变成一群男生的起哄和嘲笑。另一名网友说:“我们初中班里的恶臭男同学评选班里四大恐龙,平时羞辱这几个女生,就连老师上课提问点到这几个女同学的名字,这帮男生都要窃笑。”
来源:《Legal High》
乐评人耳帝在微博上给出了少见的男性视角。他说边程直播中对任敏说话的方式与他初中时一模一样,“而且那个时候,一个班里这样说话的男生绝不是少数”。
这种现象也绝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去年,澳大利亚的顶尖男校St. Kevin’s College 的一群高中男生被拍到在公共交通的电车上,用近乎嘶吼的声调,并且骄傲的态度,唱起一首侮辱女性的歌。
之后电视台的深度调查发现,这所学校的男生常常在遇见附近学校的女生时,会进行各种挑逗、嘲讽和性骚扰。学校里的女老师甚至都是他们招惹的对象。有认识这个学校男生的女生说,当一对一的时候,这些男生可能并没有这么讨厌,但是当他们群体出现的时候,就会做出非常多厌女的行为。
社会学中认为,这种男生抱团对女生攻击和嘲讽的行为是男性通过同性社交(Homosociality) 来维护和巩固群体主导地位的重要方式。
当男生感知到这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男性气概是要求他们不流露出真感情,同时要表现出有竞争性和攻击性,并且把女性物化为性对象时,他们便会利用社交的方式来贬低女性使她们处于更低的地位,以巩固男性群体的主导地位。
但在国内许多家长和老师看来,这都只是男生青春期的“正常表现”。例如网上一篇流传得很广的《家有青春期男孩,父母千万要注意》里说:“青春期的男孩是会做一些蠢事的,这是一种天性”。
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的想法:男孩在青春期前一切都好好的,一到青春期,突然各种问题行为都会跑出来了,但等青春期一过,男孩就可以变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
似乎所有问题,都可以用“青春期”来解释。
2. 都是荷尔蒙的错?
狭义的青春期 (Puberty) 指从儿童到成年人过渡的性发育的几年。由荷尔蒙分泌带来的变声、长体毛、性器官发育、性欲等的出现,都是常见的青春期标志。有研究表明中国男生达到青春期生理变化的中位数约为13岁,可是个体间的差异可能多达四五年。
但人们常说的青春期却不只是指性发育的几年,而是指青少年时期(Adolescence)。虽然它也是从儿童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但并不随着性发育完成而终结,它通常以心理和社会生活上步入成年人的生活而算作结束。
按时间长度来说,青少年时期明显是长于青春期的。但人们却常常用“青春期”来指代整个青少年时期,也就是从儿童到成年人过渡的整个时间段。
说到青少年时期,通常人们都联想到的都是活力、积极、阳光。但如果说“他在青春期”,就和说某人正经历更年期或者月经期一样,指的是这个人出现各种行为和情绪的问题了。
这说明了社会文化的一个固有印象——这个时间段的青少年就是会出现各种问题,且首要原因是个体在这个年龄段发生的“自然”变化,特别是生理(荷尔蒙)的变化。
在这长达十年的时间里,青少年产生的叛逆、恋爱、抑郁、焦躁、暴力,等许多成年人不认同的行为和情绪,似乎都可以被贴上“青春期荷尔蒙”的标签来解释。
更重要的是,认定了这只是一个时期的问题,也就意味着认为这个时期过去后,所有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烟消云散。就像任敏说的:“交给时间,会长大”。
可是如果一切都只是青春期荷尔蒙带来的话,为什么有的男生在十几岁的时候也可以非常专注、善解人意、彬彬有礼,而有的男生却焦躁不安、难以相处、出口伤人?
事实上,近些年心理学家也指出,荷尔蒙与青春期的行为和情绪问题之间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许多荷尔蒙水平非常高的青少年并没有出现任何情绪和行为的问题,而大部分的普通青春期少年也并不会出现任何严重问题。
当然,青少年时期的行为及情绪变化,与荷尔蒙、大脑发育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等个人的成长改变多少都有些关系。但成年人常常忽略的是,社会对青少年的期待和要求、家长和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与方法,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的力量——有时甚至超过生理的因素。
而比起对生理变化的在意,更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是不是在用“青春期荷尔蒙”掩盖青少年的问题和轻视他们的诉求?
就好像女生和男朋友因为相处不融洽吵架,可是男生认为她只是因为月经期荷尔蒙的变化导致情绪不好,还让她多喝热水,那么问题会得到解决而女生的情绪能有所好转吗?
在更深一层的讨论里,有学者认为,“青春期问题少年”,其实是美国社会发明出来的形象。
将青少年和各种问题行为及情绪捆绑,是社会为了能够控制这个已有相当独立能力的社会群体而创作出来的叙事。把不符合社会秩序的行为打上“有问题”、 “不正常”的标签,并给这些问题再找出生理的原因,便给规训和控制这个群体提供了合理性。
3. 青春期,愈演愈恶劣的双标
无论你认为雄性荷尔蒙的“天灾”要为青春期男生的行为负上多少责任,都必须直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对男生女生施行的双重标准造成的“人祸”。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家长对男孩儿和女孩儿的期待和管教度差异越来越大。在中国,家长往往认为男孩女孩在婴儿和儿童时期差别不大,可到了青春期,家长对男孩的出格行为和暴力倾向就出现了更高程度的包容甚至变相的鼓励,但同时对女孩的各种行为约束却要求越来越严格,自由度也相对男生低了很多。
例如关于男生招惹和欺负女生这件事,最能够容忍这种行为的往往并不是这些受到欺负的女生本人,而是周围的成年人。家长和老师总是会用各种理由,像“男生喜欢你才欺负你”或者“男生就是晚熟”,让女生理解和忍让。
似乎所有话语,穿上“开玩笑”的外衣都可以变得合理,来源:《告白》
但是这种理由只能让受害的女生忍让,而不能让男生停止攻击。因为它不仅给男生当下的行为找了个很好的台阶,还为未来的再犯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对家长和老师来说,给男生出格的行为贴上“男生就是这样”的标签,可以降低管教的标准,又何尝不是减轻压力和愧疚的方法呢?
更重要的是,面对男生的玩笑、攻击、甚至暴力,家长和老师并不允许女生用以牙还牙的方式进行还击。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因为一个女生被男生拽疼了辫子,然后她对男生进行还击,一顿暴打,那么家长和老师会用震惊的语气责备这个女生说“你是女生啊,怎么可以像男生一样这么暴力呢”?
青春期的男生还常常喜欢调侃女生的胸部,这对于在发育的女生来说是非常尴尬和害羞的事情。但如果女生也对男生的重要性征部位进行调侃作为回击呢?这恐怕就不单单会招来是责备了,这个女生甚至可能会被认为道德败坏。
一方面,社会要求女生要温柔、理解和忍耐;但另一方面,男生却有了“青春期”和“性别”两个完美的理由,为所欲为,并且把这样的恶习带到成年,轻则进化为让女性讨厌的“油腻的男人”,重则变成性暴力的加害者。
另一个会把男生往讨人厌的方向引导的常见教育理念就是,不仅强调男生要非常的独立和自我,还认为他们天生就不擅长情感沟通的表达;同时,教导女生天生就善解人意,鼓励她们照顾他人的感受多过自己的需求。
如果男生天生就不擅长情感的理解和表达,那么我们也很难理解为什么从古至今的大文人、大导演、著名心理学家、外交家等等都是男性占绝对主导。
但就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无论男生是否天生擅长理解别人的情绪,如果后天一直放纵和鼓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去为他人着想,那么也难怪男生在调侃和欺负女生的时候总有“我不管你觉不觉得好笑,反正我觉得好笑就行”的心态了。
可是,男生并不是天生就恶毒且自私自利的。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Niobe Way,通过6年间对数十名青少年男生跟踪的研究《Deep Secrets》发现,十二三岁的男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是非常敏感的。但在这个强调男性就是要阳刚、要占有女性的文化中,他们必须渐渐隐藏自己的真实感情,表现出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
而且为了证明自己的阳刚之气,还要时不时调戏女生,表达出想要占有她们的欲望。他们非常明白,自己必须要符合社会对男子汉气概的期待才不会被看不起,可是在他们变成那样的男人的过程中,内心是非常不安、挣扎和痛苦的。他们甚至会羡慕女生,因为“这样就不用表现得没有感情了”。
来源:《3年A班:从现在起,大家都是人质》
青春期的男生并不一定都很糟糕。帮助他们从小尊重女性和懂得如何正确表达情感,是家长和学校应该重视的事情。
无论如何,让他们本人知道尊重异性的重要性,才是关键。
参考资料:
1.Bird, S. R. (1996). Welcome to the men's club: Homosociality and the maintenance of hegemonic masculinity. Gender & society, 10(2), 120-132.
2.Sun, Y., Tao, F., Su, P. Y., & China Puberty Research Collaboration. (2012). National estimates of pubertal milestones among urban and rural Chinese boys. Annals of human biology, 39(6), 461-467.
3.Dahl, R. E. (2004). Adolescent brain development: a period of vulnerabilities and opportunities. Keynote addres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021(1), 1-22.
4.Arnett, J. J. (1999). Adolescent storm and stress, reconsidered. American psychologist, 54(5), 317.
5.Baxter, K. (2011). The modern age: Turn-of-the-century American culture and the invention of adolescence.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6.Hill, J. P., & Lynch, M. E. (1983). The intensification of gender-related role expectations during early adolescence. In Girls at puberty (pp. 201-228). Springer, Boston, MA.
7.Yang, R., Li, X., Way, N., Zhang, C., Yoshikawa, H., Chen, X., & Deng, H. Beliefs about being a girl or boy in China: Developmental and cohort changes over time in mothers’ perspectives. Paper symposium presentation at 2019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Biennial Meeting. Baltimore, USA.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看理想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