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审核:曾宝气,校对:遇见,整理:鹿子芮
源于《黑神话:悟空》的爆火,许多人重读《西游记》,上周,九行发起了话题为#西游记忆#的征集活动,想看看不同读者对于《西游记》的解读和关于“西游路线”的打卡故事。
看到读者们的投稿,我们忍不住更加笃定,《西游记》对每一代人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还有除人生道理之外的“额外惊喜”的故事发生。
有人因西游路线打卡与另一半结缘,相识相知惊喜收获了美好爱情;有人通过与巴基斯坦客户对《西游记》的惬意谈论,莫名促进了关系;有人旅行途中偶然发现,原来这里当年拍过“猪八戒背媳妇”的桥段。
今天,我们筛选出了部分投稿进行展示,从他们的“西游记忆”里得到共鸣,游览真实的西游风光。
@Alan
此处是新疆塔县石头城遗址。石头城的历史从西汉蒲犁国开始,经历中世纪朅盘陀国时期。玄奘印度东归曾在此停留讲经。唐朝高仙芝远征小勃律时在此设立葱岭守捉。清朝时期设为蒲犁厅。
周围群山环抱,地处帕米尔中心,也是西游路过葱岭所在,是《西游记》迷打卡追忆的好去处。
@刘艺鑫
去吐鲁番火焰山旅行的记忆犹深。都知道那里是中国温度最高的地方,但必须得真正到达了才能够切身体会到被高温压制的感觉,令人不由得想到《西游记》师徒四人过火焰山的场景。
我用无人机俯拍了山体。我去了解过,火焰山是因为山体含矿所以呈红色,但身处其中时真的会让人感觉是高温将这一块地像烤肉那般煎成了红色。
《西游记》是每个人儿时必看的剧集,火焰山也是其中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之一。即使曾经被这里晒黑过,也总想找个机会再来一次。
@晨晨
8年前和一个男生聊天,他问我国内最想去的旅游目的地是哪,我说,大概是敦煌吧!他说他更远,想照着唐僧取经的路线走一走。我一听,太激动了!因为我早几年就有这个想法并且手绘了好多地图和路线图!我立刻拍照发给了他。他说:有机会一起去吧。
没想到一个月后的暑假,我们就出发了,全程125摩托车,他骑我坐。可是第一次没有远行经验,摩托车有高反,只环了青海湖就回来了。第二年我们继续出发,到了西藏,还去了尼泊尔。回来就结婚啦!现在孩子都7岁半啦!
@好好
这张照片是上个月在玉溪一家裁缝铺里拍到的。康巴卫视,说着我听不懂的少数民族语言,但不影响我一眼辨认出剧情,然后一个普通话,一个玉溪话,和旁边的小妹妹讨论个不亦乐乎。她皮肤偏黑,穿着粉色碎花裙子,眼睛大大的,闪得我心都要化了。也是从这次之后,我又重新读《西游记》。
《西游记》小时候读过一次,当时最想知道的,是接下来的剧情,并对悟空的说教唐僧的懦弱感到失望,深以为还是电视剧看起来最好。
大学的时候又系统读过一次。老师说,《西游记》的景色描写相当精彩,而对此我竟没有任何印象,于是翻出来重读。最近再读,渐渐能读出其中的人情世故,并有一种身在局中的无力和自嘲感。也许这就是智慧的积累吧。
许多问题,许多困惑,古今皆是如此,每个人要走的,都是一条前途未卜的取经路。想想这绝不会雷同的人生路,对以后,似乎多了许多热血沸腾呢!
@刘艺鑫
在火焰山拍摄到的一只骆驼,在如此高温之下,慢悠悠地走着,似乎早已习惯了高温的炙烤。
回想起《西游记》的桥段,心中一个奇怪的小点子蹦出:当初白龙马到火焰山时如果变成白龙骆驼,师徒四人是不是会更容易通过火焰山?(笑)
@千里江山
这是我珍藏的一本《西游记》的插图。我觉得孙悟空才是全球最大的网红。威风凛凛的美猴王,辨识度太高了,没有人不认识。记得很多年前,和一个巴基斯坦客户聊天。他说中国有一部电视剧,在当地特别受欢迎,我问是什么名字,他挠了挠头,说忘了。我又说,那你大概说一下情节吧,说不定我知道呢。他刚说了个开头,我就乐了:有一个和尚,领着一个猴子,还有一头猪……
《西游记》不单单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它的内涵太丰富了。无数人从取经小分队的四个成员身上,看到了自己,领悟了人生真相。我热爱《西游记》,愿意做那个唐僧,相信信念的力量。九九八十一难怕什么?山在那里,跋涉千里,终会到达。
@町周大唐
2024年中秋,带着家人一起去河南驻马店嵖岈山旅游,打卡《西游记》地标石头。不到五岁的小孩走山路活蹦乱跳,体力比我们还好,结果一下山来就在车上呼呼大睡。告诉他取经路上这种山路师徒四人不知走了多少,孩子若有所思地看着不远处的嵖岈山,突然问我,是不是孙悟空把妖怪打死了,所以今天我们才没有碰到妖怪。
我和我的父亲其实都有西游情结,大概男人被他人说像孙猴子一样,会不怒反喜吧。记得最清楚的是,小时候为了学悟空甩棍,那时候没有视频教学,自己并不知道是靠手腕甩,硬是让自己练成了棍子绕手指转,还喜滋滋地表演给我爸爸看,得到了3块钱奖励。
而自己的孩子,从小跟爷爷睡的时候,也爱听爷爷讲孙悟空的故事,而后大了一点,就喜欢看《西游记》的故事。每次主题曲一出来,一家三口也会欢快地跟着唱,“唐僧骑马咚了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叶藏
看了原著才发现跟电视版不一样,唐僧虽然是师父,但其实他的悟性和眼界都比不上天生地长、历经世事的孙悟空。书里的唐僧不仅胆小软弱,动不动就哭鼻子,而且傲慢固执,倚着自己师父的身份听不进人言。虽然已经贵为圣僧,但他在取经途中仍不得不和自己的七情六欲做斗争。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常常陷入凡人的焦虑、困顿和迷茫中。
在这种时候,唐僧不光在武力值上全靠徒弟们保护,就是在修行处事的智慧上,也有赖于孙悟空的点拨。书中描写的人物细节比较细腻、真实,有些东西是影视剧难以表达出来的。
@橡果爸爸
我出生于1986年,第一次看86版《西游记》电视剧是过大年期间,那时候我才六七岁。前屋大爷家的黑白电视机前的火炕沿上整日座无虚席,大伙儿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不算清晰的电视屏幕,遇到师徒四人打妖怪时高声叫好。若有窗外寒风呼啸过后,电视机便一片雪花,“嘶嘶”作响,这时就需要有人去大院里调整一下篱笆边立着的长电视杆,让电视重新接收到信号。
还是小孩子的我冬天里活儿少,每日里“打卡”最勤快,但依然漏了不少的情节。
1999年,去镇中心校读六年级的我寄宿在镇上的王大嫂家。每次放学都是跑着回去,央求大嫂打开彩色电视机,看动画版的《西游记》。每次片尾曲“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一响起,就得依依不舍地关掉电视写作业了。好几次,我的心依然在精彩的《西游记》里徜徉,好久才能缓过魂儿来。
后来我上初中,在校图书馆里终于借到渴求已久的《西游记》,如饥似渴地读,那时只叹服悟空的神通广大,却瞧不上八戒的“贪懒”、沙僧的“木讷”还有唐僧的“无能”……
再后来上大学,毕业、工作,也从各种途径看过许多《西游记》的不同电视、电影版本,而且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多,再回观《西游记》时,对师徒四人的性格有了更多的感知,也多了不同的体会。
经典永流传。现在我的家里还珍藏着一套《西游记》以及许多《西游记》的画本和周边。我三岁多的儿子橡果现在只喜欢看《米奇妙妙屋》《工程车好伙伴》《小猪佩奇》等等(国外的)动画片,出门给他讲悟空的神奇时,他也不是很感兴趣。只希望他再大一点后,也能由衷地喜欢上这部名著。
@想减肥的老郑
身为一名80后,《西游记》是自己从小看到大的一部名著,百看不厌,很多章节耳熟能详。最喜欢的当然还是书里面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今年夏天在参加“深呼吸小城”临江马拉松比赛时有幸看见现在很火爆的“雪饼猴”,只可惜当时自己在跑步,没有与他合上影。
@狸子
小时候家里电视一开,就会聚集满屋子的小朋友,叽叽喳喳地讨论剧情,崇拜闹翻了天的齐天大圣,担心被妖怪抓走的师父,心疼被师父赶走的悟空......那个热闹的画面现在回想恍若隔世。
除此之外,我一生并不顺遂但永远乐观的奶奶也经常把年幼的我抱在怀中,津津乐道她眼里的西游,讲西游里的山,西游里的水,西游里的河,西游里的亭台楼阁,好像通过西游,大半生都生活在村庄里的奶奶也从东到西走遍了祖国。
《西游记》的影响使得长大后的我,每每抬头看到这种透光的云,总是想拍下来,拍的时候又忍不住想,会不会蹦出个齐天大圣?
@Terence
江苏淮安吴承恩故居。第一个最接近吴承恩先生生前模样的铜像。屡试不第转而作文,世界上可能少了一个平庸的官,却多了一本流传百年、活力无限的文学巨著。孙悟空代表了广大人民反抗强权、反抗压迫的无限精神向往,是一个永远不过时的偶像。
@三土
几年前路过淮安,得知这里是吴承恩的故乡,特地去吴承恩故居看了。记得是一大早去的,只有我一个游客。有一个屋脊上有《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雕像,背景是空旷的天空,就像他们要去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寻找真经。
@西游客
这张照片拍摄于青岛崂山,当时正坐着缆车前往崂山明霞洞。此前还去参观了太清宫,就是六小龄童老师曾拍《西游记》拜访过的地方。据说电视剧《西游记》里猪八戒背媳妇那场戏正是在青岛崂山取的景,记得小时候与家人一起看电视,还调侃猪八戒的憨憨样子,特别怀念。
我们一行三人坐在缆车上俯瞰崂山都不禁心里打颤,因为崂山地貌非常陡峭,和一般表面是森林的山不同,大多是以大块的土黄色石头组成。亲身体会崂山后,再一次感悟《西游记》——八十一难的拍摄地的艰险果然名不虚传。经典背后的拍摄是如此不易,真的很令人佩服。
@大麦
贵州,出现在《西游记》片头的瀑布。